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么一小会的功夫,苏启航拉来的这一三轮车布料就被抢了个一干二净。那没抢到布的人还不肯走,不停的在那里问苏启航:“小伙子,你这布还有没有?”
肯定有啊!
从制衣厂那里一共搞来了三千多,接近四千匹布呢!就这么一个小三轮车,一车才能装多少匹啊!
然后苏启航就跟人说:“想要布的就搁这里等着,我现在就回去拿布!”
结果还真有不少人就在这里等着了。
等到苏启航再拉来一车的布,又是一阵哄抢,一下子就被抢了个一干二净了。
于是苏启航这些布卖的非常的好,因为农贸市场这边的人流量极大,本身就有优势。而且他这布料在整个县城里,也是前所未有的便宜,且还不要票。
那些买够了自家的,就想着家里面的亲戚。有的当即就帮着自家亲戚买了,有的哪怕是没有帮忙买,也抱着自己买来的布,赶紧回去通知亲朋好友去了。
苏启航卖布就在农贸市场的大门口,那里边卖菜的孙小娥肯定能听到消息啊!这不,孙小娥也跟着跑出来了,想买点便宜布,结果就看到被挤在人群正中间正在卖布的老二苏启航了!
孙小娥就看不明白了,那老二苏启航到底是从哪搞来的这些布料啊?还有,他卖那么便宜,他还能挣钱吗?
因为生意实在是太好,最后连一个礼拜都不到,那些布就被苏启航全卖完了。因为那三千多匹布看着是多,可实际上,放在一整个县城里,真就不算什么了。
五毛钱一尺的布卖出去的,一匹布就是二十。从制衣厂那边拿是十一块,也就是说一匹布苏启航利润就是九块。
苏启航把这三千多匹的布卖完后,回到家里来跟周胜男一算,竟然挣了三万多。
饶是一早就有心理准备的苏启航在算出来最后挣了这么多钱的时候,还是惊了一下,忍不住感叹道:“这生意还真挣钱!”
也因为这样,苏启航连休息都没休息一下,第二天就揣上了七万多块,悄无声息的又跑江城去了!
等到苏启航再次从江城回来的时候,人家这回直接拉来了将近十万的货!
因为那边制衣厂见着苏启航没用多久又来厂子里要货了,要的量还比上一次的更大,哪里还能猜不到苏启航这销量好呀!
因此,制衣厂那边就动心思了,当即就跟苏启航商量起来了,他们的意思就是,你这布能卖的那么好,那能不能帮我们把厂子里积压下来的成衣也销售一下呀?
可成衣不比布,它制作出来后,受众就受到了限制。
因此,苏启航哪怕是觉得这成衣的生意是能做的,而且还有可能十分的好做。因为他们县城跟江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要布票这个上面。但哪怕心里已经想到这里了,可是苏启航这面上显露出来的却是一脸的为难。
制衣厂这边也不是除了苏启航就不行了,但是怎么说呢?一场展销会开下去,他们销量不见得会差,但是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绝对没有直接把货甩给苏启航来得轻松。
苏启航就顺势提要求了,说成衣他真没把握,所以这次还是只能先拉布料,但是如果厂子里肯把价格再往下压一下,他就愿意试一下。
当然了,即便是试,苏启航也说了,他这一次只要冬季款。毕竟现在天冷了,给他薄款的话,他再是厉害,也那么大本事往外销了。而且这次减价,不仅减的成衣的,甚至还有他这次需要的布料的。
厂子那边一开始肯定是说不行的,可是苏启航却是有备而来的,他当即就说了江城的另外两个制衣厂的名字。说要是不行,他就准备再上那边问问。
在一个城里,制衣厂跟制衣厂之间,彼此多少都了解一些的。
就跟他们一样,那两个制衣厂也有积压下来的库存。或者应该说,只要是厂子,几乎不论什么厂,都是有积压货存在的。
于是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后,制衣厂这边把布料以便宜了五毛钱一匹的价格,搭着一堆同样减价下来的积压成衣,一起给到了苏启航。
然后苏启航这一次,回来后直接在村子里就去问大家,有没有人愿意帮着他去卖东西。
布料呢,还是之前的价格,五毛钱一尺。至于成衣,每件衣服苏启航都给了底价,怕他们记不住,还拿笔跟本子给写了下来。
凡是愿意来的人,苏启航给出的工钱是一块钱一天。但是,卖出去一匹布,他这边再给五毛提成。卖出去一件衣服,他这边也给两毛提成。
谁卖的多,苏启航这边的提成就给的多。而且谁要是还有本事把布料跟衣服的价格卖的更高些,那多出来的钱就是他自己的。
但就有一点,要是连着三天,销量都没有达到苏启航的最低要求的话,他这边就不会出货给这个人了。
这就是在杜绝,有的人只拿货却不干事。毕竟一块钱一天的工钱,在这年代,还真不少了。像那种帮人修房子干苦力的小工,一天也才挣七八毛钱。
苏启航这边给的保底就是一块钱一天,换句话说,哪怕是卖的不好,最后也能白挣三块钱的工钱回来。
村子里的人也不傻,只不过受以前的影响,从来没有人往这种事上去动脑筋。总觉得不稳妥,又或者说也担心自己做不来。
--
肯定有啊!
