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洗切菜的功能也放到麻辣开会去,涮吧只负责装盘即可。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省了功能自然就省了地方,把操作间的洗菜池和切菜板位置拆掉,做一个小操作台,在上面煮火锅面,就像麻辣开会那样,用米线漏来煮,因为装量多,需要买些大一点的米线漏子。
由秀秀来煮。
接下来不说房冬也知道了,再买一些大的碗,这就不能叫火锅面了,叫火锅开会更贴切些,小料还是随便吃,蘑菇汤随便喝,区别就是不用她们亲自煮了,自然把灶腾出来了。
最最重要的,以这种方式必须降价,才能让服务员们端着碗到餐厅里吃,但这种方式电费肯定比她们自己煮要少,锅底的成本省了。
降少了不行,她们不出去。
降多了也不行,她们全跑出去吃,涮吧里面没人气了,就算有吃火锅的来,看见里面空荡荡的也不会进来。
“这么一改又要花钱吧,会不会很多?”秀秀问房冬。
“不会多,多也得改,谢谢姐,你可给我出了个好主意,明天就开始准备!”
这一次房冬格外小心,和马小龙、于光南在电话上商量了半天,最终把价格定在了每份19元。
……
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再次找到那位不锈钢老板,让他加班加点地把活儿干完,第三天就付诸了实施。
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为省这三块钱而放弃自己亲自操刀煮面这种感受,不过效果非常理想,一部份人留在了涮吧内,一部份人端到了餐厅内用餐。
这样,只要来吃火锅的人不太多的话,就有接待能力了。
房冬也知道,火锅想火爆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如果那样自己不就发了?从小到大不知照过多少次镜子了,自己这个面相除了和帅能沾点边外,从来就没看出过富贵相来。
总有人说改名字就能改命运,不知道整容变个脸,面相变了,会不会也有这种效果?
张军又来报告小道消息了,有人跑到老邓那里告状,说涮吧的顾客就应该在涮吧里呆着,不应该跑到餐厅里占公共位子。
至于是谁告的,他没说,房冬也没问。
自开业以来,营业额一直处于上涨中,特别是听了秀秀的主意把人分流到大厅一部份后,每天三拨两拨的还总有来吃火锅的人。
也出现了第一个吃火锅的回头客,是附近一家卖拖鞋的老板,身高肚大饭量足,每次都是一个人来,要一份双人套餐还要加一盘肉,再加一瓶啤酒。
这饭量和胖子可有一比。
马小龙说,可惜的是这家伙就顾自己吃,也不说请几个朋友过来。
到涮吧开业后的第二个周四结帐日时,火锅面的营业额已基本趋于稳定,变数只在小火锅上,而且上下波动很大。
尽管如此,就算没有小火锅的营业额,也能以微弱的优势超过一年多来一直排在小吃城销售首位的那家麻辣烫。
如果有几个小火锅顾客,差距就完全拉开了。
自张军说有人告自己的状后,老邓就一直没露面,据说是出外地了。
房冬对此事不以为然,餐厅本来就是共用的,如果老邓连这个道理都不讲的话,也许就真该和他撕破脸了。
可能是结帐日的原因吧,老邓走了几天后回来了,这已是房冬的三十六眼小火锅连续第五天位居小吃城销售榜首位了,老邓跑过来扔了一句话:“没看出来你小子挺能算计啊,我让你租档口不租,把顾客全给我搞到厅里来啦,是不是早就想好这一招了?”
从老邓脸上灿烂的笑容来看,完全没有责怪的意思。
自己也就没必要拘着了:“我这不是给餐厅里增加点人气吗?”
老邓点点头,然后转身又对荣强说:“看把你得意的,听说这几天你的饮料和啤酒卖得也不错啊,人一高兴脸都不像以前那么黑啦!”
人高兴还能美白?
房冬没想提的事,被荣强给提出来了:“邓哥,听说有人到你那告状去了,说涮吧的顾客到餐厅里来了,这不扯吗?餐厅本来就是大伙的,谁都有份对吧?”
老邓一脸笑地用手指点着荣强说:“你是不是让房冬给收编了,你俩成一伙了吧?他把肉还放到你的冰柜里,是不是最近你们俩口子总吃肉啊?”
“那,那是,这么多肉吃个三斤二斤的根本发现不了。”
笑过之后,老邓把话转到正题上:“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地了?别听他们瞎逑嚼舌根子,谁有本事把餐厅全占了我才高兴呢,挣自己的钱,让别人眼红去吧,对不对?”
老邓这话说得在理,也符合他的金钱观。
正说着话,上周没拿到钱的那帮债主像商量好了一样,在几分钟之内就都到齐了。
沿着北面的涮台刷刷地坐了一排。
小于的嗓门很大:“和你们说过的话听不懂是怎么回事,这些帐是以前老板欠你们的,我们现在的老板认这个账答应给你们,还不觉得幸运?晚给你们一两个星期能死啊?”
债主们的声音比较低,房冬在荣强柜台前站着听不太清。
“你还有脸说你的东西好?你那豆腐是啥做的?一点豆子味都没有,一碰稀碎,”小于喊完一个又喊另一个:“你们家的粉条泡了多少水你自己不清楚啊,不用煮都快烂啦!”
