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就算要种花生、瓜子也是在春耕之后,收获更是要等几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
其二,地主把地佃出去后是农民自己决定种什么的,地主只会根据地的优、良、差分别收地租,佃农会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种最能卖钱,或者产量最高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地主一般不会干涉地里的事。
只有雇长工或者是让自家下人种地的情况下,地主才能直接决定地里种什么。
“如果这样不行,那小舅舅你辛苦些,跑几个村镇,让那些有自己地的农民多种花生、瓜子呢?”苏忻只是觉得找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比较省事,如果不行那就换成地少的普通老百姓也成。
“嗯,咱们家的花生瓜子以后怕是得少做些,忻哥儿你要不就别忙活了,等下半年再说。”唐董对苏忻笑了笑,原材料贵点就贵点,只要不用自己多往里添钱就成,做瓜子花生少赚些其实无所谓。
苏忻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不管买不买得到,不管以后做得多或少,他先把东西做出来再说吧。
等唐董走了,翻炒着锅里的瓜子,苏忻突然想到他们刚才的想法似乎都有点偏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开垦得整整齐齐的良田中种瓜子和花生呢?
良田是要收税的,就算南靖的朝廷税低,一亩地一年也要上交不少粮食或者税金,大家当然要想着种一些能抵税或者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为此,乡下很多人种菜都不会专门倒腾出一块菜地,而是在门前、屋后随便开点地就种了,葵瓜子和花生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乡下的地和宅子不像城里那么值钱,和村长、里正关系好些的人家,买地的时候塞点东西塞点钱,修房子时丈量有些误差,一亩地最后悄悄变成一亩半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些房前屋后自家的零散地上种点东西官府不可能收税,有些勤快的乡下女人就用这点地,不仅能种出够他们一家人吃的菜,还能时不时背一些到集市上卖了挣钱补贴家用。
所以,让大家在门前、屋后这些零散的地方种点葵瓜子、种点花生,理论上是可行的。
一户人家或许种不了太多,但若是一个村子的人都这样种呢,数量不就上来了?
想到了这个解决的思路,苏忻炒完这一锅绿茶味的瓜子后立马去找唐董说。
唐董越听眼睛越亮,他比苏忻还想得多,这孩子只想到了门前、屋后,他听了后立马把主意打上那些不被官府划为可开垦土地的地方,村子的边角、路边的小土坡,只要是有泥的地方,只要野花野草能长,那就可以种!
唐董觉得这个法子比说服别人用良田种说不准更有用:“忻哥儿,我这就出去一趟。”
葵瓜子的种子可不便宜,普通农民家不一定有种子,苏忻在后面提醒道:“小舅舅,如果这些人没有葵瓜子的种子,咱们可以先借给他们,等到收的时候再让他们还就成。”
“小小年纪别太操心了,你小舅舅我办事你还不放心不成。”唐董回过身在苏忻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捏了捏苏忻的脸颊。
看着苏忻皱着眉不满地看着自己,唐董哈哈一笑,他虽然嘴上这样说,在心里其实觉得苏忻的这个建议很有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更不用担心那些村子的人收了瓜子不卖给自己。
第117章 撞见
没有带任何人,唐董接着几天悄悄地亲自跑了趟崇安县附近的村子,同各个村子的村长或族长们密聊了一通,统共借出去了十几份足够一个村子的人种的葵瓜子的种子,和这些村子的村长、族长签了契书。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唐董操心了,他把种子借出去,等春耕一结束,这些村子就会陆续将葵瓜子种到地上,等四个月左右,唐记的瓜子原料就不会再缺了。
花生也是同样的,唐董另外找了十几个村子,让他们在各自家中、村里的空闲地方种上花生,当然这些村子也都是悄悄答应的,只是他们基本有足够的花生种子,没有借唐董的,只口头答应了会将他们种的花生卖给唐记。
唐董把这一切悄悄做完,苏忻的新口味花生、瓜子也“研制”出来了,花生和瓜子作坊的人分了部分继续做以前的那几种,剩下的人就改做新口味。
这时,乡下的春耕基本结束,忙完了剿匪的宁蔚来到了崇安县,他这一趟过来一想陪陪姑祖母,二想问问看是哪个厨子做的之前那些糕点。
当宁蔚从梁平州出发的这个上午,姚老夫人也上午就着人去请苏忻下午到庄子坐坐。
苏忻不用忙活唐记的事了刚巧有空,他上午得了消息后就做了两篮子的椒盐麻饼,一篮子放在家里,另外一篮子午饭后便提着出门。
平日里大家吃的糕点多是甜口的,苏忻做的这个椒盐麻饼则不是,它是一种川式的糕点,咸中带着麻,麻过了之后还有点甜,吃着让人胃口大开。
上一回苏忻送过去的姚老夫人就赞不绝口,他想着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动手做糕点,也很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这天就多带了些过去。
“你这孩子就是心实,我上次不过是提了一句你便记在了心里,这回又做了这么多过来,比我那两个跑去了外地的儿子更可心多了,我老人家膝下没有闺女、哥儿,也没有孙女、孙哥儿,看着你啊就和看自家的孩子一样。”姚老夫人抓住苏忻的手,满心满眼都是喜欢。
--
其二,地主把地佃出去后是农民自己决定种什么的,地主只会根据地的优、良、差分别收地租,佃农会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种最能卖钱,或者产量最高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地主一般不会干涉地里的事。
只有雇长工或者是让自家下人种地的情况下,地主才能直接决定地里种什么。
“如果这样不行,那小舅舅你辛苦些,跑几个村镇,让那些有自己地的农民多种花生、瓜子呢?”苏忻只是觉得找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比较省事,如果不行那就换成地少的普通老百姓也成。
“嗯,咱们家的花生瓜子以后怕是得少做些,忻哥儿你要不就别忙活了,等下半年再说。”唐董对苏忻笑了笑,原材料贵点就贵点,只要不用自己多往里添钱就成,做瓜子花生少赚些其实无所谓。
苏忻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不管买不买得到,不管以后做得多或少,他先把东西做出来再说吧。
等唐董走了,翻炒着锅里的瓜子,苏忻突然想到他们刚才的想法似乎都有点偏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开垦得整整齐齐的良田中种瓜子和花生呢?
