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士到将军 作者:四海同家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
从战士到将军 作者:四海同家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
郭开山的大哥郭开维,外号名曰“郭鬼子”。这个外号在a城不能瞎叫,只有古灵jing怪之人,才配得起这个名号。民国时期a城有个名将唤为郭松龄,其绰号为“郭鬼子”。大家从他的历史可以看出,他虽然鬼jing,但下场不是很好,落得个不得善终。
郭开维的外号从上中学时就叫响了,原因是他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一般,但每每考试之中,都是排在前几名。有好几次监考的老师都特地坐在他的书桌旁,为的就是看着这位“考场高手”,究竟是如何“出千”的。
但是到了郭开维交卷的时候,仍然是一无所获。郭开维的榜上前绩依旧是“名列前茅”。学校里的校长和郭父是好朋友,拿着郭开维的成绩单不停的点着头,“看来这家伙不是学的不好,他是故意平时表现给别人看的,平时学得很普通,一到动真格的反倒出类拔萃,这才叫真的好学生,他真是郭鬼子啊。”
的确,郭开维从小就十分的另类,他总是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兄弟姐妹,包括他的父母,都没有见过郭开维笑过一次。从他那平庸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少年老成,没有人能从他那诡异的眼神当中,猜出他在想些什么。
郭开维的二弟郭开明,从小就是个“三好学生”,学习一直很优秀,也就是从那开始,郭开维在家中也就失去了父母对他的重视。郭父常在好友的面前夸奖郭开明,“我家小二的脑子灵光得很,一本书拿来基本上看过一遍之后,就能默写出来,别的娃子和他比起来差远了,i后光宗耀祖的一定是他。”
郭开维听了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低调的孩子。在课堂上就算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会,他也不会轻易举手,给人的看法就是,他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
郭父的姐姐一家也在a城生活,姐姐是妇联干部,姐夫则是省报的编辑。他们家比起郭家这么多人口,相应的生活条件也就优越了许多。无奈姐夫不能生育,也就没有生下个一儿半女,每每看到郭父带着孩子们去他家串门,作为姑父的老人家高兴得狠,总说,“要是哪个孩子是我家的就好了。”
话虽如此,郭父是个有心之人,他回去和郭母讲,是不是把家里的一个儿子过继给姐姐,姐夫,这样也可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姐姐和姐夫也会很高兴的。
郭母一听,自然反对,膝下的儿女都是自已十月怀胎生下的,她怎肯放过一个儿子给人家。
可是父母的话,让郭开维不小心给听到了,他自已心想,自家住的条件窄小,姑夫一家住得是大楼房,宽大得狠。再看人家的吃食,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实在可馋。再看看自家,弟弟又多,每每吃什么好东西,全得可小的来,自已作为大哥,还不好在吃上发作,倒不如去姑夫家当个养子,这样等中学毕业了,凭借姑夫的人脉关系,还能混得个好的工作。郭开维的年纪虽小,但是他想得倒满多的。
于是郭开维主动找到父亲,和他说想去姑姑家,给姑夫作个养子。
郭父看着郭开维许久没有说话,他是有想把儿子过继给姐姐的意思,但是郭开维是他家的长子,在哪个地方说,也没有把长子过继给别人家的规矩不是。
看着父亲很是犹豫,郭开维就做起了父亲的工作。“爹你看,咱们家这么多的孩子,我年纪最长,平时吃的也是最多的,就好比在晚上睡觉吧,小五和小六两人也没有我占的地方大,要是我走了家里还能轻巧些,口粮也就够用了,腾出来的地方还能让几个弟弟好好学习。”
郭父见儿子如此懂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当下去了姐姐家里,把自已的打算和姐夫说了下。姐夫听了喜出望外,立马就答应了,还说儿子不能白要,小米五十斤,人民币二百元,当作答谢。
郭父当晚用自行车驮着五十斤小米,兜里揣回了二百元钱,就回家了。
望着粮食和郭父拿出来的钱,郭母哭了半宿。她知道儿子明天就要成为人家的了,虽说还算是亲戚,但是要管别人叫妈了,这让她很是难受。
郭开维见母亲伤心,打趣的道,“妈,你别这样,你想我时,叫弟弟给我带个话,我立马就回来,这是好事,姑父人不错,平时还时常照顾咱家,我给他当儿子不吃亏。”
说罢,郭开维把自已的东西,挨个儿地给弟弟们分着,很怕自已走后,他们因为这点不实用的东西分抢而打架。
就这样,郭开维连一件换洗的衣服也没有拿,只身一人上了公共汽车,来到了姑姑家,做起了姑父的养子。
姑父很是明理,他认为郭开维十几岁的半大小子,要是给他改了名子,在同学和自已的心里,一定会树起yin影,他没有给养子换名子,依旧叫郭开维。只是把他的户口从郭家转出,落到了自已家的户口本上。家庭关系处标明,郭开维为户主的养子,也就是办了这个手续。
