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魏长阳依旧面色平静,你上午不是说让我给我奶奶送点红薯么?
哦哦,对,我忘了这件事了,你下地窖吧,挑那些大的好的,给你奶奶送去。李兰芝突然想起自己交代的事,这才应声。
魏长阳刚迈开了步子,再次的被母亲拉住。
长阳,这样吧,待会儿我就带着星星去你大姨家一趟,再要点茄子干和干豆角的,然后我再去一趟镇子上,割点肉回来,然后买点熟食,火腿肠猪脸肉什么的之类,哦,买点白酒。李兰芝一边皱着眉头思索一边说道。
魏长阳并不打断母亲的话,她巴不得母亲忙碌一些,那样母亲也就不会时不时的找点茬儿,而她,也就轻松了。
长阳,你这样,给你奶奶送红薯的事,等明天早上吃过饭吧,你待会儿下地窖去挑一些上,然后放到北屋里,再然后你去屋顶上挑一些饱满的花生,等我从外面回来,我炒一锅花生,哦对了,你去村南边弄点沙土,用沙土炒的花生不容易焦糊。李兰芝再次的认真叮嘱。
看到母亲的这番反应,魏长阳的心里很是轻松。
好,我先去挑一些红薯上来,然后放到北屋,明天吃过早饭再给我奶奶送过去,然后我就去村南便弄一簸箕沙土回来,再上房顶去挑点花生。魏长阳将母亲交代的事情,迅速的重述了一遍。
那行,就这么办,我这就换件衣服出门。李兰芝说完,不等女儿在有什么反应,就脚步匆匆的朝着厨房去了,她要放下猪食盆然后换衣服出门。
聒噪了一中午的小院里终于恢复了平静。
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照在这四方小院里,别有一番清幽。
魏长阳按照母亲说的先去地窖拿了一些红薯上来。
这个时代的乡下,为了在冬天储存一些水果蔬菜,往往会在秋末的时候,把一些红薯,苹果,或者萝卜白菜之类的东西,放在地窖里,然后用盖子封住地窖口。
魏长阳拎着簸箕出了院子,她朝着村南的那片打谷场旁边的一处凹地走去,那片地方在魏长阳很小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小片的洼地,后来村里很多雨水堆积在洼地里,再加上有些人家翻盖老房子,需要弄土来垫高新宅基地的地基,所以,明明很小的一片洼地,愈发的凹下去了,而现在,那凹地最深的地方,要两个成年人的高度了。
所以,每年到了夏季雨水季,村里的大人都严禁自家孩子往那片凹地去玩耍。
不知道什么缘故,日久天长,那片凹地的土严重沙化,以至于后来就没有人去那边_土挖地的往自己家运土去垫高地基了。
魏长阳选了一块比较好的沙土地,然后将一些细致的沙土弄到簸箕里,便端着回家去了。
其实,用沙土炒花生这种方法是谁发现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魏长阳已然是不记得了,只不过,现在龙泉村以至于附近的三四个村子里的村民,逢年过节炒花生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挖走一些沙土。
魏长阳回到家里之后,将沙土放好在厨房的小桌,然后便去将搭放在别处的木梯搬到了北屋墙边,然后搭到了北屋的房檐儿上。
这片土地上的农家院,每每到了秋末冬初,院子里虽然没有了花红柳绿,但是满满的丰硕果实,比比皆是。
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支着薄杆儿,硕大的薄杆儿上都摆放整齐满当的金黄色玉米,还有酒红色的大枣儿,而在已然落叶的树干上,也会坠着一下用玉米衣系着的玉米,每家每户的屋顶上,还会晾晒着白胖子一样的花生。
由于花生刚刚从地里刨出来甚至到拉回家,一直到将花生从花生秧拔下来之前,花生都是潮湿的,即便是外壳干了,里面的花生仁儿还是潮的,要想花生不发霉,那必须在很平整的并且通风好的一片地方,晒上十天半月的,所以,每家每户的房顶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地点。
魏长阳将篮子挎在胳膊上,然后便沿着木梯攀爬上了屋顶。
魏长阳蹲在屋顶上,格外认真的挑选那些饱满的大花生,来的客人是她敬重的人,她总会格外的认真去做这些事,倘若是平时的招待,她也就没有这么认真了。
魏长阳一边挑花生一边琢磨着,不知道来村里接洽种菜棚这件事的人,是不是张国正本人,或者是他的秘书?更或者是什么别的人?
