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腐对小儿子稀罕得不得了,又瞅了好一会儿,见媳妇睡着了, 才悄悄起身出门了。
黄念文和黄念花已经看过这个新出生的小弟弟了, 不过他俩嫌弟弟长得太丑,还一直在睡觉,看了一会觉得没意思,就跑去干别的事了。
黄豆芽一直在家里忙里忙外, 把嫂子和新出生的小侄子需要的东西一一备齐后,炕也烧得暖烘烘了, 这才歇了口气。
黄豆芽见嫂子已经睡着了,自己暂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就换了身带补丁的粗布衣服,往地里走去。
黄豆芽害怕嫂子自己在家不方便,在地里干了两个时辰的活后,就赶紧回家了,为嫂子准备月子里的吃食,还有家里人的晚饭。
因为黄念武的到来,黄家这个春播可是忙得很,还得从黄家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成年劳动力中抽出两个,照顾这个臭小子。
饶是家里有两头驴干活,但是没有扶犁杖的人,也快不起来啊。
黄家今年主要种了高粱和小麦,小麦种了五亩地,高粱种了两亩多。只在山坡地上种了黄豆。
小麦是家里做吃食要用的,高粱的卖价高,所以有了好地后,自然要优先种这两样粮食。
其实现在黄家就算是不种黄豆,只靠用豆腐换的黄豆,也足够一家子榨油和做豆腐用了。不过山坡地没多少肥力,需要种几年豆子养地。
除了前三天需要特殊照顾之外,金氏缓过疼痛后,就能独立带孩子了,黄豆芽也就可以去地里帮忙了。
黄家人紧赶慢赶,终于在端午节前把庄稼都种完了,没耽搁黄豆腐钓鱼。
赵晟今年春播也忙得很,早早就被叫回老家帮忙,等帮老家种完地,还有自家的一垧多地要种,整天起早贪黑,也是紧赶慢赶才种完。
“小妹,杜二家回信了,你赶紧过来念念。”
在黄念武满月前,杜二家的回信终于过来了。黄豆腐收到回信时,开心得不得了,刚进家门,就嚷嚷起来了。
要不是鱼卖光了,他肯定要给张三和赵四一人挑一条肥实的大鱼。不过好在兜里有卖鱼钱,黄豆腐请两人下了顿馆子,好菜好饭地招待,让张赵二人受宠若惊。
黄豆芽把家里的千字文拿了出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跟千字文比照。
这本千字文还是黄豆腐的启蒙书呢,那时候上的族学,黄家老爹花了大价钱买的,没成想族里人那么缺德,处处针对黄家,搞得黄豆腐才上了一个多月的学堂,千字文还没背全呢,就被迫回家了。
所以黄豆腐是只会背千字文的前部分,但是不认字。后来老爹老娘相继去世,黄豆腐担负起了家里的重担,自然是没空看书了,这书也就传给了黄豆芽。
黄豆芽整天在家无事可干,就拿着千字文认字,虽然大哥不认字,但是会背,黄豆芽就跟着背一句,学一句,愣是靠这种笨法子,认了不少字。
所以黄豆腐才会直接把信交给自家小妹,因为全家只有小妹认的字最多。
不过黄豆芽去年冬天也给侄子侄女启蒙了,这两个孩子也认不少字了。
在黄家六口人中,上了一个多月学堂的黄豆腐,反而成了家里认字最少的三人之一,这其中还有一个没满月的奶娃娃。
其实黄豆芽上辈子也是认字的,她是家里的长女,三岁就启蒙了,直到五岁家中突发变故,跟着爷爷逃难,那是她已经启蒙两年了,只不过小孩子的忘性大,后来久不看书,认得的字也渐渐忘了。
不过毕竟启蒙过,再学习认字肯定是要比旁人快很多。
黄豆芽认识大部分常见字,只不过杜二家的这封信,很显然是找人代写的,而且写信这人还是个爱咬文嚼字的酸人,把这封信写得晦涩难懂,要想看懂,还真得借着千字文比照一下。
“信上说,他们给咱爹咱娘上坟了,清明节和中元节都没落下。”杜二家的回信上,首先就把黄豆腐嘱托的事情交代了。
“杜二哥真的是个守信用的汉子啊。”黄豆腐得知自家爹娘坟头不缺香火,放心了不少,对于杜二的人品颇为赞赏。
“咱爹和咱娘在地下应该是不能缺钱花了,两边给他俩烧纸钱呢。”黄家二老在世前,对金氏这个儿媳妇很不错,所以金氏也一直把二老当亲爹亲娘看待。
黄豆芽对于自家哥嫂的感慨,没敢吱声,继续往下读信。
“信上说,咱们老家这两年的年头不好,雨水少,地旱得厉害,收成不好,好些人家都吃不饱饭,有些人家已经顿顿吃糠了。”
这一段写得非常地晦涩,好在黄豆芽有上辈子的记忆,又逐字逐句专研后,可算是明白了信里的内容。
虽然黄豆腐和金氏这两年在关外过得很不错,但是毕竟故土难离,对于老家的消息还是十分渴望的。两人趴在炕桌上,认真地听着小妹念信,都不敢大喘气,生怕影响小妹。
“杜二哥在信里感谢咱家了。说他家靠着做豆腐的手艺,攒了不少钱,去年给大儿子娶了媳妇,小两口住在咱家的老屋里。这个新媳妇人很不错,干活利索。他家老二也定亲了,打算今年种完庄稼就成亲。”
“哎呀,二嫂可算是过上好日子了,有了两个儿媳妇,她也能歇口气了,也不用那么累了。”金氏跟杜二嫂关系好,听到她家的好事,她都替着开心。
