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约定,傍晚时在分村口接他爹回杭州府。
可江俊哲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他爹,往日村口玩耍的孩童也不见了,村子静的有些吓人。
仗着这是自家地盘的江俊哲赶着毛驴进了村,每一寸土地都是他熟悉的样子,可却静到没有半点声音。
当时他是那个纳闷,难道大家已经歇下了?天还亮着,不可能啊?
只要发生过的事情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即使下过雨,石缝中的吸饱鲜血的泥土依旧昭示着这里发生过什么。
江俊哲怕极了,他不敢再往村子更深处走,连夜骑着毛驴跑了。
比起他的懦弱,江母可是切切实实的把整个江家村翻了个底朝天,最终摸到了后山的那座山洞
“她竟没有死?”江俊哲咽了口吐沫,眼神讳莫如深的盯着面前不断摇晃的灯台。
江母强行让自己镇静下来:“管她是死是活,是人是鬼,只要是个东西就有对付的法子!”
丈夫惨死腐烂的躯体一直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她认定是江半夏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恨意让她攥紧了拳头。
江俊哲张了张嘴,嚅嗫道:“娘”
这段日子应该是她自离家起过过最轻松的日子,江半夏扶着椅子坐下,她能闻见香炉里熏的正是兰香,幽幽然带点辛香的味道十分好闻,尤其在下雨的时候点起,味道更深邃。
潮湿的味道沉浸到角角落落,心也跟着静下来。
然而坐在她对面的范清隽却是暴躁的不行,先是摔笔后面又跟着摔砚台,叮里哐啷,好不热闹。
下首汇报赈灾情况的官员被吓的浑身发懵,生怕这位孔武有力的范大人揪住他们打。
这就是武艺高强的文官,一言不合能锤爆你的脑袋。
江半夏拄着下巴开始跑神,想起锦衣卫里的前辈讲的趣事,早些年间文官经常当廷斗殴,每次大朝,他们锦衣卫都要忙死。
文官们斗殴很有意思,稍有zheng见不和,抄起腰间的笏板就往对方脑袋上糊,一笏板糊上去可不是开玩笑的,好一点的笏板是用象牙做的,次一点的是玉石。
打到脑袋上保准脑袋开花,手艺好的能直接叫你见列祖列宗呢。
有些文官撸起袖子能上阵杀敌。
这时范清隽一拍桌子,怒斥道:“都他娘的是一群酒囊饭袋的东西!”
能做到他这个品阶的官都是正儿八经科举出身,说话多多少都带着点文人的矜持,乍一听到上官犹如市井之人的粗鄙之言,纷纷愣在原地。
范清隽可不是什么科道出身走仕途的官员,他一向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在大理寺一样,在臬司衙门也一样。
“大人,粮食调运不归我们臬司衙门管呐。”略胖的官员扶了扶的头顶的乌纱帽为难道:“臬司衙门最多就是办个案子。”
范清隽沉声:“谁说本官要调运粮食!”
他猛拍桌子,响如惊雷。
“大大大人既然不借调粮食为何还差在下问都司借调运粮扯”那官员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
“时逢灾年,有人不安本分,犯了些违典乱纪的事,扰乱秩序,影响巨大,作为主管一省刑名的按察使,本官绝不能坐视不管,应当以儆效尤,震慑那些宵小!”范清隽找了个理由,而且说的冠冕堂皇,让那群当官的挑不出任何错处。
“这”底下的官员纷纷抹汗,这算什么事,如今已经够乱了,这位新上任的新官还要烧把火。
哎呦喂,还让不让人活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借人
从大理寺底层升上来的范清隽深知这些底层官员的惰性,所以他态度强硬,根本不给这些人拒绝的机会。
“城外的流民,都在等着。”范清隽冷声道:“逃荒出来的流民,是什么样子,你们这些守令应该比我更清楚,那些人为一枚铜板都能杀人,如果不震慑住,后面到了冬天,那些人活不下去就会乱。”
他说的还是比较保守的可能,杭州往更南以至沿海,倭寇势力纵横,地方官向朝廷上报大多报的是倭寇屠村劫财的消息。
但事实上这些地方官都明白那些所谓的倭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抓十个倭寇里面九个半都是大铭人,刀尖舔血的伪倭几乎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他们受雇于大商人,在海上走私货物,谋取暴利。
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真正的倭寇也会雇佣这些人不断骚扰沿海地区,即使朝廷严厉打击,还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范清隽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一个有远见的官员,绝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看的更长远,但也只是比旁人长那么一点。
“所以,还不快去向都司衙门借调运粮车!”
下面的官员面面相觑,不敢接话。
这时发了好一阵呆的江半夏缓缓开口:“最好再多借点人。”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她身上,她坐的位置很微妙,位于左侧上首,隔了张案几对面坐的是范清隽。
衙门里议事,让一个女人坐在上首,这位姓范的大人可真是不讲究,下面的官员心里腹测。
“再多借调点人手。”范清隽采纳江半夏的建议:“若是肖大人不肯借,回来再禀我。”
他们没想到范清隽竟真的会采纳那女人的建议,荒唐,简直是荒唐!
