而这样的回答,给黎觉予的感觉是——林恩变了。
怎么变得那么会打直球?
滚滚火车带着两人离开巴黎,黎觉予怔怔望着林恩好几秒,直到林恩忽然夺过她的杯子,这种无言的感动才被打断。
他说:“你还是别喝水了,这个火车厕所你肯定不会喜欢的。”
已经喝了两杯的黎觉予冷漠:“…”
“天啊,不是你给我倒的吗!”
“那是给你暖手的!”
…
火车哐当哐当,经过巴黎郊区的运货站时没有停留,急速驶去,带起一阵狂风卷起站台搬运工人的头发。
他们正在等待,等待要卸货的火车驶入站台。
这里是巴黎城中心以东的里昂火车站,一排开阔、高耸的建筑物。
如果黎觉予能下车,就会发现这里是文人豪客的历史建筑物——海明威曾在这里弄丢过一篇长篇小说、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的原稿;《尤利西斯》的成书途径此处,就此成名…
而现在,工人们要等待的,是从第戎的印刷厂送来的小说《巴黎梦》。
毕奇站在工人不远处,对着手表等待运输火车抵达。
十七点零八分,完完整整又没有磕碰的包裹,送达站台…哦不,还有一本没装进包裹的成书,说是印刷厂商给到出版社核对用的。
某个女工人好奇,多瞄了两眼。
毕奇贴心建议:“你可以拿回去,慢慢看。”
“真的可以吗?”工人很吃惊:“这些书,都很贵的吧,要不然你从我今日工钱里扣掉?”
“再贵也没有人学到的知识珍贵,亲爱的。”毕奇向来都是这样,那么善良又热心:“这书讲的是贫困卖花女闯荡法国上流社会的,或许你会喜欢看。”
“谢谢,谢谢!”
工人感恩戴德,将书贴心地放进口袋里。
刚刚搬运的时候,她就偷偷看了几段,莫名跟女主产生共鸣,跟着剧情神魂颠倒起来了,等她回到家,一定要点上蜡烛认真看。
还有地上的这堆包裹。
毕奇一边检查书本完好情况,一边命令工人干活。
不一会,这些书籍包裹需要怎么分装,送到哪个城市、哪个地区、哪个书店、哪个书摊,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工人们埋头工作,毕奇布置完作业后疲倦地伸懒腰,远眺远方。
虽然从没和黎觉予说这种话,但毕奇一直觉得:黎觉予会成功的。
总有一天她会登上各大报纸,成为巴黎最亮的一颗星。
事实上毕奇的预言,不久将来也真的实现了,但她没想到的是——莎士比亚书店扶持的不是新锐作者,而是一个歌剧明星?
第119章 纽约日记(1) 纽约,到了!……
美国, 到了。
船停靠在纽约及新泽西的港口边上,驶入标有大西洋运输公司名称的船坞里。
客人们都收拾好东西站在甲板上,等待行李夫过来搬运行李。
黎觉予下船的时候,感觉到某个高个子脚父, 奇怪地瞄她两眼, 欲言又止。
可能是觉得好奇, 居然有女孩独自出行, 还不需要导游吧?
她没当一回事,自顾自地避开拥挤嘈杂的行李房, 独自一人走到街道中心找车。
然而黎觉予不知道,在她听不到的地方,高个脚夫吃惊地和同伴说:“我刚刚好像看到双胞胎了。那个女的, 十分钟前才从另一艘船上下来,和同行的帅气绅士一齐,走上福特车。你也看到了吧?”
“真的有点像。”同伴隔大老远,模模糊糊打量黎觉予:“不过华夏人,不都长这样吗?”
“不一样,这位好看很多…”
“别想了,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估计是哪家大小姐…”
…
就这样,被脚夫们一致认定不是普通人的黎觉予,一无所知地拦截到出租车, 坐上去, 并用流利英文问司机哪有比较好的酒店。
为防止司机当她外地人坑钱, 她熟络补充道:“最好是巴特利公园,还有曼哈顿岛附近。”
“看来女士是要去看百老汇呀,这样的话我还真有个推荐。”这司机应该来自热情的巴西, 都不用黎觉予继续问了,一下子报出好几个酒店名字来。
黎觉予随手选了一个,然后依靠车门旁,看着窗外。
这个名为纽约的城市里,奇形怪状的新建筑触目皆是——笔直的第五大道上,出其不意地矗立着埃及式地地窖、挪威风格的小楼、寺院般的回廊,地牢模样的铁栅栏内铺满蓝珐琅的地砖…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个移民都市。
有轨列车滴滴地开着,穿着风衣头戴呢帽的绅士,双手插着口袋走来走去,司机伏在方向盘上,抱怨地说:“自从夏洛克电影火了后,大家都这样打扮。”
“说不定这种打扮会持续很久呢。”
“那可不好,我更喜欢以前那样,大家穿着工服聚在壁炉旁边,和孩子妻子说说笑笑…”司机面上充满怀念,随后面色一变:“现在呢?孩子们每周要看几次好莱坞电影,听收音机,地下酒吧、爵士乐、好莱坞、Flapper 女郎…太多诱惑了。”
闻言,黎觉予愣了楞。
自从东京大地震以后,她变得格外关注年代大事。譬如现在的纽约,别看它发展得先进富裕,实则都是易碎泡泡,一戳就破。
--
怎么变得那么会打直球?
