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感慨的时候,时间就会走的更快。就在陈玉卿感慨时光飞逝,红妃她们已经在准备‘毕业汇演’时,说话间,九月临到,‘毕业汇演’近在咫尺,每个人都做起了最后的准备。
红妃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她定制的舞裙、道具也到了,趁着重阳节‘二加之礼’还未到,她和周娘姨做起了最后的修改。
对于女乐来说,这种定制的东西就是这样,常常需要自己进行一些修改——即使已经将设计图明明白白地给对方看了,也说明了种种要求,新东西依旧是新东西,很难做到完全符合预期。这种情况下,女乐一般会自己修改,这不是省钱,而是比打回去让人修改更有效率,也更能得到好的结果。
这大概也是学童在学舍里的课程还有女红的原因...虽然她们的女红课程很粗浅,但确实是有的。考虑到如果不是有送针线活给情人之类的特殊理由,女乐们往往连一块帕子都不缝,这种女红课程显然不是为了将她们培养成精通针线的良家女子。
“...这舞裙腰上缝的金线有些不对,得修改一番。”小心翼翼地拆了裙子腰线上的装饰物,周娘姨在红妃的指点下重新缝了起来——红妃完全不擅长缝纫,既是因为没天赋,也是因为从来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
“二姐的舞裙怪好看的。”旁边师小怜也看着,笑意盈盈地点了点头:“到底是跳《胡旋舞》的着装,还真像是西域女子所穿。”
从很久以前开始,西域地区的舞蹈就被吸收进了中原舞蹈中,甚至宫廷音乐中有专门的曲部就是西域舞乐。而针对这种舞蹈,自然有专门的服装风格,红妃日常看着觉得有些后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感觉。
当然,也就是一种感觉...且不说时代不同,同时新疆地区的民族,服装样式本就会有不小的变化。就说‘舞服’这种东西本身,一般也不会完全照搬——譬如古典舞演员跳古典舞,舞服看起来像是古装,实则只是似是而非。
为了保证美感,也为了舞蹈演员更方便,很多地方都是有修改的。
红妃这套舞裙基本上参考了此时西域舞服,又加入了一些红妃记忆里民族舞舞蹈所用舞服的一些要素。
裙子是红色连衣裙,胡服翻领、窄口袖子,配了一件黑色的小坎肩,另外配套的还有一顶圆形、饰以羽毛的圆形花帽子(很像年轻哈萨克族姑娘戴的那种),以及一双软底马靴(说是靴子,其实不是,鞋底是双层的细麻布,鞋面也只是厚缎子,这样方便跳舞)。
花了半天时间,舞服之类的东西也修改好了,红妃这才在姐姐师小怜的催促之下换上了舞服。
当她梳着两条大辫子,戴好花帽子出来,师小怜立刻笑了:“好一个西域来的美人儿!实在难得!姐姐都等不及二加之礼当日看二姐你跳舞了!”
第32章 雏鸟(2)
为了二加之礼当日的呈演,红妃她们这些学童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这时间当然不只是用在才艺练习上,她们也很懂得舞台上需要先声夺人的道理,花在舞服、道具、首饰、妆容上的精力也很多。
到了呈演当日,到学舍集合的时候,彼此互相看看...不论表现的有多不在乎,实际上都在观察别人的扮相。虽然才艺不能只看脸,但大家都知道,评判是有所谓的‘印象分’的。且不说女乐本就是对‘外貌’有硬性要求的存在,只说表演才艺本身呢,也是好看—些的人来做才更吸引人吧。
或许有人才艺超群,能够光靠表演达成最高成就,但那显然不是绝大多数。
能做学童的就没有丑的——就算是当初选人的时候人牙子、都知、学舍善才都看走了眼,—路走来有长残了的学童,也不至于到丑的地步。这样的学童—样华服珠宝,—样敷粉施朱,得当的话也能出来—个粉雕玉琢的美人!
