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选中、施肥、除草、防虫和灌溉这几个方面,小四你说对不对?
四阿哥点了点头:额娘说得没错,但是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复杂,比如选择更加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基肥和追肥的关系,烤田的重要性。
这边母子俩正在深入探讨农业技术,皇贵妃虽然不懂,但是凭着常事也能给儿子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意见。
另一边,胤祐一直默不作声的听着。一边听一边思考。过了很久,他才开口说了一句:有个问题我不懂。
皇贵妃和四阿哥转过头来看他,后者笑道:小七哪里没听懂,我再细细解释给你听。
胤祐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我不懂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种地上面。如果种地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富足,那么,咱们应该鼓励他们从事其他生产,比如去卖糖葫芦,卖春卷,卖包子,卖别的什么。
四阿哥皱眉:农业是立国之本,如果老百姓都因为一时的利益去经商,那谁来种田?没有人种田大家吃什么?
胤祐说道:他们可以去别的地方买粮食呀。
去哪里买?
总有人种田的吧,鼓励经商,又不是让所有人都去经商。胤祐想了想,又说道,咱们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买,东洋、南洋,或者别的地方。咱们生产价值更高的东西卖给他们,再把他们的粮食买回来不就好了吗?
这个想法着实大胆,把四阿哥听得一愣一愣的:可是可是咱们得祖先从狩猎到农耕,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祖先狩猎,咱们种田就满足了吗?蒙古人也不想放羊了,也想来种田,所以咱们能保住种田的机会就应该满足了。
一直没说话的皇贵妃看一眼小儿子:你好好讨论,不要带情绪。
四阿哥就是论事:就算是汉人,历朝历代也是重农抑商,百姓不种粮食,发生大规模饥荒或者战争,你知道将会意味着什么吗?
哎呀!小家伙急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开放市场交易和种田并不冲突,不鼓励种田也不等于没饭吃。
你也应该明白,农业是国之根本,没有哪个君王会鼓励自己的子民不种地。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眼看就要吵起来了,皇贵妃坐在旁边听得饶有兴味,一点要劝架的意思也没有。
两个人争论半晌也争论不出个结果,于是双双回过头来看着皇贵妃,胤祐率先开口问道:额娘,你说,我和哥哥谁说的更有道理?
皇贵妃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杯茶,放在唇边轻啜一口,又用拇指指腹缓缓擦去杯口的胭脂:我觉得,你们俩说得都对。
这种和稀泥的劝架方式让兄弟俩都不太满意,胤祐是个没什么城府的小家伙,总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小嘴一嘟,就扭过了头去。
四阿哥则笑着摇了摇头,感觉自己作为兄长,不应该和弟弟争论这样的话题,应该耐心的引导他才是。
于是,四阿哥端起茶壶,将三人跟前的茶杯斟满:小七刚才说咱们可以从洋人那里购买粮食。可是你要知道,阿玛开放海禁也不允许粮食出海卖给洋人,那些洋人精得很,总想着怎么从咱们这儿赚取更多,怎么可能卖给咱们粮食?
哪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既然是贸易,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好了好了,你俩也别争了,听我说两句。
皇贵妃看够了热闹,也听明白了两个儿子的观点,这才出来说道,小四,有机会你应该到江南去看看,那里以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已经颇具规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样的合作生产方式也是老百姓养家糊口的一条出力。咱们的确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过上好日子,也能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
胤禛平和的点点头:额娘说得是,因为儿子没有见过,所以不懂这些。
而后皇贵妃转过头来看向胤祐:大家不种粮食,去生产别得更有价值的东西,然后高价卖给洋人,再低价从他们那里购买粮食。小七,你有没有听过管仲购鹿的故事?
