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帝想了想,的确如此。明川帝这两年给门阀升官金爵,捧得老高。可他却嗅出了别的意味,明川帝似乎是以捧为杀,有意要待后日打压门阀。
而云昭国之所以突然讨伐大宁,我们都知道是大司徒高澹宁的计谋。云昭国三大世家轩辕氏、公良氏、纳兰家族根基深厚,只有大司徒高澹宁可与各家族分庭抗礼。故而高澹宁想通过一场振奋人心的胜仗来获得更多百姓的支持。可若南蒙知晓了高澹宁的意图,必然也不能坐视不管,这就是为何他要偷袭大宁,而不是明目张胆地宣战。
所以臣以为,南蒙明川帝需要打压门阀,保证幼子的利益,他需要的是一场败仗。云昭大司徒却想获得更多民心,来同三大世家抗衡,他需要的是一场胜仗。如此,不是两全其美?
老将军潘厄听得此话,因为年岁而变得浑浊的眼睛又闪现出几分罕见的振奋的光芒。
宁帝略略思忖,点了点头,大概明白卿如许的意思,接着她的话道,那么爱卿说的楚离国退兵,便是因为南蒙若是宣布要与云昭开战,诸国必然揣测南蒙已经做着吞并各国的打算,此时如若楚离还在与我国纠葛,恐他日无法应对南蒙,势必会心存顾虑。
卿如许一作揖,陛下英明。
可如今楚离国与我国战事正酣,楚离国若是此事退兵,必然会让国中民心猜忌,他们恐怕轻易也不会退的吧?
卿如许道,陛下所言甚是。所以如今楚离国缺的是一个合理的借口,而我们只需要给它找到这个借口。
你的意思是,让别的国家去攻打楚离国,届时楚离国被动应战,便不得不退兵?宁帝毕竟也是前半生征战无数,此时便立刻明了了卿如许的打算。
是,陛下。臣以为,南蒙开战,这是一个全天下都颇为瞩目的讯号。此时最为忧虑的国家该是谁呢?便是那些国势并不强劲的小国。此时如若乐野、肃慎、雄常三国此时同我大宁结盟,出兵援助我大宁,那么我们四国联手,无论南蒙与云昭国的战况如何,都不敢再轻易来打我们四国的主意了。
可是宁帝想到了其中的关键点,这三国为何要选择同大宁联手?如若他们此时选择帮助楚离国,共同对付我大宁,岂不是更顺理成章,还可一石二鸟?
第一百一十章 飘摇战事风波起
从南疆发出的军情公文,很快就到了长安。
楚离国趁大宁璔州疲敝,趁夜突袭,一举夺下了璔州。如此败绩,举国愤懑。
早朝之上,群情激愤,就连已然年过六旬的老将军潘厄亦含泪请旨,表明愿率军出征夺回璔州,为大宁一雪前耻。
因战功赫赫的辉月将军还需镇守南疆,而江山代有才人出,自然不能让戎马半生的老将军战死沙场。于是三位皇子立时出列,表示愿亲自领军出征,以振士气。
四皇子素有军功,若论出征,当更为稳妥。可若允了四皇子出征,他日凯旋,必在朝中声望更高,更具威胁。
宁帝斡旋再三,最终选定由四皇子承玦为主将,二皇子承瑛为副将,共同率七十万兵马挥军南下。
承玦承瑛当夜便披甲出城,奔赴战场。
如此,帝都便只剩下三皇子一人了。
群臣在忧心战况之余,又在揣测宁帝独独留下三皇子承奕究竟出于何种想法。更多的意见倾向于因为三皇子根基太弱,不足以被列入储君之列。
卿如许便安慰承奕道,留下也有留下的好,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左右殿下您与您父皇这些年有些龃龉,现下可趁此机会好好化解。
于是承奕便晨昏定省,日日陪在他父皇身边。卿如许偶尔也去宁帝的华乾殿,陪陛下品茶对弈,不过她基本都挑承奕不在的时候才去,以免俩人在宁帝面前撞上,被宁帝探出俩人交情的蛛丝马迹来。
才方过了半月,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密报又发到了长安来。因事出紧急,一路上马死换马,人死换人,这才送到了宁帝手上。
云昭国大司徒高澹宁与三大世家轩辕氏、公良氏、纳兰家族内斗,为了掌控兵权,便撺掇云昭国君,趁大宁被楚离夺下璔州,两国交战之际,来一招黄雀在后。云昭国的军队打算偷袭大宁军营,如今军队已经靠近爻山,若不是探子眼间,只怕过几日就要听得淮水失手的消息了。
而云昭国的打算,便是从淮水入大宁,直捣长安帝都!
