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徐习之则激动地抱住孟姜:“阿姜,多亏有你,我才能顺利逃脱。”
孟姜拍拍他:“老实点吧,没看大军都看着咱俩,你丢不丢人?”
徐习之笑道:“不丢人,抱自己媳妇天经地义。你不知道,我这些天日日夜夜都想着你,当真见面却感觉还是在梦里。”
二人腻歪了一会,然后往大同府赶去。
一路上,徐习之了解了孟姜制造的一些武器,脸上又是惊讶又是惊喜,老天有眼,让他三生有幸碰上这么好的媳妇。
孟姜解释道:“其实这些东西用来震慑和保命就好,若真大量应用,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人命关天,还是慎重为好。”
徐习之点头:“是该如此。以后这制造方法你牢牢掌控,咱们只传继承王位那一人,这样会好很多。若是一旦扩散到各地,后果是不堪设想。”
孟姜也十分认同。她虽然一直听系统123转达京城局势,但还是亲自问一问徐习之:“京城局势如何?吴地和齐地其实看似来势汹汹,但我觉得他们更多只是在虚张声势,也不知道最后如鹿死谁手。”
徐习之则叹道:“自古富庶之地,哪里是揭竿造反的好地方?人民生活安乐,谁愿意跟着造反?我看就是故意给皇上添堵罢了,要他们真想坐上那个位子,太难了,因为缺少一股狠劲。不过皇上位子不稳,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还真不好说。”
孟姜也跟着叹气:“上位者们争来争去,苦的还是百姓们。若非天时地利,一动不如一静,咱们燕北先别跟着掺和的好。”
徐习之笑道:“他们好歹是同姓同宗,咱们异姓王造反名声确实不好。除非到了被逼不得已或者全民起义的地步,咱们确实不好起头。”
他笑看着孟姜,想着世间夫妻有很多种,恩爱的也有许许多多,但像他们这样想法如此一致的,徐习之觉得可太难得了。
大军一路赶赴大同,徐习之看到了大军对孟姜的尊重,不过他只有欢喜的份儿。
孟姜还故意看玩笑:“你的兵都快成我的了,你就不吃醋?”
徐习之悄悄道:“吃醋,因为我这么好的媳妇要是只我一个人见到多好。但我更喜欢你现在爽朗的笑声,这才是咱们燕北王妃该有的派头。”
孟姜觉得这个男人挺上道,哪怕在后世这么想得开的男人也不多见。很多男人总以为自己长了二两肉就高人一等似的,实际上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玩意儿罢了,当女人稀罕!
到了大兴山,徐习之问道:“你还真打算炸山开路?我倒是觉得要慎重一些。现在有咱们守护北方,蛮族入侵不来。”
“但是时代变换,谁知道咱们下一代争气不争气?有大兴山这个天堑存在,好歹也是京城的一道保障,也是中原百姓的一道保障。”
“虽然天堑从来都不可能真正阻挡敌人入侵,但能为中原拖几天时间也是好的。”
见徐习之一脸担心,孟姜大笑起来。
孟姜笑道:“我就是吓唬吓唬皇上,省得他天天折腾你们。看他欺负我男人,我心疼。”
徐习之:“……”感觉自己就是个吃软饭的。
“以后你主外,我主内好了,我觉得我应该能带好孩子。”徐习之给一个建议,而且他突然觉得这样也不错。
孟姜白了他一眼:“你想得美!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当我长工使唤?没门!”她的任务是保护朵朵健康快乐长大,其他都只是附带的死活而已。
什么江山社稷,在母亲眼中,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已,哪里有闺女快快乐乐长大更重要?
虽然这样说,但孟姜觉得,这个男人值得她携手共创盛世。
因为这个男人是有大爱之人,说到炸山开路,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燕北的扩张,而是忧心中原百姓的安危,又有几个当权者能做到这样清醒?
第179章 一肩挑两房(完结)……
不管京城如何风云变幻, 燕北始终坚守北方屏障,燕北的百姓们也始终过着太平日子。
因为外面时有动乱,所以燕北迎来许多流民。
随着人口涌入愈来愈多, 孟姜和徐习之派人带着流民开辟了一个个塞外绿洲, 有森林, 有果林, 更多的是耕田。
因为人力多而耕地少, 孟姜便多次外出寻找高产种子, 并顺便拿出了红薯和土豆。
燕北靠南部分多山区, 红薯是最容易存活的粮食。而塞外大片土地适合种土豆, 口味又沙又绵,完全可以当粮食来使用。
而且这两种食物粗加工后就能长久储存,一时之间受到老百姓的大力欢迎。
因为有了活命的粮食,良性循环之下, 燕北有了更多的子民和外来人口,蓬勃发展之势不可阻挡。
而且燕北之前开辟的商贸之路贯通南北, 在孟姜帮助下, 成为规模化发展, 甚至有了后世大宗物流交换之地的作用。
有农业为基础, 有商业促繁荣,燕北的根基越发稳固。
但燕北始终没有忙着往关内扩大地盘, 而是逐步蚕食荒无人烟的东北和西北,土地面积甚至发展到比正经的王朝还要更广阔。
虽然燕北形势一片大好,孟奎一大家子却没享受到其中红利, 甚至在各路变革打击下,老孟家生意迅速衰弱,直至最后彻底退出市场。
孟奎恨死了孟姜, 甚至想借着她的名头作妖,却在徐管家知会下,燕北有头有脸的人物都知道,王妃根本不认这个娘家,只认原先的婆家王家。
--
孟姜拍拍他:“老实点吧,没看大军都看着咱俩,你丢不丢人?”
