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方说,他比温见宁也大不了几岁,但身上却总有种老年人的沉稳平和。温见宁每次跟他在一起时,总能感到一种奇异而令人心安的力量。
正是出于这种感觉,所以她很确信,冯翊是一位值得她交付这些秘密心事的朋友。
温见宁说完这些后,冯翊也同样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来安慰她。两个人都静静地不出声,却觉得彼此之间的距离似乎又拉近了许多。
许久以后,冯翊才慢慢道:“见宁,其实我很高兴你今天愿意和我说这些事,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一直以来虽说作为你的朋友,但我好像到今天才算多了解了你一点。”
温见宁又何尝不是,但她还是连忙解释:“其实以前我也不是不想说,只是觉得没必要提起那些事,我也拿你当我的好朋友。我不太会说话,但是我心里清楚,你是除了我老师齐先生,还有钟荟之外,第一个这样对我好的朋友。”
两人真正相处的时日虽然不长,但冯翊给予她的许多帮助却是实打实的,单从这次暑期远足以来,一路上他就帮过她许多。不是说其他同学就待她不好了,可是冯翊那种于细微之处的无声关照,实在让生性敏感的她很难不记在心里。
冯翊却沉默了很久,才慢慢地说了一句:“见宁,我也只是个普通人。”
这明明只是一句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话,温见宁却听出些不同的意味来。
她一时没太明白,正要仔细弄清楚时,冯翊却不容她多想,抬头看了看天空,站起身来道:“好了,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温见宁起身,跟在他身后,往村寨所在的方向去。
接下来的这些天,果然如冯翊所说的那样,某天夜里他们一行人在山里的溪水边遇到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当这些奇异的生灵从溪水上缓缓升起时,以微弱的光芒照亮林间时,在场的教授与同学们都几乎倾倒在这自然的奇迹下。
热爱诗歌的同学们几乎要沉醉在这场幻梦中,一路上互相暗生情愫的男女同学也不知何时走到了一处,只有生物系的几个同学最不解风情,只想多抓几只好做标本研究一下。
而温见宁在看这壮观的一幕时,心如止水般平静。
因为她清楚,她真正想要的那只萤火虫,恐怕此生都不会飞入她的掌心。
想到这里,她扭头看向身侧,和她并肩站在一处的冯翊仍在静静地注视着前方,他仿佛也为这景象所震撼。察觉到她的视线,他转过头十分专注地看着她,目光带着探询。
温见宁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什么事,回过头去和其他人一起欣赏美景了。
……
接下来的旅途中仍出现了不少预料之外的状况,众人耽搁了一些时日。直至开学前几日,一行人才风尘仆仆地回到昆明。比起去时的意气风发,一些身体较弱的女同学回来时有些疲惫不堪。
不过温见宁还和去时一样精神抖擞。她身体素质向来不错,这次虽然也吃了些苦头,但也更多地磨炼了体魄。和她一起的冯翊更是不必说,尽管他的外表看起来像个文弱学者,但经过这次远游,温见宁发现,他反而比那些整天上蹿下跳的男同学要精力充足得多了。
众人入了城,进了校门后才停下,开始纷纷从骡车上卸行李。有些女同学的行李太重,男同学们发挥绅士风度,主动上去献殷勤,她们也乐得减轻负担。
温见宁这次出门时带的生活用品不多,只是带了两个很沉的书箱,里面装了一些大部头的著作,在路上差不多看完了。再加上沿途买来给钟荟她们当礼物的土特产,分量着实不轻。
冯翊习惯性地问她:“需要我帮忙吗?”
换在以前,温见宁肯定要连忙摆手拒绝。不过过去的一个月里,两人在路上互相照应惯了,她也没有拒绝。两人拎了手提箱正要往学校里走,突然听到有人叫温见宁的名字。
温见宁只听声音有些令人耳熟,一扭头看到三年不见的陈鸿望正站在不远处。
三年不见,他的模样变化并不大,温见宁虽然一开始不确定,但还是很快和记忆中的人对上了。
她十分意外,走过去问道:“陈老板,你怎么也来昆明了?”
“听说三小姐在昆明,陈某特意前来拜访。不想你的同学说,你出去远游今日才回来,所以陈某特意等在这里,”陈鸿望一边说,一边眼眸微眯,看向她身后沉默寡言的青年,“不知这位是?”
