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现在已经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人了,娶了皇后,后宫中还有一位夫人,甚至还有了两个儿子。
他现在坐在大殿中最高的位置,可以决定在场几乎每一个人的命运。
很快,红妃意识到这个人其实和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对于她来说是这样——别人没法理解她的困境,不能改变这个世道,而这个当世最有权势的人也是如此。既然是这样,那就没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了,红妃很快就收回了目光。
年轻的皇帝柴禟率先举杯,这是‘分盏奉乐’中第一盏的第一部 分,仿佛是一个信号,乐工自这一杯酒之后开始奏乐,奏的是庆寿常用曲目《千秋岁》。奏完,宰相起身举杯饮酒,这时才有女乐中的歌姬上前,在乐工的伴奏中唱《倾杯乐》。
又完,在场百官举杯饮酒,女乐中的舞伎进场,跳《三台》。
这是第一盏的全部内容,也是有定则的——必然是皇帝酒,宰相酒,百官酒这样,事实上,后面许多盏也是这样的基本次序。而皇帝举杯之后必然是乐工奏乐,宰相举杯之后也一般是唱慢曲,百官举杯后是舞蹈!
只不过具体的曲目有不同而已...虽然哪些曲目可以放在哪一盏演出也有说法。
有宫人换了每个人身前的看盘(只是看的,第一盏、第二盏并不许真的吃东西),换上新的看盘,都是些干鲜果品、香料碟子,前者堆的又满又高!为了达到这样的视觉效果,这都是用了胶和其他辅助材料才稳固住的,难怪只能看不能吃。
第二盏和第一盏是差不多的,都是皇帝举杯、宰相举杯、百官举杯,表演的节目也是乐工奏曲、歌姬慢曲、舞伎舞蹈,只是具体的节目换了。
直到第三盏,前面的内容同上,但后半部分有不同。这个时候奉上了真正可以食用的食物,大家可以吃点儿东西垫一下肚子了。垫肚子的时候也不会冷清,殿中会有百戏艺人来表演,大都是些惊险热闹的杂技,这个时候随着食物填入胃袋,酒过三巡,气氛才真正变的像个热闹宴会。
第四盏,前面还是老一套,等到三杯酒后,先有教坊司的官员捧着早写好的祝寿词向皇帝陛下祝寿(都是些歌功颂德的吉祥话)。这一套完了,再有乐工合奏,这时奏的曲子有讲究,是完整的大曲。
第五盏,依旧是三杯酒伴随着固定表演,完毕之后还有一系列舞蹈节目。
这个时候就是红妃她们这些扮作男童的女弟子出场了!红妃她们的《柘枝舞》是第一个,早有人抬上了《柘枝舞》的道具荷花,红妃她们藏在其中。
其实这个时候登场表演没给红妃留下太多感受,就和她平常在勾栏、在撷芳园楼中台子上表演差不多,甚至还更无趣了一些——宫中宴乐就是带着镣铐跳舞,一切都是有规有矩的,就算有所发挥,也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文章,做不出真的新意来。
红妃她们跳的《柘枝舞》就是一个典型,这本是胡人舞蹈的节目,现在已经越来越适应宫廷乐舞体系了,甚至需要仔细看表演穿的服饰才能确定这原来是胡舞。而伴随着这个过程,就是舞蹈中的灵气被渐渐磨损!
僵化的就像是匠人化的面具,纵然可以涂上红红绿绿的鲜艳色彩,也不会让人觉得活泼生动。
道具越来越华丽精致,舞服越来越闪耀夺目,这个节目也越来越不吸引人,成为宴乐中画外音一样的存在。没人关注女弟子们有没有演好这个舞蹈,不少人干脆趁着这个时候与左右交头接耳起来。
也不必将这样的宴乐想的多严肃,事实上这种时候文武百官都相对随意。别说是交头接耳了,趁着机会与站在一边‘候场’的女乐调情也是有的呢!
这是红妃这辈子成为‘专业表演者’之后,得到的最高舞台,同时也是最波澜不惊的一场舞蹈。等她和伙伴们退下,又有其他的女弟子节目顶上,对于这个最高舞台,红妃甚至没有一点点留恋。
一切都非常平静。
第五盏之后,中场休息了一会儿,后面又陆陆续续上了四盏——此时分盏奉乐也是有不同的规格的,从最小、很少使用的三盏,到五盏,再到规格最高的九盏,意味着宴会规模的不同、食物的不同、节目的不同。
皇帝的千秋节属于大宴,自然是规格最高的‘九盏’。
第九盏,随着最后一个节目角抵(正是后世相扑)结束,宴乐终于走到尾声。此时文武百官谢恩后陆陆续续出宫门,艺人则是在接受赏赐之后也出宫门,只不过和百官走的不是同一宫门。
宴乐之中皇帝、太后和皇后已经分批放赏了,红妃她们这些表演了舞蹈的女弟子都是一匹红绸、两把团扇、一百个钱——看着不多,但受赏的人多,且红妃她们算拿的少的了,所以算起账来,光是放赏艺人,宫中就花了两千贯打不住了!
