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侯城的主官苗承楠能感觉到刑长风等人统一幽州的决心,他们也知道侯城守不住的,侯城的东南两面都有长长的海岸线,北边则是与被刑长风占领会宁所接壤。现在撤出,然后往西而去,还能回归大梁的怀抱。要是死守,就真的得殉城了。他们也不敢降,他们是京官外任,他们的家人族人都在京中呢。他们要是降了,亲人和族人就等着遭殃吧。尽管很不甘心,但还是下令辙出侯城。
苗承楠甚至不愿将完整的侯城拱手相让,撤离前他一顿忽悠,想让侯城的老百姓跟着他们一起走。
苗承楠算是看出来了,伊春刑长风那帮人看重老百姓,他们夹裹老百姓一起走,搞不好还能更安全一点。而且老百姓一辙,他还能命人将侯城烧毁,留一座破城给伊春,给他们添点堵。
但侯城的老百姓不傻,他们也知道伊春的老百姓过得好,本就暗暗期待着侯城哪一天就归附伊春了,哪里愿意跟着苗承楠他们走?况且苗承楠又不是多爱民如子的官员。
老百姓们大多都不愿意走,这让苗承楠脸面无光,甚至怒火中烧,甚至有一瞬间想和甘化城一样,来个屠城!
就在这时,大将军率伊春军团到了,虎视眈眈地看着以他为首的侯城官员。
大将军这边让人喊话,告诉苗承楠,他们伊春军团可以放他们离开,但对方不得做出伤害百姓损害城池等事。
最后,迫于伊春军团的压力,苗承楠领着他的人灰溜溜地走了。
至此,幽州总算一统,全部县郡乡镇归于伊春城主府的统治。
姚春暖和于宸一道,领着城主府的若干人进驻侯城。安民和春耕等事宜,同步进行。
或许是早就看出了侯城守不住,故而,苗承楠等人并未组织百姓们春耕事宜。
老百姓们也是人心惶惶的,勉强种了一些地,但因为惧怕战争发生后,颗粒无收,甚至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故而没敢多种。
这个时候,已经是暮春时节了,也就是晚春,有些作物已经错过了最佳种植的时节。故而,他们只能种一些晚播种的作物。另外就是,水稻也是适合种植的。伊春之前育种时,特意多播种了上百亩的秧地,这时也派上了用场。
幽州一统之后,姚春暖统计了目前整个幽州的人口,大概在四百万这样。
整个大梁,据她估测,目前大概就三四千万人口这样。古代人口密度一向不高,很多地方,真的可以用人烟稀少来形容。而且这些人口大多都分布在中原九州一带,大梁周边的人口密度比中原一带又要稀疏很多,毕竟人迹罕至嘛。
天下十三州,他们幽州四百万的人口其实也就比平均值高一点。他们幽州的人口比最初的时候,已经暴涨了一倍多了,这很不容易。
第181章
但幽州这四百万的人口,结构比例非常的不协调,不合理。老人孩子多,青壮少。
在中原九州,或许四百万人口就能拉出四五十万的兵马,狠心一点的话。但在伊春,他们目前只有三十万万兵马。
原先他们伊春军屯自有五六万,后来吃下了孟超的一万多兵马,转化后就变成了七万。朱大帅归附之后带来了七万多,后来会宁、松花府加起来又收了两万左右的兵马,此时大将军麾下的兵马到了十六万。后来打败甘化城,收了对方剩下的五万残兵,嘉川那边带来三万兵马,霍家军那边有将近十万兵马。
这些日子,大将军在整合军队时,剔除了一部分伤残病弱的士卒,让他们卸甲归田。这部分人,大概有三万多,全交给城主府安置。目前,属于幽州势力的兵马大概在三十万左右。
他们这三十万,相比太子、汝阴王、安南王的势力而言,还是有点少了。
故而,伊春需要再次征兵了,趁着春耕结束这段时间。
伊春这边,刑长风在攻下绥化和侯城之后,另外就是嘉川也归附了,一并并入幽州的版图。一下子多了三个城郡,他们需要消化这些地盘,而且这段时间正值开春,故而在王朗率兵北上冀州之时,并没有继续扩张的打算。
刑长风没有往外扩张的打算,太子、汝阴王、安南王同样没有。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有致一同地休战,专注于春耕。
期间,伊春军团的将士们也没闲着,每三天,训练两天,抽一天时间去帮忙修路。
老百姓在忙着春耕,城主府并不好抽调徭役,毕竟修路重要,春耕也很重要。
征兵处
黄钱叫住了小伙伴,“李三,你听说了吗?咱们伊春要再次扩大征兵了。”
一听到这个,李三就发愁,因为他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其实征兵的事,伊春一直有在做,但因为不搞强制征兵那一套,所以看起来并不积极,也没有强制任务。
现在城主府下这样的令,明显是不满意他们先前征兵的数量,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啊。
现在的老百姓在伊春能过得好,尽管将士们的福利比之先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他们的吸引力也不到让他们趋之若鹜的程度。伊春的老百姓们拥军工作做得很好,但参军的积极性并不高。
黄钱小声地道,“听说咱们这次至少要招五万新兵。”
五万?一听这个目标,李三更愁了。这根本完成不了吧?如果不强制摊派到老百姓头上的话。因为这事,接连几个晚上,他都愁得睡不着觉。
--
苗承楠甚至不愿将完整的侯城拱手相让,撤离前他一顿忽悠,想让侯城的老百姓跟着他们一起走。
苗承楠算是看出来了,伊春刑长风那帮人看重老百姓,他们夹裹老百姓一起走,搞不好还能更安全一点。而且老百姓一辙,他还能命人将侯城烧毁,留一座破城给伊春,给他们添点堵。
但侯城的老百姓不傻,他们也知道伊春的老百姓过得好,本就暗暗期待着侯城哪一天就归附伊春了,哪里愿意跟着苗承楠他们走?况且苗承楠又不是多爱民如子的官员。
老百姓们大多都不愿意走,这让苗承楠脸面无光,甚至怒火中烧,甚至有一瞬间想和甘化城一样,来个屠城!
