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兄弟俩的天就这么聊死了,胤祐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马车内,在垫子上手脚并用的爬几步,就依偎到了太皇太后跟前,开始碎碎叨叨的跟她聊天。
乌库玛嬷,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太皇太后摸摸他的头:什么故事?
关于文殊菩萨和五台山的故事。
太皇太后笑道:哟,我的小七还知道文殊菩萨。
当然!小家伙扬起小脸,无比骄傲的说道,出门之前,我可是做了好多功课的。
好好好!太皇太后搂着他,那你就给乌库玛嬷讲一讲,关于五台山的故事。
以前,五台山这个地方名叫五峰山。这里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耐,春天飞沙走石,秋天又久旱不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本没法儿在田里种庄稼。
有一天,文殊菩萨途经此处传教,看到人们正在遭受苦难,便决定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
他听说东海龙宫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将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去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太皇太后听他讲故事听得很认真,一旁的皇贵妃一直在观察他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胤祐说话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口齿不清,逻辑思维本来就强,讲故事的时候起承转合,思路非常清晰。
小家伙接着说道:文殊菩萨来到东海龙宫,看到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好大的石头,还没有等他走近,就感受到一股凉意扑面而来。
文殊菩萨见到龙王,向他说明来意,自己要借那块大石头。龙王拒绝了,说菩萨借什么都可以,唯独这块歇龙石万万不行,因为它是东海龙宫花了几百年时间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湿润。龙族的龙子们每日干活回来,大汗淋漓,燥热难当,就是靠这块歇龙石来降温养神。若是借给了菩萨,龙子们就没有了歇息的地方。
故事讲到这里,兴许是有点长,小家伙还咽了咽口水。太皇太后也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的等着他继续往下讲。
后来呀,文殊菩萨反复强调自己是五峰山上的僧人,为了造福当地百姓才前来借这块石头。
龙王心里自然是不愿意借给他,可是不借他又不肯走,站在那里不停地说不停地说。龙王不耐烦了,心想那块石头那么大,他一个人肯定搬不走,于是就勉强答应了,说和尚若是能搬得动,就拿走吧。
结果,龙王话音刚落,文殊菩萨便向他道谢,然后走到石头跟前,念动咒语,将巨石变成了小石子,装进兜里,扭头就走。留下老龙王偷偷抹着眼泪,追悔莫及。
后来文殊菩萨回到了五峰山,正是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大地干裂,人们正在遭受酷暑。文殊菩萨便把那块歇龙石放在山峰之间的山谷中,五峰山立刻下起了雨,变得清凉湿润。
故事讲完了,小家伙赶紧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太皇太后已经去过好几次五台山,这些传说早就听: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咱们这就去拜拜他,让他也保佑小七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这时候,小家伙却咬了咬下唇,欲言又止。
怎么了?太皇太后看他这副样子,捏了捏他的下巴:有什么话,跟乌库玛嬷还不能说吗?
既然乌库玛嬷让他说,小家伙就有话直说了:我觉得文殊菩萨做得不对。
皇贵妃一把捂住了儿子的嘴:不许对菩萨不敬!
太皇太后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在她跟前质疑文殊菩萨行事,这不是惹老祖宗生气吗?
童言无忌,老祖宗莫怪。
老祖宗怎么可能舍得怪他,孩子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大人的想法,这没什么。她倒是对皇贵妃说道:你放开他,让人家把话说完。
小家伙立刻把额娘的手拉下来,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五峰山一代的百姓由于气候原因,生活很苦,可是龙族的龙子们干活也很辛苦呀。龙王都说了,他们每天要在那块大石头上歇息,石头搬走了,他们就没有那么清凉的地方可以歇息了。那块石头本来就是人家龙族的东西,凭什么要借给他去发善心。
若是真的同情那里的百姓,他应该花几百年时间自己去海底打捞一块石头,而不是走捷径去觊觎别人的东西。
况且,我看故事的最后文殊菩萨也没把石头给人家龙王还回去,有借无还就是不讲信用!
皇贵妃:
太皇太后:
听他这么一说,还没出京城,这趟五台山瞬间就不怎么想去了。
这时候马车暂停下来,康熙从外面挑开帘子进来,马车又开始缓缓前行。
他坐在桌旁的垫子上: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七阿哥在给主子老祖宗讲歇龙石的故事。苏麻喇姑递上来一盘切好的梨,马车颠簸,不方便倒茶,皇上将就用些水果吧。
康熙点了点头:苏嬷嬷不必劳神,歇着吧。
他又看向小儿子,冲他扬了扬下巴:你还知道文殊菩萨借歇龙石的故事?
