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诶?怎么忽然说教起来了?
她回答得如此敷衍,周嬷嬷不是应该教训她吗?
傅莹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一句实话实说的“不知道”,竟能引来周嬷嬷的赞扬。
祖母早就和她说过,周嬷嬷教学严厉,让她自个儿掂量着点,她已经做好被骂的准备了,哪想周嬷嬷不仅不骂,还夸。
周嬷嬷解释道:“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是谁的嘴巴担了婚事,打了包票,都切莫相信,最终吃亏的只能是姑娘家。若是有些人问起,不管是怀好心的,抑或者是不怀好心的,只管推回去,说不知道。若是来路正的,便会寻来媒人上门提亲。若是来路不正的,见姑娘油盐不进,也只会望而却步,不再进犯。”
“大姑娘你且记住,无媒无聘,那叫苟合。大家闺秀,是断断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哪怕遇到再好的儿郎,也不能自降身价、放低姿态。”
傅莹珠:“……”
她点点头,“学生明白了。”
“大姑娘说话做事,有板有眼,从不冒进,这点难能可贵。”周嬷嬷见过太多的小姑娘,一开始心气高傲听不进教的了。
傅莹珠却不一样。
她会安静地听人说教,会用一双温柔的眼睛看着对方,温温和和的,不说教习,就说聊聊天,也是令人极为舒服的。
未必舌灿莲花、能说会道,才叫聪明。能好好听人讲话、不急于表现自己,也是通人情、知进退的一种表现。
只是一番交谈,周嬷嬷将傅莹珠的脾性了解了个大概,已是对她极为满意。
这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性子,比之许多已婚的妇人都要好上太多,一点也不见跳脱,成熟稳重,至少到目前为止,她是半点错处都挑不出来。
这样一个冷静自持的姑娘,陈氏也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周嬷嬷想不明白,此前怎么会传出如此不堪的传言……
只是再想下去,恐怕要触及侯府密辛,周嬷嬷赶忙打住,不再深思。
但凡是高门大院,内里就有些不能说道的事情。
有时候,表面看着是甲乙,暗地里却是丙丁,此类事情多不胜数。周嬷嬷见过太多,别人家的事情就不多掺和了,只求一个明哲保身。
她收了老夫人的嘱托,只管把自个儿的事情做好就成。
第一天下来,宾主尽欢,周嬷嬷教了一天的课,大多只是闲聊,还没开始安排功课。
晚上时,周嬷嬷没有离开侯府,而是在老夫人的邀请下,在侯府厢房住下了。
老夫人找到她,问起傅莹珠的表现如何,周嬷嬷直言道:“大姑娘说话做事都是挑不出错处的,话是少了些,闷了些,却也不是坏处。有些人呀,管不住嘴巴,在外头就容易做错事情。总而言之,大姑娘的性子并未像外边传的那样顽劣不堪,依我瞧,略加教导,此子可有作为。”
得了周嬷嬷这句赞赏,老夫人都惊了。
要知道,周嬷嬷为人做事十分谨慎,眼界亦是十分的高,她教习过这么多千金小姐,还从未听说过有对谁大肆赞扬的。
如今她才和傅莹珠见了第一次面,就说出这样的话来,显然是脾性对了胃口,很看好傅莹珠了。
知道傅莹珠不会给她丢脸,可老夫人也没想到,傅莹珠竟能从严苛的周嬷嬷那给她挣来脸面。
老夫人欣喜离去,心头的一颗大石终于落地。
孙女果然没辜负她的期望,是个可造之材啊!
-
周嬷嬷本想着,要教傅莹珠一些说话做事的规矩,哪想到这丫头一点机会都不给她,该懂的规矩,她都懂得一二,不懂的地方,也是一点就通,周嬷嬷挑不出错处来,暗想如此便已经够用了,便也放着不管,只教傅莹珠一些宫廷礼仪之类的事。
闲暇时,还会布置一些别的、陶冶性情的功课,比如插花、篆香之类,说是都可以修身养性、锻炼脾性。
按傅莹珠来看,插花、篆香之类,都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玩意儿,她不是很想学。
日后她可是要被发配至别庄的人,要先解决自己物质上的需求,而非精神上的。如果周嬷嬷能教她地头上的庄稼怎么看、怎么和农户佃户打交道,说不定她还会有点兴趣。如今这些,也就是打发时间都打不出个好打发来,无趣得很。她前世在病床躺了那么久,什么脾性都磨练出来了,想消磨自己的日子,着实不需要这些。
傅莹珠兴致不高,便有些敷衍起来,周嬷嬷竟也不催,只是慢吞吞地教,还宽慰傅莹珠道:“这些不过一些可有可无,打发闲暇的玩意儿罢了,有也罢无也罢,学得好或者不好,都不是紧要的。”
她知道这种早早没了母亲的小孩,在侯府这种吃人的环境里,活下去都不容易,想得到正确的教导,就更难了。
是以傅莹珠学得慢些,她也没有催促,反倒越发让周嬷嬷笃定了心中猜测。
傅莹珠可谓聪慧,却对插花、篆香一类的风雅活动一窍不通。若不是从小无人教她,又怎会一窍不通?
既然不是从小接触,哪能一下子就学会呢?
想通其中缘故,再看向傅莹珠时,周嬷嬷就戴上了慈爱的滤镜,决定不对她太过严苛,要宽以律她了。
可这却苦了傅莹珠,实在推脱不掉插花和篆香的课程,只能日日跟着周嬷嬷学习,将她眼里算是吃饱了撑的给自己找事做的手艺,学了不少。
--
她回答得如此敷衍,周嬷嬷不是应该教训她吗?
