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荟笑道:“依我看来,这位张先生未免太不知变通。男女之间的关系何其复杂,他却固执地只肯写三角形,却不知还可以写四边形、五边形、甚至多边形。若是这样写,人家就不会给他起个张三角的外号了。”
蒋旭文在一旁插科打诨道:“这就是你不懂了。三是个非同一般的数字,古人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数学上说,三角形又是最稳固的结构。所以男女关系至多不能超过三角恋,一旦超过了三这个数字,免不得让人头晕眼花。”
三人说笑了一阵,凑在一块看起了张留余新出的这篇名为《织女》的小说。
才看了几页,温见宁便有几分讶然。
和张留余以往的柔媚风格不同,这本《织女》竟然是一篇反日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乃是一位富家小姐,家中经营丝绸布匹。后来家境败落,只能去一家日本纺织厂做女工,在那里饱受日本人欺凌与侮辱。虽然其中还少不了张式的三角恋爱描写,但比起他本人从前的那些纯恋情小说,格调不知高了多少。
虽然有很多人瞧不上张留余的恋情小说,嫌其格调低俗,但他身为全上海最知名的作家之一,笔力还是很强的。尤其读到日本人对车间女工进行军事化管理,女主遭到侮辱打骂那段,再联系国内时局,看得人又是气愤又是心痛。
虽只是快速翻过一遍,但三人看完后还是好半天才平复下心情。
钟荟转头问道:“见宁,你觉得张留余这个故事写得如何?”
温见宁斟酌了一下,才评价道:“有点可惜。”
这篇小说立意乍一看很高,但还是没能跳出张留余热衷于三角恋爱的小格局,三角恋情搭配民族仇恨,反倒显得不伦不类。张留余对日本人的刻画也仅停留在他们的残暴凶狠上,反而显得人物脸谱化,批判也只停留在了一味发泄的层面上,激愤有余,深刻不足。
另外两人听了她的看法,也跟着点了头,显然有同样的感受。
三人又聊了一会文坛八卦,看外头天色不早了,这才赶紧收拾东西锁门离开。
临分开前,蒋旭文突然想起什么,提醒两人道:“对了,这周日我们文学社有活动,你们俩要记得去。”
钟荟转头笑道:“你不用提醒我,倒是见宁你一定要来。认识你这么长时间了,除了读书会,其他活动你都不爱参加,未免太不给我们面子了吧。”
温见宁生性孤僻内敛,在文学社里多数时间都只是安静地帮忙做排版、校对的活,并不爱出风头。时间一长,她这种默默做事的作风,反而让文学社的成员们对她都颇有好感,渐渐地也不觉得她清高孤傲,难以相处了。
钟荟亦是对她颇有好感的人之一。只是温见宁鲜少参与社团活动,平日功课紧,她们也很少深入交流的机会。
温见宁本还想拒绝,但被她上来抱着胳膊一顿摇晃,最后还是点了头。
第三十章
回到别墅,等温见宁坐在书桌前照常写完作业后,对着摊开的稿纸发呆。
比起第一本《还珠缘》的生涩,她这一本《莺啼倦》的写作过程很流畅,读者的反响也不错,但不知为何,温见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起初她还没觉出来,每日按时打开稿纸,还能洋洋洒洒地写下千余字。可随着篇幅的展开,她越写越没劲头,最后勉强写出来的稿子交给报社,报社那里竟也没觉出有什么问题。
她曾致信给方鸣鹤,询问过他的意见。
方鸣鹤认为,或许是因为温见宁头一次连载长篇小说的缘故,她可能有了倦怠心理。
他的建议是让温见宁先休息一段时日,调整好状态再动笔。反正之前温见宁写得快,她寄过去的稿子已足够报社连载一段时日了。
温见宁找不出其他原因,也只能认为是这样。
不过方鸣鹤的建议她并没有听从,因为她知道,有些事一旦撂下,再想捡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还不如等手上这本《莺啼倦》写完,她再好好想办法总结问题。
她硬着头皮提起笔,沙沙地写了起来。
不知为何,她今日的状态格外不佳。每写几个字就忍不住涂涂改改,到后来整个人心浮气躁,索性将随手将写废了的稿子揉成一团团扔进纸篓里。
等到窗外月上中天时,纸篓已装满了废纸团,而她面前的稿纸上只有三行字。
温见宁头一次觉得写作会令人这样烦躁。
她扔下笔,上床倒头就睡。
等第二天一早起来,温见宁在走廊上背完书后,才想起钟荟昨日的邀约。
她匆忙跑回楼上换衣服,及时赶到了约定的汇合地点。
野火社这一次的社团活动是从高中部那边发起的联谊,蒋旭文所带领的初中部只不过跟着一起去凑热闹而已。说是联谊,不过是和话剧社、美术社的同学一起去爬山,借着挥洒汗水、谈论艺术的机会,释放少年少女躁动的荷尔蒙。
因为人员太多等不及,各个社团分头出发,约定在一处山坡上见。
初秋的山麓仍是遍野青翠,不见衰黄。山色明媚,林间枝头有许多鸟雀栖息,一路啁啾不停,好不热闹。
温见宁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香港的地理位置处于国内外候鸟迁徙的路线上,国内的候鸟南渡到这里过冬,东南亚的鸟会向北飞来这里避暑,小小的港岛因此成了鸟类的天堂,常见的鸟类约有两百多种。仅这一路走来,就有十几种不同的鸟雀从众人头顶飞过。
--
蒋旭文在一旁插科打诨道:“这就是你不懂了。三是个非同一般的数字,古人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数学上说,三角形又是最稳固的结构。所以男女关系至多不能超过三角恋,一旦超过了三这个数字,免不得让人头晕眼花。”
三人说笑了一阵,凑在一块看起了张留余新出的这篇名为《织女》的小说。
才看了几页,温见宁便有几分讶然。
和张留余以往的柔媚风格不同,这本《织女》竟然是一篇反日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乃是一位富家小姐,家中经营丝绸布匹。后来家境败落,只能去一家日本纺织厂做女工,在那里饱受日本人欺凌与侮辱。虽然其中还少不了张式的三角恋爱描写,但比起他本人从前的那些纯恋情小说,格调不知高了多少。
虽然有很多人瞧不上张留余的恋情小说,嫌其格调低俗,但他身为全上海最知名的作家之一,笔力还是很强的。尤其读到日本人对车间女工进行军事化管理,女主遭到侮辱打骂那段,再联系国内时局,看得人又是气愤又是心痛。
虽只是快速翻过一遍,但三人看完后还是好半天才平复下心情。
钟荟转头问道:“见宁,你觉得张留余这个故事写得如何?”
