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念叨完回头想跟坐他后面的男生交流一下学习经验,那个长脸小眼的男生有些慌乱地把手里的黑皮壳笔记本朝书里推了推,旁边坐的女生眼尖,抬头看了一眼:“这是数学笔记?借我看看,上午老师讲的内容我没听懂。”
那个长脸男生脸一黑,把笔记本遮起来,冲她嚷:“不是!你去找别人借!”
“不借就不借,谁稀罕!”那女生嘟嘟囔囔骂了一声,不再找他借,反而戳了戳前面的赵旭升:“班长,把你的数学笔记借我看看。”
赵旭升摸了摸鼻子没说什么,估计是知道人家不想跟他交流经验,叹了口气,头也不回把自己的笔记递给那个女生。
林曼是不知道有人已经把她当成必须要超越的目标,就算知道了,她大概也懒得理会,每天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都来不及,她才懒得浪费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有时候题做多了脑子发昏,她就把书里夹着的信拿出来看一遍,这封由资助她的人给她写的信,显然已经成为指引她的灯塔。
即使她想破头都想不出来到底是谁在资助她。
第16章 报道
信里的大义总让她感觉热血沸腾,青年人应当坚定信念,努力奋斗,投身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去。
关于复读班,学校基本上是不用操心的,老师们也放心,上完课就走,要有什么问题,搜集到一起再抽时间进行解答。
不过大家有什么问题,一般都是直接去问林曼或者佟玲玲,两人成绩好,也愿意帮助大家。
林曼来者不拒,因为大家现在做的基本上都是各自习题册上的内容,甚至还有托人从外地带回来的题册,大部分都是市面上没有的,所以她觉得。给别人讲解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也能让自己长长知识。
现在时间紧任务重,有些超纲的题目她直接就叫大家不用浪费时间了,因为不可能会考到,有这时间不如去查缺补漏。
理论知识基本已经全部掌握了,至于英语,这个目前对国人来说算是比较难的科目,对林曼来说反而是优势。
林合明五十年代出国,六十年代回国,没几年就被下放到河口村,然后就在河口村扎根安家,户口也转到了村里。
他在城里也没有亲人,就更没想过回去,而且河口村的孩子们需要老师,他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孩子们,都是有感情的,再者说,这里是他爱人所在的地方。初回国那时候还不适应就被下放了,一开始语言还别不过来,也幸好大队里没人为难他,这才能安安生生落户结婚。
林曼记得小时候她爸教过她英语的,后来被她妈说了几次就不再教了,一直到高考英语也作为主要科目。
她爸这才重新开始教她,她悟性好,能举一反三,她爸教她的全是口语化的内容,她也能根据教科书,自己组织一套适合应试的学习方式,所以每次英语考试,除了作文会丢几分,其他时候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失误。
每回早读佟玲玲听见林曼被英语课文,就好奇她这一口正宗的发音是从哪里学来的,林曼但笑不语。
甚至最近两人对话一直用英语交流——这也是佟玲玲提出来的。
谁先开口说中文谁就输了,输了晚上就要去打热水,每次输的都是佟玲玲,林曼几次说不用惩罚,她都拒绝了。
不过这样做她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省里领导大概也没想到,他们汇报上去的内容竟然这么快就能得到回应,不光如此,还特地组织调查组进驻各省调查,不光安江省,其他省份也都要查。
另外,特事特办,学生档案必须精准的对标每一个学生,以后绝对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受害者,各地补贴也必须到位,保证已经错过一次的学生仍有复读的机会。
所以这篇报道是非做不可的,也好震慑那些还抱有幻想的人。
虽然知道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流言,但同样也能证明上级对此事无法容忍的态度。
远在省会的赵记者抻抻懒腰,连轴转了几天,一直在整理材料,稿子今天才定,一直到这一刻,他才算是真正放下心来,报纸已经在印刷了,明天要来临的,到底是风暴,或是无事发生,都是未知数。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必须保证教育部门的清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
齐砚交代的,他该办的都办了。
果不其然,报纸一出来基本上人手一份,“高考顶替”几个字占据了整个头版。报纸上对高考顶替者篇幅描述甚细,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平屹县的人基本都能猜到是李月华一家,毕竟筒子楼的人都知道记者来采访她,也知道她爸妈被抓,其中一批跟她爸妈相关的人也都被抓进去了。
林梦这段时间都不敢出门,她家门口被扔了不知道多少烂菜叶,大家都有孩子,知道念十几年书有多不容易,别人的高考成绩,说偷就偷了,还好这被发现了,要没被发现,这就是毁了人家一生。
她估计都没想到事情会闹这么大,爸妈被带走了,她一开始也是怕的,不是害怕爸妈出事,是担心自己被牵连,可回家以后公安只是找她了解一下情况,后来也没什么问题,她就彻底放心了。
再说她本来就什么都没干,学是她爸妈叫她去上的,又不是她自己想去的。
--
那个长脸男生脸一黑,把笔记本遮起来,冲她嚷:“不是!你去找别人借!”