四阿哥恍然大悟般笑了起来,为了不让弟弟觉得自己是在取笑他,还掩饰般的低头喝了口茶。
胤祐虽然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故事,但也总有没听过的,这个就是没听过的。
他摇了摇头:没有。
小四,你给他讲讲。
齐桓公问管仲,楚国是个强国,精兵强将,咱们是打不过的,一个楚国就这么麻烦,以后怎么办?管仲说那就高价买他们的鹿。于是,齐桓公就让人在齐楚两国边境以高价收购活鹿。
楚王得知此事,对宰相说,金钱谁都喜欢,鹿不过是禽兽,楚国多得是,齐国出高价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不是老天送来的冤大头吗?于是下令让全国百姓都去抓活鹿,先赚钱要紧。
故事听了一半,胤祐就仿佛明白了什么,默默地低下了头。
胤禛继续说道:为了让楚国对这件事深信不疑,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楚国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够了于是,这件事情在轰动了出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男女老幼都放下农活,上山抓鹿。
这时候,管仲又让齐国大臣在楚国民间偷偷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胤祐说道:这下齐国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楚国的粮食都被齐国收走了,打仗需要粮草,地里不可能短时间长出粮食,只能用钱去买,而齐国这时候只要封锁边境就可以了。
要不怎么说他聪明呢,故事还没讲完,他已经猜到了结局。
后来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四成。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皇贵妃摸摸儿子的脑袋:以史为鉴,粮食战争兵不血刃,你哥哥说得没错农业是立国之本,你们兄弟俩应该达成共识的是在保证足够粮食产量之后,让过剩的劳动力去发展工商业。
胤祐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他又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那哥哥你还是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吧。
皇贵妃笑着问他:那你做什么?
小家伙抓了块绿豆糕放进嘴里:我躺着。
你才多大,这么早就躺平了,难道不想再努力一下吗?
胤祐眨了眨大眼睛:努力什么?我的兄弟们已经够努力了,还需要我努力吗?
努力当然是要努力的,只是他努力的方向和别人不同。别人都是努力学习皇父让他们学习的东西,或者能够讨皇父欢心的东西。
而胤祐努力学习的,是他自己感兴趣的,想学医就学医,想学兵法就学兵法,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志怪小说其实每天也没个闲着的时候。
师父,你说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打仗了吗?清明前后下起了纷纷细雨,练剑又怕打湿衣袍,上课又觉得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
于是,师徒两人,一人一张躺椅,躺在廊下,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闲聊。
哪儿有那么快?
都两个月了还没打起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个月算什么?
胤祐掐指一算:我大哥要是十年之后才回来,那他的孩子都有我这么大了。
傅先生半眯着眼看着屋檐上滴下的雨帘:十万大军,光是行军千里就得走上好一阵。再加上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刺探军情少说还得好几个月吧。
胤祐嘿嘿一笑:我知道,我就是想跟你说说话,怕你睡着了。
小家伙双腿悬在躺椅边缘,悠闲的晃荡:看起来是他们打到了咱们家门口,但其实,这一点对咱们更有利不是吗?
怎么说?
因为补给线更短,运送粮草也更容易。师父,你说乌兰布通山易守难攻,一面是险峻的悬崖峭壁,无法攀登。那山顶能种地吗?
种什么?
种地。
傅先生哼笑一声:你是农活干多了吧。山上都是密林和沼泽,怎么种地?
胤祐却说:不能种地他们吃什么?噶尔丹不是号称亲率三万精锐,他带的是神仙吗,不用吃饭,餐风饮露就够了?
如果不是,那么带的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咱们把能下山的那一面围起来,他能坚持多久?
傅先生终于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你可真是个兵家奇才,但愿你皇叔也明白这个道理。
我都明白,我皇叔怎么会不明白呢?
那可不一定。
这场战役从年前准备到年后,从春天准备到夏天。康熙也明白,噶尔丹比他更拖不起。
他的计划很完美,在帝国最核心地带,利用兵力和火器以及粮草充足的优势,将噶尔丹一举歼灭,永远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然而,计划是完美的,他对他的八旗精兵也有足够的自信,但实际情况或许并非他想象中这么顺利。
噶尔丹近二十年来,一直都在亲自领兵南征北战,无论是作战能力,士兵的军事素养,还是实战经验都哟啊更加丰富。
今年的气候又是严重的大旱天气,全国许多地方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就连畅春园种的几亩试验田也没有向往年那样,迎来大丰收。
到了七月,十万大军陆续到齐,就连阿尔尼的三千残部也感到了乌兰布通与福全的五万大军会和。
大战一触即发,此时,康熙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御驾亲征。
他历来是个行动派,一旦做出这个决定,就立刻准备起驾。
胤祐听说阿玛也要亲自去塞外打仗,小家伙本来已经按捺下去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两位皇叔去了,大哥也去了,现在连阿玛也要去,他剑法好、骑射也不错,师父都夸他是个兵家奇才,那他怎么不能去?
