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大黄米都包了粘豆包,能吃到化冻了。
楚然给带回去两块布料。够给孩子做一身衣裳的。
除了老大那边儿,四个兄弟,处着还挺好的。
这就行了。
第54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9
七八七九两年, 对楚然与师父来说,是稳中有升的两年。
上层的政策在越来越好,对下面的影响, 是很明显的。
从恢复高考开始, 知青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回城。
省城里有了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
家庭条件好点儿还行,不急着找出路。
但是这个年代, 家庭好与不好的, 差别其实没那么大的。
回来了, 家里没地方住。没有工作,不挣钱,就没有饭吃,得从一家子嘴里省。
那怎么办呢?
人逼急了, 自然就会想法子。
虽然政策还没有出来。
但是私下里, 悄么悄的, 都在自己想法子糊口, 只要能挣口饭, 别饿着, 管不了那么多了。
蹬三轮儿的,烤地瓜的,卖鸡蛋的,卖山货的, 卖瓜果的。有手艺的, 做个木匠瓦匠磨个刀只直么的, 都有了。
随着经济的一点点活跃,特别是开始大包干,胆子大的都开始分地,那真是一年就见成效, 地里的产的粮食翻几番的。不是人人都像楚大哥一样,年年想法子出去弄种子弄化肥的折腾,就是那样儿,积极性也不如完全给自己干的时候呀。老百姓有钱了,就会想更有钱,就会消费,就会买更先进的设备。
对楚然和师父的小家来说,一是汽车厂的效益回春了,大货车和拖拉机的销量翻了好几倍,作为国内仅有的几个车厂之一,干的本来就是没多少竟争的活儿。销量一上去,厂子整个就活起来了,至少能发全薪了。原来是三四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儿,现在至少是三四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了。有的科室甚至都得开始加班,能挣加班费了。师父管着的技术科,就是要加班的科室之一,厂子设备老化,问题一大堆,可不就总得他们去修嘛。连总厂那边儿,都老是找他。并不多一半的时间待总厂。那活儿都不是白干的,两头儿领工资,这边拿一百三,总厂那边儿给顾问补助,按工程师最高档给开的一百七十三块五。一个月工资就有三百。这个别人羡慕不来,是靠技术挣的。外面还时常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来车厂求人,求到头上的呢,都不是白去给帮忙的,不好直接给钱,各种票,东西啥的,不少往家里搬。就像是物资局里运输各种物资,用车最多,弄回来煤、木材啥的,不好往省城的家里拉,也没地方放,都送回三李屯老家了,家里仓房堆得满满当当的,也给家里安上暖气了。一冬天,家里暖和的,老太太直说热。
二呢,是楚然自己的生意更好做了。之前只是在零件厂的家属楼内部,小打小闹的。这两年,随着做小生意的越来越多,厂子里的效率好了,新衣服的需求自然也越多。新的布料,衣服样子,越来越多。楚然又总能走要潮流前线上,那衣服样子总是让人觉得比画报上的明星穿的衣服还顺眼,生意好到不行,她自己根本干不过来,四嫂之前还去街道开的食堂里打零工,后来也不去了,干脆回家帮她的忙。刚好她怀孕的时候,在家也方便。连肖老娘,做饭之外,时不时的还得帮忙打个零啥的。家里的客厅,完全成了她的工作间,缝纫机,锁边机,绣花机,一样一样的往回搬,各种布料,堆的满满当当。
师父本不想她那么累的。但楚然自己不觉得累呀,就做个衣服,能累到哪里去。还不是手做,有机器呢。
等到了八零年,政策进一步放宽,知青们彻底回城了,也能办个体经营的营业执照了。
楚然第一时间,在汽车厂门口的大街上租下一间三十平的门市,开裁缝店。
车厂这两年效益好得不行,张罗着盖新家属楼,师父是有资格分新房子的,不过那个得再等一年,因着不是双职工,能分个不到七十平的两屋室。市面上也开始有人建商口房了,这会儿还没有期房那一说,都是成品楼。
“咱买个大房子吧?分得不是小,等孩子生下来,住不开了。”
没错,楚然在婚后三年,终于怀孕了。卡着点儿怀的,生完这一个,就不用再生了。
师父当然没意见了,能随意的消费了为啥非得苦着呢。他现在已经有意的在带徒弟,挑了几个灵透的,常带在身边,等把他们教得差不多,他也该辞职了。所以,其实厂里分的房子,不用等的,用不上房子下来,他可能都离开了。
之后,楚然有点儿空闲,就看房子,龙城总共就开了不到五个商品房的项目,汽车厂是大单位,有钱,在这周围就三个,都在城北。还有两个项目一个在城中心,一个在城西。城西回老家方便点,城中心当然有利于做生意。城北汽车厂周围这几个呢,最主要的是学区好,最好的学校都在这附近,将来孩子上学方便。
“四嫂,要不你也买吧?咱买在一起,还住对门儿,好不?”
跟四嫂一起看的时候,楚然就劝呢。买房子这个事儿,在未来的三十年里,都不会吃亏的。
四嫂有些犹豫,她手里的钱不多,“一次性买我钱不够,贷款的话,一个月得还好几十,压力太大了。你四哥虽说转正了,一个月工资也就够还贷款的,有人风吹草动,手里没钱,我这心里没底呀!”
