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讲道理,不想让他看从一开始就别浪费人力物力搞什么全年盛开的玫瑰花田嘛,有那个钱干点什么不好,搞得他什么好处都没享受到,还得背个奢侈挥霍的糟糕人设,有时候给同僚画画的时候还会被说。
就很烦。
王尔德青春期的时候因为这种事情很是苦恼过一段时间,提出过削减开支之类的建议,他不介意搬到宿舍里住,还能增进跟同僚们的感情。
不过这个建议理所当然地没被采用,还导致后来同僚都不怎么愿意跟他讲话了,画画的时候两个人相对无言十几个小时的滋味简直……
算了。
王尔德随便地擦掉脑袋里的糟糕回忆,习以为常地顶着七八个监控明里暗里十几号人的视线喝了口茶,拿起桌上的剪报准备看看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新闻。
他的娱乐活动不多,看剪报算一个,偶尔能看到谁家的大狗狗生了九个小狗狗,还配着可爱照片的新闻。
不过今天王尔德在剪报下面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东西——一本不知道怎么混到他眼前来的杂志,全英文的内容,封面的几个名字读起来却是日本人名,翻开目录他还见到了法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的名字。
而且不说别的,通常光是看到《争鸣》这个杂志名,这本杂志就该被门口的警备人员丢进垃圾桶了。
送到王尔德这里来的剪报杂志书籍至少得过三遍检查,可不是一句警备人员粗心大意就能解释得通的事情。
王尔德的神情不变,依旧是百无聊赖随便看看打发时间的样子,心里却已经好奇到拉满了兴奋值。
让他来看看,这本费尽心机骗过了警备人员送到他面前来的杂志,到底是个什么好登西。
……
二叶亭鸣:倒也没有费尽心机,也没有针对你,我只是在本体上写了两笔,向全世界的潜在读者广撒网了而已。
消耗超大,感觉自己已经濒临饿死边缘。
所以展望个小甜菜们人均产粮上百篇的未来不过分吧。
短篇也行,诗歌也算,只要好吃二叶亭鸣不挑文学体裁的。
第61章
文学刊物《争鸣》的第一期只是一夜之间, 便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杂志上的文章被翻译成了通用度最高的几种外语,出现在世界各地诸多潜在读者的桌前。
当然, 把所有的鱼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没能捞到的鱼才是大多数, 毕竟要是真的把安利发到每一个可能的潜在读者头上,二叶亭鸣得被榨干成一张皱巴巴的白纸。
那可就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但为了应对意外情况,二叶亭鸣还是给自己留了大概五分之一的能量备用。并且以现在的文学基础而言,他这一网下去打捞到的鱼已经非常足够了。
只要他坚持着把杂志好好做下去,读者肯定会越来越多, 有了足够的读者基础,就能养出有天赋愿意写作的好苗子, 而被他用能力虚构出来的《争鸣》杂志社, 也终有一日可以变成货真价实的东西。
现在留在各个版本的杂志上用于订阅和投稿的地址其实是个不存在的虚构地址,但要是真的有人按照那个地址去调查, 那么不管通过什么渠道,都会得到“那是一间普通杂志社”的结果。
肉眼所能见到的,是最普通的工作环境和最普通的工作人员, 蜜蜂一样采撷着文学的花蜜, 又制作成一本本看起来安全无害、送到王尔德面前都能过关的文学刊物, 除了文章作品的质量过分优秀, 其他从里到外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甚至你都记不住办公区有什么特征, 说不出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姓名与模样。
但他们又确实“去过”那里。
甚至他们拍了照或者录下了视频,杂志社不会有任何人阻止他们这么做, 这里和所有对外开放的景点一样欢迎访客拍照留念, 热情好客巴不得你帮忙多多宣传, 让更多人知道《争鸣》的名字。
而那种肉眼所看到的“普通”,就会从现实蔓延到照片视频一切载体之上,保留下主体模糊全部细节,去过也有些像是没去过了。
凭借二叶亭鸣自己的能量储备,想要在全世界制造这样效果的感知扭曲多少有点勉强,所以他借助了一点“里侧”的力量,把杂志社那串虚构的地址变成了链接里侧世界的一处“门”。
探索杂志社的所在,即碰触到里侧最外围的区域,利用里侧固有的感知扭曲和记忆改写效果,就能用最节省能量的办法凭空造出一个不存在又确实存在着的《争鸣》杂志社。
而对于杂志本身,除了织田作之助体验过的吸引力增幅特效外,二叶亭鸣又额外增加了安全无害的心理暗示。这样无论杂志出现在哪里都能令看到杂志的人自动忽略其出现的不合理之处,脑内补全上前因后果——正是因为这个心理暗示的效果,那本送到王尔德庄园的《争鸣》才没有被检查员扔进垃圾桶。
并且有了这两重特效的叠加效果,不管收到了杂志的读者会不会后续订阅,也不管他们对文学有多大的兴趣,至少在收到杂志时会愿意翻开看看里面写了点什么,而不是直接丢掉或者拿去垫桌脚。
只要翻开看了就有后续订阅的可能,订阅了就有在文学的无尽魅力中沦陷的机会,而在文学的广阔海洋里落了水,不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都是给二叶亭鸣提供能量的储备粮。