他当然不能去,这又不是去塞外打猎,这是去塞外打仗,谁去塞外打仗还带着未成年的小儿子?
就算康熙同意带上他,太皇太后也不会同意,注定他只能乖乖呆在畅春园读书。
不去就不去吧,反正胤祐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胤祐坐在湖边的树荫下乘凉,柳树尖儿在他的脑袋上蹭来蹭去,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排成一列纵队从湖面上游过去。
忽然,胤祐身旁坐下来一个人。
七哥。
胤祐转过头来,看到身旁的人是保泰,臊眉耷眼的坐在那里。他伸手摸了摸对方额头:中暑了?
没有。
那你这是怎么了?
保泰犹豫半晌才说道:我有些担心我阿玛。
胤祐诧异道:你担心什么?
你说,他出去打仗,不会有事吧?
胤祐拍了拍他的肩膀:当然不会,皇叔是将军,只要在他的将军营帐中运筹帷幄就好了,不用亲自上阵杀敌。
是吗?保泰耸了耸肩,长这么大,我都不知道我阿玛会打仗,还能指挥军队。
胤祐忽然搂过他的肩膀:你看看,你好好看看,你七哥能打仗吗,能不能当将军,指挥军队?
保泰学着他刚才的样子摸了摸他的额头:中暑了?
胤祐挡开他的手,整个人往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湖里。
七哥!保泰着急的站起来,你这是干什么呀,快起来,这湖水可深了。
这一嗓子,旁边好几个太监全都围了上来,着急的站在岸边喊:七阿哥,主子,爷上来吧,快上来吧。
胤祐把头埋头在湖里游了一个来回,双手在岸边一撑,又跳上来坐在石头上。
衣服已经湿透了,身上还挂着几根水草:没事,我就是下去凉快凉快。
没过几日,却从前方传来消息,天气太热,再加上劳累过度,康熙在前往塞外的途中生病了,诸位随行的大臣都在劝他回銮,康熙就是不走,君臣正在僵持,暂且在长城外的行营养病。
就连皇太后也欲派人送去书信,称日夜担惊受怕,求圣上暂缓亲征,起驾回銮。
大战在即,皇上准备御驾亲征却在途中病倒了,心情格外郁闷。此时就想见见儿子,宽一宽他那颗焦躁不安的心。
于是,传谕到畅春园,宣太子、三阿哥和七阿哥到行宫迎驾。
胤祐听说阿玛病了,还想见自己,立刻就换好了衣服,跑去讨源书屋找太子,正好三阿哥也在,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皇父主要就是想见你吧,我和太子都是陪你去的。
错啦!小家伙把自己的脑袋从他手里解救出来,阿玛是想见太子哥哥,咱们是陪他去的。
行营太远了,就算是兄弟三人骑马日夜兼程,来到康熙身旁的时候也已经是深夜。
皇上的营帐在整个营地的正中央,此时里面灯火通明,外面跪着两排大臣,皇上正在里面发火呢:令火炮营日夜兼程,急赴乌兰布通。京师各营连夜开拔搏洛河屯,与扶远将军会合,违误者立斩不赦!
这声音听着中气十足,不像个正在生病的人。不一会儿,外面跪着的诸位大臣就被召入帐中。
太子三人站在帐外,不知是该跟着进去,还是候在帐外。
不过经侍卫禀报之后,三人还是被康熙叫了进去。
传朕的旨意诸营即刻开拔,难道你们还要挡驾么?