--
楚然给带回去两块布料。够给孩子做一身衣裳的。
除了老大那边儿,四个兄弟,处着还挺好的。
这就行了。
第54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9
七八七九两年, 对楚然与师父来说,是稳中有升的两年。
上层的政策在越来越好,对下面的影响, 是很明显的。
从恢复高考开始, 知青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回城。
省城里有了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
家庭条件好点儿还行,不急着找出路。
但是这个年代, 家庭好与不好的, 差别其实没那么大的。
回来了, 家里没地方住。没有工作,不挣钱,就没有饭吃,得从一家子嘴里省。
那怎么办呢?
人逼急了, 自然就会想法子。
虽然政策还没有出来。
但是私下里, 悄么悄的, 都在自己想法子糊口, 只要能挣口饭, 别饿着, 管不了那么多了。
蹬三轮儿的,烤地瓜的,卖鸡蛋的,卖山货的, 卖瓜果的。有手艺的, 做个木匠瓦匠磨个刀只直么的, 都有了。
随着经济的一点点活跃,特别是开始大包干,胆子大的都开始分地,那真是一年就见成效, 地里的产的粮食翻几番的。不是人人都像楚大哥一样,年年想法子出去弄种子弄化肥的折腾,就是那样儿,积极性也不如完全给自己干的时候呀。老百姓有钱了,就会想更有钱,就会消费,就会买更先进的设备。
对楚然和师父的小家来说,一是汽车厂的效益回春了,大货车和拖拉机的销量翻了好几倍,作为国内仅有的几个车厂之一,干的本来就是没多少竟争的活儿。销量一上去,厂子整个就活起来了,至少能发全薪了。原来是三四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儿,现在至少是三四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了。有的科室甚至都得开始加班,能挣加班费了。师父管着的技术科,就是要加班的科室之一,厂子设备老化,问题一大堆,可不就总得他们去修嘛。连总厂那边儿,都老是找他。并不多一半的时间待总厂。那活儿都不是白干的,两头儿领工资,这边拿一百三,总厂那边儿给顾问补助,按工程师最高档给开的一百七十三块五。一个月工资就有三百。这个别人羡慕不来,是靠技术挣的。外面还时常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来车厂求人,求到头上的呢,都不是白去给帮忙的,不好直接给钱,各种票,东西啥的,不少往家里搬。就像是物资局里运输各种物资,用车最多,弄回来煤、木材啥的,不好往省城的家里拉,也没地方放,都送回三李屯老家了,家里仓房堆得满满当当的,也给家里安上暖气了。一冬天,家里暖和的,老太太直说热。
二呢,是楚然自己的生意更好做了。之前只是在零件厂的家属楼内部,小打小闹的。这两年,随着做小生意的越来越多,厂子里的效率好了,新衣服的需求自然也越多。新的布料,衣服样子,越来越多。楚然又总能走要潮流前线上,那衣服样子总是让人觉得比画报上的明星穿的衣服还顺眼,生意好到不行,她自己根本干不过来,四嫂之前还去街道开的食堂里打零工,后来也不去了,干脆回家帮她的忙。刚好她怀孕的时候,在家也方便。连肖老娘,做饭之外,时不时的还得帮忙打个零啥的。家里的客厅,完全成了她的工作间,缝纫机,锁边机,绣花机,一样一样的往回搬,各种布料,堆的满满当当。
师父本不想她那么累的。但楚然自己不觉得累呀,就做个衣服,能累到哪里去。还不是手做,有机器呢。
等到了八零年,政策进一步放宽,知青们彻底回城了,也能办个体经营的营业执照了。
楚然第一时间,在汽车厂门口的大街上租下一间三十平的门市,开裁缝店。
车厂这两年效益好得不行,张罗着盖新家属楼,师父是有资格分新房子的,不过那个得再等一年,因着不是双职工,能分个不到七十平的两屋室。市面上也开始有人建商口房了,这会儿还没有期房那一说,都是成品楼。
“咱买个大房子吧?分得不是小,等孩子生下来,住不开了。”
没错,楚然在婚后三年,终于怀孕了。卡着点儿怀的,生完这一个,就不用再生了。
师父当然没意见了,能随意的消费了为啥非得苦着呢。他现在已经有意的在带徒弟,挑了几个灵透的,常带在身边,等把他们教得差不多,他也该辞职了。所以,其实厂里分的房子,不用等的,用不上房子下来,他可能都离开了。
之后,楚然有点儿空闲,就看房子,龙城总共就开了不到五个商品房的项目,汽车厂是大单位,有钱,在这周围就三个,都在城北。还有两个项目一个在城中心,一个在城西。城西回老家方便点,城中心当然有利于做生意。城北汽车厂周围这几个呢,最主要的是学区好,最好的学校都在这附近,将来孩子上学方便。
“四嫂,要不你也买吧?咱买在一起,还住对门儿,好不?”
跟四嫂一起看的时候,楚然就劝呢。买房子这个事儿,在未来的三十年里,都不会吃亏的。
四嫂有些犹豫,她手里的钱不多,“一次性买我钱不够,贷款的话,一个月得还好几十,压力太大了。你四哥虽说转正了,一个月工资也就够还贷款的,有人风吹草动,手里没钱,我这心里没底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