温见宁斟酌了一下,才评价道:“有点可惜。”
这篇小说立意乍一看很高,但还是没能跳出张留余热衷于三角恋爱的小格局,三角恋情搭配民族仇恨,反倒显得不伦不类。张留余对日本人的刻画也仅停留在他们的残暴凶狠上,反而显得人物脸谱化,批判也只停留在了一味发泄的层面上,激愤有余,深刻不足。
另外两人听了她的看法,也跟着点了头,显然有同样的感受。
三人又聊了一会文坛八卦,看外头天色不早了,这才赶紧收拾东西锁门离开。
临分开前,蒋旭文突然想起什么,提醒两人道:“对了,这周日我们文学社有活动,你们俩要记得去。”
钟荟转头笑道:“你不用提醒我,倒是见宁你一定要来。认识你这么长时间了,除了读书会,其他活动你都不爱参加,未免太不给我们面子了吧。”
温见宁生性孤僻内敛,在文学社里多数时间都只是安静地帮忙做排版、校对的活,并不爱出风头。时间一长,她这种默默做事的作风,反而让文学社的成员们对她都颇有好感,渐渐地也不觉得她清高孤傲,难以相处了。
钟荟亦是对她颇有好感的人之一。只是温见宁鲜少参与社团活动,平日功课紧,她们也很少深入交流的机会。
温见宁本还想拒绝,但被她上来抱着胳膊一顿摇晃,最后还是点了头。
第三十章
回到别墅,等温见宁坐在书桌前照常写完作业后,对着摊开的稿纸发呆。
比起第一本《还珠缘》的生涩,她这一本《莺啼倦》的写作过程很流畅,读者的反响也不错,但不知为何,温见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起初她还没觉出来,每日按时打开稿纸,还能洋洋洒洒地写下千余字。可随着篇幅的展开,她越写越没劲头,最后勉强写出来的稿子交给报社,报社那里竟也没觉出有什么问题。
她曾致信给方鸣鹤,询问过他的意见。
方鸣鹤认为,或许是因为温见宁头一次连载长篇小说的缘故,她可能有了倦怠心理。
他的建议是让温见宁先休息一段时日,调整好状态再动笔。反正之前温见宁写得快,她寄过去的稿子已足够报社连载一段时日了。
温见宁找不出其他原因,也只能认为是这样。
不过方鸣鹤的建议她并没有听从,因为她知道,有些事一旦撂下,再想捡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还不如等手上这本《莺啼倦》写完,她再好好想办法总结问题。
她硬着头皮提起笔,沙沙地写了起来。
不知为何,她今日的状态格外不佳。每写几个字就忍不住涂涂改改,到后来整个人心浮气躁,索性将随手将写废了的稿子揉成一团团扔进纸篓里。
等到窗外月上中天时,纸篓已装满了废纸团,而她面前的稿纸上只有三行字。
温见宁头一次觉得写作会令人这样烦躁。
她扔下笔,上床倒头就睡。
等第二天一早起来,温见宁在走廊上背完书后,才想起钟荟昨日的邀约。
她匆忙跑回楼上换衣服,及时赶到了约定的汇合地点。
野火社这一次的社团活动是从高中部那边发起的联谊,蒋旭文所带领的初中部只不过跟着一起去凑热闹而已。说是联谊,不过是和话剧社、美术社的同学一起去爬山,借着挥洒汗水、谈论艺术的机会,释放少年少女躁动的荷尔蒙。
因为人员太多等不及,各个社团分头出发,约定在一处山坡上见。
初秋的山麓仍是遍野青翠,不见衰黄。山色明媚,林间枝头有许多鸟雀栖息,一路啁啾不停,好不热闹。
温见宁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香港的地理位置处于国内外候鸟迁徙的路线上,国内的候鸟南渡到这里过冬,东南亚的鸟会向北飞来这里避暑,小小的港岛因此成了鸟类的天堂,常见的鸟类约有两百多种。仅这一路走来,就有十几种不同的鸟雀从众人头顶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