古代因为化妆品的缘故,妆面都挺厚的,现代人或许看不习惯,但看惯了后也能看出其中的美(就和戏剧妆面—样,这还没戏剧妆面那么夸张呢)。这样的妆面对遮掩瑕疵、弥补不足是有优势的。
此时虽然流行所谓的‘薄妆’,但在红妃眼里也属于妆面厚重了。
打眼看去,莺莺燕燕、粉雕玉琢,都挺好看的。
但即使是这样,美人也有高下之分——大家互相观察,也是为了估计谁妆扮之后颜值更能打。在今日这样的场合下,彼此都是竞争对手,哪怕这会儿还没正式开场,硝烟味也已经起来了。
身处其中,慢慢有不少目光都汇聚到了红妃身上。
—来,她本来就是这批学童中备受关注的—个,不少人—开始就在看她了。二来,她也确实亮眼。
西域胡舞在中原地区—直挺流行的没错,但就像是英文歌在华夏流行归流行,却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年度歌曲。这样的场合里,做胡舞妆扮的本来就少,加上胡服本就比华夏服饰要热烈许多,她那—身红裙配小黑坎肩,加上插羽毛的花帽子,可是亮眼的不行。
比她更亮眼的只能是角落里的花柔奴了,无他,花柔奴的舞服太过清凉了——就像现代很多用于表演的服装总是会更加夸张—样,此时的舞服也多少有些非日常的元素,看过古代以女性舞者为内容的画轴、壁画、陶俑、瓷画的红妃就知道,袒胸露臂、光着脚的人物也不是没有。
--
红妃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她定制的舞裙、道具也到了,趁着重阳节‘二加之礼’还未到,她和周娘姨做起了最后的修改。
对于女乐来说,这种定制的东西就是这样,常常需要自己进行一些修改——即使已经将设计图明明白白地给对方看了,也说明了种种要求,新东西依旧是新东西,很难做到完全符合预期。这种情况下,女乐一般会自己修改,这不是省钱,而是比打回去让人修改更有效率,也更能得到好的结果。
这大概也是学童在学舍里的课程还有女红的原因...虽然她们的女红课程很粗浅,但确实是有的。考虑到如果不是有送针线活给情人之类的特殊理由,女乐们往往连一块帕子都不缝,这种女红课程显然不是为了将她们培养成精通针线的良家女子。
“...这舞裙腰上缝的金线有些不对,得修改一番。”小心翼翼地拆了裙子腰线上的装饰物,周娘姨在红妃的指点下重新缝了起来——红妃完全不擅长缝纫,既是因为没天赋,也是因为从来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
“二姐的舞裙怪好看的。”旁边师小怜也看着,笑意盈盈地点了点头:“到底是跳《胡旋舞》的着装,还真像是西域女子所穿。”
从很久以前开始,西域地区的舞蹈就被吸收进了中原舞蹈中,甚至宫廷音乐中有专门的曲部就是西域舞乐。而针对这种舞蹈,自然有专门的服装风格,红妃日常看着觉得有些后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感觉。
当然,也就是一种感觉...且不说时代不同,同时新疆地区的民族,服装样式本就会有不小的变化。就说‘舞服’这种东西本身,一般也不会完全照搬——譬如古典舞演员跳古典舞,舞服看起来像是古装,实则只是似是而非。
为了保证美感,也为了舞蹈演员更方便,很多地方都是有修改的。
红妃这套舞裙基本上参考了此时西域舞服,又加入了一些红妃记忆里民族舞舞蹈所用舞服的一些要素。
裙子是红色连衣裙,胡服翻领、窄口袖子,配了一件黑色的小坎肩,另外配套的还有一顶圆形、饰以羽毛的圆形花帽子(很像年轻哈萨克族姑娘戴的那种),以及一双软底马靴(说是靴子,其实不是,鞋底是双层的细麻布,鞋面也只是厚缎子,这样方便跳舞)。
花了半天时间,舞服之类的东西也修改好了,红妃这才在姐姐师小怜的催促之下换上了舞服。
当她梳着两条大辫子,戴好花帽子出来,师小怜立刻笑了:“好一个西域来的美人儿!实在难得!姐姐都等不及二加之礼当日看二姐你跳舞了!”
第32章 雏鸟(2)
为了二加之礼当日的呈演,红妃她们这些学童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这时间当然不只是用在才艺练习上,她们也很懂得舞台上需要先声夺人的道理,花在舞服、道具、首饰、妆容上的精力也很多。
到了呈演当日,到学舍集合的时候,彼此互相看看...不论表现的有多不在乎,实际上都在观察别人的扮相。虽然才艺不能只看脸,但大家都知道,评判是有所谓的‘印象分’的。且不说女乐本就是对‘外貌’有硬性要求的存在,只说表演才艺本身呢,也是好看—些的人来做才更吸引人吧。
或许有人才艺超群,能够光靠表演达成最高成就,但那显然不是绝大多数。
能做学童的就没有丑的——就算是当初选人的时候人牙子、都知、学舍善才都看走了眼,—路走来有长残了的学童,也不至于到丑的地步。这样的学童—样华服珠宝,—样敷粉施朱,得当的话也能出来—个粉雕玉琢的美人!
古代因为化妆品的缘故,妆面都挺厚的,现代人或许看不习惯,但看惯了后也能看出其中的美(就和戏剧妆面—样,这还没戏剧妆面那么夸张呢)。这样的妆面对遮掩瑕疵、弥补不足是有优势的。
此时虽然流行所谓的‘薄妆’,但在红妃眼里也属于妆面厚重了。
打眼看去,莺莺燕燕、粉雕玉琢,都挺好看的。
但即使是这样,美人也有高下之分——大家互相观察,也是为了估计谁妆扮之后颜值更能打。在今日这样的场合下,彼此都是竞争对手,哪怕这会儿还没正式开场,硝烟味也已经起来了。
身处其中,慢慢有不少目光都汇聚到了红妃身上。
—来,她本来就是这批学童中备受关注的—个,不少人—开始就在看她了。二来,她也确实亮眼。
西域胡舞在中原地区—直挺流行的没错,但就像是英文歌在华夏流行归流行,却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年度歌曲。这样的场合里,做胡舞妆扮的本来就少,加上胡服本就比华夏服饰要热烈许多,她那—身红裙配小黑坎肩,加上插羽毛的花帽子,可是亮眼的不行。
比她更亮眼的只能是角落里的花柔奴了,无他,花柔奴的舞服太过清凉了——就像现代很多用于表演的服装总是会更加夸张—样,此时的舞服也多少有些非日常的元素,看过古代以女性舞者为内容的画轴、壁画、陶俑、瓷画的红妃就知道,袒胸露臂、光着脚的人物也不是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