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说罢其他几人也跟着附和起来。孙露不知道自己今天的回答给予了这五人以什么样的暗示。但就象萧云所说目前的首要目标是统一全国。至于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吧。想到这儿孙露不禁松了口气向萧云问道:“萧参谋长,四川如今接管得怎样了?第三军团休整完毕了吗?”
“回首相大人,在湖广、四川等地国防军的配合下第三军团已经陆续清扫了残余在四川境内的匪患。根据第三军团的报告称漏网的孙可望已经进入云南下道昆明了。这点云南沐家也已向朝廷证实。”萧云继而又向孙露询问道:“首相,第三军团这次休整完毕后是继续南下追击孙可望部呢?还是转向北上收取汉中?”
“依老夫看还是先收取汉中来得有利。与其在秦岭南北争一日之短长,不如取远势争陇西,取得地利。蜀汉北伐多出祁山即是出于这种思路。如今张将军他们在潼关正与清军陷入僵持局面,此时西出汉中便可从侧翼打开僵局。”陈邦彦很快也将思绪转回到了战场之上。
“恩,陈大人所言有理。此次收复四川虽说是为了解决我军挥师北上的后顾之忧。但不可否认蜀中一战也确实分散了朝廷有限的兵力。如今我军实在是不宜继续南追流寇。”沈犹龙也摸着胡须分析道。
陈邦彦和沈犹龙虽然很少过问军事,但这两位老学究却始终关注着前方的战事。现在听两人这么一分析孙露也觉有理。于是思略了一番后命令道:“命令第三军团完成休整后即可进驻汉中从侧翼呼应第二军团在晋陕地区的行动。另着令四川各府加强警戒严防孙可望部肆机反扑。”
“是,首相。”萧云迅速的记录下了孙露的命令后又报告道:“首相大人,另外第三军团俘虏的张献忠部已经尽数押解进京,等候大人的处理。”
“哦?这么快就进京了?皇上那里上奏了吗?”
“回首相,已经将俘虏的名册上奏给皇上过目了。总共八千二百四十人。”萧云说罢便将另一份文件递给了孙露。
“什么!才八千多人!不是说那张贼号称自己有八十万人马吗。怎么这次的俘虏才只有八千多人?”陈子壮有些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道。怎么说当年湖广之乱平息后李自成等人投降的人马也有几十万人啊。
“陈老,确实只有八千多人。张献忠在四川招集的人马大多是些乌合之众。孙可望又拉走了他大批的精锐。所以随同张贼北逃的人马本就不多。另外在第三军团攻克土堡时张贼杀了所有的家眷。”萧云话语不带有任何的感情,就象是在陈述一份报告一般。
若是换做以前听了这段话语孙露或许还会感慨一番。可惜她现在的心情也象萧云的语调一样的平静。成王败寇就是这个道理,谈不上同情不同情的。于是她继续扫视了一遍报告。突然一个名字吸引住了孙露的目光。她连忙抬头向萧云问道:“我们俘虏了李定国吗?”
“是的首相,他被俘时重伤昏迷。不过此人死硬得很,至今不肯归顺,且一心求死。”
“哦,是吗。”孙露将报告一合微微一笑道:“那就让我见见那位死硬的李将军吧。”
正如萧云所说如今被关押在南京天牢内的李定国确实是在一心等死。那日在树林之中李定国只记得耳边轰的一声巨响,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铺上全身动弹不得,已然成了明军的俘虏。李定国不明白这些明军为何要救活受重伤的自己。或许是因为义父张献忠等人均已殉难,自己又是被俘的最高将领。那些官老爷正巴望着把自己尽快解去南京好论功讨赏吧。毕竟一个活着的将军比一个将军脑袋值钱。果然正如李定国所猜测的那样他和其他俘虏很快就被从水路押解到了南京。一路下来李定国的伤势也日渐好转起来。期间他曾多次肆机寻死、绝食但都被戒备森严的明军给阻止了。有时候“死”也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李定国对此已经不在意了。既然大西已亡,义父已死,自己作为忠臣孝子理应一死以报“君父之恩”。是自裁,还是被明廷处死都没什么差别。于是他便静静的等在天牢之中对明廷的劝降视若枉闻。
其实李定国在被俘后明军对他一直礼遇有加。在将他押解到南京时也未象以前对付其他贼寇那般游街示众,以示羞辱。就算是此刻关押他的牢房也是一个设施齐全的单间。这一来是李定国身份特殊乃是重犯;二来则是明军对他这些年来在四川严谨的治军颇为敬重。期间明廷自然是派了不少大小官员前来劝降。其中甚至还有赫摇旗等以前李自成部的将领。可是无论人们如何威胁利诱,好话说尽,李定国依然是一副水火不侵的模样。
这日李定国又象往常一样坐在铁窗前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此时紧闭的牢门忽然打开了,却听狱卒喊道:“李定国,首相驾到,还不快跪迎。”
可李定国却连头也没回一下。此时却有一个身着军服的高级将领走了进来,不过对方却是个男子。但见那军官以异样的目光打量李定国一番后恭敬的向外介绍道:“首相大人,这就是李定国。”
“恩,萧参谋你先出去吧。我要同李将军单独谈谈。”随后进入牢房的孙露回头向萧云命令道。
“是。”萧云敬了个礼随手关上了门。牢房之中顿时只剩下了孙露与李定国两人。而李定国依然象老僧入定一般动也不动的坐在那里,丝毫不将我们的孙首相放在眼里。而孙露也并未在意,却见她径直走到李定国的面前优雅的行礼道:“久闻李将军大名,今日得幸特来拜会。”
--
“回首相大人,在湖广、四川等地国防军的配合下第三军团已经陆续清扫了残余在四川境内的匪患。根据第三军团的报告称漏网的孙可望已经进入云南下道昆明了。这点云南沐家也已向朝廷证实。”萧云继而又向孙露询问道:“首相,第三军团这次休整完毕后是继续南下追击孙可望部呢?还是转向北上收取汉中?”