胤祐看了看阿玛,又看了看苏麻喇姑,最后看向乌库玛嬷:啊?原来你们都听过这个故事。
太皇太后笑道:知道是知道,不过你的见解,我们倒是第一次听。
康熙扭头凑到皇贵妃耳边,轻声问道:什么见解?
皇贵妃大致给他总结了一下儿子的观点,康熙听着听着就沉下脸来。
康熙倒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事实上他也经常跟一些得道高僧辩法。
但是在太皇太后跟前,他是万万不敢对菩萨不敬。孩子都能想到的问题,大人未必想不到,但大人不会说出来,而孩子百无禁忌,什么都敢说。
康熙小心翼翼的去看皇祖母的神色,发现对方并没有生气,甚至目光都没向他这边看一眼,仍旧慈爱的看着胤祐:哦哟!我的小心肝,就你最机灵。
康熙见太皇太后没有生气,便也放松下来,倒是对刚才胤祐提出的问题来了兴致,便问道:那小七说说,如果是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胤祐歪着头问他:什么事情?
借歇龙石的事情呀。
胤祐摇摇头:不借。
康熙又问:那当地百姓因为气候恶劣,年年受苦怎么办?
胤祐想了想,反问道:气候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目前没有。
小家伙摊了摊手:那就让当地百姓搬去气候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去。
康熙说道:可是有那么多人,他们生活需要房子和农田,怎么可能说搬就搬?
胤祐惊讶道:气候恶劣怎么会有很多人,有很多人就说明这里的气候很好,是适合人们居住的。
这个逻辑思维能力,听得皇贵妃在一旁暗暗地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康熙暗道大意了,总想着给这小崽子出难题,考考他,自己倒是没注意细节:好吧,就算人不多,让他们漂泊异乡流离失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小家伙伸出两只胳膊在半空中随意比划了一下:咱们大清国那么大,还找不到能让他们生活的地方吗?阿玛你的那些大臣可以帮他们找,找到了,就帮他们盖房子,开始新的生活。
皇贵妃点头,心想:我儿子真不错,连移民政策都想好了。
小家伙又继续说道:如果没有农田给他们种,那就让他们去干别的,可以卖糖葫芦、卖糖人儿、卖糖画儿
说着说着,他就滋溜一下吸了吸口水,被自己刚才的话馋到了。
这可把太皇太后乐坏了,赶紧招呼苏麻喇姑:快快快,让人给他送点吃的进来。
他们路上走了足足十二天,白天赶路,晚上就住在行营。康熙宁可走慢一点,也不肯让太皇太后住在乡野山村那些条件不好的地方,最差也是住在当地官员的宅邸。
胤祐发现,愈是进了山西境内,乌库玛嬷的话就少了起来。以前不管他说什么,乌库玛嬷都会认真的听,然后回他的话。
现在他絮絮叨叨说半天,太皇太后才会应一声。
皇贵妃伸出手指,抵在儿子唇边,凑过去轻声说道:乌库玛嬷乏了,让她休息一会儿吧。
胤祐点点头,跑去拿了一条薄毯,轻轻柔柔的搭在太皇太后的腿上。
然后他就掀开帘子往外张望,太子骑着马从旁边走过来,看到他便笑道:小七怎么了?
胤祐咧开嘴冲着太子哥哥笑:我也想骑马。
现在马车正在行径中,不太方便。他只好哄道:一会儿到了前方休息的亭子,咱们吃过点心,太子哥哥就带着你骑马。
休息的时候太皇太后也没有下马车来。康熙以为皇祖母病了,着急的不得了,准备上马车去看看。
皇贵妃把他拦了下来,两个人下了马车,康熙着急的问道:怎么回事,使身体不舒服吗?