--
就很烦。
王尔德青春期的时候因为这种事情很是苦恼过一段时间,提出过削减开支之类的建议,他不介意搬到宿舍里住,还能增进跟同僚们的感情。
不过这个建议理所当然地没被采用,还导致后来同僚都不怎么愿意跟他讲话了,画画的时候两个人相对无言十几个小时的滋味简直……
算了。
王尔德随便地擦掉脑袋里的糟糕回忆,习以为常地顶着七八个监控明里暗里十几号人的视线喝了口茶,拿起桌上的剪报准备看看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新闻。
他的娱乐活动不多,看剪报算一个,偶尔能看到谁家的大狗狗生了九个小狗狗,还配着可爱照片的新闻。
不过今天王尔德在剪报下面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东西——一本不知道怎么混到他眼前来的杂志,全英文的内容,封面的几个名字读起来却是日本人名,翻开目录他还见到了法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的名字。
而且不说别的,通常光是看到《争鸣》这个杂志名,这本杂志就该被门口的警备人员丢进垃圾桶了。
送到王尔德这里来的剪报杂志书籍至少得过三遍检查,可不是一句警备人员粗心大意就能解释得通的事情。
王尔德的神情不变,依旧是百无聊赖随便看看打发时间的样子,心里却已经好奇到拉满了兴奋值。
让他来看看,这本费尽心机骗过了警备人员送到他面前来的杂志,到底是个什么好登西。
……
二叶亭鸣:倒也没有费尽心机,也没有针对你,我只是在本体上写了两笔,向全世界的潜在读者广撒网了而已。
消耗超大,感觉自己已经濒临饿死边缘。
所以展望个小甜菜们人均产粮上百篇的未来不过分吧。
短篇也行,诗歌也算,只要好吃二叶亭鸣不挑文学体裁的。
第61章
文学刊物《争鸣》的第一期只是一夜之间, 便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杂志上的文章被翻译成了通用度最高的几种外语,出现在世界各地诸多潜在读者的桌前。
当然, 把所有的鱼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没能捞到的鱼才是大多数, 毕竟要是真的把安利发到每一个可能的潜在读者头上,二叶亭鸣得被榨干成一张皱巴巴的白纸。
那可就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但为了应对意外情况,二叶亭鸣还是给自己留了大概五分之一的能量备用。并且以现在的文学基础而言,他这一网下去打捞到的鱼已经非常足够了。
只要他坚持着把杂志好好做下去,读者肯定会越来越多, 有了足够的读者基础,就能养出有天赋愿意写作的好苗子, 而被他用能力虚构出来的《争鸣》杂志社, 也终有一日可以变成货真价实的东西。
现在留在各个版本的杂志上用于订阅和投稿的地址其实是个不存在的虚构地址,但要是真的有人按照那个地址去调查, 那么不管通过什么渠道,都会得到“那是一间普通杂志社”的结果。
肉眼所能见到的,是最普通的工作环境和最普通的工作人员, 蜜蜂一样采撷着文学的花蜜, 又制作成一本本看起来安全无害、送到王尔德面前都能过关的文学刊物, 除了文章作品的质量过分优秀, 其他从里到外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甚至你都记不住办公区有什么特征, 说不出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姓名与模样。
但他们又确实“去过”那里。
甚至他们拍了照或者录下了视频,杂志社不会有任何人阻止他们这么做, 这里和所有对外开放的景点一样欢迎访客拍照留念, 热情好客巴不得你帮忙多多宣传, 让更多人知道《争鸣》的名字。
而那种肉眼所看到的“普通”,就会从现实蔓延到照片视频一切载体之上,保留下主体模糊全部细节,去过也有些像是没去过了。
凭借二叶亭鸣自己的能量储备,想要在全世界制造这样效果的感知扭曲多少有点勉强,所以他借助了一点“里侧”的力量,把杂志社那串虚构的地址变成了链接里侧世界的一处“门”。
探索杂志社的所在,即碰触到里侧最外围的区域,利用里侧固有的感知扭曲和记忆改写效果,就能用最节省能量的办法凭空造出一个不存在又确实存在着的《争鸣》杂志社。
而对于杂志本身,除了织田作之助体验过的吸引力增幅特效外,二叶亭鸣又额外增加了安全无害的心理暗示。这样无论杂志出现在哪里都能令看到杂志的人自动忽略其出现的不合理之处,脑内补全上前因后果——正是因为这个心理暗示的效果,那本送到王尔德庄园的《争鸣》才没有被检查员扔进垃圾桶。
并且有了这两重特效的叠加效果,不管收到了杂志的读者会不会后续订阅,也不管他们对文学有多大的兴趣,至少在收到杂志时会愿意翻开看看里面写了点什么,而不是直接丢掉或者拿去垫桌脚。
只要翻开看了就有后续订阅的可能,订阅了就有在文学的无尽魅力中沦陷的机会,而在文学的广阔海洋里落了水,不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都是给二叶亭鸣提供能量的储备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