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想到这里,秦秋意不由有些重视起这件事,她微微垂着眼睫,表情有些凝重。
胡建设和那个男人是两个没有底线的人渣,这种人不得不防。
她伸手在发尾处卷了卷,为了不让张蕾担心,她露齿一笑,“嗯,我会注意的。李老师来了,咱们开始训练吧。”
李文静从后台走了上来,手上握着根细竹竿当教棍。
她敲敲墙壁:“过来集合。”
接下来的三小时就是枯燥乏味且痛苦的训练,中途只有十分钟休息时间,等李文静宣布训练结束的那一刻,大家毫无形象地往地上一瘫,累得呼呼直喘。
“秦秋意、张蕾、吴博皓,你们三个跟我去趟主任办公室,其她人先自由活动,下午两点集合,不许迟到。”
李文静把教棍放在腰后,两手分别抓在竹竿两头,面容严肃。
秦秋意和张蕾对视一眼,眼底闪烁着一丝彼此都懂的光芒。
整个时装表演队只有她们三个人是临时工,上次表演之前,领导也答应过她们,如果表现得好,可以给她们转正。
看来,是有结果了。
时装表演队的组织者和直系领导都是文艺部副主任——钱杨,她们的档案也在他那里。
李文静站在钱杨办公室门口要敲门时,恰巧厂长葛大川从里面开门出来,他愣了一下,然后朝李文静点点头。
“葛厂长。”秦秋意乖乖打了声招呼。
三月的风温柔中带着浅浅的寒意,吹拂过脸颊,撩起秦秋意前额的碎发,鸦青色的柔软发丝弄得她的皮肤微痒,纤长的睫毛跟着轻轻颤动,仿佛脆弱浓丽的蝴蝶,扑闪着翅膀。
风不时鼓动一下她的长裙,将柔软得恰到好处的线条勾勒出来。
葛大川第一时间被惊艳到,心里清楚她是时装表演队的演员,眉梢一扬,没头没尾地夸了一句:“不错,好好干。”
尔后,回身和办公室里的人说了一声“你好好弄个计划和章程,明天开早会要用”后,扬长而去。
秦秋意几人目送葛大川离开,李文静在敞开的大门上轻叩三声,得到钱杨的允许后,才带着三人进去。
光线明亮的办公室,钱杨正站在一个煤球炉子前,蹲下身,拿着一根铁丝棍在炉底开口的位置捅了几下。
炉膛的火焰瞬间红亮了不少,把屋内的温度熏染得上升几分。
钱杨提起地上的铜质水壶,放在炉口上方,压到一半的位置。
“李文静,你把桌上的转正申请拿过来,让她们填一下,填完交给我签字,然后你再带她们去政工科,找冯科长盖章。”
“是。”李文静应了一声,把三张转正申请递给秦秋意三人。
张蕾和吴博皓接过薄薄的纸,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两人迫不及待地趴在墙壁上开始填表。
秦秋意也随意找个地方,低头写了起来。
很快,三人填完了转正申请,钱杨在最下面的“领导意见”栏大笔一挥,“同意”两个字直直落在纸上,后面还有他的签名。
“好了,你带着她们去政工科吧,事情处理完,不要耽误训练。”钱杨把表转交给李文静,接着又勉励秦秋意她们几句,挥了挥手示意她们离开。
临走前,秦秋意的视线落在钱杨的办公桌上,上面凌乱的字迹圈出来的“设计师”和“招收”五个字格外明显。
这字体明显和钱杨的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也许,是刚才离开的葛厂长留下的。
秦秋意微微咬咬下唇,脑中倏尔闪现出一些片段,小说中提到唐曼在和胡建设结婚后不久,纺织厂的时装表演队便面临解散,后来是南桥市文工团把她们表演队整个接收,才避免了两人被迫下岗的命运。
那么,纺织厂轰轰烈烈组建起来的时装表演队,还在全市领导那里挂了名,为什么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就要解散?
