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到了办公室,不复患者面前的冷静沉着,倦怠和沮丧涌上心头,他摘下口罩,丢进黄色垃圾袋,洗手消毒后,坐在电脑前,看着那本厚厚的《肿瘤学》发呆。
简清抢救完病人回来,看见张跃耷拉着脑袋,拿笔敲他脑壳,问:“怎么又当鹌鹑?”
张跃抹了一把脸,合上书:“师姐,救不了啊,我读了那么年的书,连一个10岁的小孩都救不了啊……”
救死扶伤,在肿瘤科这两年,他救得了谁?
谁都救不了,只是在和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告别。
简清坐在张跃旁边,平静地看着这个师弟兼下属。
多少医学生抱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学医,但等真正走上临床,才会发现医疗的局限性。
医生不是神,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
尤其在肿瘤科这个科室,再乐观开朗的人,也会被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捶打得掉层皮,忍不住自我怀疑存在的价值。
麻木不仁,倒成了最好的保护色。
但麻木也是一种压抑的表现,将负面情绪层层包裹起来,也许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能承受,其实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未出现。
许多年轻医生,都会重复经历这样失望、绝望、自我怀疑的心情,换做从前,简清不会安抚,只会冷硬地嘲讽一句“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如今,性情软化许多,给自家师弟灌了碗鸡汤:“每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大概率要走向死亡,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资源去治疗、研究?因为十年前,我们国家癌症5年生存率是30.9%。十年后,上升到40.5%。十年,几百万医疗从业者、科研工作者、志愿者日日夜夜研究,换来的近10个百分点。张跃,微观来看,你救不了几个人,宏观来看,你可以成为下个十年生存率增长的一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充满绝望的领域,这是一个需要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领域。
也许终其一生,都很难治愈几个病人,一生的贡献,也只是化作那百分之几的增长率。
可现代医学就是这样,它不是一个人施工的屋宇,医生、护士、患者……它是一群人,一瓦一砾、共同铸就的殿堂。
*
晚上11点,简清换下白大褂,去病房接鹿饮溪回家。
“老虎、小白兔、仓鼠……最后画一张,熊猫。”黑白线条勾勒的圆滚滚动物落在纤薄的A4纸上,纸张放到了枕边,陪伴瘦弱的小女孩入眠。
桑桑在药物作用下,逐渐陷入睡眠。
桑桑的母亲还在轻声倾诉桑桑小时候的故事。
说桑桑是留守儿童,小时候,她们都在外地务工,过年才能回一趟家,看看老人和小孩,早知道会有今天这个模样,当年不管再苦再累,她都该把桑桑养在身边。
如今,相伴的时日无多,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只能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剩下的每一天。
鹿饮溪边听,边在纸上涂涂画画。
她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
被顾明玉丢到了乡下。
那时候乡下通讯不发达,不像现在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十里八乡,也就一台座机电话,想打电话听听母亲的声音,还要到别人家去,说些好话。
顾明玉从不会往家里打电话,从来都是外婆打给她,又怕打扰到她的工作,借着逢年过节的由头才敢打。
她把鹿饮溪丢到乡下的那些年,只回来过两次。
一次是冬天,过年,她带着年货回来,看见鹿饮溪,蹲下身子,张开手,想抱一抱许久未见的女儿。
那时,鹿饮溪已经有些认不出顾明玉的面孔,躲在外婆身后,怯怯地看着那个漂亮而陌生的女人,不肯喊妈妈,也不愿让人抱。
那个冷硬强势了半辈子的女人,看着她冻裂的小脸,背过身,偷偷抹泪。
夜晚,三个人窝在一张炕上睡觉。
鹿饮溪躺在中间,睡得迷迷糊糊,隐约听见顾明玉和外婆说,已经在城里安顿好了,要接她们去过去住,城里的学校好,在乡下会耽误她的教育。
外婆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也学不会普通话,就想在乡下种田养鸡,只说:“你把囡囡接走吧,我不去了,你还年轻,再找个男人搭伙过日子,要对囡囡好的。”
顾明玉叹了声气,说:“不找了,对她再好也是没血缘关系的,我不放心,她也还想着她爸。就让她再陪你几年,等要上初中了,我再接她出去。”
那次回来,顾明玉只待了三天。
那三天里,她被别的小孩欺负了,总算可以咬牙切齿地说一声:“我要回家告诉我妈!”
平时她说这种话,都会被嘲笑“你没有爸爸!”、“你妈妈不要你了!”
只有那三天,她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一句“我要回家告诉我妈妈!”
三天后的清晨,她知道顾明玉要离开,躺在床上,装睡。
顾明玉亲吻她的脸颊,和她说再见,她不回应,等到顾明玉走远了,她才躲在被窝里呜咽。
第二次回来,是处理外婆的后事,她坐在院子的泥地上,嚎啕大哭,怨顾明玉的冷漠,恨顾明玉没有早点带外婆看病,自那之后,隔阂始深。
鹿饮溪望着桑桑的妈妈,慢慢红了眼眶。
这个母亲,在悔恨交加中,迅速苍老。
--
简清抢救完病人回来,看见张跃耷拉着脑袋,拿笔敲他脑壳,问:“怎么又当鹌鹑?”