--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省了功能自然就省了地方,把操作间的洗菜池和切菜板位置拆掉,做一个小操作台,在上面煮火锅面,就像麻辣开会那样,用米线漏来煮,因为装量多,需要买些大一点的米线漏子。
由秀秀来煮。
接下来不说房冬也知道了,再买一些大的碗,这就不能叫火锅面了,叫火锅开会更贴切些,小料还是随便吃,蘑菇汤随便喝,区别就是不用她们亲自煮了,自然把灶腾出来了。
最最重要的,以这种方式必须降价,才能让服务员们端着碗到餐厅里吃,但这种方式电费肯定比她们自己煮要少,锅底的成本省了。
降少了不行,她们不出去。
降多了也不行,她们全跑出去吃,涮吧里面没人气了,就算有吃火锅的来,看见里面空荡荡的也不会进来。
“这么一改又要花钱吧,会不会很多?”秀秀问房冬。
“不会多,多也得改,谢谢姐,你可给我出了个好主意,明天就开始准备!”
这一次房冬格外小心,和马小龙、于光南在电话上商量了半天,最终把价格定在了每份19元。
……
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再次找到那位不锈钢老板,让他加班加点地把活儿干完,第三天就付诸了实施。
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为省这三块钱而放弃自己亲自操刀煮面这种感受,不过效果非常理想,一部份人留在了涮吧内,一部份人端到了餐厅内用餐。
这样,只要来吃火锅的人不太多的话,就有接待能力了。
房冬也知道,火锅想火爆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如果那样自己不就发了?从小到大不知照过多少次镜子了,自己这个面相除了和帅能沾点边外,从来就没看出过富贵相来。
总有人说改名字就能改命运,不知道整容变个脸,面相变了,会不会也有这种效果?
张军又来报告小道消息了,有人跑到老邓那里告状,说涮吧的顾客就应该在涮吧里呆着,不应该跑到餐厅里占公共位子。
至于是谁告的,他没说,房冬也没问。
自开业以来,营业额一直处于上涨中,特别是听了秀秀的主意把人分流到大厅一部份后,每天三拨两拨的还总有来吃火锅的人。
也出现了第一个吃火锅的回头客,是附近一家卖拖鞋的老板,身高肚大饭量足,每次都是一个人来,要一份双人套餐还要加一盘肉,再加一瓶啤酒。
这饭量和胖子可有一比。
马小龙说,可惜的是这家伙就顾自己吃,也不说请几个朋友过来。
到涮吧开业后的第二个周四结帐日时,火锅面的营业额已基本趋于稳定,变数只在小火锅上,而且上下波动很大。
尽管如此,就算没有小火锅的营业额,也能以微弱的优势超过一年多来一直排在小吃城销售首位的那家麻辣烫。
如果有几个小火锅顾客,差距就完全拉开了。
自张军说有人告自己的状后,老邓就一直没露面,据说是出外地了。
房冬对此事不以为然,餐厅本来就是共用的,如果老邓连这个道理都不讲的话,也许就真该和他撕破脸了。
可能是结帐日的原因吧,老邓走了几天后回来了,这已是房冬的三十六眼小火锅连续第五天位居小吃城销售榜首位了,老邓跑过来扔了一句话:“没看出来你小子挺能算计啊,我让你租档口不租,把顾客全给我搞到厅里来啦,是不是早就想好这一招了?”
从老邓脸上灿烂的笑容来看,完全没有责怪的意思。
自己也就没必要拘着了:“我这不是给餐厅里增加点人气吗?”
老邓点点头,然后转身又对荣强说:“看把你得意的,听说这几天你的饮料和啤酒卖得也不错啊,人一高兴脸都不像以前那么黑啦!”
人高兴还能美白?
房冬没想提的事,被荣强给提出来了:“邓哥,听说有人到你那告状去了,说涮吧的顾客到餐厅里来了,这不扯吗?餐厅本来就是大伙的,谁都有份对吧?”
老邓一脸笑地用手指点着荣强说:“你是不是让房冬给收编了,你俩成一伙了吧?他把肉还放到你的冰柜里,是不是最近你们俩口子总吃肉啊?”
“那,那是,这么多肉吃个三斤二斤的根本发现不了。”
笑过之后,老邓把话转到正题上:“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地了?别听他们瞎逑嚼舌根子,谁有本事把餐厅全占了我才高兴呢,挣自己的钱,让别人眼红去吧,对不对?”
老邓这话说得在理,也符合他的金钱观。
正说着话,上周没拿到钱的那帮债主像商量好了一样,在几分钟之内就都到齐了。
沿着北面的涮台刷刷地坐了一排。
小于的嗓门很大:“和你们说过的话听不懂是怎么回事,这些帐是以前老板欠你们的,我们现在的老板认这个账答应给你们,还不觉得幸运?晚给你们一两个星期能死啊?”
债主们的声音比较低,房冬在荣强柜台前站着听不太清。
“你还有脸说你的东西好?你那豆腐是啥做的?一点豆子味都没有,一碰稀碎,”小于喊完一个又喊另一个:“你们家的粉条泡了多少水你自己不清楚啊,不用煮都快烂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