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太子殿下要做什么,张贤看完册子后面色坚定道:“臣不签。”
    朱厚照瞪着眼睛,王守仁签了,宋景签了,本宫勉为其难的收下你,你还不签?
    热脸贴在冷屁股上,这是极少翻车的情况,朱厚照龇牙:“你瞧不上本宫?”
    张贤摇头:“臣身为一方父母官,自当会报效朝廷,何须一纸契书来束缚。”
    “张大人,太子虽顽劣了一些,可能得到太子赏识的人,天下只有六人,你便是其一,此乃大好机会。”严成锦道。
    张贤苦笑一声:“下官正是怕引来这样的闲言碎语,攀附太子。”
    朱厚照一拳轰向张贤的面门:“讲道理总是那么麻烦……”
    他最怕麻烦了。
    朱厚照喜欢快的,简单的,讨厌文官文绉绉的这一套,还为民请命,为天下百姓而清直,好似当了本宫的勇士,就十恶不赦了一般。
    严成锦悄悄溜了,以朱厚照的性子,接下来的环节,应该很暴力,传到弘治皇帝耳朵里就不好了。
    走没一会儿,朱厚照便追上来,拿着一本带血的册子,笑嘻嘻道:“老高,你还没告诉本宫,在这里做什么。”
    严成锦这才发现,朱厚照腰上挂着单筒望远镜,胸前一副叆叇,这厮在良乡买了不少好东西。
    “自然是公事,怎么不见锦衣卫,殿下还是快回宫吧。”
    良乡县离京城较远,比不上京城里安全。
    再加上他又是惹祸的主,遇上不知道他是太子的,揍他一顿不奇怪,就怕给他宰了,慎重起见,严成锦并不想让朱厚照跑来良乡。
    朱厚照得意道:“本宫在半路上就把他们甩了。”
    严成锦在良乡县没有住所,这里都是流民,没有锦衣卫守着不安全,没打算在这里新建住所。
    良乡县的街道有些冷清,商铺开着门,没有几个客人。
    如今敢来良乡县的,是京城偷偷跑来淘货的商人,却对京城的其他人守口如瓶。
    严成锦曾让王不岁私底下派人去京城,说如今的良乡如何的好。
    但压根没人信。
    回到府上,
    王越正在厅堂等他,见了严成锦,笑眯眯地递上新书的纸稿:“贤侄,程敏政还没写出来吧?”
    “青山君的书稿,前日就到了。”严成锦道。
    王越脸色顿时乌云密布:“他三日就写出来了?哼,纵然写出来了,如此仓促,岂能构思得好,定然写得不好,你给老夫瞧瞧。”
    王越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几日,他向朝廷告假,彻日彻夜著书,竟还比不上程敏政,有些难受。
    程敏政远在江南,就算赶最快的马,也要几日时间。
    所以,严成锦先写完程明政的书稿,才写王越的,倒不是程明政写得更快。
    “青山君的书名还不能告诉大人,两日后,大人便知。”
    王越心中可惜,为了比程明政多写一些,很快便走了。
    严成锦找来王不岁,命他加紧安排活字,今夜就要印出来。
    两日之后,
    京城沸沸扬扬,读书人听闻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新派的两位泰斗要出新书了。
    青山君和传世先生几个月没有新作问世。
    这一次,竟出了两本!
    沉寂许久,读书人早已饥饿不可耐,可惜他们都不知道青山君和传世先生是何人,家住哪里,想寄刀片都没地方寄。
    连当官的文人也激动了起来。
    只是让人大失所望的是,青山君和传世先生的书作,向来在京城的老王书坊出售。
    而读书人和酒楼的掌柜聚集在老王书坊,却一本也买不到。
    老王书坊对外宣称,要去良乡县的老王书坊才能买到,连书名都不愿意透露。
    读书人顿时百爪挠心。
    “良乡可是流民聚集之地,落草为匪,如何敢去?”
    “不知这次两位先生所著,是何书,可惜可惜啊。”
    这时,新派的读书人大喝:“朝闻道夕可死矣!何惧之有!”
    “我等带上弓和佩剑,如此多人,还怕流民不成!”