温见宁坦然地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好朋友,冯翊。”
这两人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后,目光在半空中一触即分。
双方既然见了面,免不了要详谈,只是温见宁这边还急着搬行李,免不了要耽搁一会功夫。于是就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画面,冯翊帮忙提箱子,陈鸿望在旁边等着。
温见宁总觉得这两人一碰面就气氛怪怪的,可也说不出是怎么回事。
好在冯翊帮她拎完行李后,就先行离开了,只留下她和陈鸿望说话。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上海,当时陈鸿望由于生意上的事突然离开,不久后她又北上求学,碰到中日战争爆发,自此就断了联系。
这三年间又发生了太多的事,如今再次见到对方,都只觉恍如隔世。
据陈鸿望说,当初日军在北方屡挑事端,他的生意受到了些影响,不得不匆匆离去。可原本的烂摊子还没处理完,又正逢抗日战争爆发,在内各地的生意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直至不久前才了气色。忙完生意上的事后,他才想起打听温见宁的下落。
--
正是出于这种感觉,所以她很确信,冯翊是一位值得她交付这些秘密心事的朋友。
温见宁说完这些后,冯翊也同样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来安慰她。两个人都静静地不出声,却觉得彼此之间的距离似乎又拉近了许多。
许久以后,冯翊才慢慢道:“见宁,其实我很高兴你今天愿意和我说这些事,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一直以来虽说作为你的朋友,但我好像到今天才算多了解了你一点。”
温见宁又何尝不是,但她还是连忙解释:“其实以前我也不是不想说,只是觉得没必要提起那些事,我也拿你当我的好朋友。我不太会说话,但是我心里清楚,你是除了我老师齐先生,还有钟荟之外,第一个这样对我好的朋友。”
两人真正相处的时日虽然不长,但冯翊给予她的许多帮助却是实打实的,单从这次暑期远足以来,一路上他就帮过她许多。不是说其他同学就待她不好了,可是冯翊那种于细微之处的无声关照,实在让生性敏感的她很难不记在心里。
冯翊却沉默了很久,才慢慢地说了一句:“见宁,我也只是个普通人。”
这明明只是一句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话,温见宁却听出些不同的意味来。
她一时没太明白,正要仔细弄清楚时,冯翊却不容她多想,抬头看了看天空,站起身来道:“好了,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温见宁起身,跟在他身后,往村寨所在的方向去。
接下来的这些天,果然如冯翊所说的那样,某天夜里他们一行人在山里的溪水边遇到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当这些奇异的生灵从溪水上缓缓升起时,以微弱的光芒照亮林间时,在场的教授与同学们都几乎倾倒在这自然的奇迹下。
热爱诗歌的同学们几乎要沉醉在这场幻梦中,一路上互相暗生情愫的男女同学也不知何时走到了一处,只有生物系的几个同学最不解风情,只想多抓几只好做标本研究一下。
而温见宁在看这壮观的一幕时,心如止水般平静。
因为她清楚,她真正想要的那只萤火虫,恐怕此生都不会飞入她的掌心。
想到这里,她扭头看向身侧,和她并肩站在一处的冯翊仍在静静地注视着前方,他仿佛也为这景象所震撼。察觉到她的视线,他转过头十分专注地看着她,目光带着探询。
温见宁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什么事,回过头去和其他人一起欣赏美景了。
……
接下来的旅途中仍出现了不少预料之外的状况,众人耽搁了一些时日。直至开学前几日,一行人才风尘仆仆地回到昆明。比起去时的意气风发,一些身体较弱的女同学回来时有些疲惫不堪。
不过温见宁还和去时一样精神抖擞。她身体素质向来不错,这次虽然也吃了些苦头,但也更多地磨炼了体魄。和她一起的冯翊更是不必说,尽管他的外表看起来像个文弱学者,但经过这次远游,温见宁发现,他反而比那些整天上蹿下跳的男同学要精力充足得多了。
众人入了城,进了校门后才停下,开始纷纷从骡车上卸行李。有些女同学的行李太重,男同学们发挥绅士风度,主动上去献殷勤,她们也乐得减轻负担。
温见宁这次出门时带的生活用品不多,只是带了两个很沉的书箱,里面装了一些大部头的著作,在路上差不多看完了。再加上沿途买来给钟荟她们当礼物的土特产,分量着实不轻。
冯翊习惯性地问她:“需要我帮忙吗?”
换在以前,温见宁肯定要连忙摆手拒绝。不过过去的一个月里,两人在路上互相照应惯了,她也没有拒绝。两人拎了手提箱正要往学校里走,突然听到有人叫温见宁的名字。
温见宁只听声音有些令人耳熟,一扭头看到三年不见的陈鸿望正站在不远处。
三年不见,他的模样变化并不大,温见宁虽然一开始不确定,但还是很快和记忆中的人对上了。
她十分意外,走过去问道:“陈老板,你怎么也来昆明了?”
“听说三小姐在昆明,陈某特意前来拜访。不想你的同学说,你出去远游今日才回来,所以陈某特意等在这里,”陈鸿望一边说,一边眼眸微眯,看向她身后沉默寡言的青年,“不知这位是?”
温见宁坦然地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好朋友,冯翊。”
这两人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后,目光在半空中一触即分。
双方既然见了面,免不了要详谈,只是温见宁这边还急着搬行李,免不了要耽搁一会功夫。于是就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画面,冯翊帮忙提箱子,陈鸿望在旁边等着。
温见宁总觉得这两人一碰面就气氛怪怪的,可也说不出是怎么回事。
好在冯翊帮她拎完行李后,就先行离开了,只留下她和陈鸿望说话。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上海,当时陈鸿望由于生意上的事突然离开,不久后她又北上求学,碰到中日战争爆发,自此就断了联系。
这三年间又发生了太多的事,如今再次见到对方,都只觉恍如隔世。
据陈鸿望说,当初日军在北方屡挑事端,他的生意受到了些影响,不得不匆匆离去。可原本的烂摊子还没处理完,又正逢抗日战争爆发,在内各地的生意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直至不久前才了气色。忙完生意上的事后,他才想起打听温见宁的下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