皇贵妃摆了摆手,小声道:心里不舒服。
康熙沉吟半晌,也没再说什么,另一边还有三个孩子看着呢,他也不好大庭广众拉着表妹说悄悄话。于是,转身网亭子里走:过去歇会儿吧。
其实他心里清楚,这些年来,有皇贵妃的照顾,太皇太后身体不错。一路坐着舒适的马车,七八天的路程,他们走了十来天,就跟游山玩水差不多,这点强度,太皇太后肯定没有问题。
只是愈是临近五台山,心结就愈是深重。她总是心心念念的要来五台山,不过是趁着自己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能走动,就再来一趟。以后年事越来越高,走不动也就来不了了。
在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儿,用了些点心茶水,他们便继续赶路。
胤祐在路边摘了一朵紫色的小花儿,跑到皇贵妃跟前,抬手别在了她的发髻上,歪着头左右欣赏一番,评价道:好看!
皇贵妃吻了吻儿子的脸蛋:谢谢宝宝!
胤祐趁机提要求:额娘,我一会儿能不能跟太子哥哥一起骑马?
皇贵妃看了一眼太子,那也不过是个还不满十一岁的孩子,虽然前面有侍卫牵着缰绳,但皇贵妃总归有些不放心。
她正要拒绝,儿子便扑上来开始撒娇:额娘~我想跟太子哥哥一起骑马,我们都说好了,你就答应了吧!
太子站在一旁,看到小团子耍赖的模样有些忍俊不禁:皇贵妃请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小七。
太子都这么说了,皇贵妃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同意儿子跟太子一起骑马。
小家伙达到目的,扭头就跑了,拉着太子一路走到那匹枣红色大马跟前。太子让一旁的侍卫将他抱上去,自己踩着马镫翻身上马,稳稳地坐在他的身后,双臂环过弟弟,抓紧缰绳。
要照顾太皇太后的马车,其实骑马的行进速度并不快,前面有侍卫牵着,倒是很安全。
这一日他们便来到长城岭龙泉关,这里距离五台山一百二十里,再往前,路就不好走了。
康熙让裕亲王和恭亲王陪着太皇太后在行营休息,自己亲自带人去探路。大阿哥和太子跟随他一起去,胤祐也想跟着,被康熙制止了:你就留在行营,照顾乌库玛嬷。
本来要把自己留在行营,小家伙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的,不过阿玛将照顾乌库玛嬷的重任交给了他,小家伙只好答应下来。
之前他已经陪同太皇太后来过好几次五台山,路也已经修过许多次,但这个地方仍旧地势险绝,銮舆很难抬上去。
康熙自己坐再銮舆上,让校尉抬着他往上走。但愈是往上就愈是难行,就算是空手往上爬都挺费劲何况是抬着个人,路又窄又陡峭,根本没法往上走。
康熙值得回来,奏闻太皇太后:上山的路实在不好走,銮舆根本上不去,要不,您就别上山了,让孙儿带着大阿哥和太子替您上山祈福,您就留在行营休息,让小七陪着您。
太皇太后摇了摇头:这么远的路,我人已经从京城到了这里,若是不能上去看看,我安不下这颗心。
无论康熙如何劝说,老祖宗就是执意要上山去,他最后有些急了,口不择言的说道:您若是一定要见孙儿就是让人绑了,也将人绑来您的跟前。
诶???胤祐的耳朵一下子就竖了起来,原来乌库玛嬷一定要来五台山是为了见什么人吗?
皇贵妃、太子、大阿哥、七阿哥、裕亲王、恭亲王行宫里本来站着一屋子人,此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噤若寒蝉,眼皮都不敢眨一下。
康熙自知失言,话已经说出来了,收也收不回去,又怕惹皇祖母不高兴,干脆膝盖一软直直的跪了下去。
众人见皇上跪了,谁还敢站着,一屋子人跟着他一同跪下。
胤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看阿玛又看看乌库玛嬷。不明白他们这又是怎么了,明明都已经来了,怎么还要吵。
太皇太后一直牵着胤祐的手,另一只手里握着一串佛珠,缓缓地坐在椅子上:我谁也不见,就是想要瞻礼五台。
她的眼角布满皱纹,苍老浑浊的眼睛却依旧显得坚定,目光依次扫过玄烨、福全和常宁三人。终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已经来了,明日便去长城岭看一看,如若实在不能上也便作罢。
她挥了挥手:我要休息了,你们都下去吧。
所有人陆陆续续退出房间,康熙最后一个出去,临走之前本来想带着胤祐一起出去。此时,已经闭目养神的太皇太后又开了口:让他留下来陪我一会儿吧。
当所有人都出去之后,内侍点上安神香,轻轻合上房门。
胤祐坐在乌库玛嬷身旁,一个字也没说,就那么安静的陪着她。
过了好一会儿,太皇太后才摸了摸他的脸蛋:平时叽叽喳喳的,今天怎么不说话了?