伊桑阿跪在地上,额头扣在地上,言辞恳切的说道:皇上正在病中,静养几日,待圣体康复,再赴沙场不迟。
恋耽美
四阿哥点了点头:额娘说得没错,但是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复杂,比如选择更加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基肥和追肥的关系,烤田的重要性。
这边母子俩正在深入探讨农业技术,皇贵妃虽然不懂,但是凭着常事也能给儿子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意见。
另一边,胤祐一直默不作声的听着。一边听一边思考。过了很久,他才开口说了一句:有个问题我不懂。
皇贵妃和四阿哥转过头来看他,后者笑道:小七哪里没听懂,我再细细解释给你听。
胤祐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我不懂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种地上面。如果种地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富足,那么,咱们应该鼓励他们从事其他生产,比如去卖糖葫芦,卖春卷,卖包子,卖别的什么。
四阿哥皱眉:农业是立国之本,如果老百姓都因为一时的利益去经商,那谁来种田?没有人种田大家吃什么?
胤祐说道:他们可以去别的地方买粮食呀。
去哪里买?
总有人种田的吧,鼓励经商,又不是让所有人都去经商。胤祐想了想,又说道,咱们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买,东洋、南洋,或者别的地方。咱们生产价值更高的东西卖给他们,再把他们的粮食买回来不就好了吗?
这个想法着实大胆,把四阿哥听得一愣一愣的:可是可是咱们得祖先从狩猎到农耕,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祖先狩猎,咱们种田就满足了吗?蒙古人也不想放羊了,也想来种田,所以咱们能保住种田的机会就应该满足了。
一直没说话的皇贵妃看一眼小儿子:你好好讨论,不要带情绪。
四阿哥就是论事:就算是汉人,历朝历代也是重农抑商,百姓不种粮食,发生大规模饥荒或者战争,你知道将会意味着什么吗?
哎呀!小家伙急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开放市场交易和种田并不冲突,不鼓励种田也不等于没饭吃。
你也应该明白,农业是国之根本,没有哪个君王会鼓励自己的子民不种地。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眼看就要吵起来了,皇贵妃坐在旁边听得饶有兴味,一点要劝架的意思也没有。
两个人争论半晌也争论不出个结果,于是双双回过头来看着皇贵妃,胤祐率先开口问道:额娘,你说,我和哥哥谁说的更有道理?
皇贵妃不紧不慢的给自己倒了杯茶,放在唇边轻啜一口,又用拇指指腹缓缓擦去杯口的胭脂:我觉得,你们俩说得都对。
这种和稀泥的劝架方式让兄弟俩都不太满意,胤祐是个没什么城府的小家伙,总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小嘴一嘟,就扭过了头去。
四阿哥则笑着摇了摇头,感觉自己作为兄长,不应该和弟弟争论这样的话题,应该耐心的引导他才是。
于是,四阿哥端起茶壶,将三人跟前的茶杯斟满:小七刚才说咱们可以从洋人那里购买粮食。可是你要知道,阿玛开放海禁也不允许粮食出海卖给洋人,那些洋人精得很,总想着怎么从咱们这儿赚取更多,怎么可能卖给咱们粮食?
哪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既然是贸易,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好了好了,你俩也别争了,听我说两句。
皇贵妃看够了热闹,也听明白了两个儿子的观点,这才出来说道,小四,有机会你应该到江南去看看,那里以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已经颇具规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样的合作生产方式也是老百姓养家糊口的一条出力。咱们的确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都束缚在土地上,他们过上好日子,也能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
胤禛平和的点点头:额娘说得是,因为儿子没有见过,所以不懂这些。
而后皇贵妃转过头来看向胤祐:大家不种粮食,去生产别得更有价值的东西,然后高价卖给洋人,再低价从他们那里购买粮食。小七,你有没有听过管仲购鹿的故事?