“依老夫看还是先收取汉中来得有利。与其在秦岭南北争一日之短长,不如取远势争陇西,取得地利。蜀汉北伐多出祁山即是出于这种思路。如今张将军他们在潼关正与清军陷入僵持局面,此时西出汉中便可从侧翼打开僵局。”陈邦彦很快也将思绪转回到了战场之上。
“恩,陈大人所言有理。此次收复四川虽说是为了解决我军挥师北上的后顾之忧。但不可否认蜀中一战也确实分散了朝廷有限的兵力。如今我军实在是不宜继续南追流寇。”沈犹龙也摸着胡须分析道。
陈邦彦和沈犹龙虽然很少过问军事,但这两位老学究却始终关注着前方的战事。现在听两人这么一分析孙露也觉有理。于是思略了一番后命令道:“命令第三军团完成休整后即可进驻汉中从侧翼呼应第二军团在晋陕地区的行动。另着令四川各府加强警戒严防孙可望部肆机反扑。”
“是,首相。”萧云迅速的记录下了孙露的命令后又报告道:“首相大人,另外第三军团俘虏的张献忠部已经尽数押解进京,等候大人的处理。”
“哦?这么快就进京了?皇上那里上奏了吗?”
“回首相,已经将俘虏的名册上奏给皇上过目了。总共八千二百四十人。”萧云说罢便将另一份文件递给了孙露。
“什么!才八千多人!不是说那张贼号称自己有八十万人马吗。怎么这次的俘虏才只有八千多人?”陈子壮有些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道。怎么说当年湖广之乱平息后李自成等人投降的人马也有几十万人啊。
“陈老,确实只有八千多人。张献忠在四川招集的人马大多是些乌合之众。孙可望又拉走了他大批的精锐。所以随同张贼北逃的人马本就不多。另外在第三军团攻克土堡时张贼杀了所有的家眷。”萧云话语不带有任何的感情,就象是在陈述一份报告一般。
若是换做以前听了这段话语孙露或许还会感慨一番。可惜她现在的心情也象萧云的语调一样的平静。成王败寇就是这个道理,谈不上同情不同情的。于是她继续扫视了一遍报告。突然一个名字吸引住了孙露的目光。她连忙抬头向萧云问道:“我们俘虏了李定国吗?”
“是的首相,他被俘时重伤昏迷。不过此人死硬得很,至今不肯归顺,且一心求死。”
“哦,是吗。”孙露将报告一合微微一笑道:“那就让我见见那位死硬的李将军吧。”
正如萧云所说如今被关押在南京天牢内的李定国确实是在一心等死。那日在树林之中李定国只记得耳边轰的一声巨响,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铺上全身动弹不得,已然成了明军的俘虏。李定国不明白这些明军为何要救活受重伤的自己。或许是因为义父张献忠等人均已殉难,自己又是被俘的最高将领。那些官老爷正巴望着把自己尽快解去南京好论功讨赏吧。毕竟一个活着的将军比一个将军脑袋值钱。果然正如李定国所猜测的那样他和其他俘虏很快就被从水路押解到了南京。一路下来李定国的伤势也日渐好转起来。期间他曾多次肆机寻死、绝食但都被戒备森严的明军给阻止了。有时候“死”也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李定国对此已经不在意了。既然大西已亡,义父已死,自己作为忠臣孝子理应一死以报“君父之恩”。是自裁,还是被明廷处死都没什么差别。于是他便静静的等在天牢之中对明廷的劝降视若枉闻。
其实李定国在被俘后明军对他一直礼遇有加。在将他押解到南京时也未象以前对付其他贼寇那般游街示众,以示羞辱。就算是此刻关押他的牢房也是一个设施齐全的单间。这一来是李定国身份特殊乃是重犯;二来则是明军对他这些年来在四川严谨的治军颇为敬重。期间明廷自然是派了不少大小官员前来劝降。其中甚至还有赫摇旗等以前李自成部的将领。可是无论人们如何威胁利诱,好话说尽,李定国依然是一副水火不侵的模样。
这日李定国又象往常一样坐在铁窗前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此时紧闭的牢门忽然打开了,却听狱卒喊道:“李定国,首相驾到,还不快跪迎。”
可李定国却连头也没回一下。此时却有一个身着军服的高级将领走了进来,不过对方却是个男子。但见那军官以异样的目光打量李定国一番后恭敬的向外介绍道:“首相大人,这就是李定国。”
“恩,萧参谋你先出去吧。我要同李将军单独谈谈。”随后进入牢房的孙露回头向萧云命令道。
“是。”萧云敬了个礼随手关上了门。牢房之中顿时只剩下了孙露与李定国两人。而李定国依然象老僧入定一般动也不动的坐在那里,丝毫不将我们的孙首相放在眼里。而孙露也并未在意,却见她径直走到李定国的面前优雅的行礼道:“久闻李将军大名,今日得幸特来拜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