--
黄念文和黄念花已经看过这个新出生的小弟弟了, 不过他俩嫌弟弟长得太丑,还一直在睡觉,看了一会觉得没意思,就跑去干别的事了。
黄豆芽一直在家里忙里忙外, 把嫂子和新出生的小侄子需要的东西一一备齐后,炕也烧得暖烘烘了, 这才歇了口气。
黄豆芽见嫂子已经睡着了,自己暂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就换了身带补丁的粗布衣服,往地里走去。
黄豆芽害怕嫂子自己在家不方便,在地里干了两个时辰的活后,就赶紧回家了,为嫂子准备月子里的吃食,还有家里人的晚饭。
因为黄念武的到来,黄家这个春播可是忙得很,还得从黄家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成年劳动力中抽出两个,照顾这个臭小子。
饶是家里有两头驴干活,但是没有扶犁杖的人,也快不起来啊。
黄家今年主要种了高粱和小麦,小麦种了五亩地,高粱种了两亩多。只在山坡地上种了黄豆。
小麦是家里做吃食要用的,高粱的卖价高,所以有了好地后,自然要优先种这两样粮食。
其实现在黄家就算是不种黄豆,只靠用豆腐换的黄豆,也足够一家子榨油和做豆腐用了。不过山坡地没多少肥力,需要种几年豆子养地。
除了前三天需要特殊照顾之外,金氏缓过疼痛后,就能独立带孩子了,黄豆芽也就可以去地里帮忙了。
黄家人紧赶慢赶,终于在端午节前把庄稼都种完了,没耽搁黄豆腐钓鱼。
赵晟今年春播也忙得很,早早就被叫回老家帮忙,等帮老家种完地,还有自家的一垧多地要种,整天起早贪黑,也是紧赶慢赶才种完。
“小妹,杜二家回信了,你赶紧过来念念。”
在黄念武满月前,杜二家的回信终于过来了。黄豆腐收到回信时,开心得不得了,刚进家门,就嚷嚷起来了。
要不是鱼卖光了,他肯定要给张三和赵四一人挑一条肥实的大鱼。不过好在兜里有卖鱼钱,黄豆腐请两人下了顿馆子,好菜好饭地招待,让张赵二人受宠若惊。
黄豆芽把家里的千字文拿了出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跟千字文比照。
这本千字文还是黄豆腐的启蒙书呢,那时候上的族学,黄家老爹花了大价钱买的,没成想族里人那么缺德,处处针对黄家,搞得黄豆腐才上了一个多月的学堂,千字文还没背全呢,就被迫回家了。
所以黄豆腐是只会背千字文的前部分,但是不认字。后来老爹老娘相继去世,黄豆腐担负起了家里的重担,自然是没空看书了,这书也就传给了黄豆芽。
黄豆芽整天在家无事可干,就拿着千字文认字,虽然大哥不认字,但是会背,黄豆芽就跟着背一句,学一句,愣是靠这种笨法子,认了不少字。
所以黄豆腐才会直接把信交给自家小妹,因为全家只有小妹认的字最多。
不过黄豆芽去年冬天也给侄子侄女启蒙了,这两个孩子也认不少字了。
在黄家六口人中,上了一个多月学堂的黄豆腐,反而成了家里认字最少的三人之一,这其中还有一个没满月的奶娃娃。
其实黄豆芽上辈子也是认字的,她是家里的长女,三岁就启蒙了,直到五岁家中突发变故,跟着爷爷逃难,那是她已经启蒙两年了,只不过小孩子的忘性大,后来久不看书,认得的字也渐渐忘了。
不过毕竟启蒙过,再学习认字肯定是要比旁人快很多。
黄豆芽认识大部分常见字,只不过杜二家的这封信,很显然是找人代写的,而且写信这人还是个爱咬文嚼字的酸人,把这封信写得晦涩难懂,要想看懂,还真得借着千字文比照一下。
“信上说,他们给咱爹咱娘上坟了,清明节和中元节都没落下。”杜二家的回信上,首先就把黄豆腐嘱托的事情交代了。
“杜二哥真的是个守信用的汉子啊。”黄豆腐得知自家爹娘坟头不缺香火,放心了不少,对于杜二的人品颇为赞赏。
“咱爹和咱娘在地下应该是不能缺钱花了,两边给他俩烧纸钱呢。”黄家二老在世前,对金氏这个儿媳妇很不错,所以金氏也一直把二老当亲爹亲娘看待。
黄豆芽对于自家哥嫂的感慨,没敢吱声,继续往下读信。
“信上说,咱们老家这两年的年头不好,雨水少,地旱得厉害,收成不好,好些人家都吃不饱饭,有些人家已经顿顿吃糠了。”
这一段写得非常地晦涩,好在黄豆芽有上辈子的记忆,又逐字逐句专研后,可算是明白了信里的内容。
虽然黄豆腐和金氏这两年在关外过得很不错,但是毕竟故土难离,对于老家的消息还是十分渴望的。两人趴在炕桌上,认真地听着小妹念信,都不敢大喘气,生怕影响小妹。
“杜二哥在信里感谢咱家了。说他家靠着做豆腐的手艺,攒了不少钱,去年给大儿子娶了媳妇,小两口住在咱家的老屋里。这个新媳妇人很不错,干活利索。他家老二也定亲了,打算今年种完庄稼就成亲。”
“哎呀,二嫂可算是过上好日子了,有了两个儿媳妇,她也能歇口气了,也不用那么累了。”金氏跟杜二嫂关系好,听到她家的好事,她都替着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