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陈家明抬头看了看似笑非笑的女皇,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意义。
“家明你能明白朕就放心了。至于央行组建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你这边多多费心了。”孙露满意地颔首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配合朝廷完成交接。”陈家明欣然应和道。
姑且不论今日这番谈话解开了陈家明心中的多少心结,至少对孙露来说,让了家明另立门户的做法,既解决了组建央行的问题,又安抚了陈家。当然除此之外孙露这么做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日后万一中央银行的储备金不够出现危机,或是遇到其他什么的金融危机,还能通过与这些帝国的商业银行通力合作来度过难关。毕竟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兜里,那样的话风险实在太大了。而对于中华朝来说,可以信赖的盟友又实在少之又少。真要是有了“万一”的那一天,欧洲人一定会趁机反扑,至于倭、朝那两只出了名的白眼狼也会忙不迭地落井下石。能救中国的只有中国人自己而已。对此孙露并不在意陈氏家族或是其他金融家族的忠诚度,因为他们本身与帝国就唇齿相依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倘若中原的市场崩溃了,自然也就没有他们生存下去的根基。孙露先前向陈家明提到的同气连枝其实也有这一层意思。
想到这里,孙露突然回头问道:“家明,绯儿对念华婚事好象还有些想法吧。”
陈家明并没想到女皇会突然将话题转到这上面来。须知对于妻子瞒着自己向女皇提亲一事,陈家明一直以来都很生气,在他看来此举无疑是在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就算女皇当时真同意了,恐怕底下大臣们也会闹上天。所以他十分庆幸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了。但杨绯儿对此耿耿于怀却是众所周知的事。陈家明此刻还闹不清楚孙露说这话的用意。于是他只得回答道:“内子的愚见陛下不必在意。臣的犬子年纪尚幼,不是驸马的合适人选。”
“还是家明了解朕的意思。其实陈杨两家本就是亲家,日后亲上加亲的机会也有得是。”孙露笑着暗示道。
陈家明听罢身体不由微微一颤,随即深深地鞠了躬道:“臣代表陈家谢陛下圣恩。”
第354节 黄首相盘算国有化 陈会长闻讯阻危局
话说陈家明留在御书房与女皇密谈之时,黄宗羲则已坐上了回来的马车。透过纱窗夏夜的清风徐徐吹来,让人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靠在牛皮凉席靠垫上的帝国首相此刻的心情也是分外的轻松。女皇主动让出香江银行五成股份不仅是让朝廷能轻松接管了这一帝国第一大银行,在黄宗羲看来这更是朝廷从香江商会手中夺取主动权的一大契机。
一直以来香江商会“半商半官”的身份世人皆知。而“官商”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惟有黄宗羲等身处朝堂的人才清楚香江商会与一般意义上的官商有着怎样本质上的不同。寻常的官商不过是借助自身的财力来孝敬朝廷,以求谋得官营特许赚取暴利,而香江商会却是中华朝财政的台柱。仅这短短的十年香江商会交纳的税款就已经占了全国税赋的近四成,而且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也正因为朝廷在财政上对香江商会的这种倚重,从而使得商会的财阀们有了参政的欲望。不同于前明商贾花钱捐官来自抬身价的虚荣,中华朝的财阀更注重的是其在政治上的实际利益。他们通常不在乎自己是否当“官”,而是将精力放在扶持自己在政坛上的代言人。其手段虽然是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无外乎是两条,一是通过地方议会参与朝政,二是借助香江商会为媒介渗透官僚系统。
对于前一种方式,黄宗羲等官僚并不感到担忧,毕竟在地方议会之中尚有大量儒林人士 同财阀们分庭抗衡,但面对身份特殊的香江商会,就连帝国内阁也得投鼠忌器。这其中除了女皇本人的原因之外,商会一系的官僚在官场俨然成势也是一个不小的原因。因此在中华官僚的眼中香江商会一直是他们心头的一个抹不去的阴影。
当然素以思想开放、态度激进著称的黄宗羲,可不会像那些寻常腐儒那般将香江商会视做洪水猛兽,巴不得立即就将其支解得四分五裂。在他看来,香江商会对帝国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绝对不能废除,朝廷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来统筹帝国的经济。但黄宗羲同样不满而今香江商会的状况。因为在他的心目当中,将香江商会交由朝廷管理这才是对帝国最有利的状态。
一直以来黄宗羲都在寻找着一条适合中国的治国之道。早年明朝朝政的腐败与儒林的堕落让他对传统的一套君父臣子理论充满了鄙视。但那时的他除了发牢骚骂“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之外,却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治国方针,毕竟当时的他无论怎样研究经世之学都无法跳出前人的框框。直至遇见孙露,黄宗羲的面前才出现了另外一个他从未接触过的世界。从协助孙露建立的一系列商政体系,到这些年来在官场的摸爬滚打,黄宗羲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狂生逐步成长为了而今执掌朝堂的一代首相。而他本人的治国思想也从先前的“天下之利”演变成了而今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所注重的这个“天下”,其实就是“国家”。在他看来国家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国民,而没有国家的人则无异于一群不知礼仪廉耻的“野人”。因此,个人的私念绝对不能超越国家利益,这一点就算是君主也不例外。
