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怕凡尔纳年纪小初来乍到不适应,政府没急着给他安排太多正式日程,每天也就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自由安排,而莫泊桑这样休假中的闲杂人等,就趁着波德莱尔上班的时候来勾搭孩子出去玩了。
“你想去哪?”莫泊桑兴致勃勃,脑袋里已经规划好了巴黎一日游的行程一二三,从早到晚从城郊到市中心,保证充实有趣符合青少年口味,立刻能让凡尔纳把他当成心灵之友。
凡尔纳犹豫了一下,问道:“我能去书店看看吗?”
他之前没去过书店,毕竟只上了几年学常用词都认不全,父母过世后留下的遗产也只够他温饱,买书这样的奢侈消遣不在他的消费等级之内。
眼下有机会,他想去看看现实中的书店长什么样子,又卖着什么样的书。
“书店啊……”这就真的是莫泊桑意料之外的答案了,不过他还是马上就应了下来,“当然没问题,巴黎全部的书店我都知道在哪。”
莫泊桑一边拐了凡尔纳出门,一边又好心地告诫道:“不过书店啊啊文学啊之类的东西,在巴尔扎克——你上次也见过,那个又高又瘦黑眼圈超级重的家伙——在他面前一个字都别提,他只要听了就要狂化打人,你这小身板可打不过他。”
莫泊桑形容着巴尔扎克拿钢笔当刀子使的可怕场景,心里又不禁感慨,你看看这战争,都把人逼成什么样了。
他记得自己刚被政府招揽的时候,跟他同期进来的巴尔扎克分明是个热爱文学喜好写作的文艺青年,第一次出版了还给他们这些同僚们送过不少,现在都在他书架上放着。
但这就跟英国那个王尔德曾经也是个绘画天才一个道理,异能力应用于战争就意味着扼杀了创作的自由,能写的能画的只有固定的那些内容,且没有休息时间也不管你有没有灵感,每一次都是超负荷运转到再也挤不出半个字为止。
不管再多的热爱,都会在这样地狱般的机械劳作下变成折磨,每次看到巴尔扎克发动【人间喜剧】时咬牙切齿的狰狞样子,莫泊桑就庆幸自己的异能力跟兴趣爱好没半点关系。
对莫泊桑的告诫,凡尔纳懵懂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他的读书启蒙是在二叶亭鸣制造的梦境里,全是闭着眼睛挑都不会出错的优秀杰作。那些书籍带给凡尔纳愉快而放松的美好体验,带他孤独绝望的灵魂到更遥远辽阔的地方去,也让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因而凡尔纳不太能想象究竟是因为什么,才会让人表现出对文学彻头彻尾的排斥与绝望。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
当他站在巴黎最大的书店里,拿起店员强烈推荐的畅销书,光是书名和封面就给了凡尔纳一种不太好的预感,可是他看店员推崇备至的样子,又想着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说不定这就是一本被书名和封面耽误的好书。
他怀抱着这种念头和期待,翻开了自己手上的书。
——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凡尔纳都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转身就跑,薄薄一本书带给他的心理阴影,他要在梦境里读几十本才能治愈。
“那也不至于,你去意大利的书店看看就平衡了。”见多识广全世界跑的奥威尔安慰抱着书自闭的凡尔纳。
“法国嘛,也就是酸了点矫情了点,有话从来不好好说像是主角没带嘴出门,意大利才叫狗血淋头,杀与操的狂想曲,三页内要么死人要么上床,要么就是跟死人上床。”
在场没有意大利人,所以奥威尔的发言被全票通过。
“而且法国好歹还会埋点伏笔有个故事线。”海涅在法国住过几年,也看过几本畅销书,自觉有一些发言权,“德国你得先看十来页的背景介绍和人物设定,详细到龙套角色祖母的小学母校。”
海涅基本上看不到故事开场就宣告放弃,那种调查报告一样的东西总让他感觉自己在义务加班。
总之不管哪个国家,畅销书的内容质量都很离谱就是了,又因为市面上全是这些东西挑也没得挑,只能矮子里拔高个再催眠自己这本书很好看,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总有自欺欺人不下去的那一天,这些年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真的不仅仅是战争的原因。
所以《争鸣》的第一期杂志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是二叶亭鸣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用王尔德的话来说——我们的文坛好像有救了。
第63章
真正优秀的文学, 放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哪怕一开始读者们会因为读惯了市面上的流行,反而不是那么适应《争鸣》里严谨标准到可以上教科书的文笔修辞故事架构,但只要读过几段让那些文字在脑袋里面稍稍停留, 已经对文字迟钝麻木的神经便会随之复苏。
二叶亭鸣只在杂志封面上施加了一点点的吸引特效,里面的文章却是仿佛自带效力强劲无数倍的魅惑法术, 叫人欲罢不能地一篇又一篇地看下去, 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品味。
每一篇文章都各有不同的风味,读过的每一遍都仿佛能尝到新的滋味,即使是不那么喜欢的文章,他们也无法否认那是一篇优秀的杰作, 就像再怎么偏执的咸党, 也没半分完全拒绝甜食的美味。
那是不可复制的天才之光闪烁, 只窥见一瞬便吸引着你全部的心魂向光而去, 流淌于笔下的文字毫无费力雕琢的痕迹,却如流沙沼泽不可预知的漩涡湍急, 叫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便只能随着故事起伏而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被裹挟着拉扯进更深、更深的地方去。
--
“你想去哪?”莫泊桑兴致勃勃,脑袋里已经规划好了巴黎一日游的行程一二三,从早到晚从城郊到市中心,保证充实有趣符合青少年口味,立刻能让凡尔纳把他当成心灵之友。
凡尔纳犹豫了一下,问道:“我能去书店看看吗?”
