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备胎 作者:独孤红虾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
重生之神级备胎 作者:独孤红虾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
其实,在第一期节目中就可以看出来。
易中添品三国,是站在一个很客观公正的角度,依照着史学的资料,引经据典的来重新的剖析三国的历史。
说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感兴趣的人物,他们的一些重要的事迹。
联系人物的性格,来研究这段历史。
真的可以说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这个主题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讲坛内容的。
而且易中添在演讲的时候,也有着他鲜明的特色。
言谈举止之间,他以平民的立场,和现代的视角,并且活学活用地,用一种最为简练、最为易懂的诙谐表现手法。
来将这段历史,在观众面前还原。
值得一提的事,易中添在这之前,对于三国的历史,是做了大量的研究。
可以说将这段历史划分成了很多个节点,一个节点中一旦有不懂的问题,他马上就会翻阅各种的史料典籍。
他对于治学,可谓是非常的严谨。
在他的电脑上,也有大大小小,近百个关于三国的文档文件,都是他用来汇总和概括三国历史所做的功课。
平时的各种积累,加以他对三国历史的不懈研究,可以说对于这段历史,他是再有话语权不过了。
在讲坛上,他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而在对于,历史现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他又是继续讲道:
这三种形象是有差距的,对于三国来说,形象最离谱的是诸葛亮。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而说起空城计。则展现出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天赋的无比推崇。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发生过没有?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又有着怎样独辟蹊径的品评呢?
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时有一个叫郭冲的人,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里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这篇文章。
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这个材料,并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怎么可能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空城计呢?但是这个空城计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学作品是一说再说,戏剧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这个事情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的。我们简单地说一下这个空城计吧,大体上的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率兵来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这个人是个书呆子,空谈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给丢了,于是司马懿就率领几十万军杀奔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司马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ty啊。于是撤军。
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射下来行不行?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
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东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而易中添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像以上分析的空城计和借东风等,只不过是文学家们把诸葛亮神话了,所以历史形象并不等于文学形象。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原来真正的诸葛亮并不是影视当中所塑造的形象。
但是对于这一事实,人们也并不是不可以接受,反而在易中添那诙谐幽默的讲解之下,竟然是发觉对于这段真正的历史,越发的感兴趣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
重生之神级备胎 作者:独孤红虾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
其实,在第一期节目中就可以看出来。
易中添品三国,是站在一个很客观公正的角度,依照着史学的资料,引经据典的来重新的剖析三国的历史。
说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感兴趣的人物,他们的一些重要的事迹。
联系人物的性格,来研究这段历史。
真的可以说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这个主题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讲坛内容的。
而且易中添在演讲的时候,也有着他鲜明的特色。
言谈举止之间,他以平民的立场,和现代的视角,并且活学活用地,用一种最为简练、最为易懂的诙谐表现手法。
来将这段历史,在观众面前还原。
值得一提的事,易中添在这之前,对于三国的历史,是做了大量的研究。
可以说将这段历史划分成了很多个节点,一个节点中一旦有不懂的问题,他马上就会翻阅各种的史料典籍。
他对于治学,可谓是非常的严谨。
在他的电脑上,也有大大小小,近百个关于三国的文档文件,都是他用来汇总和概括三国历史所做的功课。
平时的各种积累,加以他对三国历史的不懈研究,可以说对于这段历史,他是再有话语权不过了。
在讲坛上,他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而在对于,历史现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他又是继续讲道:
这三种形象是有差距的,对于三国来说,形象最离谱的是诸葛亮。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而说起空城计。则展现出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天赋的无比推崇。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发生过没有?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又有着怎样独辟蹊径的品评呢?
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时有一个叫郭冲的人,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里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这篇文章。
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这个材料,并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怎么可能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空城计呢?但是这个空城计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学作品是一说再说,戏剧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这个事情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的。我们简单地说一下这个空城计吧,大体上的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率兵来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这个人是个书呆子,空谈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给丢了,于是司马懿就率领几十万军杀奔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司马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ty啊。于是撤军。
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射下来行不行?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
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东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而易中添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像以上分析的空城计和借东风等,只不过是文学家们把诸葛亮神话了,所以历史形象并不等于文学形象。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原来真正的诸葛亮并不是影视当中所塑造的形象。
但是对于这一事实,人们也并不是不可以接受,反而在易中添那诙谐幽默的讲解之下,竟然是发觉对于这段真正的历史,越发的感兴趣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正说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