四阿哥恍然大悟般笑了起来,为了不让弟弟觉得自己是在取笑他,还掩饰般的低头喝了口茶。
胤祐虽然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故事,但也总有没听过的,这个就是没听过的。
他摇了摇头:没有。
小四,你给他讲讲。
齐桓公问管仲,楚国是个强国,精兵强将,咱们是打不过的,一个楚国就这么麻烦,以后怎么办?管仲说那就高价买他们的鹿。于是,齐桓公就让人在齐楚两国边境以高价收购活鹿。
楚王得知此事,对宰相说,金钱谁都喜欢,鹿不过是禽兽,楚国多得是,齐国出高价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不是老天送来的冤大头吗?于是下令让全国百姓都去抓活鹿,先赚钱要紧。
故事听了一半,胤祐就仿佛明白了什么,默默地低下了头。
胤禛继续说道:为了让楚国对这件事深信不疑,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楚国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够了于是,这件事情在轰动了出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男女老幼都放下农活,上山抓鹿。
这时候,管仲又让齐国大臣在楚国民间偷偷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胤祐说道:这下齐国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楚国的粮食都被齐国收走了,打仗需要粮草,地里不可能短时间长出粮食,只能用钱去买,而齐国这时候只要封锁边境就可以了。
要不怎么说他聪明呢,故事还没讲完,他已经猜到了结局。
后来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四成。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皇贵妃摸摸儿子的脑袋:以史为鉴,粮食战争兵不血刃,你哥哥说得没错农业是立国之本,你们兄弟俩应该达成共识的是在保证足够粮食产量之后,让过剩的劳动力去发展工商业。
胤祐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他又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那哥哥你还是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吧。
皇贵妃笑着问他:那你做什么?
小家伙抓了块绿豆糕放进嘴里:我躺着。
你才多大,这么早就躺平了,难道不想再努力一下吗?
胤祐眨了眨大眼睛:努力什么?我的兄弟们已经够努力了,还需要我努力吗?
努力当然是要努力的,只是他努力的方向和别人不同。别人都是努力学习皇父让他们学习的东西,或者能够讨皇父欢心的东西。
而胤祐努力学习的,是他自己感兴趣的,想学医就学医,想学兵法就学兵法,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志怪小说其实每天也没个闲着的时候。
师父,你说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打仗了吗?清明前后下起了纷纷细雨,练剑又怕打湿衣袍,上课又觉得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
于是,师徒两人,一人一张躺椅,躺在廊下,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闲聊。
哪儿有那么快?
都两个月了还没打起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个月算什么?
胤祐掐指一算:我大哥要是十年之后才回来,那他的孩子都有我这么大了。
傅先生半眯着眼看着屋檐上滴下的雨帘:十万大军,光是行军千里就得走上好一阵。再加上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刺探军情少说还得好几个月吧。
胤祐嘿嘿一笑:我知道,我就是想跟你说说话,怕你睡着了。
小家伙双腿悬在躺椅边缘,悠闲的晃荡:看起来是他们打到了咱们家门口,但其实,这一点对咱们更有利不是吗?
怎么说?
因为补给线更短,运送粮草也更容易。师父,你说乌兰布通山易守难攻,一面是险峻的悬崖峭壁,无法攀登。那山顶能种地吗?
种什么?
种地。
傅先生哼笑一声:你是农活干多了吧。山上都是密林和沼泽,怎么种地?
胤祐却说:不能种地他们吃什么?噶尔丹不是号称亲率三万精锐,他带的是神仙吗,不用吃饭,餐风饮露就够了?
如果不是,那么带的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咱们把能下山的那一面围起来,他能坚持多久?
傅先生终于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你可真是个兵家奇才,但愿你皇叔也明白这个道理。
我都明白,我皇叔怎么会不明白呢?
那可不一定。
这场战役从年前准备到年后,从春天准备到夏天。康熙也明白,噶尔丹比他更拖不起。
他的计划很完美,在帝国最核心地带,利用兵力和火器以及粮草充足的优势,将噶尔丹一举歼灭,永远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然而,计划是完美的,他对他的八旗精兵也有足够的自信,但实际情况或许并非他想象中这么顺利。
噶尔丹近二十年来,一直都在亲自领兵南征北战,无论是作战能力,士兵的军事素养,还是实战经验都哟啊更加丰富。
今年的气候又是严重的大旱天气,全国许多地方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就连畅春园种的几亩试验田也没有向往年那样,迎来大丰收。
到了七月,十万大军陆续到齐,就连阿尔尼的三千残部也感到了乌兰布通与福全的五万大军会和。
大战一触即发,此时,康熙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御驾亲征。
他历来是个行动派,一旦做出这个决定,就立刻准备起驾。
胤祐听说阿玛也要亲自去塞外打仗,小家伙本来已经按捺下去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两位皇叔去了,大哥也去了,现在连阿玛也要去,他剑法好、骑射也不错,师父都夸他是个兵家奇才,那他怎么不能去?
