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长一边走一边说道:“他比你更冷静,甚至是冷酷。”
沈冷想到那个外冷内热的家伙忍不住撇了撇嘴,茶爷瞪了他一眼他才反应过来应该顺着老人说,老人嘛,总是喜欢晚辈顺着他们。
“是是是,其实他本名叫孟长冷,我叫沈安。”
沈冷笑着说道:“他冷酷,他无情,我安于现状。”
老院长白了他一眼:“一点儿都不正经。”
三个人走到闻达院门口,老院长说道:“这里都是寒门出身的子弟,大部分人家境一般,书院每年都会有专人行走天下,在大宁个地方的学府之中挑选优秀的孩子带回来,每年各地方的教办府也会举荐一批人上来,这就是闻达院,他们的吃穿住行都是当地官府拨款,每人相同,而且银子是按月发到学生自己手里,所以就不会有争执。”
这就是大宁的教育体系,大宁每年人才辈出,书院功不可没。
“进去看看?”
老院长问了一句,沈冷点了点头:“早就想进去看看了。”
他是真的想看看孟长安在书院最初读书时候的地方什么样子,想想就觉得挺好玩。
他和孟长安路数完全不一样,孟长安是正正经经的大宁教育体系出来的人,而他归根结底,其实算野路子出来的人。
纵然现在成就不低于孟长安,可他年少时候,何尝不会想着如同龄人那样背着小书包快快乐乐进学堂?
“院长大人好。”
大大小小的学子见到老院长纷纷俯身行礼,态度恭谦,说到桃李满天下,大学士沐昭桐都不得不服路从吾。
“其实他们都比鸿学院里的孩子们用心,只是差在根基。”
老院长轻叹一声:“鸿学院的学生,家境都不错,多是三四岁就启蒙,七八岁的时候已经读了不少诗书,而寒门子弟,往往要到七八岁甚至十来岁才开始读书写字。”
沈冷问:“能不能再把闻达院的规模扩建一下?”
“书院地方就这么大。”
老院长道:“闻达院的规模比起最初筹办时候已经大了三倍不止……沈冷,你应该明白,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书院规模更大些就行的,而是要在整个大宁推行更新更完善的教办方式,我老了,这些事已经推动不了,况且大宁这些年也没有余力搞这些。”
沈冷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这确实不是一个书院规模再大一倍甚至大十倍能解决的,就算大了十倍又如何?大宁寒门子弟能进书院的,不过是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各地推行起来太难,教办府的能力有限,这事不归户部管,也不归工部管,内阁觉得不是大事所以不上心。”
老院长有些不满:“若依着我的意思,十几年前就在大宁全国每道兴建一座书院,是为道级学府规模与雁塔书院同,每郡每县都有朝廷办的小书院,若十几年前就开始筹办,现在大宁朝廷人才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沈冷问:“若这样做的话,大宁需要投入的银子会不会让国库撑不住?”
“倒也不会。”
老院长道:“陛下不办这件事,不是不想办,而是他要留着。”
老院长若有深意的看了沈冷一眼:“陛下说,他不能把实情都做完,武功之事,陛下可令兵甲震域外,自陛下之后大宁百年太平无事,而民事教办,就留给下一代的大宁皇帝来做吧,只这一件事做好了,新的大宁皇帝就可称之为圣君。”
沈冷想着,陛下这是连太子未来都给谋划好了,太子即位,大宁已无必要战事,他只需要将这教办一事推行全国,大宁百姓对他的爱戴甚至会超过历代大宁皇帝。
陛下的眼界,何止十年?
远在百年后。
茶爷的表情却有些异样,好在沈冷只顾着思考老院长说的事没有注意到,她不明白老院长为什么要和冷子说这些,冷子是军职,未来多年都会在巡海水师之中,教办的事沈冷知道不知道,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然而老院长说的如此用心,甚至语气之中隐隐约约还有些期盼的意味,这让茶爷心里微微发慌。
怎么能不慌?
她知道沈先生在做什么,比如天机票号,以及天机票号之下藏着的东西,这些老人似乎在为沈冷铺一条路,而这条路沈冷自己还没有走上去,一旦走上去,可能就是血海滔天。
皇家事啊,哪有那么太平的。
“中午就在闻达院的食堂吃饭吧,味道还好。”
老院长似乎是走的累了,茶爷搀着他往食堂那边走,一个怀里抱着几本书的十三四岁半大孩子低着头走路,一边走一边读书,竟是没有注意到,若非沈冷及时拉了老院长和茶爷,他就能一头撞上去。
到了近前才发现有人,学生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连忙俯身:“拜见院子大人。”
“走路就别看书了。”
老院长认真的说道:“对脑袋不好。”
学生懵了,没懂。
老院长摇头笑了笑:“去吧去吧去吃饭。”
学生连忙又拜了拜,红着脸跑开。
说对脑袋不好的时候茶爷笑着看了看沈冷,沈冷下意识的离树远了点。
食堂里已经坐了好多人,老院长和沈冷他们进了一个小包间,沈冷去取吃的,就看到刚才那个看书的学生在排队,眼睛还是没有离开书册。
--
沈冷想到那个外冷内热的家伙忍不住撇了撇嘴,茶爷瞪了他一眼他才反应过来应该顺着老人说,老人嘛,总是喜欢晚辈顺着他们。
“是是是,其实他本名叫孟长冷,我叫沈安。”
沈冷笑着说道:“他冷酷,他无情,我安于现状。”
老院长白了他一眼:“一点儿都不正经。”
三个人走到闻达院门口,老院长说道:“这里都是寒门出身的子弟,大部分人家境一般,书院每年都会有专人行走天下,在大宁个地方的学府之中挑选优秀的孩子带回来,每年各地方的教办府也会举荐一批人上来,这就是闻达院,他们的吃穿住行都是当地官府拨款,每人相同,而且银子是按月发到学生自己手里,所以就不会有争执。”
这就是大宁的教育体系,大宁每年人才辈出,书院功不可没。
“进去看看?”