滚滚火车带着两人离开巴黎,黎觉予怔怔望着林恩好几秒,直到林恩忽然夺过她的杯子,这种无言的感动才被打断。
他说:“你还是别喝水了,这个火车厕所你肯定不会喜欢的。”
已经喝了两杯的黎觉予冷漠:“…”
“天啊,不是你给我倒的吗!”
“那是给你暖手的!”
…
火车哐当哐当,经过巴黎郊区的运货站时没有停留,急速驶去,带起一阵狂风卷起站台搬运工人的头发。
他们正在等待,等待要卸货的火车驶入站台。
这里是巴黎城中心以东的里昂火车站,一排开阔、高耸的建筑物。
如果黎觉予能下车,就会发现这里是文人豪客的历史建筑物——海明威曾在这里弄丢过一篇长篇小说、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的原稿;《尤利西斯》的成书途径此处,就此成名…
而现在,工人们要等待的,是从第戎的印刷厂送来的小说《巴黎梦》。
毕奇站在工人不远处,对着手表等待运输火车抵达。
十七点零八分,完完整整又没有磕碰的包裹,送达站台…哦不,还有一本没装进包裹的成书,说是印刷厂商给到出版社核对用的。
某个女工人好奇,多瞄了两眼。
毕奇贴心建议:“你可以拿回去,慢慢看。”
“真的可以吗?”工人很吃惊:“这些书,都很贵的吧,要不然你从我今日工钱里扣掉?”
“再贵也没有人学到的知识珍贵,亲爱的。”毕奇向来都是这样,那么善良又热心:“这书讲的是贫困卖花女闯荡法国上流社会的,或许你会喜欢看。”
“谢谢,谢谢!”
工人感恩戴德,将书贴心地放进口袋里。
刚刚搬运的时候,她就偷偷看了几段,莫名跟女主产生共鸣,跟着剧情神魂颠倒起来了,等她回到家,一定要点上蜡烛认真看。
还有地上的这堆包裹。
毕奇一边检查书本完好情况,一边命令工人干活。
不一会,这些书籍包裹需要怎么分装,送到哪个城市、哪个地区、哪个书店、哪个书摊,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工人们埋头工作,毕奇布置完作业后疲倦地伸懒腰,远眺远方。
虽然从没和黎觉予说这种话,但毕奇一直觉得:黎觉予会成功的。
总有一天她会登上各大报纸,成为巴黎最亮的一颗星。
事实上毕奇的预言,不久将来也真的实现了,但她没想到的是——莎士比亚书店扶持的不是新锐作者,而是一个歌剧明星?
第119章 纽约日记(1) 纽约,到了!……
美国, 到了。
船停靠在纽约及新泽西的港口边上,驶入标有大西洋运输公司名称的船坞里。
客人们都收拾好东西站在甲板上,等待行李夫过来搬运行李。
黎觉予下船的时候,感觉到某个高个子脚父, 奇怪地瞄她两眼, 欲言又止。
可能是觉得好奇, 居然有女孩独自出行, 还不需要导游吧?
她没当一回事,自顾自地避开拥挤嘈杂的行李房, 独自一人走到街道中心找车。
然而黎觉予不知道,在她听不到的地方,高个脚夫吃惊地和同伴说:“我刚刚好像看到双胞胎了。那个女的, 十分钟前才从另一艘船上下来,和同行的帅气绅士一齐,走上福特车。你也看到了吧?”
“真的有点像。”同伴隔大老远,模模糊糊打量黎觉予:“不过华夏人,不都长这样吗?”
“不一样,这位好看很多…”
“别想了,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估计是哪家大小姐…”
…
就这样,被脚夫们一致认定不是普通人的黎觉予,一无所知地拦截到出租车, 坐上去, 并用流利英文问司机哪有比较好的酒店。
为防止司机当她外地人坑钱, 她熟络补充道:“最好是巴特利公园,还有曼哈顿岛附近。”
“看来女士是要去看百老汇呀,这样的话我还真有个推荐。”这司机应该来自热情的巴西, 都不用黎觉予继续问了,一下子报出好几个酒店名字来。
黎觉予随手选了一个,然后依靠车门旁,看着窗外。
这个名为纽约的城市里,奇形怪状的新建筑触目皆是——笔直的第五大道上,出其不意地矗立着埃及式地地窖、挪威风格的小楼、寺院般的回廊,地牢模样的铁栅栏内铺满蓝珐琅的地砖…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个移民都市。
有轨列车滴滴地开着,穿着风衣头戴呢帽的绅士,双手插着口袋走来走去,司机伏在方向盘上,抱怨地说:“自从夏洛克电影火了后,大家都这样打扮。”
“说不定这种打扮会持续很久呢。”
“那可不好,我更喜欢以前那样,大家穿着工服聚在壁炉旁边,和孩子妻子说说笑笑…”司机面上充满怀念,随后面色一变:“现在呢?孩子们每周要看几次好莱坞电影,听收音机,地下酒吧、爵士乐、好莱坞、Flapper 女郎…太多诱惑了。”
闻言,黎觉予愣了楞。
自从东京大地震以后,她变得格外关注年代大事。譬如现在的纽约,别看它发展得先进富裕,实则都是易碎泡泡,一戳就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