恋耽美
乌库玛嬷,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太皇太后摸摸他的头:什么故事?
关于文殊菩萨和五台山的故事。
太皇太后笑道:哟,我的小七还知道文殊菩萨。
当然!小家伙扬起小脸,无比骄傲的说道,出门之前,我可是做了好多功课的。
好好好!太皇太后搂着他,那你就给乌库玛嬷讲一讲,关于五台山的故事。
以前,五台山这个地方名叫五峰山。这里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耐,春天飞沙走石,秋天又久旱不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本没法儿在田里种庄稼。
有一天,文殊菩萨途经此处传教,看到人们正在遭受苦难,便决定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
他听说东海龙宫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将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去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太皇太后听他讲故事听得很认真,一旁的皇贵妃一直在观察他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胤祐说话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口齿不清,逻辑思维本来就强,讲故事的时候起承转合,思路非常清晰。
小家伙接着说道:文殊菩萨来到东海龙宫,看到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好大的石头,还没有等他走近,就感受到一股凉意扑面而来。
文殊菩萨见到龙王,向他说明来意,自己要借那块大石头。龙王拒绝了,说菩萨借什么都可以,唯独这块歇龙石万万不行,因为它是东海龙宫花了几百年时间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湿润。龙族的龙子们每日干活回来,大汗淋漓,燥热难当,就是靠这块歇龙石来降温养神。若是借给了菩萨,龙子们就没有了歇息的地方。
故事讲到这里,兴许是有点长,小家伙还咽了咽口水。太皇太后也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的等着他继续往下讲。
后来呀,文殊菩萨反复强调自己是五峰山上的僧人,为了造福当地百姓才前来借这块石头。
龙王心里自然是不愿意借给他,可是不借他又不肯走,站在那里不停地说不停地说。龙王不耐烦了,心想那块石头那么大,他一个人肯定搬不走,于是就勉强答应了,说和尚若是能搬得动,就拿走吧。
结果,龙王话音刚落,文殊菩萨便向他道谢,然后走到石头跟前,念动咒语,将巨石变成了小石子,装进兜里,扭头就走。留下老龙王偷偷抹着眼泪,追悔莫及。
后来文殊菩萨回到了五峰山,正是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大地干裂,人们正在遭受酷暑。文殊菩萨便把那块歇龙石放在山峰之间的山谷中,五峰山立刻下起了雨,变得清凉湿润。
故事讲完了,小家伙赶紧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太皇太后已经去过好几次五台山,这些传说早就听: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咱们这就去拜拜他,让他也保佑小七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这时候,小家伙却咬了咬下唇,欲言又止。
怎么了?太皇太后看他这副样子,捏了捏他的下巴:有什么话,跟乌库玛嬷还不能说吗?
既然乌库玛嬷让他说,小家伙就有话直说了:我觉得文殊菩萨做得不对。
皇贵妃一把捂住了儿子的嘴:不许对菩萨不敬!
太皇太后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在她跟前质疑文殊菩萨行事,这不是惹老祖宗生气吗?
童言无忌,老祖宗莫怪。
老祖宗怎么可能舍得怪他,孩子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大人的想法,这没什么。她倒是对皇贵妃说道:你放开他,让人家把话说完。
小家伙立刻把额娘的手拉下来,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五峰山一代的百姓由于气候原因,生活很苦,可是龙族的龙子们干活也很辛苦呀。龙王都说了,他们每天要在那块大石头上歇息,石头搬走了,他们就没有那么清凉的地方可以歇息了。那块石头本来就是人家龙族的东西,凭什么要借给他去发善心。
若是真的同情那里的百姓,他应该花几百年时间自己去海底打捞一块石头,而不是走捷径去觊觎别人的东西。
况且,我看故事的最后文殊菩萨也没把石头给人家龙王还回去,有借无还就是不讲信用!
皇贵妃:
太皇太后:
听他这么一说,还没出京城,这趟五台山瞬间就不怎么想去了。
这时候马车暂停下来,康熙从外面挑开帘子进来,马车又开始缓缓前行。
他坐在桌旁的垫子上: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七阿哥在给主子老祖宗讲歇龙石的故事。苏麻喇姑递上来一盘切好的梨,马车颠簸,不方便倒茶,皇上将就用些水果吧。
康熙点了点头:苏嬷嬷不必劳神,歇着吧。
他又看向小儿子,冲他扬了扬下巴:你还知道文殊菩萨借歇龙石的故事?
