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思存拎着行李包和大网兜下车。她穿了墨池新给她买的运动服,白球鞋,编着两条辫子,站在路边,笔直得象一株欣欣向荣的小白杨。墨池对她挥手道,“快去吧,周日早上我让章伯来接你回家。”
思存独自拎着行李迈进大学的校门。墨池一直注视着她的背影,直到她融入校园里生机勃勃的人群。墨池的目光里带着不舍和羡慕,看着思存走向新生活。
第 14 章
十四
思存一路打听中文系的报到处,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的男同学听闻她找中文系,二话不说接过了思存的行李,笑着说,“你是新同学吧,正好我也是中文系的,我带你去。”思存感激不已,一边说谢谢一边要扯回行李。怎么能麻烦同学呢?中山装笑道,“别客气了,今天我本来就是帮着系里接新生的。我是中文系三年级的刘志浩,工农兵学员。真羡慕你们啊,正儿八经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正说着,已经到了中文系报到处。刘志浩把行李放在地上,对思存说,“在这排队就行了,前边没几个人。我还得接别的同学去呢。”
思存连忙道谢,排队报到,注册,领了宿舍牌,按着门牌号找到了女生宿舍楼302室。一进门,一个短发小圆脸女生迎上来说,“你是钟思存吧。”
“你怎么知道?”思存惊了。
小圆脸道,“咱们宿舍就差你一个了,大家的名字,都在床头贴着呢。喏,那是你的铺。”思存顺着女生手指望去,每个床头都贴着学生的姓名。上下铺共六张床,五张已经放好了行李。正在整理行李的姑娘们抬头看了看思存,就又继续忙活了。
思存是靠窗的上铺。短发女生道,“我是你下铺。”
思存看到下铺贴着“于小春”三个字。于小春快人快语,“刚才咱宿舍我是最小的,现在看来,你才是真正的小妹。我二十,是应届生,你呢?”
思存说,“十八。”
于小春说,“六零年的?”
“六一年。”思存说。
“真小。你们北方都是算虚岁,我们南方算周岁的。”于小春啧啧道。
思存笑笑,开始铺行李。于小春说,“我家是浙江的。她叫张继芳,她叫董丽萍,都是辽宁人,”于小春指着对面两张床的姑娘说。她俩都是从沈阳机床厂考出来的,梳着一样的运动头,穿着一样的蓝色工作服,年纪也相仿,唯一的区别是董丽萍戴着副白边近视镜。
“哎,你们俩,自我介绍下吧。”于小春对门口床上的两个人说。
“好,我先说。我叫刘英,新疆农场的。咱们宿舍我最大,我都33了,小孩八岁!”下铺的女子爽朗地说。她身材凹凸有致,皮肤略微发红,五官却极为漂亮。于小春补充道,“咱们宿舍就刘姐一个结了婚的。”
思存动了动嘴唇,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上铺说,“我叫苏红梅。”就这一句,干脆利落。
思存对她们说,“你们好。”
董丽萍说,“我刚才看见你了,你从小轿车上下来。你家是大官吗?”
苏红梅闻言,抬头深深地看着思存,不动声色的打量她。
思存脸红了,连忙摇头说,“不是。我家在农村。”
“那怎么有小轿车?”张继芳问。
“是……亲戚家的。”
第一天,思存认识了宿舍的姐妹们。第二天开学典礼,第三天正式上课,她认识了她的老师和同学。
大学里的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史》。老师姓唐,年过五十,黑瘦文弱,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孩子们,首先祝贺你们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上课前我看过同学们的档案,我们这个班,学生平均年龄28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整整39岁!66,67,68年的高中毕业生占了我们班的一半之多!”学生哗然,看着彼此,从不再年轻的脸上寻找共同的岁月痕迹。“同学们,你们不容易啊!过去的十年中,你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现在考上大学,你们离开了家庭,甚至离开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为的是什么?是追求知识!”
“过去的十年中,我们浪费了许多时间,今天,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我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好这四年,把过去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唐老师的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同时,这掌声也是在为他们自己鼓劲。唐老师双手做了一个下压的动作,教室又静寂无声。唐老师继续说,“当然,我们班也有六名24岁以下的年轻同学,你们比老同学有着更优越的条件,记忆力好,没有家庭的拖累。你们最年轻,前途也最宽广,希望你们能认真学习,努力钻研。说到底,我们的年纪大了,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在第二次响起的掌声中,思存咬紧了嘴唇。她知道她的高考成绩只比录取线高出一分。在这个38人的集体中,她的年纪最小,底子最薄。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要拿出最大的勤奋,迎头赶上。
仓促复课的学校百废待兴,学校还是尽一切努力为大家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十点才熄灯,宿舍十一点。图书馆每天开放,让饥渴的十年的学生们尽情地吸收知识的养分。
大家都卯足了劲学习,这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好不容易考进来了,谁也不愿意落后。思存她们宿舍也是如此,在老大姐刘英的带领下,早上6点起床背英语,上了一天课,晚上熄灯前还在对着古典诗词念念有词。刘英说思存年纪小,还在长身体,不要和她们一起熬。思存都要哭出来了,她本来底子就差,不一起熬,她会落后的!