群臣得知此密报后便炸了锅。皆义愤填膺,认为云昭国毫无大国风范,乘人之危,为人不齿。
可群情激愤无甚意义,帝国相争只论成败。
大宁如今受两头夹击,竟已是危急存亡之秋。
然而云昭国与楚离国皆国力强盛,大宁兵力调遣难以平衡,朝中群臣便就如何抵御外侵保全帝国热议纷纷。
有人建议和谈,可如今云昭国之所以讨伐大宁,本就是大司徒高澹宁的计谋。他希望借两国交战,趁乱削弱三大世家,重掌兵权。此时要和谈息战,高澹宁断然不会同意。而三大世家必然也做的是同样的打算。
和谈不可,便只有迎战了。
宁帝问及老将军潘厄对此事的看法,老将军以袖拭汗,直言道,以大宁之兵力,淮水与璔州,必须舍一。
--
而云昭国之所以突然讨伐大宁,我们都知道是大司徒高澹宁的计谋。云昭国三大世家轩辕氏、公良氏、纳兰家族根基深厚,只有大司徒高澹宁可与各家族分庭抗礼。故而高澹宁想通过一场振奋人心的胜仗来获得更多百姓的支持。可若南蒙知晓了高澹宁的意图,必然也不能坐视不管,这就是为何他要偷袭大宁,而不是明目张胆地宣战。
所以臣以为,南蒙明川帝需要打压门阀,保证幼子的利益,他需要的是一场败仗。云昭大司徒却想获得更多民心,来同三大世家抗衡,他需要的是一场胜仗。如此,不是两全其美?
老将军潘厄听得此话,因为年岁而变得浑浊的眼睛又闪现出几分罕见的振奋的光芒。
宁帝略略思忖,点了点头,大概明白卿如许的意思,接着她的话道,那么爱卿说的楚离国退兵,便是因为南蒙若是宣布要与云昭开战,诸国必然揣测南蒙已经做着吞并各国的打算,此时如若楚离还在与我国纠葛,恐他日无法应对南蒙,势必会心存顾虑。
卿如许一作揖,陛下英明。
可如今楚离国与我国战事正酣,楚离国若是此事退兵,必然会让国中民心猜忌,他们恐怕轻易也不会退的吧?
卿如许道,陛下所言甚是。所以如今楚离国缺的是一个合理的借口,而我们只需要给它找到这个借口。
你的意思是,让别的国家去攻打楚离国,届时楚离国被动应战,便不得不退兵?宁帝毕竟也是前半生征战无数,此时便立刻明了了卿如许的打算。
是,陛下。臣以为,南蒙开战,这是一个全天下都颇为瞩目的讯号。此时最为忧虑的国家该是谁呢?便是那些国势并不强劲的小国。此时如若乐野、肃慎、雄常三国此时同我大宁结盟,出兵援助我大宁,那么我们四国联手,无论南蒙与云昭国的战况如何,都不敢再轻易来打我们四国的主意了。
可是宁帝想到了其中的关键点,这三国为何要选择同大宁联手?如若他们此时选择帮助楚离国,共同对付我大宁,岂不是更顺理成章,还可一石二鸟?
第一百一十章 飘摇战事风波起
从南疆发出的军情公文,很快就到了长安。
楚离国趁大宁璔州疲敝,趁夜突袭,一举夺下了璔州。如此败绩,举国愤懑。
早朝之上,群情激愤,就连已然年过六旬的老将军潘厄亦含泪请旨,表明愿率军出征夺回璔州,为大宁一雪前耻。
因战功赫赫的辉月将军还需镇守南疆,而江山代有才人出,自然不能让戎马半生的老将军战死沙场。于是三位皇子立时出列,表示愿亲自领军出征,以振士气。
四皇子素有军功,若论出征,当更为稳妥。可若允了四皇子出征,他日凯旋,必在朝中声望更高,更具威胁。
宁帝斡旋再三,最终选定由四皇子承玦为主将,二皇子承瑛为副将,共同率七十万兵马挥军南下。
承玦承瑛当夜便披甲出城,奔赴战场。
如此,帝都便只剩下三皇子一人了。
群臣在忧心战况之余,又在揣测宁帝独独留下三皇子承奕究竟出于何种想法。更多的意见倾向于因为三皇子根基太弱,不足以被列入储君之列。
卿如许便安慰承奕道,留下也有留下的好,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左右殿下您与您父皇这些年有些龃龉,现下可趁此机会好好化解。
于是承奕便晨昏定省,日日陪在他父皇身边。卿如许偶尔也去宁帝的华乾殿,陪陛下品茶对弈,不过她基本都挑承奕不在的时候才去,以免俩人在宁帝面前撞上,被宁帝探出俩人交情的蛛丝马迹来。
才方过了半月,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密报又发到了长安来。因事出紧急,一路上马死换马,人死换人,这才送到了宁帝手上。
云昭国大司徒高澹宁与三大世家轩辕氏、公良氏、纳兰家族内斗,为了掌控兵权,便撺掇云昭国君,趁大宁被楚离夺下璔州,两国交战之际,来一招黄雀在后。云昭国的军队打算偷袭大宁军营,如今军队已经靠近爻山,若不是探子眼间,只怕过几日就要听得淮水失手的消息了。
而云昭国的打算,便是从淮水入大宁,直捣长安帝都!
群臣得知此密报后便炸了锅。皆义愤填膺,认为云昭国毫无大国风范,乘人之危,为人不齿。
可群情激愤无甚意义,帝国相争只论成败。
大宁如今受两头夹击,竟已是危急存亡之秋。
然而云昭国与楚离国皆国力强盛,大宁兵力调遣难以平衡,朝中群臣便就如何抵御外侵保全帝国热议纷纷。
有人建议和谈,可如今云昭国之所以讨伐大宁,本就是大司徒高澹宁的计谋。他希望借两国交战,趁乱削弱三大世家,重掌兵权。此时要和谈息战,高澹宁断然不会同意。而三大世家必然也做的是同样的打算。
和谈不可,便只有迎战了。
宁帝问及老将军潘厄对此事的看法,老将军以袖拭汗,直言道,以大宁之兵力,淮水与璔州,必须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