不久,动乱时期开始了,郭父由于“站队”问题犯了事,全家下放了。
郭开维知道消息后,很是庆幸,要不是自已有先见之明,自已也会和其他的弟弟们一样,去农村挨苦受累了。
动乱开始后,所有的中学,中专,大学全都受到了冲击,姑父把郭开维叫来,问他是怎么想的,是想继续念书上高中,还是想去工厂劳动,当一名学徒工人。
郭开维想得很开,他认为去工厂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拿上十几块的学徒工资,还能学学技术,必竟现在工人阶级还是统治阶级不是。
郭开维的工作单位是a城炉具厂,生产的主要以煤气和液化气罐用的炉具为主。这些东西在当时的社会上属于特殊品,因为大多数的市民还住在平房当中,烧得还是“地炉子”,这些高档的东西全是住楼房的人用的,他们平时是很少涉及的。
郭开维的工作车间是最后的一道工续,这是车工车间,做的就是给炉具车圆,把上面的炉碗毛刺上车平。
不足十六岁的郭开维,虽然在姑父家里吃得很好,但身体仍旧很是瘦弱。每每车床上的铁屑打到自已的身上之时,都会感到一股刺痛心里的感觉,但是他还是忍受着,他不想让别人看他干不了,只要是别人能干的事,他也一定能干。
不光如此,为了多学本事,他还主动把师付们的车刀拿来,由自已来打磨。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车工,磨好车刀是必须的,要是连车刀都磨不好,二年学徒期一过,他想评级,评职称就太难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郭开维被厂里评为“优秀青工”了,当他们走上主席台领奖之时,郭开维这才发现,和他一起领奖的人当中,唯有他一人是个“学徒工”,其余的几人全都是师付一级的工人了。可是郭开维仍旧保持着原来的板着脸的形象,就连照相时还是面无表情,这让别人都十分纳闷,都认为他是不是不会笑啊。
“优秀青工”的奖金有五十元,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不是一笔小数目。郭开维把其中的二十块钱交给了姑姑,自已拿着其它的钱去商店买了好多的“小人书”,就是没有买糖和水果。郭开维认为,水果和糖吃完也就没了,在农村下放的家里,小人书大家可以一起来观看,也只有这些东西也放得长久,弟弟每每拿起书时,还会想起他。
当郭母见到大儿子之时,都快认不出来了。郭开维的一声“妈”,叫得郭母差点激动得昏了过去。郭开维把买书剩下的十几块钱留给了母亲,自已反倒没待上一会,就坐车回a城了。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
从战士到将军 作者:四海同家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
郭开山的大哥郭开维,外号名曰“郭鬼子”。这个外号在a城不能瞎叫,只有古灵jing怪之人,才配得起这个名号。民国时期a城有个名将唤为郭松龄,其绰号为“郭鬼子”。大家从他的历史可以看出,他虽然鬼jing,但下场不是很好,落得个不得善终。
郭开维的外号从上中学时就叫响了,原因是他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一般,但每每考试之中,都是排在前几名。有好几次监考的老师都特地坐在他的书桌旁,为的就是看着这位“考场高手”,究竟是如何“出千”的。
但是到了郭开维交卷的时候,仍然是一无所获。郭开维的榜上前绩依旧是“名列前茅”。学校里的校长和郭父是好朋友,拿着郭开维的成绩单不停的点着头,“看来这家伙不是学的不好,他是故意平时表现给别人看的,平时学得很普通,一到动真格的反倒出类拔萃,这才叫真的好学生,他真是郭鬼子啊。”
的确,郭开维从小就十分的另类,他总是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兄弟姐妹,包括他的父母,都没有见过郭开维笑过一次。从他那平庸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少年老成,没有人能从他那诡异的眼神当中,猜出他在想些什么。
郭开维的二弟郭开明,从小就是个“三好学生”,学习一直很优秀,也就是从那开始,郭开维在家中也就失去了父母对他的重视。郭父常在好友的面前夸奖郭开明,“我家小二的脑子灵光得很,一本书拿来基本上看过一遍之后,就能默写出来,别的娃子和他比起来差远了,i后光宗耀祖的一定是他。”
郭开维听了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低调的孩子。在课堂上就算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会,他也不会轻易举手,给人的看法就是,他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
郭父的姐姐一家也在a城生活,姐姐是妇联干部,姐夫则是省报的编辑。他们家比起郭家这么多人口,相应的生活条件也就优越了许多。无奈姐夫不能生育,也就没有生下个一儿半女,每每看到郭父带着孩子们去他家串门,作为姑父的老人家高兴得狠,总说,“要是哪个孩子是我家的就好了。”