他当然不能去,这又不是去塞外打猎,这是去塞外打仗,谁去塞外打仗还带着未成年的小儿子?
就算康熙同意带上他,太皇太后也不会同意,注定他只能乖乖呆在畅春园读书。
不去就不去吧,反正胤祐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胤祐坐在湖边的树荫下乘凉,柳树尖儿在他的脑袋上蹭来蹭去,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排成一列纵队从湖面上游过去。
忽然,胤祐身旁坐下来一个人。
七哥。
胤祐转过头来,看到身旁的人是保泰,臊眉耷眼的坐在那里。他伸手摸了摸对方额头:中暑了?
没有。
那你这是怎么了?
保泰犹豫半晌才说道:我有些担心我阿玛。
胤祐诧异道:你担心什么?
你说,他出去打仗,不会有事吧?
胤祐拍了拍他的肩膀:当然不会,皇叔是将军,只要在他的将军营帐中运筹帷幄就好了,不用亲自上阵杀敌。
是吗?保泰耸了耸肩,长这么大,我都不知道我阿玛会打仗,还能指挥军队。
胤祐忽然搂过他的肩膀:你看看,你好好看看,你七哥能打仗吗,能不能当将军,指挥军队?
保泰学着他刚才的样子摸了摸他的额头:中暑了?
胤祐挡开他的手,整个人往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湖里。
七哥!保泰着急的站起来,你这是干什么呀,快起来,这湖水可深了。
这一嗓子,旁边好几个太监全都围了上来,着急的站在岸边喊:七阿哥,主子,爷上来吧,快上来吧。
胤祐把头埋头在湖里游了一个来回,双手在岸边一撑,又跳上来坐在石头上。
衣服已经湿透了,身上还挂着几根水草:没事,我就是下去凉快凉快。
没过几日,却从前方传来消息,天气太热,再加上劳累过度,康熙在前往塞外的途中生病了,诸位随行的大臣都在劝他回銮,康熙就是不走,君臣正在僵持,暂且在长城外的行营养病。
就连皇太后也欲派人送去书信,称日夜担惊受怕,求圣上暂缓亲征,起驾回銮。
大战在即,皇上准备御驾亲征却在途中病倒了,心情格外郁闷。此时就想见见儿子,宽一宽他那颗焦躁不安的心。
于是,传谕到畅春园,宣太子、三阿哥和七阿哥到行宫迎驾。
胤祐听说阿玛病了,还想见自己,立刻就换好了衣服,跑去讨源书屋找太子,正好三阿哥也在,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皇父主要就是想见你吧,我和太子都是陪你去的。
错啦!小家伙把自己的脑袋从他手里解救出来,阿玛是想见太子哥哥,咱们是陪他去的。
行营太远了,就算是兄弟三人骑马日夜兼程,来到康熙身旁的时候也已经是深夜。
皇上的营帐在整个营地的正中央,此时里面灯火通明,外面跪着两排大臣,皇上正在里面发火呢:令火炮营日夜兼程,急赴乌兰布通。京师各营连夜开拔搏洛河屯,与扶远将军会合,违误者立斩不赦!
这声音听着中气十足,不像个正在生病的人。不一会儿,外面跪着的诸位大臣就被召入帐中。
太子三人站在帐外,不知是该跟着进去,还是候在帐外。
不过经侍卫禀报之后,三人还是被康熙叫了进去。
传朕的旨意诸营即刻开拔,难道你们还要挡驾么?
伊桑阿跪在地上,额头扣在地上,言辞恳切的说道:皇上正在病中,静养几日,待圣体康复,再赴沙场不迟。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