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是舍本逐末抢皇位,还是坚守初心先杀赵昀,傅语昭不再犹豫。杀赵昀太难,赵昀身边不乏高手护卫,甚至他自己也是高手,这在秋猎时傅语昭就知道了。要杀他,不能暗杀,也不能明杀。
傅语昭想杀赵昀的心异常强烈,赵昀也不遑多让。现阶段,两人都恨不得杀了对方,但势均力敌,都没法杀死对方,只有看谁能抢到皇位了。在争储之战中输了的那个,只剩下一条死路可走。
如此看来,莲妃的孩子多半也不是皇帝的,时间上皇帝处理的刚刚好,不需要傅语昭再去润色什么。只要贤王和莲妃别被逮个正着,德王就抓不到把柄,幸好这次德王抓女干被傅语昭搅黄了,不然这时候,傅语昭只能含恨退出争储。这招挺狠的,一石二鸟,一来把傅语昭和莲妃肚子里的孩子踢出去,二来彻底断绝贤王回京争储的可能,严重点,皇帝一怒之下还有可能赐死二人。
可是德王幕后之人忽略了一点,估计这人也没想到,皇帝召妃子侍寝多次,行房却只有一次,且莲妃第一次行房的时间恰好查不出任何问题。不然那人把敬事房的行房记录往上一呈报,再让德王当场捉女干,傅语昭就玩完了。
与此同时,傅语昭还想到了一点,她能通过皇贵妃的手段拿到敬事房的记录,那德王幕后之人,会不会也能搞到?那人看见这些奇怪的行房记录,会不会也发现其中的端倪?
到头来,不论是端王还是勤王,发现自己并非皇帝亲生骨肉,他们又该作何感想。这么多皇子公主,只有傅语昭一个人是皇帝亲生的,按理来说,也就只有傅语昭有资格继承皇位。这个对傅语昭来说是绝对有利的,只是让其他妃子怀上别人孩子一定是皇帝指使的,若是她公开后宫秘闻,那不就是和皇帝对着干?傅语昭还没傻到这地步,敬事房的记录,只有在皇帝死后公开,才对傅语昭有利。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傅语昭是德王幕后之人,她发现了皇帝的秘密,她一定会想方设法掩盖痕迹,甚至是销毁证据。思虑至此,傅语昭让人送密信回宫中,请求皇贵妃一定保留好敬事房的原本记录。
解决了这一威胁之后,德王幕后之人也消停了,应该是也发现自己身世不对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德王,其他两位王爷,都没有再和傅语昭正面争斗。只有德王这个傻子,隔三差五地招惹傅语昭,还因为他与郑志习沆瀣一气的原因,更加针对傅语昭,似乎是为了他的好兄弟郑志习出气。
不过德王的手段比较低劣,傅语昭有时都不用自己出手,倾絮等手下出手就能解决。自从傅语昭知道倾絮的身世之后,对她说不上亲密,但也比以前避而不见好多了,只是不再去东苑而已,底下人有事禀报,都是直接来公主府,东苑算是彻底归属倾絮。
第二年夏末,莲妃怀胎九月,终于瓜熟蒂落,产下皇子。莲妃的孩子,必须是皇子。傅语昭松了口气,若是公主,只怕是她要费心来一场偷梁换柱的把戏了。
皇帝大喜,赐名赵麟,字云定,举国欢庆,还办了国宴。这名字落到众人耳朵里,可不得了,这个“定”字,让所有人警钟敲响。再加上皇帝这一年里,小病不断,大病未去,让人不得不怀疑“定”字有尘埃落定之意,皇帝怕是想好要立谁为储君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在隔岸观火的人都坐不住了,纷纷有了大的行动。各个党派不再各自为营,你争我斗,而是把矛头一起指向傅语昭。
作者有话要说: 傅语昭:我没干啥啊,为什么都针对我?
第131章 131
在莲妃产下皇子之后, 端王党派和傅语昭撕破脸皮,支持端王的杨家自然也把杨薇接离东苑。比起一知道莲妃怀孕就撕破脸皮的德王党派,端王党派算是相当温和了。杨薇如今在杨家已经不是谁都可以欺负的旁系子弟了, 她在傅语昭的扶持下,迅速接手了杨家大半产业, 虽然被杨家召回去, 但事实上,还是暗地里在为傅语昭做事。
傅语昭手底下有很多商铺,其中小部分归杨薇管,剩下的都归倾絮管。倾絮做事干净利落, 果断决绝, 越来越让人放心。尽管先前有赵昀邀约倾絮游湖的事,但傅语昭看见倾絮的眼神就明白, 倾絮不可能随随便便变心,所以傅语昭放心把所有产业交到倾絮手上。
杨蒙则在西北待了大半年, 跟着郑严卿击退了好几次匈奴来犯,西北虽时常有战乱,但有郑家军在,还算安稳。这也是皇帝一直忍让郑宏深的原因, 因为大宁国还需要郑家,暂时不能卸磨杀驴。
傅语昭如今虽然没法和另外几位王爷一样讨好郑宏深,但她也不再像从前那边与其针锋相对, 秉承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想法, 傅语昭从未主动招惹过郑志习。
这几天傅语昭收到暗卫传来的消息,说有人秘密上奏,弹劾皇商杨家行贿、贩卖私盐一事。这事本来一开始没闹这么大,这本奏折送到皇帝手里, 也没有泛起水花。后来有人上京城告御状,说扬州盐运使欺男霸女,强占百姓土地和妻女,甚至还杀人抢地,这件事告到京城来,皇帝震怒,派钦差去扬州查明真相。
结果这个钦差,竟然是傅语昭。傅语昭身为大理寺少卿,平时在大理寺查案,且她和杨家支持的端王也是敌对的,不会包庇,她被派去扬州,也在情理之中。关键是,这个钦差是皇帝钦点的,傅语昭总担心皇帝要阴她。
--
傅语昭想杀赵昀的心异常强烈,赵昀也不遑多让。现阶段,两人都恨不得杀了对方,但势均力敌,都没法杀死对方,只有看谁能抢到皇位了。在争储之战中输了的那个,只剩下一条死路可走。
如此看来,莲妃的孩子多半也不是皇帝的,时间上皇帝处理的刚刚好,不需要傅语昭再去润色什么。只要贤王和莲妃别被逮个正着,德王就抓不到把柄,幸好这次德王抓女干被傅语昭搅黄了,不然这时候,傅语昭只能含恨退出争储。这招挺狠的,一石二鸟,一来把傅语昭和莲妃肚子里的孩子踢出去,二来彻底断绝贤王回京争储的可能,严重点,皇帝一怒之下还有可能赐死二人。
可是德王幕后之人忽略了一点,估计这人也没想到,皇帝召妃子侍寝多次,行房却只有一次,且莲妃第一次行房的时间恰好查不出任何问题。不然那人把敬事房的行房记录往上一呈报,再让德王当场捉女干,傅语昭就玩完了。
与此同时,傅语昭还想到了一点,她能通过皇贵妃的手段拿到敬事房的记录,那德王幕后之人,会不会也能搞到?那人看见这些奇怪的行房记录,会不会也发现其中的端倪?