结合书中隐晦的指出第一纺织厂日渐没落,最终被国企改制的大潮碾碎瓦解,数千人集体失业的惨状,秦秋意浅淡的眸底划过一丝了然。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南桥市第一纺织厂面临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纺织厂面临的共同困境,或者说是所有国企的困境。
八零年代开始,国家加印钞票,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恶性循环之下,再加上一些政策上的失误,导致财政亏空。
1984年,为了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将危机转移到企业身上。
“拨改贷”政策,顾名思义,“拨”就是国家从财政上拨款给国有企业,进行初期运营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购买、科研投入等,而企业则将盈利上交国家。
“贷”就是国家不再拨款,转而让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这样一来,国企不仅要支付给银行高额的利息,获得的利润还要上交给国家。
两方夹击之后,自然慢慢被抽干资金。
而资金,则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资本。
纺织厂不仅正接受着双重压榨,还面临着国外新兴服装产品的冲击。
它们设备陈旧、布料老套、款式老土、工人工作散漫,生产的服装越来越少,产品积压却越来越多,再加上原本不多的利润还要全部上交,甚至出现运营一个月,反倒负债累累的情况。
八零年代后期到九零年代,国家为了吸引外资,为国外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广开方便之门,进一步压缩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
胡建设和那个男人是两个没有底线的人渣,这种人不得不防。
她伸手在发尾处卷了卷,为了不让张蕾担心,她露齿一笑,“嗯,我会注意的。李老师来了,咱们开始训练吧。”
李文静从后台走了上来,手上握着根细竹竿当教棍。
她敲敲墙壁:“过来集合。”
接下来的三小时就是枯燥乏味且痛苦的训练,中途只有十分钟休息时间,等李文静宣布训练结束的那一刻,大家毫无形象地往地上一瘫,累得呼呼直喘。
“秦秋意、张蕾、吴博皓,你们三个跟我去趟主任办公室,其她人先自由活动,下午两点集合,不许迟到。”
李文静把教棍放在腰后,两手分别抓在竹竿两头,面容严肃。
秦秋意和张蕾对视一眼,眼底闪烁着一丝彼此都懂的光芒。
整个时装表演队只有她们三个人是临时工,上次表演之前,领导也答应过她们,如果表现得好,可以给她们转正。
看来,是有结果了。
时装表演队的组织者和直系领导都是文艺部副主任——钱杨,她们的档案也在他那里。
李文静站在钱杨办公室门口要敲门时,恰巧厂长葛大川从里面开门出来,他愣了一下,然后朝李文静点点头。
“葛厂长。”秦秋意乖乖打了声招呼。
三月的风温柔中带着浅浅的寒意,吹拂过脸颊,撩起秦秋意前额的碎发,鸦青色的柔软发丝弄得她的皮肤微痒,纤长的睫毛跟着轻轻颤动,仿佛脆弱浓丽的蝴蝶,扑闪着翅膀。
风不时鼓动一下她的长裙,将柔软得恰到好处的线条勾勒出来。
葛大川第一时间被惊艳到,心里清楚她是时装表演队的演员,眉梢一扬,没头没尾地夸了一句:“不错,好好干。”
尔后,回身和办公室里的人说了一声“你好好弄个计划和章程,明天开早会要用”后,扬长而去。
秦秋意几人目送葛大川离开,李文静在敞开的大门上轻叩三声,得到钱杨的允许后,才带着三人进去。
光线明亮的办公室,钱杨正站在一个煤球炉子前,蹲下身,拿着一根铁丝棍在炉底开口的位置捅了几下。
炉膛的火焰瞬间红亮了不少,把屋内的温度熏染得上升几分。
钱杨提起地上的铜质水壶,放在炉口上方,压到一半的位置。
“李文静,你把桌上的转正申请拿过来,让她们填一下,填完交给我签字,然后你再带她们去政工科,找冯科长盖章。”
“是。”李文静应了一声,把三张转正申请递给秦秋意三人。
张蕾和吴博皓接过薄薄的纸,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两人迫不及待地趴在墙壁上开始填表。
秦秋意也随意找个地方,低头写了起来。
很快,三人填完了转正申请,钱杨在最下面的“领导意见”栏大笔一挥,“同意”两个字直直落在纸上,后面还有他的签名。
“好了,你带着她们去政工科吧,事情处理完,不要耽误训练。”钱杨把表转交给李文静,接着又勉励秦秋意她们几句,挥了挥手示意她们离开。
临走前,秦秋意的视线落在钱杨的办公桌上,上面凌乱的字迹圈出来的“设计师”和“招收”五个字格外明显。
这字体明显和钱杨的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也许,是刚才离开的葛厂长留下的。
秦秋意微微咬咬下唇,脑中倏尔闪现出一些片段,小说中提到唐曼在和胡建设结婚后不久,纺织厂的时装表演队便面临解散,后来是南桥市文工团把她们表演队整个接收,才避免了两人被迫下岗的命运。
那么,纺织厂轰轰烈烈组建起来的时装表演队,还在全市领导那里挂了名,为什么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就要解散?
结合书中隐晦的指出第一纺织厂日渐没落,最终被国企改制的大潮碾碎瓦解,数千人集体失业的惨状,秦秋意浅淡的眸底划过一丝了然。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南桥市第一纺织厂面临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纺织厂面临的共同困境,或者说是所有国企的困境。
八零年代开始,国家加印钞票,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恶性循环之下,再加上一些政策上的失误,导致财政亏空。
1984年,为了扭转财政亏空的局面,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将危机转移到企业身上。
“拨改贷”政策,顾名思义,“拨”就是国家从财政上拨款给国有企业,进行初期运营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购买、科研投入等,而企业则将盈利上交国家。
“贷”就是国家不再拨款,转而让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这样一来,国企不仅要支付给银行高额的利息,获得的利润还要上交给国家。
两方夹击之后,自然慢慢被抽干资金。
而资金,则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资本。
纺织厂不仅正接受着双重压榨,还面临着国外新兴服装产品的冲击。
它们设备陈旧、布料老套、款式老土、工人工作散漫,生产的服装越来越少,产品积压却越来越多,再加上原本不多的利润还要全部上交,甚至出现运营一个月,反倒负债累累的情况。
八零年代后期到九零年代,国家为了吸引外资,为国外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广开方便之门,进一步压缩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