老院长问了一句,沈冷点了点头:“早就想进去看看了。”
他是真的想看看孟长安在书院最初读书时候的地方什么样子,想想就觉得挺好玩。
他和孟长安路数完全不一样,孟长安是正正经经的大宁教育体系出来的人,而他归根结底,其实算野路子出来的人。
纵然现在成就不低于孟长安,可他年少时候,何尝不会想着如同龄人那样背着小书包快快乐乐进学堂?
“院长大人好。”
大大小小的学子见到老院长纷纷俯身行礼,态度恭谦,说到桃李满天下,大学士沐昭桐都不得不服路从吾。
“其实他们都比鸿学院里的孩子们用心,只是差在根基。”
老院长轻叹一声:“鸿学院的学生,家境都不错,多是三四岁就启蒙,七八岁的时候已经读了不少诗书,而寒门子弟,往往要到七八岁甚至十来岁才开始读书写字。”
沈冷问:“能不能再把闻达院的规模扩建一下?”
“书院地方就这么大。”
老院长道:“闻达院的规模比起最初筹办时候已经大了三倍不止……沈冷,你应该明白,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书院规模更大些就行的,而是要在整个大宁推行更新更完善的教办方式,我老了,这些事已经推动不了,况且大宁这些年也没有余力搞这些。”
沈冷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这确实不是一个书院规模再大一倍甚至大十倍能解决的,就算大了十倍又如何?大宁寒门子弟能进书院的,不过是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各地推行起来太难,教办府的能力有限,这事不归户部管,也不归工部管,内阁觉得不是大事所以不上心。”
老院长有些不满:“若依着我的意思,十几年前就在大宁全国每道兴建一座书院,是为道级学府规模与雁塔书院同,每郡每县都有朝廷办的小书院,若十几年前就开始筹办,现在大宁朝廷人才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沈冷问:“若这样做的话,大宁需要投入的银子会不会让国库撑不住?”
“倒也不会。”
老院长道:“陛下不办这件事,不是不想办,而是他要留着。”
老院长若有深意的看了沈冷一眼:“陛下说,他不能把实情都做完,武功之事,陛下可令兵甲震域外,自陛下之后大宁百年太平无事,而民事教办,就留给下一代的大宁皇帝来做吧,只这一件事做好了,新的大宁皇帝就可称之为圣君。”
沈冷想着,陛下这是连太子未来都给谋划好了,太子即位,大宁已无必要战事,他只需要将这教办一事推行全国,大宁百姓对他的爱戴甚至会超过历代大宁皇帝。
陛下的眼界,何止十年?
远在百年后。
茶爷的表情却有些异样,好在沈冷只顾着思考老院长说的事没有注意到,她不明白老院长为什么要和冷子说这些,冷子是军职,未来多年都会在巡海水师之中,教办的事沈冷知道不知道,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然而老院长说的如此用心,甚至语气之中隐隐约约还有些期盼的意味,这让茶爷心里微微发慌。
怎么能不慌?
她知道沈先生在做什么,比如天机票号,以及天机票号之下藏着的东西,这些老人似乎在为沈冷铺一条路,而这条路沈冷自己还没有走上去,一旦走上去,可能就是血海滔天。
皇家事啊,哪有那么太平的。
“中午就在闻达院的食堂吃饭吧,味道还好。”
老院长似乎是走的累了,茶爷搀着他往食堂那边走,一个怀里抱着几本书的十三四岁半大孩子低着头走路,一边走一边读书,竟是没有注意到,若非沈冷及时拉了老院长和茶爷,他就能一头撞上去。
到了近前才发现有人,学生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连忙俯身:“拜见院子大人。”
“走路就别看书了。”
老院长认真的说道:“对脑袋不好。”
学生懵了,没懂。
老院长摇头笑了笑:“去吧去吧去吃饭。”
学生连忙又拜了拜,红着脸跑开。
说对脑袋不好的时候茶爷笑着看了看沈冷,沈冷下意识的离树远了点。
食堂里已经坐了好多人,老院长和沈冷他们进了一个小包间,沈冷去取吃的,就看到刚才那个看书的学生在排队,眼睛还是没有离开书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