到头来,不论是端王还是勤王,发现自己并非皇帝亲生骨肉,他们又该作何感想。这么多皇子公主,只有傅语昭一个人是皇帝亲生的,按理来说,也就只有傅语昭有资格继承皇位。这个对傅语昭来说是绝对有利的,只是让其他妃子怀上别人孩子一定是皇帝指使的,若是她公开后宫秘闻,那不就是和皇帝对着干?傅语昭还没傻到这地步,敬事房的记录,只有在皇帝死后公开,才对傅语昭有利。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傅语昭是德王幕后之人,她发现了皇帝的秘密,她一定会想方设法掩盖痕迹,甚至是销毁证据。思虑至此,傅语昭让人送密信回宫中,请求皇贵妃一定保留好敬事房的原本记录。
解决了这一威胁之后,德王幕后之人也消停了,应该是也发现自己身世不对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德王,其他两位王爷,都没有再和傅语昭正面争斗。只有德王这个傻子,隔三差五地招惹傅语昭,还因为他与郑志习沆瀣一气的原因,更加针对傅语昭,似乎是为了他的好兄弟郑志习出气。
不过德王的手段比较低劣,傅语昭有时都不用自己出手,倾絮等手下出手就能解决。自从傅语昭知道倾絮的身世之后,对她说不上亲密,但也比以前避而不见好多了,只是不再去东苑而已,底下人有事禀报,都是直接来公主府,东苑算是彻底归属倾絮。
第二年夏末,莲妃怀胎九月,终于瓜熟蒂落,产下皇子。莲妃的孩子,必须是皇子。傅语昭松了口气,若是公主,只怕是她要费心来一场偷梁换柱的把戏了。
皇帝大喜,赐名赵麟,字云定,举国欢庆,还办了国宴。这名字落到众人耳朵里,可不得了,这个“定”字,让所有人警钟敲响。再加上皇帝这一年里,小病不断,大病未去,让人不得不怀疑“定”字有尘埃落定之意,皇帝怕是想好要立谁为储君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在隔岸观火的人都坐不住了,纷纷有了大的行动。各个党派不再各自为营,你争我斗,而是把矛头一起指向傅语昭。
作者有话要说: 傅语昭:我没干啥啊,为什么都针对我?
第131章 131
在莲妃产下皇子之后, 端王党派和傅语昭撕破脸皮,支持端王的杨家自然也把杨薇接离东苑。比起一知道莲妃怀孕就撕破脸皮的德王党派,端王党派算是相当温和了。杨薇如今在杨家已经不是谁都可以欺负的旁系子弟了, 她在傅语昭的扶持下,迅速接手了杨家大半产业, 虽然被杨家召回去, 但事实上,还是暗地里在为傅语昭做事。
傅语昭手底下有很多商铺,其中小部分归杨薇管,剩下的都归倾絮管。倾絮做事干净利落, 果断决绝, 越来越让人放心。尽管先前有赵昀邀约倾絮游湖的事,但傅语昭看见倾絮的眼神就明白, 倾絮不可能随随便便变心,所以傅语昭放心把所有产业交到倾絮手上。
杨蒙则在西北待了大半年, 跟着郑严卿击退了好几次匈奴来犯,西北虽时常有战乱,但有郑家军在,还算安稳。这也是皇帝一直忍让郑宏深的原因, 因为大宁国还需要郑家,暂时不能卸磨杀驴。
傅语昭如今虽然没法和另外几位王爷一样讨好郑宏深,但她也不再像从前那边与其针锋相对, 秉承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想法, 傅语昭从未主动招惹过郑志习。
这几天傅语昭收到暗卫传来的消息,说有人秘密上奏,弹劾皇商杨家行贿、贩卖私盐一事。这事本来一开始没闹这么大,这本奏折送到皇帝手里, 也没有泛起水花。后来有人上京城告御状,说扬州盐运使欺男霸女,强占百姓土地和妻女,甚至还杀人抢地,这件事告到京城来,皇帝震怒,派钦差去扬州查明真相。
结果这个钦差,竟然是傅语昭。傅语昭身为大理寺少卿,平时在大理寺查案,且她和杨家支持的端王也是敌对的,不会包庇,她被派去扬州,也在情理之中。关键是,这个钦差是皇帝钦点的,傅语昭总担心皇帝要阴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