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375 章
(红楼同人)红楼重生之代玉 作者:鸡丁爱马甲
第 375 章
云剑年轻。缺乏经验,他一个人在边防的话,又是不是撑得住呢?会否容易出岔子?是不是让他回来冲杀西戎,反而更合理?
朝廷这种疑虑,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云剑自接谢小横的信后,已经使了些手腕,确保余老将军回防,则他自己撑在北边。
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是这样计谋着,偏偏谢老太太熬过了夏暑,却在这秋凉时节过世了。
诚如谢小横所言,她还不如吃好喝好,享受最后的人生乐趣。
她的葬礼,非常隆重。停灵的时间,从七七四十九天起算。一边丧讯报往北边去,看京城的云舟、边防线上的云剑能不能回来奔丧。
云舟与云剑接到丧信,就分别向京城上表,讯问能否回家乡奔丧。他们一个作为驻外大将、一个是朝廷命妇,哪怕亲爹妈、独养儿子死了,也非得拿到朝廷的恩准,才能回乡。
云剑也不想在这时候回乡奔丧,但身为孝子贤孙,他没法子,就算硬装,也要装出要奔丧的样子,否则他的仕途也玩儿完了。毕竟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先当孝子、才能做忠臣。不孝,就会不忠。哪个皇帝肯用个不忠不孝的呢?何况还是武将?这不是给自己找死嘛!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将们拼着表现自己的憨厚、孝顺,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说,云剑对谢老太太,也真有依依眷恋之情。他从没想到谢老太太说走就走,这样早、这样匆忙。他是真的哀痛。上表中的陈词,不是假的。
“残月铺白,孤窗凝静,血毡无异芦席,金甲同乎麻衣。”这一句,宛映千古。
云舟的恩准来得快。本来她接到谢老太太的凶讯就比云剑早。她都获准起身赴锦城了,云剑那儿才收到谢老太太的凶讯。
云剑上表请求奔丧的时候,心里也知道,朝廷决定他和余老将军谁走谁留的命令,也该下了。不会真等他上表才决定。
余秋山觉得肯定是云剑回去,他自己继续在前线留守。因为他在前线已经留了太久太久了。真的要边关很平定的时候才能获恩准回中原爽爽。现在明显不是那种时候。他都已经不指望了。
云剑去拜访他。他以为是要走的小兄弟来跟他道别。他准备了些东西叫云剑捎回去。不光是他自己的,更是他身边的那些老兵们的。
云剑却给他看那张上表的后半部分。
原来云剑在前半部分虽然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切哀悼。后文却说了余老将军常年领兵在边关的悲壮:“他今已惯,这一身衣锦夜行看。”以及所有的老兵们“宛转成灰,霏微离骨,有一声嗟。”问其究竟,“非为标高不同世,实因志险欲舍身。”
余秋山看到这里,鼻子微酸。
云剑最后一段才是高朝:然而大陵总不能任老兵们“式微式微不归耶,灯火睡些些”。因此云剑志愿效古人负棺从军。若朝廷让他领新军们在此,换余老将军与老兵们回中原,他慨然接受,因他们都还年轻、为国报效的志气正高,纵死在边疆、马鞍裹尸还也是不妨的,须知“我薄情游子,此生视死如家。”
余秋山的老泪终于盈眶。
他一双粗厚的手,紧紧握住云剑刚健有力的双手。这是一个老兵能允许自己表现出来的最激越的情感流露。他对云剑道:“不论如何,我等感你盛情!”
这个时候,余秋山仍然领兵回中原的会是云剑。
谁知老天可能抱歉自己这么快收回了谢老太太,于是又出了另一个事情弥补一下:出大灾了。
那时候有一个姑娘乘着马车,跟着商队,正从中原往北疆走,临近未城附近,忽听一片喧哗,真可怕!就好像天边忽然起了一阵乌云,那乌云分千万片,片片互相磨擦,压着大地打雷。雷声就有这么可怕。又好像海边冲来大浪,远看仿佛一线,近了则是比山还高的水墙,直压过来,骨肉化为糜粉!浪声也就有这么可怕。
这喧哗声还远,随行的最有经验的人就已经变色:“快跑!”
“怎么了?”吓坏了的其他人们问他。
“流寇。”这人已经逃远了,只来得及掷下一句话。
他只想得到这个解释。
但他也想不出怎么会有这么多流寇突然出现。
路不平整,马车实在跑不快。车上的姑娘发现“流寇”中的第一拨人已经赶上了他们,都是逃难的本地居民,腿脚好,路径熟,翻山蹿林的,能发挥出猴子般的灵巧动作,背上都背着逃难的包袱,口里惨呼:“打来了打来了!”