良田是要收税的,就算南靖的朝廷税低,一亩地一年也要上交不少粮食或者税金,大家当然要想着种一些能抵税或者能填饱肚子的粮食。
为此,乡下很多人种菜都不会专门倒腾出一块菜地,而是在门前、屋后随便开点地就种了,葵瓜子和花生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乡下的地和宅子不像城里那么值钱,和村长、里正关系好些的人家,买地的时候塞点东西塞点钱,修房子时丈量有些误差,一亩地最后悄悄变成一亩半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些房前屋后自家的零散地上种点东西官府不可能收税,有些勤快的乡下女人就用这点地,不仅能种出够他们一家人吃的菜,还能时不时背一些到集市上卖了挣钱补贴家用。
所以,让大家在门前、屋后这些零散的地方种点葵瓜子、种点花生,理论上是可行的。
一户人家或许种不了太多,但若是一个村子的人都这样种呢,数量不就上来了?
想到了这个解决的思路,苏忻炒完这一锅绿茶味的瓜子后立马去找唐董说。
唐董越听眼睛越亮,他比苏忻还想得多,这孩子只想到了门前、屋后,他听了后立马把主意打上那些不被官府划为可开垦土地的地方,村子的边角、路边的小土坡,只要是有泥的地方,只要野花野草能长,那就可以种!
唐董觉得这个法子比说服别人用良田种说不准更有用:“忻哥儿,我这就出去一趟。”
葵瓜子的种子可不便宜,普通农民家不一定有种子,苏忻在后面提醒道:“小舅舅,如果这些人没有葵瓜子的种子,咱们可以先借给他们,等到收的时候再让他们还就成。”
“小小年纪别太操心了,你小舅舅我办事你还不放心不成。”唐董回过身在苏忻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捏了捏苏忻的脸颊。
看着苏忻皱着眉不满地看着自己,唐董哈哈一笑,他虽然嘴上这样说,在心里其实觉得苏忻的这个建议很有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更不用担心那些村子的人收了瓜子不卖给自己。
第117章 撞见
没有带任何人,唐董接着几天悄悄地亲自跑了趟崇安县附近的村子,同各个村子的村长或族长们密聊了一通,统共借出去了十几份足够一个村子的人种的葵瓜子的种子,和这些村子的村长、族长签了契书。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唐董操心了,他把种子借出去,等春耕一结束,这些村子就会陆续将葵瓜子种到地上,等四个月左右,唐记的瓜子原料就不会再缺了。
花生也是同样的,唐董另外找了十几个村子,让他们在各自家中、村里的空闲地方种上花生,当然这些村子也都是悄悄答应的,只是他们基本有足够的花生种子,没有借唐董的,只口头答应了会将他们种的花生卖给唐记。
唐董把这一切悄悄做完,苏忻的新口味花生、瓜子也“研制”出来了,花生和瓜子作坊的人分了部分继续做以前的那几种,剩下的人就改做新口味。
这时,乡下的春耕基本结束,忙完了剿匪的宁蔚来到了崇安县,他这一趟过来一想陪陪姑祖母,二想问问看是哪个厨子做的之前那些糕点。
当宁蔚从梁平州出发的这个上午,姚老夫人也上午就着人去请苏忻下午到庄子坐坐。
苏忻不用忙活唐记的事了刚巧有空,他上午得了消息后就做了两篮子的椒盐麻饼,一篮子放在家里,另外一篮子午饭后便提着出门。
平日里大家吃的糕点多是甜口的,苏忻做的这个椒盐麻饼则不是,它是一种川式的糕点,咸中带着麻,麻过了之后还有点甜,吃着让人胃口大开。
上一回苏忻送过去的姚老夫人就赞不绝口,他想着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动手做糕点,也很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这天就多带了些过去。
“你这孩子就是心实,我上次不过是提了一句你便记在了心里,这回又做了这么多过来,比我那两个跑去了外地的儿子更可心多了,我老人家膝下没有闺女、哥儿,也没有孙女、孙哥儿,看着你啊就和看自家的孩子一样。”姚老夫人抓住苏忻的手,满心满眼都是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