--
“家明你能明白朕就放心了。至于央行组建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你这边多多费心了。”孙露满意地颔首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配合朝廷完成交接。”陈家明欣然应和道。
姑且不论今日这番谈话解开了陈家明心中的多少心结,至少对孙露来说,让了家明另立门户的做法,既解决了组建央行的问题,又安抚了陈家。当然除此之外孙露这么做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日后万一中央银行的储备金不够出现危机,或是遇到其他什么的金融危机,还能通过与这些帝国的商业银行通力合作来度过难关。毕竟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兜里,那样的话风险实在太大了。而对于中华朝来说,可以信赖的盟友又实在少之又少。真要是有了“万一”的那一天,欧洲人一定会趁机反扑,至于倭、朝那两只出了名的白眼狼也会忙不迭地落井下石。能救中国的只有中国人自己而已。对此孙露并不在意陈氏家族或是其他金融家族的忠诚度,因为他们本身与帝国就唇齿相依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倘若中原的市场崩溃了,自然也就没有他们生存下去的根基。孙露先前向陈家明提到的同气连枝其实也有这一层意思。
想到这里,孙露突然回头问道:“家明,绯儿对念华婚事好象还有些想法吧。”
陈家明并没想到女皇会突然将话题转到这上面来。须知对于妻子瞒着自己向女皇提亲一事,陈家明一直以来都很生气,在他看来此举无疑是在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就算女皇当时真同意了,恐怕底下大臣们也会闹上天。所以他十分庆幸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了。但杨绯儿对此耿耿于怀却是众所周知的事。陈家明此刻还闹不清楚孙露说这话的用意。于是他只得回答道:“内子的愚见陛下不必在意。臣的犬子年纪尚幼,不是驸马的合适人选。”
“还是家明了解朕的意思。其实陈杨两家本就是亲家,日后亲上加亲的机会也有得是。”孙露笑着暗示道。
陈家明听罢身体不由微微一颤,随即深深地鞠了躬道:“臣代表陈家谢陛下圣恩。”
第354节 黄首相盘算国有化 陈会长闻讯阻危局
话说陈家明留在御书房与女皇密谈之时,黄宗羲则已坐上了回来的马车。透过纱窗夏夜的清风徐徐吹来,让人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靠在牛皮凉席靠垫上的帝国首相此刻的心情也是分外的轻松。女皇主动让出香江银行五成股份不仅是让朝廷能轻松接管了这一帝国第一大银行,在黄宗羲看来这更是朝廷从香江商会手中夺取主动权的一大契机。
一直以来香江商会“半商半官”的身份世人皆知。而“官商”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惟有黄宗羲等身处朝堂的人才清楚香江商会与一般意义上的官商有着怎样本质上的不同。寻常的官商不过是借助自身的财力来孝敬朝廷,以求谋得官营特许赚取暴利,而香江商会却是中华朝财政的台柱。仅这短短的十年香江商会交纳的税款就已经占了全国税赋的近四成,而且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也正因为朝廷在财政上对香江商会的这种倚重,从而使得商会的财阀们有了参政的欲望。不同于前明商贾花钱捐官来自抬身价的虚荣,中华朝的财阀更注重的是其在政治上的实际利益。他们通常不在乎自己是否当“官”,而是将精力放在扶持自己在政坛上的代言人。其手段虽然是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无外乎是两条,一是通过地方议会参与朝政,二是借助香江商会为媒介渗透官僚系统。
对于前一种方式,黄宗羲等官僚并不感到担忧,毕竟在地方议会之中尚有大量儒林人士 同财阀们分庭抗衡,但面对身份特殊的香江商会,就连帝国内阁也得投鼠忌器。这其中除了女皇本人的原因之外,商会一系的官僚在官场俨然成势也是一个不小的原因。因此在中华官僚的眼中香江商会一直是他们心头的一个抹不去的阴影。
当然素以思想开放、态度激进著称的黄宗羲,可不会像那些寻常腐儒那般将香江商会视做洪水猛兽,巴不得立即就将其支解得四分五裂。在他看来,香江商会对帝国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绝对不能废除,朝廷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来统筹帝国的经济。但黄宗羲同样不满而今香江商会的状况。因为在他的心目当中,将香江商会交由朝廷管理这才是对帝国最有利的状态。
一直以来黄宗羲都在寻找着一条适合中国的治国之道。早年明朝朝政的腐败与儒林的堕落让他对传统的一套君父臣子理论充满了鄙视。但那时的他除了发牢骚骂“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之外,却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治国方针,毕竟当时的他无论怎样研究经世之学都无法跳出前人的框框。直至遇见孙露,黄宗羲的面前才出现了另外一个他从未接触过的世界。从协助孙露建立的一系列商政体系,到这些年来在官场的摸爬滚打,黄宗羲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狂生逐步成长为了而今执掌朝堂的一代首相。而他本人的治国思想也从先前的“天下之利”演变成了而今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所注重的这个“天下”,其实就是“国家”。在他看来国家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国民,而没有国家的人则无异于一群不知礼仪廉耻的“野人”。因此,个人的私念绝对不能超越国家利益,这一点就算是君主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