问谁打来了?却也说不清。
车上的姑娘就跳下了车,似乎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宛留”。她抬头,却看不见那个世上最英俊可靠的男人。应该只是她耳鸣。
正乱着,一匹马又伤了蹄子,宛留等人行路速度越发慢了,再后头一拨人又追上来,也是难民,这次说得清楚些了,是外头人打进来。大军!漫山遍野跟蚂蚁似的。至于问哪儿来的大军?有说北胡的、有说西戎的、也有说自己人造反的,不一而足。
这么多人逃难,自然有互相推搡的、有彼此践踏的、有趁机发财的、有心烦闹事的、有不见了亲人放嗓子呼喊的,乱成一团。又有些富裕的,也驾车。这路本窄,本挤作一堆。
宛留与同路人已经挤散,仿佛身处恶梦,又听一波喧哗声,更近、更响、更可怕。仿佛是利刀砍进骨头、斧子劈进柴结!
这次真是大军追过来了!
身边众难民被吓得,忙着踢打推挤奔拥冲窜——有人宁肯踩着同胞的身体也要让自己多往前一步,有人则把自己珍视的人高举过自己的头顶。L
☆、第七十二章 送离边界
有人跨马奔来,马蹄践人而去,一道血路,这是最方便的。
可惜方便未必能久长。
有人把马上的人拽下来了,按在地上殴打践踏。宛留最后看到的是,是沾在布料上的一团血肉。
她没有特意去看他们。她只顾着自己逃生。
这种时候,最大的威胁甚至不是所谓追来的大军,而是流民们自己。能不被流民们践死,才是生存的第一步。
宛留跟着人流走,绝不迟滞挡住任何人的路,免得被人推倒。她在移动中注意看着,避开壮汉和大件物品,尽量靠着老弱病残。这样,万一受到挤压,她可以往老弱病残身上倒。而不用担心老弱病残跳到她头上。
一边走,宛留一边尽量朝人流稀疏一点的地方移动。终于到了边儿上,看见一棵树后没人,她赶紧把自己分流到树后,让树干挡着人流,她总算从人流潮里脱离了。
现在不用再担心被人潮踩踏而死,宛留总算有时间关心:到底谁打过来了?
她站在略高的地方,远远看见了大军。真是看见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哪儿的,服色没见过,就长相来看,似乎有戎、有胡、有更遥远国度的人,还有汉人。旗帜上倒是写了字,远远的也看不清。
宛留想:往哪儿逃呢?
动物的本能是结成大群逃窜。但结群之后有可能被群里同伴踩踏而死、缺衣少食时可能被强势的同伴当食物干掉。还有一种很大的危险,是猎人看见你们成群了,就冲着你们赶过来,一网打尽。
宛留观察了一下,觉得还是躲开人流比较好。
她看那奇怪的大军。正在追着难民潮跑呢,简直像把勺子要捞鱼。
第 375 章
恋耽美
第 375 章
云剑年轻。缺乏经验,他一个人在边防的话,又是不是撑得住呢?会否容易出岔子?是不是让他回来冲杀西戎,反而更合理?
朝廷这种疑虑,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云剑自接谢小横的信后,已经使了些手腕,确保余老将军回防,则他自己撑在北边。
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是这样计谋着,偏偏谢老太太熬过了夏暑,却在这秋凉时节过世了。
诚如谢小横所言,她还不如吃好喝好,享受最后的人生乐趣。
她的葬礼,非常隆重。停灵的时间,从七七四十九天起算。一边丧讯报往北边去,看京城的云舟、边防线上的云剑能不能回来奔丧。
云舟与云剑接到丧信,就分别向京城上表,讯问能否回家乡奔丧。他们一个作为驻外大将、一个是朝廷命妇,哪怕亲爹妈、独养儿子死了,也非得拿到朝廷的恩准,才能回乡。
云剑也不想在这时候回乡奔丧,但身为孝子贤孙,他没法子,就算硬装,也要装出要奔丧的样子,否则他的仕途也玩儿完了。毕竟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先当孝子、才能做忠臣。不孝,就会不忠。哪个皇帝肯用个不忠不孝的呢?何况还是武将?这不是给自己找死嘛!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将们拼着表现自己的憨厚、孝顺,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说,云剑对谢老太太,也真有依依眷恋之情。他从没想到谢老太太说走就走,这样早、这样匆忙。他是真的哀痛。上表中的陈词,不是假的。
“残月铺白,孤窗凝静,血毡无异芦席,金甲同乎麻衣。”这一句,宛映千古。
云舟的恩准来得快。本来她接到谢老太太的凶讯就比云剑早。她都获准起身赴锦城了,云剑那儿才收到谢老太太的凶讯。
云剑上表请求奔丧的时候,心里也知道,朝廷决定他和余老将军谁走谁留的命令,也该下了。不会真等他上表才决定。
余秋山觉得肯定是云剑回去,他自己继续在前线留守。因为他在前线已经留了太久太久了。真的要边关很平定的时候才能获恩准回中原爽爽。现在明显不是那种时候。他都已经不指望了。
云剑去拜访他。他以为是要走的小兄弟来跟他道别。他准备了些东西叫云剑捎回去。不光是他自己的,更是他身边的那些老兵们的。
云剑却给他看那张上表的后半部分。
原来云剑在前半部分虽然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切哀悼。后文却说了余老将军常年领兵在边关的悲壮:“他今已惯,这一身衣锦夜行看。”以及所有的老兵们“宛转成灰,霏微离骨,有一声嗟。”问其究竟,“非为标高不同世,实因志险欲舍身。”
余秋山看到这里,鼻子微酸。
云剑最后一段才是高朝:然而大陵总不能任老兵们“式微式微不归耶,灯火睡些些”。因此云剑志愿效古人负棺从军。若朝廷让他领新军们在此,换余老将军与老兵们回中原,他慨然接受,因他们都还年轻、为国报效的志气正高,纵死在边疆、马鞍裹尸还也是不妨的,须知“我薄情游子,此生视死如家。”
余秋山的老泪终于盈眶。
他一双粗厚的手,紧紧握住云剑刚健有力的双手。这是一个老兵能允许自己表现出来的最激越的情感流露。他对云剑道:“不论如何,我等感你盛情!”