张跃抹了一把脸,合上书:“师姐,救不了啊,我读了那么年的书,连一个10岁的小孩都救不了啊……”
救死扶伤,在肿瘤科这两年,他救得了谁?
谁都救不了,只是在和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告别。
简清坐在张跃旁边,平静地看着这个师弟兼下属。
多少医学生抱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学医,但等真正走上临床,才会发现医疗的局限性。
医生不是神,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
尤其在肿瘤科这个科室,再乐观开朗的人,也会被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捶打得掉层皮,忍不住自我怀疑存在的价值。
麻木不仁,倒成了最好的保护色。
但麻木也是一种压抑的表现,将负面情绪层层包裹起来,也许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能承受,其实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未出现。
许多年轻医生,都会重复经历这样失望、绝望、自我怀疑的心情,换做从前,简清不会安抚,只会冷硬地嘲讽一句“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如今,性情软化许多,给自家师弟灌了碗鸡汤:“每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大概率要走向死亡,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资源去治疗、研究?因为十年前,我们国家癌症5年生存率是30.9%。十年后,上升到40.5%。十年,几百万医疗从业者、科研工作者、志愿者日日夜夜研究,换来的近10个百分点。张跃,微观来看,你救不了几个人,宏观来看,你可以成为下个十年生存率增长的一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充满绝望的领域,这是一个需要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领域。
也许终其一生,都很难治愈几个病人,一生的贡献,也只是化作那百分之几的增长率。
可现代医学就是这样,它不是一个人施工的屋宇,医生、护士、患者……它是一群人,一瓦一砾、共同铸就的殿堂。
*
晚上11点,简清换下白大褂,去病房接鹿饮溪回家。
“老虎、小白兔、仓鼠……最后画一张,熊猫。”黑白线条勾勒的圆滚滚动物落在纤薄的A4纸上,纸张放到了枕边,陪伴瘦弱的小女孩入眠。
桑桑在药物作用下,逐渐陷入睡眠。
桑桑的母亲还在轻声倾诉桑桑小时候的故事。
说桑桑是留守儿童,小时候,她们都在外地务工,过年才能回一趟家,看看老人和小孩,早知道会有今天这个模样,当年不管再苦再累,她都该把桑桑养在身边。
如今,相伴的时日无多,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只能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剩下的每一天。
鹿饮溪边听,边在纸上涂涂画画。
她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
被顾明玉丢到了乡下。
那时候乡下通讯不发达,不像现在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十里八乡,也就一台座机电话,想打电话听听母亲的声音,还要到别人家去,说些好话。
顾明玉从不会往家里打电话,从来都是外婆打给她,又怕打扰到她的工作,借着逢年过节的由头才敢打。
她把鹿饮溪丢到乡下的那些年,只回来过两次。
一次是冬天,过年,她带着年货回来,看见鹿饮溪,蹲下身子,张开手,想抱一抱许久未见的女儿。
那时,鹿饮溪已经有些认不出顾明玉的面孔,躲在外婆身后,怯怯地看着那个漂亮而陌生的女人,不肯喊妈妈,也不愿让人抱。
那个冷硬强势了半辈子的女人,看着她冻裂的小脸,背过身,偷偷抹泪。
夜晚,三个人窝在一张炕上睡觉。
鹿饮溪躺在中间,睡得迷迷糊糊,隐约听见顾明玉和外婆说,已经在城里安顿好了,要接她们去过去住,城里的学校好,在乡下会耽误她的教育。
外婆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也学不会普通话,就想在乡下种田养鸡,只说:“你把囡囡接走吧,我不去了,你还年轻,再找个男人搭伙过日子,要对囡囡好的。”
顾明玉叹了声气,说:“不找了,对她再好也是没血缘关系的,我不放心,她也还想着她爸。就让她再陪你几年,等要上初中了,我再接她出去。”
那次回来,顾明玉只待了三天。
那三天里,她被别的小孩欺负了,总算可以咬牙切齿地说一声:“我要回家告诉我妈!”
平时她说这种话,都会被嘲笑“你没有爸爸!”、“你妈妈不要你了!”
只有那三天,她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一句“我要回家告诉我妈妈!”
三天后的清晨,她知道顾明玉要离开,躺在床上,装睡。
顾明玉亲吻她的脸颊,和她说再见,她不回应,等到顾明玉走远了,她才躲在被窝里呜咽。
第二次回来,是处理外婆的后事,她坐在院子的泥地上,嚎啕大哭,怨顾明玉的冷漠,恨顾明玉没有早点带外婆看病,自那之后,隔阂始深。
鹿饮溪望着桑桑的妈妈,慢慢红了眼眶。
这个母亲,在悔恨交加中,迅速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