--
可江俊哲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他爹,往日村口玩耍的孩童也不见了,村子静的有些吓人。
仗着这是自家地盘的江俊哲赶着毛驴进了村,每一寸土地都是他熟悉的样子,可却静到没有半点声音。
当时他是那个纳闷,难道大家已经歇下了?天还亮着,不可能啊?
只要发生过的事情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即使下过雨,石缝中的吸饱鲜血的泥土依旧昭示着这里发生过什么。
江俊哲怕极了,他不敢再往村子更深处走,连夜骑着毛驴跑了。
比起他的懦弱,江母可是切切实实的把整个江家村翻了个底朝天,最终摸到了后山的那座山洞
“她竟没有死?”江俊哲咽了口吐沫,眼神讳莫如深的盯着面前不断摇晃的灯台。
江母强行让自己镇静下来:“管她是死是活,是人是鬼,只要是个东西就有对付的法子!”
丈夫惨死腐烂的躯体一直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她认定是江半夏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恨意让她攥紧了拳头。
江俊哲张了张嘴,嚅嗫道:“娘”
这段日子应该是她自离家起过过最轻松的日子,江半夏扶着椅子坐下,她能闻见香炉里熏的正是兰香,幽幽然带点辛香的味道十分好闻,尤其在下雨的时候点起,味道更深邃。
潮湿的味道沉浸到角角落落,心也跟着静下来。
然而坐在她对面的范清隽却是暴躁的不行,先是摔笔后面又跟着摔砚台,叮里哐啷,好不热闹。
下首汇报赈灾情况的官员被吓的浑身发懵,生怕这位孔武有力的范大人揪住他们打。
这就是武艺高强的文官,一言不合能锤爆你的脑袋。
江半夏拄着下巴开始跑神,想起锦衣卫里的前辈讲的趣事,早些年间文官经常当廷斗殴,每次大朝,他们锦衣卫都要忙死。
文官们斗殴很有意思,稍有zheng见不和,抄起腰间的笏板就往对方脑袋上糊,一笏板糊上去可不是开玩笑的,好一点的笏板是用象牙做的,次一点的是玉石。
打到脑袋上保准脑袋开花,手艺好的能直接叫你见列祖列宗呢。
有些文官撸起袖子能上阵杀敌。
这时范清隽一拍桌子,怒斥道:“都他娘的是一群酒囊饭袋的东西!”
能做到他这个品阶的官都是正儿八经科举出身,说话多多少都带着点文人的矜持,乍一听到上官犹如市井之人的粗鄙之言,纷纷愣在原地。
范清隽可不是什么科道出身走仕途的官员,他一向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在大理寺一样,在臬司衙门也一样。
“大人,粮食调运不归我们臬司衙门管呐。”略胖的官员扶了扶的头顶的乌纱帽为难道:“臬司衙门最多就是办个案子。”
范清隽沉声:“谁说本官要调运粮食!”
他猛拍桌子,响如惊雷。
“大大大人既然不借调粮食为何还差在下问都司借调运粮扯”那官员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
“时逢灾年,有人不安本分,犯了些违典乱纪的事,扰乱秩序,影响巨大,作为主管一省刑名的按察使,本官绝不能坐视不管,应当以儆效尤,震慑那些宵小!”范清隽找了个理由,而且说的冠冕堂皇,让那群当官的挑不出任何错处。
“这”底下的官员纷纷抹汗,这算什么事,如今已经够乱了,这位新上任的新官还要烧把火。
哎呦喂,还让不让人活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借人
从大理寺底层升上来的范清隽深知这些底层官员的惰性,所以他态度强硬,根本不给这些人拒绝的机会。
“城外的流民,都在等着。”范清隽冷声道:“逃荒出来的流民,是什么样子,你们这些守令应该比我更清楚,那些人为一枚铜板都能杀人,如果不震慑住,后面到了冬天,那些人活不下去就会乱。”
他说的还是比较保守的可能,杭州往更南以至沿海,倭寇势力纵横,地方官向朝廷上报大多报的是倭寇屠村劫财的消息。
但事实上这些地方官都明白那些所谓的倭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抓十个倭寇里面九个半都是大铭人,刀尖舔血的伪倭几乎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他们受雇于大商人,在海上走私货物,谋取暴利。
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真正的倭寇也会雇佣这些人不断骚扰沿海地区,即使朝廷严厉打击,还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范清隽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一个有远见的官员,绝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看的更长远,但也只是比旁人长那么一点。
“所以,还不快去向都司衙门借调运粮车!”
下面的官员面面相觑,不敢接话。
这时发了好一阵呆的江半夏缓缓开口:“最好再多借点人。”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她身上,她坐的位置很微妙,位于左侧上首,隔了张案几对面坐的是范清隽。
衙门里议事,让一个女人坐在上首,这位姓范的大人可真是不讲究,下面的官员心里腹测。
“再多借调点人手。”范清隽采纳江半夏的建议:“若是肖大人不肯借,回来再禀我。”
他们没想到范清隽竟真的会采纳那女人的建议,荒唐,简直是荒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