傅莹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一句实话实说的“不知道”,竟能引来周嬷嬷的赞扬。
祖母早就和她说过,周嬷嬷教学严厉,让她自个儿掂量着点,她已经做好被骂的准备了,哪想周嬷嬷不仅不骂,还夸。
周嬷嬷解释道:“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是谁的嘴巴担了婚事,打了包票,都切莫相信,最终吃亏的只能是姑娘家。若是有些人问起,不管是怀好心的,抑或者是不怀好心的,只管推回去,说不知道。若是来路正的,便会寻来媒人上门提亲。若是来路不正的,见姑娘油盐不进,也只会望而却步,不再进犯。”
“大姑娘你且记住,无媒无聘,那叫苟合。大家闺秀,是断断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哪怕遇到再好的儿郎,也不能自降身价、放低姿态。”
傅莹珠:“……”
她点点头,“学生明白了。”
“大姑娘说话做事,有板有眼,从不冒进,这点难能可贵。”周嬷嬷见过太多的小姑娘,一开始心气高傲听不进教的了。
傅莹珠却不一样。
她会安静地听人说教,会用一双温柔的眼睛看着对方,温温和和的,不说教习,就说聊聊天,也是令人极为舒服的。
未必舌灿莲花、能说会道,才叫聪明。能好好听人讲话、不急于表现自己,也是通人情、知进退的一种表现。
只是一番交谈,周嬷嬷将傅莹珠的脾性了解了个大概,已是对她极为满意。
这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性子,比之许多已婚的妇人都要好上太多,一点也不见跳脱,成熟稳重,至少到目前为止,她是半点错处都挑不出来。
这样一个冷静自持的姑娘,陈氏也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周嬷嬷想不明白,此前怎么会传出如此不堪的传言……
只是再想下去,恐怕要触及侯府密辛,周嬷嬷赶忙打住,不再深思。
但凡是高门大院,内里就有些不能说道的事情。
有时候,表面看着是甲乙,暗地里却是丙丁,此类事情多不胜数。周嬷嬷见过太多,别人家的事情就不多掺和了,只求一个明哲保身。
她收了老夫人的嘱托,只管把自个儿的事情做好就成。
第一天下来,宾主尽欢,周嬷嬷教了一天的课,大多只是闲聊,还没开始安排功课。
晚上时,周嬷嬷没有离开侯府,而是在老夫人的邀请下,在侯府厢房住下了。
老夫人找到她,问起傅莹珠的表现如何,周嬷嬷直言道:“大姑娘说话做事都是挑不出错处的,话是少了些,闷了些,却也不是坏处。有些人呀,管不住嘴巴,在外头就容易做错事情。总而言之,大姑娘的性子并未像外边传的那样顽劣不堪,依我瞧,略加教导,此子可有作为。”
得了周嬷嬷这句赞赏,老夫人都惊了。
要知道,周嬷嬷为人做事十分谨慎,眼界亦是十分的高,她教习过这么多千金小姐,还从未听说过有对谁大肆赞扬的。
如今她才和傅莹珠见了第一次面,就说出这样的话来,显然是脾性对了胃口,很看好傅莹珠了。
知道傅莹珠不会给她丢脸,可老夫人也没想到,傅莹珠竟能从严苛的周嬷嬷那给她挣来脸面。
老夫人欣喜离去,心头的一颗大石终于落地。
孙女果然没辜负她的期望,是个可造之材啊!
-
周嬷嬷本想着,要教傅莹珠一些说话做事的规矩,哪想到这丫头一点机会都不给她,该懂的规矩,她都懂得一二,不懂的地方,也是一点就通,周嬷嬷挑不出错处来,暗想如此便已经够用了,便也放着不管,只教傅莹珠一些宫廷礼仪之类的事。
闲暇时,还会布置一些别的、陶冶性情的功课,比如插花、篆香之类,说是都可以修身养性、锻炼脾性。
按傅莹珠来看,插花、篆香之类,都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玩意儿,她不是很想学。
日后她可是要被发配至别庄的人,要先解决自己物质上的需求,而非精神上的。如果周嬷嬷能教她地头上的庄稼怎么看、怎么和农户佃户打交道,说不定她还会有点兴趣。如今这些,也就是打发时间都打不出个好打发来,无趣得很。她前世在病床躺了那么久,什么脾性都磨练出来了,想消磨自己的日子,着实不需要这些。
傅莹珠兴致不高,便有些敷衍起来,周嬷嬷竟也不催,只是慢吞吞地教,还宽慰傅莹珠道:“这些不过一些可有可无,打发闲暇的玩意儿罢了,有也罢无也罢,学得好或者不好,都不是紧要的。”
她知道这种早早没了母亲的小孩,在侯府这种吃人的环境里,活下去都不容易,想得到正确的教导,就更难了。
是以傅莹珠学得慢些,她也没有催促,反倒越发让周嬷嬷笃定了心中猜测。
傅莹珠可谓聪慧,却对插花、篆香一类的风雅活动一窍不通。若不是从小无人教她,又怎会一窍不通?
既然不是从小接触,哪能一下子就学会呢?
想通其中缘故,再看向傅莹珠时,周嬷嬷就戴上了慈爱的滤镜,决定不对她太过严苛,要宽以律她了。
可这却苦了傅莹珠,实在推脱不掉插花和篆香的课程,只能日日跟着周嬷嬷学习,将她眼里算是吃饱了撑的给自己找事做的手艺,学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