    新派的读书人,向来对青山君和传世先生的书作,甘之若饴,这次出新书,岂会轻易错过。
    纷纷去寻了一把配件,没有配剑的,至少也手持一根教棍。
    五千多个穿着儒裳的读书人,浩浩汤汤,准备赶往良乡县。
    动静之大,惊动了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
    以为是要造反,听闻是要组队去良乡买书,才放下心来。
    王不岁连忙跑去给严成锦禀报:“嘿嘿,少爷,他们真去良乡了。”
    严成锦嗯了一声,不觉得稀奇。
    青山君和传世先生,早已在读书人心中有了根深蒂固的地位。
    读书人大多固执,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较真,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
    给你讲道理你不信,他们就讲到你信为止。
    没有比他们更适合破谣的。
    京城外的官道。
    读书人带头走在前面,后头还有许多酒楼和茶楼甚至是戏园的人,他们指望着青山君和传世先生的书做买卖,听闻出了新书,也要冒险来良乡县一趟。
    一路上,读书人极为小心谨慎,不时提防着两边的山林。
    可是走着走着就纳闷了。
    眼看要走到良乡了,官道上连个鬼影都没有,安静得很,哪里有什么贼匪。
    “莫非,贼匪看咱们人多,不敢欺负?”
    “不可掉以轻心!”
    唯一让他们感到很失策的是,忘了带干粮和水,此刻又累又饿。
    读书人大多没有受过这样的苦,两个时辰的路,硬是让他们走了两个半时辰。
    这时有人惊呼:“你们看,是不是要到了!”
    成群的屋舍,出现在官道的尽头。
    进了良乡县,他们有些诧异,眼前的街道虽然破旧一些,却是干干净净,街道两旁的商铺一字排开。
    这里有许多新鲜的物件,却无几个人。
    酒楼和茶楼的掌柜们激动四散而去。
    “东家,敢问这是?”
    “嘿嘿,良乡县新出的俏货,棉签,掏耳朵用的,可舒服了,客官要不要试试?”
    读书人急不可耐地问:“敢问良乡县,可有老王书坊?”
    “就在这条街上。”
    读书人一听,撒开腿就跑。
    传世先生和青山君的书,向来抢手。
    傅生远跑得很快,他喜欢传世先生的书,听闻有了新作,就跟着读书人跑来良乡。
    王不岁敞开大门,就等着读书人来,只见一群穿着儒裳纶巾的读书狂奔而来,吓得他赶紧大喊:“别着急,都有,都能买到。”
    一道道喜不自胜的声音传开,终于得偿所愿。
    后面的人激动不已,卯足了劲儿往前面挤,好奇两位先生出了什么书。
    傅生远连忙抢过一本,付了银子,低头一看传世先生的新作《良乡县商人》。
    青山君的新书《封神记》。
    许多书生并不着急离开良乡县,找了客栈或是酒楼,开始阅读起来。
    紫禁城,奉天殿。
    弘治皇帝批阅着疏奏,忽然问道:“近日京城可有大事发生?”
    牟斌道:“今日就有一件大事,程敏政和王越二人写了新书,引得京城的读书人带上佩剑,成群结伴,去了良乡县。”
    “嗯?”
    “陛下有所不知,流民归于良乡后,外人视良乡为京城的‘龙场’,传言匪盗盘踞,害得外头的百姓不敢去,为了破谣,才有了这么一出。”牟斌道。
    弘治皇帝嘴角挂着笑容,轻哼一声:“严成锦想出来的?”
    “陛下圣明!”
    到了傍晚时分,
    几千人从良乡县返回,听见京城还有良乡县的谣言,读书人听了就来气,害得自己买了佩剑折腾一圈,急红了脸争论,说良乡县连个匪影也看不着,贼匪盘踞,纯属无稽之谈!
    瞧见这群读书人安然无恙的回来,京城渐渐有人信了。
    许多人第一次去怕被抢,没有带多少银子,准备再去良乡县一趟。
    谢玉就是其中一个,赶回京城取银子,将所有的伙计带上,连夜又去了良乡县一趟,采购了叆叇,准备带回江南。
    来京城就运丝绸布匹过来,回江南就带着叆叇回去,不空跑,两边倒腾,俗称跑商,能赚许多银子。

章节目录

大明从慎重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一笑澄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笑澄明并收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