“不借就不借,谁稀罕!”那女生嘟嘟囔囔骂了一声,不再找他借,反而戳了戳前面的赵旭升:“班长,把你的数学笔记借我看看。”
赵旭升摸了摸鼻子没说什么,估计是知道人家不想跟他交流经验,叹了口气,头也不回把自己的笔记递给那个女生。
林曼是不知道有人已经把她当成必须要超越的目标,就算知道了,她大概也懒得理会,每天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都来不及,她才懒得浪费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有时候题做多了脑子发昏,她就把书里夹着的信拿出来看一遍,这封由资助她的人给她写的信,显然已经成为指引她的灯塔。
即使她想破头都想不出来到底是谁在资助她。
第16章 报道
信里的大义总让她感觉热血沸腾,青年人应当坚定信念,努力奋斗,投身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去。
关于复读班,学校基本上是不用操心的,老师们也放心,上完课就走,要有什么问题,搜集到一起再抽时间进行解答。
不过大家有什么问题,一般都是直接去问林曼或者佟玲玲,两人成绩好,也愿意帮助大家。
林曼来者不拒,因为大家现在做的基本上都是各自习题册上的内容,甚至还有托人从外地带回来的题册,大部分都是市面上没有的,所以她觉得。给别人讲解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也能让自己长长知识。
现在时间紧任务重,有些超纲的题目她直接就叫大家不用浪费时间了,因为不可能会考到,有这时间不如去查缺补漏。
理论知识基本已经全部掌握了,至于英语,这个目前对国人来说算是比较难的科目,对林曼来说反而是优势。
林合明五十年代出国,六十年代回国,没几年就被下放到河口村,然后就在河口村扎根安家,户口也转到了村里。
他在城里也没有亲人,就更没想过回去,而且河口村的孩子们需要老师,他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孩子们,都是有感情的,再者说,这里是他爱人所在的地方。初回国那时候还不适应就被下放了,一开始语言还别不过来,也幸好大队里没人为难他,这才能安安生生落户结婚。
林曼记得小时候她爸教过她英语的,后来被她妈说了几次就不再教了,一直到高考英语也作为主要科目。
她爸这才重新开始教她,她悟性好,能举一反三,她爸教她的全是口语化的内容,她也能根据教科书,自己组织一套适合应试的学习方式,所以每次英语考试,除了作文会丢几分,其他时候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失误。
每回早读佟玲玲听见林曼被英语课文,就好奇她这一口正宗的发音是从哪里学来的,林曼但笑不语。
甚至最近两人对话一直用英语交流——这也是佟玲玲提出来的。
谁先开口说中文谁就输了,输了晚上就要去打热水,每次输的都是佟玲玲,林曼几次说不用惩罚,她都拒绝了。
不过这样做她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省里领导大概也没想到,他们汇报上去的内容竟然这么快就能得到回应,不光如此,还特地组织调查组进驻各省调查,不光安江省,其他省份也都要查。
另外,特事特办,学生档案必须精准的对标每一个学生,以后绝对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受害者,各地补贴也必须到位,保证已经错过一次的学生仍有复读的机会。
所以这篇报道是非做不可的,也好震慑那些还抱有幻想的人。
虽然知道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流言,但同样也能证明上级对此事无法容忍的态度。
远在省会的赵记者抻抻懒腰,连轴转了几天,一直在整理材料,稿子今天才定,一直到这一刻,他才算是真正放下心来,报纸已经在印刷了,明天要来临的,到底是风暴,或是无事发生,都是未知数。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必须保证教育部门的清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
齐砚交代的,他该办的都办了。
果不其然,报纸一出来基本上人手一份,“高考顶替”几个字占据了整个头版。报纸上对高考顶替者篇幅描述甚细,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平屹县的人基本都能猜到是李月华一家,毕竟筒子楼的人都知道记者来采访她,也知道她爸妈被抓,其中一批跟她爸妈相关的人也都被抓进去了。
林梦这段时间都不敢出门,她家门口被扔了不知道多少烂菜叶,大家都有孩子,知道念十几年书有多不容易,别人的高考成绩,说偷就偷了,还好这被发现了,要没被发现,这就是毁了人家一生。
她估计都没想到事情会闹这么大,爸妈被带走了,她一开始也是怕的,不是害怕爸妈出事,是担心自己被牵连,可回家以后公安只是找她了解一下情况,后来也没什么问题,她就彻底放心了。
再说她本来就什么都没干,学是她爸妈叫她去上的,又不是她自己想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