从制衣厂那里一共搞来了三千多,接近四千匹布呢!就这么一个小三轮车,一车才能装多少匹啊!
然后苏启航就跟人说:“想要布的就搁这里等着,我现在就回去拿布!”
结果还真有不少人就在这里等着了。
等到苏启航再拉来一车的布,又是一阵哄抢,一下子就被抢了个一干二净了。
于是苏启航这些布卖的非常的好,因为农贸市场这边的人流量极大,本身就有优势。而且他这布料在整个县城里,也是前所未有的便宜,且还不要票。
那些买够了自家的,就想着家里面的亲戚。有的当即就帮着自家亲戚买了,有的哪怕是没有帮忙买,也抱着自己买来的布,赶紧回去通知亲朋好友去了。
苏启航卖布就在农贸市场的大门口,那里边卖菜的孙小娥肯定能听到消息啊!这不,孙小娥也跟着跑出来了,想买点便宜布,结果就看到被挤在人群正中间正在卖布的老二苏启航了!
孙小娥就看不明白了,那老二苏启航到底是从哪搞来的这些布料啊?还有,他卖那么便宜,他还能挣钱吗?
因为生意实在是太好,最后连一个礼拜都不到,那些布就被苏启航全卖完了。因为那三千多匹布看着是多,可实际上,放在一整个县城里,真就不算什么了。
五毛钱一尺的布卖出去的,一匹布就是二十。从制衣厂那边拿是十一块,也就是说一匹布苏启航利润就是九块。
苏启航把这三千多匹的布卖完后,回到家里来跟周胜男一算,竟然挣了三万多。
饶是一早就有心理准备的苏启航在算出来最后挣了这么多钱的时候,还是惊了一下,忍不住感叹道:“这生意还真挣钱!”
也因为这样,苏启航连休息都没休息一下,第二天就揣上了七万多块,悄无声息的又跑江城去了!
等到苏启航再次从江城回来的时候,人家这回直接拉来了将近十万的货!
因为那边制衣厂见着苏启航没用多久又来厂子里要货了,要的量还比上一次的更大,哪里还能猜不到苏启航这销量好呀!
因此,制衣厂那边就动心思了,当即就跟苏启航商量起来了,他们的意思就是,你这布能卖的那么好,那能不能帮我们把厂子里积压下来的成衣也销售一下呀?
可成衣不比布,它制作出来后,受众就受到了限制。
因此,苏启航哪怕是觉得这成衣的生意是能做的,而且还有可能十分的好做。因为他们县城跟江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要布票这个上面。但哪怕心里已经想到这里了,可是苏启航这面上显露出来的却是一脸的为难。
制衣厂这边也不是除了苏启航就不行了,但是怎么说呢?一场展销会开下去,他们销量不见得会差,但是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绝对没有直接把货甩给苏启航来得轻松。
苏启航就顺势提要求了,说成衣他真没把握,所以这次还是只能先拉布料,但是如果厂子里肯把价格再往下压一下,他就愿意试一下。
当然了,即便是试,苏启航也说了,他这一次只要冬季款。毕竟现在天冷了,给他薄款的话,他再是厉害,也那么大本事往外销了。而且这次减价,不仅减的成衣的,甚至还有他这次需要的布料的。
厂子那边一开始肯定是说不行的,可是苏启航却是有备而来的,他当即就说了江城的另外两个制衣厂的名字。说要是不行,他就准备再上那边问问。
在一个城里,制衣厂跟制衣厂之间,彼此多少都了解一些的。
就跟他们一样,那两个制衣厂也有积压下来的库存。或者应该说,只要是厂子,几乎不论什么厂,都是有积压货存在的。
于是最后一番讨价还价后,制衣厂这边把布料以便宜了五毛钱一匹的价格,搭着一堆同样减价下来的积压成衣,一起给到了苏启航。
然后苏启航这一次,回来后直接在村子里就去问大家,有没有人愿意帮着他去卖东西。
布料呢,还是之前的价格,五毛钱一尺。至于成衣,每件衣服苏启航都给了底价,怕他们记不住,还拿笔跟本子给写了下来。
凡是愿意来的人,苏启航给出的工钱是一块钱一天。但是,卖出去一匹布,他这边再给五毛提成。卖出去一件衣服,他这边也给两毛提成。
谁卖的多,苏启航这边的提成就给的多。而且谁要是还有本事把布料跟衣服的价格卖的更高些,那多出来的钱就是他自己的。
但就有一点,要是连着三天,销量都没有达到苏启航的最低要求的话,他这边就不会出货给这个人了。
这就是在杜绝,有的人只拿货却不干事。毕竟一块钱一天的工钱,在这年代,还真不少了。像那种帮人修房子干苦力的小工,一天也才挣七八毛钱。
苏启航这边给的保底就是一块钱一天,换句话说,哪怕是卖的不好,最后也能白挣三块钱的工钱回来。
村子里的人也不傻,只不过受以前的影响,从来没有人往这种事上去动脑筋。总觉得不稳妥,又或者说也担心自己做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