徐习之笑道:“不丢人,抱自己媳妇天经地义。你不知道,我这些天日日夜夜都想着你,当真见面却感觉还是在梦里。”
二人腻歪了一会,然后往大同府赶去。
一路上,徐习之了解了孟姜制造的一些武器,脸上又是惊讶又是惊喜,老天有眼,让他三生有幸碰上这么好的媳妇。
孟姜解释道:“其实这些东西用来震慑和保命就好,若真大量应用,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人命关天,还是慎重为好。”
徐习之点头:“是该如此。以后这制造方法你牢牢掌控,咱们只传继承王位那一人,这样会好很多。若是一旦扩散到各地,后果是不堪设想。”
孟姜也十分认同。她虽然一直听系统123转达京城局势,但还是亲自问一问徐习之:“京城局势如何?吴地和齐地其实看似来势汹汹,但我觉得他们更多只是在虚张声势,也不知道最后如鹿死谁手。”
徐习之则叹道:“自古富庶之地,哪里是揭竿造反的好地方?人民生活安乐,谁愿意跟着造反?我看就是故意给皇上添堵罢了,要他们真想坐上那个位子,太难了,因为缺少一股狠劲。不过皇上位子不稳,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还真不好说。”
孟姜也跟着叹气:“上位者们争来争去,苦的还是百姓们。若非天时地利,一动不如一静,咱们燕北先别跟着掺和的好。”
徐习之笑道:“他们好歹是同姓同宗,咱们异姓王造反名声确实不好。除非到了被逼不得已或者全民起义的地步,咱们确实不好起头。”
他笑看着孟姜,想着世间夫妻有很多种,恩爱的也有许许多多,但像他们这样想法如此一致的,徐习之觉得可太难得了。
大军一路赶赴大同,徐习之看到了大军对孟姜的尊重,不过他只有欢喜的份儿。
孟姜还故意看玩笑:“你的兵都快成我的了,你就不吃醋?”
徐习之悄悄道:“吃醋,因为我这么好的媳妇要是只我一个人见到多好。但我更喜欢你现在爽朗的笑声,这才是咱们燕北王妃该有的派头。”
孟姜觉得这个男人挺上道,哪怕在后世这么想得开的男人也不多见。很多男人总以为自己长了二两肉就高人一等似的,实际上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玩意儿罢了,当女人稀罕!
到了大兴山,徐习之问道:“你还真打算炸山开路?我倒是觉得要慎重一些。现在有咱们守护北方,蛮族入侵不来。”
“但是时代变换,谁知道咱们下一代争气不争气?有大兴山这个天堑存在,好歹也是京城的一道保障,也是中原百姓的一道保障。”
“虽然天堑从来都不可能真正阻挡敌人入侵,但能为中原拖几天时间也是好的。”
见徐习之一脸担心,孟姜大笑起来。
孟姜笑道:“我就是吓唬吓唬皇上,省得他天天折腾你们。看他欺负我男人,我心疼。”
徐习之:“……”感觉自己就是个吃软饭的。
“以后你主外,我主内好了,我觉得我应该能带好孩子。”徐习之给一个建议,而且他突然觉得这样也不错。
孟姜白了他一眼:“你想得美!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当我长工使唤?没门!”她的任务是保护朵朵健康快乐长大,其他都只是附带的死活而已。
什么江山社稷,在母亲眼中,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已,哪里有闺女快快乐乐长大更重要?
虽然这样说,但孟姜觉得,这个男人值得她携手共创盛世。
因为这个男人是有大爱之人,说到炸山开路,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燕北的扩张,而是忧心中原百姓的安危,又有几个当权者能做到这样清醒?
第179章 一肩挑两房(完结)……
不管京城如何风云变幻, 燕北始终坚守北方屏障,燕北的百姓们也始终过着太平日子。
因为外面时有动乱,所以燕北迎来许多流民。
随着人口涌入愈来愈多, 孟姜和徐习之派人带着流民开辟了一个个塞外绿洲, 有森林, 有果林, 更多的是耕田。
因为人力多而耕地少, 孟姜便多次外出寻找高产种子, 并顺便拿出了红薯和土豆。
燕北靠南部分多山区, 红薯是最容易存活的粮食。而塞外大片土地适合种土豆, 口味又沙又绵,完全可以当粮食来使用。
而且这两种食物粗加工后就能长久储存,一时之间受到老百姓的大力欢迎。
因为有了活命的粮食,良性循环之下, 燕北有了更多的子民和外来人口,蓬勃发展之势不可阻挡。
而且燕北之前开辟的商贸之路贯通南北, 在孟姜帮助下, 成为规模化发展, 甚至有了后世大宗物流交换之地的作用。
有农业为基础, 有商业促繁荣,燕北的根基越发稳固。
但燕北始终没有忙着往关内扩大地盘, 而是逐步蚕食荒无人烟的东北和西北,土地面积甚至发展到比正经的王朝还要更广阔。
虽然燕北形势一片大好,孟奎一大家子却没享受到其中红利, 甚至在各路变革打击下,老孟家生意迅速衰弱,直至最后彻底退出市场。
孟奎恨死了孟姜, 甚至想借着她的名头作妖,却在徐管家知会下,燕北有头有脸的人物都知道,王妃根本不认这个娘家,只认原先的婆家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