他之前没去过书店,毕竟只上了几年学常用词都认不全,父母过世后留下的遗产也只够他温饱,买书这样的奢侈消遣不在他的消费等级之内。
眼下有机会,他想去看看现实中的书店长什么样子,又卖着什么样的书。
“书店啊……”这就真的是莫泊桑意料之外的答案了,不过他还是马上就应了下来,“当然没问题,巴黎全部的书店我都知道在哪。”
莫泊桑一边拐了凡尔纳出门,一边又好心地告诫道:“不过书店啊啊文学啊之类的东西,在巴尔扎克——你上次也见过,那个又高又瘦黑眼圈超级重的家伙——在他面前一个字都别提,他只要听了就要狂化打人,你这小身板可打不过他。”
莫泊桑形容着巴尔扎克拿钢笔当刀子使的可怕场景,心里又不禁感慨,你看看这战争,都把人逼成什么样了。
他记得自己刚被政府招揽的时候,跟他同期进来的巴尔扎克分明是个热爱文学喜好写作的文艺青年,第一次出版了还给他们这些同僚们送过不少,现在都在他书架上放着。
但这就跟英国那个王尔德曾经也是个绘画天才一个道理,异能力应用于战争就意味着扼杀了创作的自由,能写的能画的只有固定的那些内容,且没有休息时间也不管你有没有灵感,每一次都是超负荷运转到再也挤不出半个字为止。
不管再多的热爱,都会在这样地狱般的机械劳作下变成折磨,每次看到巴尔扎克发动【人间喜剧】时咬牙切齿的狰狞样子,莫泊桑就庆幸自己的异能力跟兴趣爱好没半点关系。
对莫泊桑的告诫,凡尔纳懵懂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他的读书启蒙是在二叶亭鸣制造的梦境里,全是闭着眼睛挑都不会出错的优秀杰作。那些书籍带给凡尔纳愉快而放松的美好体验,带他孤独绝望的灵魂到更遥远辽阔的地方去,也让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因而凡尔纳不太能想象究竟是因为什么,才会让人表现出对文学彻头彻尾的排斥与绝望。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
当他站在巴黎最大的书店里,拿起店员强烈推荐的畅销书,光是书名和封面就给了凡尔纳一种不太好的预感,可是他看店员推崇备至的样子,又想着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说不定这就是一本被书名和封面耽误的好书。
他怀抱着这种念头和期待,翻开了自己手上的书。
——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凡尔纳都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转身就跑,薄薄一本书带给他的心理阴影,他要在梦境里读几十本才能治愈。
“那也不至于,你去意大利的书店看看就平衡了。”见多识广全世界跑的奥威尔安慰抱着书自闭的凡尔纳。
“法国嘛,也就是酸了点矫情了点,有话从来不好好说像是主角没带嘴出门,意大利才叫狗血淋头,杀与操的狂想曲,三页内要么死人要么上床,要么就是跟死人上床。”
在场没有意大利人,所以奥威尔的发言被全票通过。
“而且法国好歹还会埋点伏笔有个故事线。”海涅在法国住过几年,也看过几本畅销书,自觉有一些发言权,“德国你得先看十来页的背景介绍和人物设定,详细到龙套角色祖母的小学母校。”
海涅基本上看不到故事开场就宣告放弃,那种调查报告一样的东西总让他感觉自己在义务加班。
总之不管哪个国家,畅销书的内容质量都很离谱就是了,又因为市面上全是这些东西挑也没得挑,只能矮子里拔高个再催眠自己这本书很好看,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总有自欺欺人不下去的那一天,这些年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真的不仅仅是战争的原因。
所以《争鸣》的第一期杂志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是二叶亭鸣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用王尔德的话来说——我们的文坛好像有救了。
第63章
真正优秀的文学, 放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哪怕一开始读者们会因为读惯了市面上的流行,反而不是那么适应《争鸣》里严谨标准到可以上教科书的文笔修辞故事架构,但只要读过几段让那些文字在脑袋里面稍稍停留, 已经对文字迟钝麻木的神经便会随之复苏。
二叶亭鸣只在杂志封面上施加了一点点的吸引特效,里面的文章却是仿佛自带效力强劲无数倍的魅惑法术, 叫人欲罢不能地一篇又一篇地看下去, 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品味。
每一篇文章都各有不同的风味,读过的每一遍都仿佛能尝到新的滋味,即使是不那么喜欢的文章,他们也无法否认那是一篇优秀的杰作, 就像再怎么偏执的咸党, 也没半分完全拒绝甜食的美味。
那是不可复制的天才之光闪烁, 只窥见一瞬便吸引着你全部的心魂向光而去, 流淌于笔下的文字毫无费力雕琢的痕迹,却如流沙沼泽不可预知的漩涡湍急, 叫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便只能随着故事起伏而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被裹挟着拉扯进更深、更深的地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