话虽如此,郭父是个有心之人,他回去和郭母讲,是不是把家里的一个儿子过继给姐姐,姐夫,这样也可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姐姐和姐夫也会很高兴的。
郭母一听,自然反对,膝下的儿女都是自已十月怀胎生下的,她怎肯放过一个儿子给人家。
可是父母的话,让郭开维不小心给听到了,他自已心想,自家住的条件窄小,姑夫一家住得是大楼房,宽大得狠。再看人家的吃食,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实在可馋。再看看自家,弟弟又多,每每吃什么好东西,全得可小的来,自已作为大哥,还不好在吃上发作,倒不如去姑夫家当个养子,这样等中学毕业了,凭借姑夫的人脉关系,还能混得个好的工作。郭开维的年纪虽小,但是他想得倒满多的。
于是郭开维主动找到父亲,和他说想去姑姑家,给姑夫作个养子。
郭父看着郭开维许久没有说话,他是有想把儿子过继给姐姐的意思,但是郭开维是他家的长子,在哪个地方说,也没有把长子过继给别人家的规矩不是。
看着父亲很是犹豫,郭开维就做起了父亲的工作。“爹你看,咱们家这么多的孩子,我年纪最长,平时吃的也是最多的,就好比在晚上睡觉吧,小五和小六两人也没有我占的地方大,要是我走了家里还能轻巧些,口粮也就够用了,腾出来的地方还能让几个弟弟好好学习。”
郭父见儿子如此懂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当下去了姐姐家里,把自已的打算和姐夫说了下。姐夫听了喜出望外,立马就答应了,还说儿子不能白要,小米五十斤,人民币二百元,当作答谢。
郭父当晚用自行车驮着五十斤小米,兜里揣回了二百元钱,就回家了。
望着粮食和郭父拿出来的钱,郭母哭了半宿。她知道儿子明天就要成为人家的了,虽说还算是亲戚,但是要管别人叫妈了,这让她很是难受。
郭开维见母亲伤心,打趣的道,“妈,你别这样,你想我时,叫弟弟给我带个话,我立马就回来,这是好事,姑父人不错,平时还时常照顾咱家,我给他当儿子不吃亏。”
说罢,郭开维把自已的东西,挨个儿地给弟弟们分着,很怕自已走后,他们因为这点不实用的东西分抢而打架。
就这样,郭开维连一件换洗的衣服也没有拿,只身一人上了公共汽车,来到了姑姑家,做起了姑父的养子。
姑父很是明理,他认为郭开维十几岁的半大小子,要是给他改了名子,在同学和自已的心里,一定会树起yin影,他没有给养子换名子,依旧叫郭开维。只是把他的户口从郭家转出,落到了自已家的户口本上。家庭关系处标明,郭开维为户主的养子,也就是办了这个手续。
不久,动乱时期开始了,郭父由于“站队”问题犯了事,全家下放了。
郭开维知道消息后,很是庆幸,要不是自已有先见之明,自已也会和其他的弟弟们一样,去农村挨苦受累了。
动乱开始后,所有的中学,中专,大学全都受到了冲击,姑父把郭开维叫来,问他是怎么想的,是想继续念书上高中,还是想去工厂劳动,当一名学徒工人。
郭开维想得很开,他认为去工厂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拿上十几块的学徒工资,还能学学技术,必竟现在工人阶级还是统治阶级不是。
郭开维的工作单位是a城炉具厂,生产的主要以煤气和液化气罐用的炉具为主。这些东西在当时的社会上属于特殊品,因为大多数的市民还住在平房当中,烧得还是“地炉子”,这些高档的东西全是住楼房的人用的,他们平时是很少涉及的。
郭开维的工作车间是最后的一道工续,这是车工车间,做的就是给炉具车圆,把上面的炉碗毛刺上车平。
不足十六岁的郭开维,虽然在姑父家里吃得很好,但身体仍旧很是瘦弱。每每车床上的铁屑打到自已的身上之时,都会感到一股刺痛心里的感觉,但是他还是忍受着,他不想让别人看他干不了,只要是别人能干的事,他也一定能干。
不光如此,为了多学本事,他还主动把师付们的车刀拿来,由自已来打磨。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车工,磨好车刀是必须的,要是连车刀都磨不好,二年学徒期一过,他想评级,评职称就太难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郭开维被厂里评为“优秀青工”了,当他们走上主席台领奖之时,郭开维这才发现,和他一起领奖的人当中,唯有他一人是个“学徒工”,其余的几人全都是师付一级的工人了。可是郭开维仍旧保持着原来的板着脸的形象,就连照相时还是面无表情,这让别人都十分纳闷,都认为他是不是不会笑啊。
“优秀青工”的奖金有五十元,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不是一笔小数目。郭开维把其中的二十块钱交给了姑姑,自已拿着其它的钱去商店买了好多的“小人书”,就是没有买糖和水果。郭开维认为,水果和糖吃完也就没了,在农村下放的家里,小人书大家可以一起来观看,也只有这些东西也放得长久,弟弟每每拿起书时,还会想起他。
当郭母见到大儿子之时,都快认不出来了。郭开维的一声“妈”,叫得郭母差点激动得昏了过去。郭开维把买书剩下的十几块钱留给了母亲,自已反倒没待上一会,就坐车回a城了。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
第十九回 兄弟警察之郭鬼子(一)少年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