胤祐看了看阿玛,又看了看苏麻喇姑,最后看向乌库玛嬷:啊?原来你们都听过这个故事。
太皇太后笑道:知道是知道,不过你的见解,我们倒是第一次听。
康熙扭头凑到皇贵妃耳边,轻声问道:什么见解?
皇贵妃大致给他总结了一下儿子的观点,康熙听着听着就沉下脸来。
康熙倒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事实上他也经常跟一些得道高僧辩法。
但是在太皇太后跟前,他是万万不敢对菩萨不敬。孩子都能想到的问题,大人未必想不到,但大人不会说出来,而孩子百无禁忌,什么都敢说。
康熙小心翼翼的去看皇祖母的神色,发现对方并没有生气,甚至目光都没向他这边看一眼,仍旧慈爱的看着胤祐:哦哟!我的小心肝,就你最机灵。
康熙见太皇太后没有生气,便也放松下来,倒是对刚才胤祐提出的问题来了兴致,便问道:那小七说说,如果是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胤祐歪着头问他:什么事情?
借歇龙石的事情呀。
胤祐摇摇头:不借。
康熙又问:那当地百姓因为气候恶劣,年年受苦怎么办?
胤祐想了想,反问道:气候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目前没有。
小家伙摊了摊手:那就让当地百姓搬去气候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去。
康熙说道:可是有那么多人,他们生活需要房子和农田,怎么可能说搬就搬?
胤祐惊讶道:气候恶劣怎么会有很多人,有很多人就说明这里的气候很好,是适合人们居住的。
这个逻辑思维能力,听得皇贵妃在一旁暗暗地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康熙暗道大意了,总想着给这小崽子出难题,考考他,自己倒是没注意细节:好吧,就算人不多,让他们漂泊异乡流离失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小家伙伸出两只胳膊在半空中随意比划了一下:咱们大清国那么大,还找不到能让他们生活的地方吗?阿玛你的那些大臣可以帮他们找,找到了,就帮他们盖房子,开始新的生活。
皇贵妃点头,心想:我儿子真不错,连移民政策都想好了。
小家伙又继续说道:如果没有农田给他们种,那就让他们去干别的,可以卖糖葫芦、卖糖人儿、卖糖画儿
说着说着,他就滋溜一下吸了吸口水,被自己刚才的话馋到了。
这可把太皇太后乐坏了,赶紧招呼苏麻喇姑:快快快,让人给他送点吃的进来。
他们路上走了足足十二天,白天赶路,晚上就住在行营。康熙宁可走慢一点,也不肯让太皇太后住在乡野山村那些条件不好的地方,最差也是住在当地官员的宅邸。
胤祐发现,愈是进了山西境内,乌库玛嬷的话就少了起来。以前不管他说什么,乌库玛嬷都会认真的听,然后回他的话。
现在他絮絮叨叨说半天,太皇太后才会应一声。
皇贵妃伸出手指,抵在儿子唇边,凑过去轻声说道:乌库玛嬷乏了,让她休息一会儿吧。
胤祐点点头,跑去拿了一条薄毯,轻轻柔柔的搭在太皇太后的腿上。
然后他就掀开帘子往外张望,太子骑着马从旁边走过来,看到他便笑道:小七怎么了?
胤祐咧开嘴冲着太子哥哥笑:我也想骑马。
现在马车正在行径中,不太方便。他只好哄道:一会儿到了前方休息的亭子,咱们吃过点心,太子哥哥就带着你骑马。
休息的时候太皇太后也没有下马车来。康熙以为皇祖母病了,着急的不得了,准备上马车去看看。
皇贵妃把他拦了下来,两个人下了马车,康熙着急的问道:怎么回事,使身体不舒服吗?
皇贵妃摆了摆手,小声道:心里不舒服。
康熙沉吟半晌,也没再说什么,另一边还有三个孩子看着呢,他也不好大庭广众拉着表妹说悄悄话。于是,转身网亭子里走:过去歇会儿吧。
其实他心里清楚,这些年来,有皇贵妃的照顾,太皇太后身体不错。一路坐着舒适的马车,七八天的路程,他们走了十来天,就跟游山玩水差不多,这点强度,太皇太后肯定没有问题。
只是愈是临近五台山,心结就愈是深重。她总是心心念念的要来五台山,不过是趁着自己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能走动,就再来一趟。以后年事越来越高,走不动也就来不了了。
在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儿,用了些点心茶水,他们便继续赶路。
胤祐在路边摘了一朵紫色的小花儿,跑到皇贵妃跟前,抬手别在了她的发髻上,歪着头左右欣赏一番,评价道:好看!