--
思存独自拎着行李迈进大学的校门。墨池一直注视着她的背影,直到她融入校园里生机勃勃的人群。墨池的目光里带着不舍和羡慕,看着思存走向新生活。
第 14 章
十四
思存一路打听中文系的报到处,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的男同学听闻她找中文系,二话不说接过了思存的行李,笑着说,“你是新同学吧,正好我也是中文系的,我带你去。”思存感激不已,一边说谢谢一边要扯回行李。怎么能麻烦同学呢?中山装笑道,“别客气了,今天我本来就是帮着系里接新生的。我是中文系三年级的刘志浩,工农兵学员。真羡慕你们啊,正儿八经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正说着,已经到了中文系报到处。刘志浩把行李放在地上,对思存说,“在这排队就行了,前边没几个人。我还得接别的同学去呢。”
思存连忙道谢,排队报到,注册,领了宿舍牌,按着门牌号找到了女生宿舍楼302室。一进门,一个短发小圆脸女生迎上来说,“你是钟思存吧。”
“你怎么知道?”思存惊了。
小圆脸道,“咱们宿舍就差你一个了,大家的名字,都在床头贴着呢。喏,那是你的铺。”思存顺着女生手指望去,每个床头都贴着学生的姓名。上下铺共六张床,五张已经放好了行李。正在整理行李的姑娘们抬头看了看思存,就又继续忙活了。
思存是靠窗的上铺。短发女生道,“我是你下铺。”
思存看到下铺贴着“于小春”三个字。于小春快人快语,“刚才咱宿舍我是最小的,现在看来,你才是真正的小妹。我二十,是应届生,你呢?”
思存说,“十八。”
于小春说,“六零年的?”
“六一年。”思存说。
“真小。你们北方都是算虚岁,我们南方算周岁的。”于小春啧啧道。
思存笑笑,开始铺行李。于小春说,“我家是浙江的。她叫张继芳,她叫董丽萍,都是辽宁人,”于小春指着对面两张床的姑娘说。她俩都是从沈阳机床厂考出来的,梳着一样的运动头,穿着一样的蓝色工作服,年纪也相仿,唯一的区别是董丽萍戴着副白边近视镜。
“哎,你们俩,自我介绍下吧。”于小春对门口床上的两个人说。
“好,我先说。我叫刘英,新疆农场的。咱们宿舍我最大,我都33了,小孩八岁!”下铺的女子爽朗地说。她身材凹凸有致,皮肤略微发红,五官却极为漂亮。于小春补充道,“咱们宿舍就刘姐一个结了婚的。”
思存动了动嘴唇,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上铺说,“我叫苏红梅。”就这一句,干脆利落。
思存对她们说,“你们好。”
董丽萍说,“我刚才看见你了,你从小轿车上下来。你家是大官吗?”
苏红梅闻言,抬头深深地看着思存,不动声色的打量她。
思存脸红了,连忙摇头说,“不是。我家在农村。”
“那怎么有小轿车?”张继芳问。
“是……亲戚家的。”
第一天,思存认识了宿舍的姐妹们。第二天开学典礼,第三天正式上课,她认识了她的老师和同学。
大学里的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史》。老师姓唐,年过五十,黑瘦文弱,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孩子们,首先祝贺你们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上课前我看过同学们的档案,我们这个班,学生平均年龄28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整整39岁!66,67,68年的高中毕业生占了我们班的一半之多!”学生哗然,看着彼此,从不再年轻的脸上寻找共同的岁月痕迹。“同学们,你们不容易啊!过去的十年中,你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现在考上大学,你们离开了家庭,甚至离开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为的是什么?是追求知识!”
“过去的十年中,我们浪费了许多时间,今天,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我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好这四年,把过去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唐老师的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同时,这掌声也是在为他们自己鼓劲。唐老师双手做了一个下压的动作,教室又静寂无声。唐老师继续说,“当然,我们班也有六名24岁以下的年轻同学,你们比老同学有着更优越的条件,记忆力好,没有家庭的拖累。你们最年轻,前途也最宽广,希望你们能认真学习,努力钻研。说到底,我们的年纪大了,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在第二次响起的掌声中,思存咬紧了嘴唇。她知道她的高考成绩只比录取线高出一分。在这个38人的集体中,她的年纪最小,底子最薄。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要拿出最大的勤奋,迎头赶上。
仓促复课的学校百废待兴,学校还是尽一切努力为大家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十点才熄灯,宿舍十一点。图书馆每天开放,让饥渴的十年的学生们尽情地吸收知识的养分。
大家都卯足了劲学习,这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好不容易考进来了,谁也不愿意落后。思存她们宿舍也是如此,在老大姐刘英的带领下,早上6点起床背英语,上了一天课,晚上熄灯前还在对着古典诗词念念有词。刘英说思存年纪小,还在长身体,不要和她们一起熬。思存都要哭出来了,她本来底子就差,不一起熬,她会落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