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你回京第一日,朕也不好独自将你霸在此处。左右你我兄弟叙话不急于一时,倒是母后,一直盼着你回来,且去好好同她老人家说说话吧。”庆明帝放下茶盏含笑说道。
“是。”
燕王起身,抬手施礼:“臣弟先行告退。”
庆明帝颔首,目送着那道身影离开了御书房,眼底的笑意一点点淡却。
如此约隔了半刻钟,有内监来禀,道是湘王在外求见。
湘王乃是孙太妃所生,比敬王尚小两岁,是先皇的第四子。
“皇兄,不是说二哥进宫来了吗?怎没见到人?”湘王入得御书房内,没瞧见燕王,遂问道。
“方才去母后那里了——”
“那看来今日是见不着他了。”湘王边坐下,边问道:“皇兄,二哥如今是何模样?变是没变?”
“十八年未见,变化自是颇多。”庆明帝似笑非笑地道:“且似乎待朕也愈发生疏了……”
“他啊,就那幅脾气,且从小便同皇兄不算亲近,也就跟三哥走得近些——”湘王浑不在意地说着,见庆明帝朝自己看过来,意识到自己失言,唇上修剪精致的胡须抖了抖,立即就噤了声。
他轻咳一声,补救道:“臣弟的意思是,二哥同皇兄只是脾性不投罢了,且又隔了这些年没见,若是对皇兄表现的尤为亲近,恐怕那才叫人觉得异样吧?”
庆明帝笑了笑,不置可否地道:“是吗。”
当真只是脾性不合,还是说因为他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从而惹了他的二弟心存不满……
但有些事情,确实也是同脾性二字脱不了关系的。
连先皇都曾说过,他的二弟,从小到大,可都是宁折不弯的性子……
远远不如面前的四弟来得叫人省心。
庆明帝看着坐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同他说起了滇州趣事的湘王。
他家中兄弟四个,虽不算多,却也不少了。
尤其是当他失去亲生母亲之后,他的亲妹妹和亲弟弟都同那位所谓正室夫人的儿子走得极近。
这时,身为长子的他,身份就变得尴尬起来了。
年龄愈大,这尴尬感便越重。
而他的二弟性情外放,刀枪拳脚皆出色,又有一个出身极好的母亲和手握兵力的舅舅,因此深得父亲青眼。
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的他,并非没想过要像二弟那样,可让一个人去做他平日里不会去做的事情,是很难的一件事。
首先便难在他自身。
他做不到浑身滚得是泥,同将士们当众摔跤。
也做不出带着一群人去爬树掏鸟窝这样幼稚荒唐的举动。
也不可能厚着脸皮追在许将军身后,求着他磨着他教自己武功,动辄便被许将军罚站罚倒立,被众人围着看笑话打趣。
他更加接受不了当自己试图做出这些反常的举动时,身边的人看待他的那种疑惑好奇的眼光,仿佛他根本不该如此,他一旦这么做了,必然是有所图,必然是想借此来博得父亲的喜欢。
他不想让旁人觉得他是在学谁……
而他似乎也学不来。
二弟轻易而举便能同别人打成一片,让四下笑声说话声聒噪热闹,而他的出现往往会使局面截然相反。
即便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话,他和二弟做出来和说出来之后的气氛也是不同的。
他起初只当是自己的性情使然,后来才逐渐看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二弟有着一个好出身,而那些人最擅看人下碟……
所以,无论二弟走到哪里,身边总是跟着一群人,前呼后拥,热闹拥挤。
而他,只能远远地看着。
人在那样的环境下,自然是孤独而不安且焦灼的,那种感觉,他至今回想起来尚且都觉得难以喘息。
而在不安之下,人总会想着去做些什么。
他看准了四弟对二弟那细微的嫉妒,从中稍使些心思,便将四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或许,只有他觉得那可以被称之为阵营。
但事实证明,幼时所培养起来的习惯,还是相对好用的,这些年来,四弟暗下便没少帮他办过一些棘手之事。
……
寿康宫内,平日里沉稳的掌事嬷嬷此时脚步轻快地进了内殿,放轻的声音里仍有着压制不住的欢喜:“太后,王爷回来了……王爷过来了!”
看着嬷嬷的神态,太后笑着道:“既是过来了,将人请进来便是。”
嬷嬷应了一声,亲自走出去,将燕王引了进来。
燕王行入内殿之中,视线捕捉到那坐在罗汉床边,着湖蓝色织金绣团福褙子,手拿佛珠,笑得眼睛弯弯的老人,神色怔怔了片刻之后,复才行礼道——
“儿子给母亲请安了。”
听着这句隔了十八年才又听到的话,太后眼底笑意更深:“一路该是累了,快坐下歇歇。”
说着,吩咐掌事嬷嬷去取点心瓜果来。
燕王坐在那里,看着母亲银白的发髻,声音微哑地道:“母亲这些年来可好?”
“好,母亲在这宫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渴了有茶喝,病了有太医,怎会不好。”太后含笑看着儿子,道:“倒是你,吃苦了。”
而因这最后六个字,实则也就叫她前头的那些好都不顶用了。
心知儿子在吃苦,哪个母亲又能真正过得好呢?