这个时候,余秋山仍然领兵回中原的会是云剑。
谁知老天可能抱歉自己这么快收回了谢老太太,于是又出了另一个事情弥补一下:出大灾了。
那时候有一个姑娘乘着马车,跟着商队,正从中原往北疆走,临近未城附近,忽听一片喧哗,真可怕!就好像天边忽然起了一阵乌云,那乌云分千万片,片片互相磨擦,压着大地打雷。雷声就有这么可怕。又好像海边冲来大浪,远看仿佛一线,近了则是比山还高的水墙,直压过来,骨肉化为糜粉!浪声也就有这么可怕。
这喧哗声还远,随行的最有经验的人就已经变色:“快跑!”
“怎么了?”吓坏了的其他人们问他。
“流寇。”这人已经逃远了,只来得及掷下一句话。
他只想得到这个解释。
但他也想不出怎么会有这么多流寇突然出现。
路不平整,马车实在跑不快。车上的姑娘发现“流寇”中的第一拨人已经赶上了他们,都是逃难的本地居民,腿脚好,路径熟,翻山蹿林的,能发挥出猴子般的灵巧动作,背上都背着逃难的包袱,口里惨呼:“打来了打来了!”
问谁打来了?却也说不清。
车上的姑娘就跳下了车,似乎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宛留”。她抬头,却看不见那个世上最英俊可靠的男人。应该只是她耳鸣。
正乱着,一匹马又伤了蹄子,宛留等人行路速度越发慢了,再后头一拨人又追上来,也是难民,这次说得清楚些了,是外头人打进来。大军!漫山遍野跟蚂蚁似的。至于问哪儿来的大军?有说北胡的、有说西戎的、也有说自己人造反的,不一而足。
这么多人逃难,自然有互相推搡的、有彼此践踏的、有趁机发财的、有心烦闹事的、有不见了亲人放嗓子呼喊的,乱成一团。又有些富裕的,也驾车。这路本窄,本挤作一堆。
宛留与同路人已经挤散,仿佛身处恶梦,又听一波喧哗声,更近、更响、更可怕。仿佛是利刀砍进骨头、斧子劈进柴结!
这次真是大军追过来了!
身边众难民被吓得,忙着踢打推挤奔拥冲窜——有人宁肯踩着同胞的身体也要让自己多往前一步,有人则把自己珍视的人高举过自己的头顶。L
☆、第七十二章 送离边界
有人跨马奔来,马蹄践人而去,一道血路,这是最方便的。
可惜方便未必能久长。
有人把马上的人拽下来了,按在地上殴打践踏。宛留最后看到的是,是沾在布料上的一团血肉。
她没有特意去看他们。她只顾着自己逃生。
这种时候,最大的威胁甚至不是所谓追来的大军,而是流民们自己。能不被流民们践死,才是生存的第一步。
宛留跟着人流走,绝不迟滞挡住任何人的路,免得被人推倒。她在移动中注意看着,避开壮汉和大件物品,尽量靠着老弱病残。这样,万一受到挤压,她可以往老弱病残身上倒。而不用担心老弱病残跳到她头上。
一边走,宛留一边尽量朝人流稀疏一点的地方移动。终于到了边儿上,看见一棵树后没人,她赶紧把自己分流到树后,让树干挡着人流,她总算从人流潮里脱离了。
现在不用再担心被人潮踩踏而死,宛留总算有时间关心:到底谁打过来了?
她站在略高的地方,远远看见了大军。真是看见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哪儿的,服色没见过,就长相来看,似乎有戎、有胡、有更遥远国度的人,还有汉人。旗帜上倒是写了字,远远的也看不清。
宛留想:往哪儿逃呢?
动物的本能是结成大群逃窜。但结群之后有可能被群里同伴踩踏而死、缺衣少食时可能被强势的同伴当食物干掉。还有一种很大的危险,是猎人看见你们成群了,就冲着你们赶过来,一网打尽。
宛留观察了一下,觉得还是躲开人流比较好。
她看那奇怪的大军。正在追着难民潮跑呢,简直像把勺子要捞鱼。
第 375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