然而一场大宴放赏给艺人从来都是开销中微不足道的小头...红妃曾听说当今太后‘性俭省,一日所费不过千缗’,曾经想这都是节俭了,那不节俭要花多少?而现在看看一场宫中宴饮的开销,忽然就觉得一日千缗的开销并不离谱。
一个人只有一个身子,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但身为太后,身边围绕的人那么多,随便做点儿什么事、放点儿小恩小惠下去,都可能不是个小数目了。
就在红妃为此沉思,随色长走出宫门时。
--
他现在坐在大殿中最高的位置,可以决定在场几乎每一个人的命运。
很快,红妃意识到这个人其实和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对于她来说是这样——别人没法理解她的困境,不能改变这个世道,而这个当世最有权势的人也是如此。既然是这样,那就没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了,红妃很快就收回了目光。
年轻的皇帝柴禟率先举杯,这是‘分盏奉乐’中第一盏的第一部 分,仿佛是一个信号,乐工自这一杯酒之后开始奏乐,奏的是庆寿常用曲目《千秋岁》。奏完,宰相起身举杯饮酒,这时才有女乐中的歌姬上前,在乐工的伴奏中唱《倾杯乐》。
又完,在场百官举杯饮酒,女乐中的舞伎进场,跳《三台》。
这是第一盏的全部内容,也是有定则的——必然是皇帝酒,宰相酒,百官酒这样,事实上,后面许多盏也是这样的基本次序。而皇帝举杯之后必然是乐工奏乐,宰相举杯之后也一般是唱慢曲,百官举杯后是舞蹈!
只不过具体的曲目有不同而已...虽然哪些曲目可以放在哪一盏演出也有说法。
有宫人换了每个人身前的看盘(只是看的,第一盏、第二盏并不许真的吃东西),换上新的看盘,都是些干鲜果品、香料碟子,前者堆的又满又高!为了达到这样的视觉效果,这都是用了胶和其他辅助材料才稳固住的,难怪只能看不能吃。
第二盏和第一盏是差不多的,都是皇帝举杯、宰相举杯、百官举杯,表演的节目也是乐工奏曲、歌姬慢曲、舞伎舞蹈,只是具体的节目换了。
直到第三盏,前面的内容同上,但后半部分有不同。这个时候奉上了真正可以食用的食物,大家可以吃点儿东西垫一下肚子了。垫肚子的时候也不会冷清,殿中会有百戏艺人来表演,大都是些惊险热闹的杂技,这个时候随着食物填入胃袋,酒过三巡,气氛才真正变的像个热闹宴会。
第四盏,前面还是老一套,等到三杯酒后,先有教坊司的官员捧着早写好的祝寿词向皇帝陛下祝寿(都是些歌功颂德的吉祥话)。这一套完了,再有乐工合奏,这时奏的曲子有讲究,是完整的大曲。
第五盏,依旧是三杯酒伴随着固定表演,完毕之后还有一系列舞蹈节目。
这个时候就是红妃她们这些扮作男童的女弟子出场了!红妃她们的《柘枝舞》是第一个,早有人抬上了《柘枝舞》的道具荷花,红妃她们藏在其中。
其实这个时候登场表演没给红妃留下太多感受,就和她平常在勾栏、在撷芳园楼中台子上表演差不多,甚至还更无趣了一些——宫中宴乐就是带着镣铐跳舞,一切都是有规有矩的,就算有所发挥,也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文章,做不出真的新意来。
红妃她们跳的《柘枝舞》就是一个典型,这本是胡人舞蹈的节目,现在已经越来越适应宫廷乐舞体系了,甚至需要仔细看表演穿的服饰才能确定这原来是胡舞。而伴随着这个过程,就是舞蹈中的灵气被渐渐磨损!
僵化的就像是匠人化的面具,纵然可以涂上红红绿绿的鲜艳色彩,也不会让人觉得活泼生动。
道具越来越华丽精致,舞服越来越闪耀夺目,这个节目也越来越不吸引人,成为宴乐中画外音一样的存在。没人关注女弟子们有没有演好这个舞蹈,不少人干脆趁着这个时候与左右交头接耳起来。
也不必将这样的宴乐想的多严肃,事实上这种时候文武百官都相对随意。别说是交头接耳了,趁着机会与站在一边‘候场’的女乐调情也是有的呢!
这是红妃这辈子成为‘专业表演者’之后,得到的最高舞台,同时也是最波澜不惊的一场舞蹈。等她和伙伴们退下,又有其他的女弟子节目顶上,对于这个最高舞台,红妃甚至没有一点点留恋。
一切都非常平静。
第五盏之后,中场休息了一会儿,后面又陆陆续续上了四盏——此时分盏奉乐也是有不同的规格的,从最小、很少使用的三盏,到五盏,再到规格最高的九盏,意味着宴会规模的不同、食物的不同、节目的不同。
皇帝的千秋节属于大宴,自然是规格最高的‘九盏’。
第九盏,随着最后一个节目角抵(正是后世相扑)结束,宴乐终于走到尾声。此时文武百官谢恩后陆陆续续出宫门,艺人则是在接受赏赐之后也出宫门,只不过和百官走的不是同一宫门。
宴乐之中皇帝、太后和皇后已经分批放赏了,红妃她们这些表演了舞蹈的女弟子都是一匹红绸、两把团扇、一百个钱——看着不多,但受赏的人多,且红妃她们算拿的少的了,所以算起账来,光是放赏艺人,宫中就花了两千贯打不住了!
然而一场大宴放赏给艺人从来都是开销中微不足道的小头...红妃曾听说当今太后‘性俭省,一日所费不过千缗’,曾经想这都是节俭了,那不节俭要花多少?而现在看看一场宫中宴饮的开销,忽然就觉得一日千缗的开销并不离谱。
一个人只有一个身子,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但身为太后,身边围绕的人那么多,随便做点儿什么事、放点儿小恩小惠下去,都可能不是个小数目了。
就在红妃为此沉思,随色长走出宫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