就在这时,大将军率伊春军团到了,虎视眈眈地看着以他为首的侯城官员。
大将军这边让人喊话,告诉苗承楠,他们伊春军团可以放他们离开,但对方不得做出伤害百姓损害城池等事。
最后,迫于伊春军团的压力,苗承楠领着他的人灰溜溜地走了。
至此,幽州总算一统,全部县郡乡镇归于伊春城主府的统治。
姚春暖和于宸一道,领着城主府的若干人进驻侯城。安民和春耕等事宜,同步进行。
或许是早就看出了侯城守不住,故而,苗承楠等人并未组织百姓们春耕事宜。
老百姓们也是人心惶惶的,勉强种了一些地,但因为惧怕战争发生后,颗粒无收,甚至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故而没敢多种。
这个时候,已经是暮春时节了,也就是晚春,有些作物已经错过了最佳种植的时节。故而,他们只能种一些晚播种的作物。另外就是,水稻也是适合种植的。伊春之前育种时,特意多播种了上百亩的秧地,这时也派上了用场。
幽州一统之后,姚春暖统计了目前整个幽州的人口,大概在四百万这样。
整个大梁,据她估测,目前大概就三四千万人口这样。古代人口密度一向不高,很多地方,真的可以用人烟稀少来形容。而且这些人口大多都分布在中原九州一带,大梁周边的人口密度比中原一带又要稀疏很多,毕竟人迹罕至嘛。
天下十三州,他们幽州四百万的人口其实也就比平均值高一点。他们幽州的人口比最初的时候,已经暴涨了一倍多了,这很不容易。
第181章
但幽州这四百万的人口,结构比例非常的不协调,不合理。老人孩子多,青壮少。
在中原九州,或许四百万人口就能拉出四五十万的兵马,狠心一点的话。但在伊春,他们目前只有三十万万兵马。
原先他们伊春军屯自有五六万,后来吃下了孟超的一万多兵马,转化后就变成了七万。朱大帅归附之后带来了七万多,后来会宁、松花府加起来又收了两万左右的兵马,此时大将军麾下的兵马到了十六万。后来打败甘化城,收了对方剩下的五万残兵,嘉川那边带来三万兵马,霍家军那边有将近十万兵马。
这些日子,大将军在整合军队时,剔除了一部分伤残病弱的士卒,让他们卸甲归田。这部分人,大概有三万多,全交给城主府安置。目前,属于幽州势力的兵马大概在三十万左右。
他们这三十万,相比太子、汝阴王、安南王的势力而言,还是有点少了。
故而,伊春需要再次征兵了,趁着春耕结束这段时间。
伊春这边,刑长风在攻下绥化和侯城之后,另外就是嘉川也归附了,一并并入幽州的版图。一下子多了三个城郡,他们需要消化这些地盘,而且这段时间正值开春,故而在王朗率兵北上冀州之时,并没有继续扩张的打算。
刑长风没有往外扩张的打算,太子、汝阴王、安南王同样没有。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有致一同地休战,专注于春耕。
期间,伊春军团的将士们也没闲着,每三天,训练两天,抽一天时间去帮忙修路。
老百姓在忙着春耕,城主府并不好抽调徭役,毕竟修路重要,春耕也很重要。
征兵处
黄钱叫住了小伙伴,“李三,你听说了吗?咱们伊春要再次扩大征兵了。”
一听到这个,李三就发愁,因为他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其实征兵的事,伊春一直有在做,但因为不搞强制征兵那一套,所以看起来并不积极,也没有强制任务。
现在城主府下这样的令,明显是不满意他们先前征兵的数量,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啊。
现在的老百姓在伊春能过得好,尽管将士们的福利比之先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他们的吸引力也不到让他们趋之若鹜的程度。伊春的老百姓们拥军工作做得很好,但参军的积极性并不高。
黄钱小声地道,“听说咱们这次至少要招五万新兵。”
五万?一听这个目标,李三更愁了。这根本完成不了吧?如果不强制摊派到老百姓头上的话。因为这事,接连几个晚上,他都愁得睡不着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