皇贵妃吻了吻儿子的脸蛋:谢谢宝宝!
胤祐趁机提要求:额娘,我一会儿能不能跟太子哥哥一起骑马?
皇贵妃看了一眼太子,那也不过是个还不满十一岁的孩子,虽然前面有侍卫牵着缰绳,但皇贵妃总归有些不放心。
她正要拒绝,儿子便扑上来开始撒娇:额娘~我想跟太子哥哥一起骑马,我们都说好了,你就答应了吧!
太子站在一旁,看到小团子耍赖的模样有些忍俊不禁:皇贵妃请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小七。
太子都这么说了,皇贵妃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同意儿子跟太子一起骑马。
小家伙达到目的,扭头就跑了,拉着太子一路走到那匹枣红色大马跟前。太子让一旁的侍卫将他抱上去,自己踩着马镫翻身上马,稳稳地坐在他的身后,双臂环过弟弟,抓紧缰绳。
要照顾太皇太后的马车,其实骑马的行进速度并不快,前面有侍卫牵着,倒是很安全。
这一日他们便来到长城岭龙泉关,这里距离五台山一百二十里,再往前,路就不好走了。
康熙让裕亲王和恭亲王陪着太皇太后在行营休息,自己亲自带人去探路。大阿哥和太子跟随他一起去,胤祐也想跟着,被康熙制止了:你就留在行营,照顾乌库玛嬷。
本来要把自己留在行营,小家伙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的,不过阿玛将照顾乌库玛嬷的重任交给了他,小家伙只好答应下来。
之前他已经陪同太皇太后来过好几次五台山,路也已经修过许多次,但这个地方仍旧地势险绝,銮舆很难抬上去。
康熙自己坐再銮舆上,让校尉抬着他往上走。但愈是往上就愈是难行,就算是空手往上爬都挺费劲何况是抬着个人,路又窄又陡峭,根本没法往上走。
康熙值得回来,奏闻太皇太后:上山的路实在不好走,銮舆根本上不去,要不,您就别上山了,让孙儿带着大阿哥和太子替您上山祈福,您就留在行营休息,让小七陪着您。
太皇太后摇了摇头:这么远的路,我人已经从京城到了这里,若是不能上去看看,我安不下这颗心。
无论康熙如何劝说,老祖宗就是执意要上山去,他最后有些急了,口不择言的说道:您若是一定要见孙儿就是让人绑了,也将人绑来您的跟前。
诶???胤祐的耳朵一下子就竖了起来,原来乌库玛嬷一定要来五台山是为了见什么人吗?
皇贵妃、太子、大阿哥、七阿哥、裕亲王、恭亲王行宫里本来站着一屋子人,此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噤若寒蝉,眼皮都不敢眨一下。
康熙自知失言,话已经说出来了,收也收不回去,又怕惹皇祖母不高兴,干脆膝盖一软直直的跪了下去。
众人见皇上跪了,谁还敢站着,一屋子人跟着他一同跪下。
胤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看阿玛又看看乌库玛嬷。不明白他们这又是怎么了,明明都已经来了,怎么还要吵。
太皇太后一直牵着胤祐的手,另一只手里握着一串佛珠,缓缓地坐在椅子上:我谁也不见,就是想要瞻礼五台。
她的眼角布满皱纹,苍老浑浊的眼睛却依旧显得坚定,目光依次扫过玄烨、福全和常宁三人。终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已经来了,明日便去长城岭看一看,如若实在不能上也便作罢。
她挥了挥手:我要休息了,你们都下去吧。
所有人陆陆续续退出房间,康熙最后一个出去,临走之前本来想带着胤祐一起出去。此时,已经闭目养神的太皇太后又开了口:让他留下来陪我一会儿吧。
当所有人都出去之后,内侍点上安神香,轻轻合上房门。
胤祐坐在乌库玛嬷身旁,一个字也没说,就那么安静的陪着她。
过了好一会儿,太皇太后才摸了摸他的脸蛋:平时叽叽喳喳的,今天怎么不说话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