--
“是。”
燕王起身,抬手施礼:“臣弟先行告退。”
庆明帝颔首,目送着那道身影离开了御书房,眼底的笑意一点点淡却。
如此约隔了半刻钟,有内监来禀,道是湘王在外求见。
湘王乃是孙太妃所生,比敬王尚小两岁,是先皇的第四子。
“皇兄,不是说二哥进宫来了吗?怎没见到人?”湘王入得御书房内,没瞧见燕王,遂问道。
“方才去母后那里了——”
“那看来今日是见不着他了。”湘王边坐下,边问道:“皇兄,二哥如今是何模样?变是没变?”
“十八年未见,变化自是颇多。”庆明帝似笑非笑地道:“且似乎待朕也愈发生疏了……”
“他啊,就那幅脾气,且从小便同皇兄不算亲近,也就跟三哥走得近些——”湘王浑不在意地说着,见庆明帝朝自己看过来,意识到自己失言,唇上修剪精致的胡须抖了抖,立即就噤了声。
他轻咳一声,补救道:“臣弟的意思是,二哥同皇兄只是脾性不投罢了,且又隔了这些年没见,若是对皇兄表现的尤为亲近,恐怕那才叫人觉得异样吧?”
庆明帝笑了笑,不置可否地道:“是吗。”
当真只是脾性不合,还是说因为他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从而惹了他的二弟心存不满……
但有些事情,确实也是同脾性二字脱不了关系的。
连先皇都曾说过,他的二弟,从小到大,可都是宁折不弯的性子……
远远不如面前的四弟来得叫人省心。
庆明帝看着坐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同他说起了滇州趣事的湘王。
他家中兄弟四个,虽不算多,却也不少了。
尤其是当他失去亲生母亲之后,他的亲妹妹和亲弟弟都同那位所谓正室夫人的儿子走得极近。
这时,身为长子的他,身份就变得尴尬起来了。
年龄愈大,这尴尬感便越重。
而他的二弟性情外放,刀枪拳脚皆出色,又有一个出身极好的母亲和手握兵力的舅舅,因此深得父亲青眼。
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的他,并非没想过要像二弟那样,可让一个人去做他平日里不会去做的事情,是很难的一件事。
首先便难在他自身。
他做不到浑身滚得是泥,同将士们当众摔跤。
也做不出带着一群人去爬树掏鸟窝这样幼稚荒唐的举动。
也不可能厚着脸皮追在许将军身后,求着他磨着他教自己武功,动辄便被许将军罚站罚倒立,被众人围着看笑话打趣。
他更加接受不了当自己试图做出这些反常的举动时,身边的人看待他的那种疑惑好奇的眼光,仿佛他根本不该如此,他一旦这么做了,必然是有所图,必然是想借此来博得父亲的喜欢。
他不想让旁人觉得他是在学谁……
而他似乎也学不来。
二弟轻易而举便能同别人打成一片,让四下笑声说话声聒噪热闹,而他的出现往往会使局面截然相反。
即便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话,他和二弟做出来和说出来之后的气氛也是不同的。
他起初只当是自己的性情使然,后来才逐渐看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二弟有着一个好出身,而那些人最擅看人下碟……
所以,无论二弟走到哪里,身边总是跟着一群人,前呼后拥,热闹拥挤。
而他,只能远远地看着。
人在那样的环境下,自然是孤独而不安且焦灼的,那种感觉,他至今回想起来尚且都觉得难以喘息。
而在不安之下,人总会想着去做些什么。
他看准了四弟对二弟那细微的嫉妒,从中稍使些心思,便将四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或许,只有他觉得那可以被称之为阵营。
但事实证明,幼时所培养起来的习惯,还是相对好用的,这些年来,四弟暗下便没少帮他办过一些棘手之事。
……
寿康宫内,平日里沉稳的掌事嬷嬷此时脚步轻快地进了内殿,放轻的声音里仍有着压制不住的欢喜:“太后,王爷回来了……王爷过来了!”
看着嬷嬷的神态,太后笑着道:“既是过来了,将人请进来便是。”
嬷嬷应了一声,亲自走出去,将燕王引了进来。
燕王行入内殿之中,视线捕捉到那坐在罗汉床边,着湖蓝色织金绣团福褙子,手拿佛珠,笑得眼睛弯弯的老人,神色怔怔了片刻之后,复才行礼道——
“儿子给母亲请安了。”
听着这句隔了十八年才又听到的话,太后眼底笑意更深:“一路该是累了,快坐下歇歇。”
说着,吩咐掌事嬷嬷去取点心瓜果来。
燕王坐在那里,看着母亲银白的发髻,声音微哑地道:“母亲这些年来可好?”
“好,母亲在这宫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渴了有茶喝,病了有太医,怎会不好。”太后含笑看着儿子,道:“倒是你,吃苦了。”
而因这最后六个字,实则也就叫她前头的那些好都不顶用了。
心知儿子在吃苦,哪个母亲又能真正过得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