原本是一些不足轻重的事情,可是魏长阳的脑子里,却一直琢磨着这些细碎的事情。
第115章琐事的回忆
魏长阳从小到现在做事,很少这样严谨的,她的那点花生挑了足足一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傍晚了起风了,蹲在屋顶上被北风吹的哆嗦,她恐怕还在那挑花生呢。
没想到半篮子的花生,竟然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可能,引进菜棚这件事以及明天后天要见的人实在是太重要,所以,魏长阳才会这么格外的认真吧。
她看了看天色,已然是不早了,西方的太阳竟然也已经落下山,只留下一片橘色的晚霞。
魏长阳将花生放好之后,就从房间里拿了手电筒,然后便拿了编织袋子下地窖了。
地窖里即便是大白天正中午的时候,也是黑漆漆的,更不用说现在的这个时间了,所以,手电筒是下地窖的必备物品。
至于拿编织袋子,是因为下地窖都要靠手扶着墙壁,而脚是蹬在地窖侧壁上的很多洞穴,那些洞穴是按照人的脚步大小合适了挖出来的洞穴然后再用碎转头砌一下,这个时候是没办法腾出一只手拎着篮子或者其他的东西,只能拿了编织袋子装东西,然后将编织袋子系在腰上,然后带上地面。
--
哦哦,对,我忘了这件事了,你下地窖吧,挑那些大的好的,给你奶奶送去。李兰芝突然想起自己交代的事,这才应声。
魏长阳刚迈开了步子,再次的被母亲拉住。
长阳,这样吧,待会儿我就带着星星去你大姨家一趟,再要点茄子干和干豆角的,然后我再去一趟镇子上,割点肉回来,然后买点熟食,火腿肠猪脸肉什么的之类,哦,买点白酒。李兰芝一边皱着眉头思索一边说道。
魏长阳并不打断母亲的话,她巴不得母亲忙碌一些,那样母亲也就不会时不时的找点茬儿,而她,也就轻松了。
长阳,你这样,给你奶奶送红薯的事,等明天早上吃过饭吧,你待会儿下地窖去挑一些上,然后放到北屋里,再然后你去屋顶上挑一些饱满的花生,等我从外面回来,我炒一锅花生,哦对了,你去村南边弄点沙土,用沙土炒的花生不容易焦糊。李兰芝再次的认真叮嘱。
看到母亲的这番反应,魏长阳的心里很是轻松。
好,我先去挑一些红薯上来,然后放到北屋,明天吃过早饭再给我奶奶送过去,然后我就去村南便弄一簸箕沙土回来,再上房顶去挑点花生。魏长阳将母亲交代的事情,迅速的重述了一遍。
那行,就这么办,我这就换件衣服出门。李兰芝说完,不等女儿在有什么反应,就脚步匆匆的朝着厨房去了,她要放下猪食盆然后换衣服出门。
聒噪了一中午的小院里终于恢复了平静。
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照在这四方小院里,别有一番清幽。
魏长阳按照母亲说的先去地窖拿了一些红薯上来。
这个时代的乡下,为了在冬天储存一些水果蔬菜,往往会在秋末的时候,把一些红薯,苹果,或者萝卜白菜之类的东西,放在地窖里,然后用盖子封住地窖口。
魏长阳拎着簸箕出了院子,她朝着村南的那片打谷场旁边的一处凹地走去,那片地方在魏长阳很小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小片的洼地,后来村里很多雨水堆积在洼地里,再加上有些人家翻盖老房子,需要弄土来垫高新宅基地的地基,所以,明明很小的一片洼地,愈发的凹下去了,而现在,那凹地最深的地方,要两个成年人的高度了。
所以,每年到了夏季雨水季,村里的大人都严禁自家孩子往那片凹地去玩耍。
不知道什么缘故,日久天长,那片凹地的土严重沙化,以至于后来就没有人去那边_土挖地的往自己家运土去垫高地基了。
魏长阳选了一块比较好的沙土地,然后将一些细致的沙土弄到簸箕里,便端着回家去了。
其实,用沙土炒花生这种方法是谁发现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魏长阳已然是不记得了,只不过,现在龙泉村以至于附近的三四个村子里的村民,逢年过节炒花生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挖走一些沙土。
魏长阳回到家里之后,将沙土放好在厨房的小桌,然后便去将搭放在别处的木梯搬到了北屋墙边,然后搭到了北屋的房檐儿上。
这片土地上的农家院,每每到了秋末冬初,院子里虽然没有了花红柳绿,但是满满的丰硕果实,比比皆是。
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支着薄杆儿,硕大的薄杆儿上都摆放整齐满当的金黄色玉米,还有酒红色的大枣儿,而在已然落叶的树干上,也会坠着一下用玉米衣系着的玉米,每家每户的屋顶上,还会晾晒着白胖子一样的花生。
由于花生刚刚从地里刨出来甚至到拉回家,一直到将花生从花生秧拔下来之前,花生都是潮湿的,即便是外壳干了,里面的花生仁儿还是潮的,要想花生不发霉,那必须在很平整的并且通风好的一片地方,晒上十天半月的,所以,每家每户的房顶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地点。
魏长阳将篮子挎在胳膊上,然后便沿着木梯攀爬上了屋顶。
魏长阳蹲在屋顶上,格外认真的挑选那些饱满的大花生,来的客人是她敬重的人,她总会格外的认真去做这些事,倘若是平时的招待,她也就没有这么认真了。
魏长阳一边挑花生一边琢磨着,不知道来村里接洽种菜棚这件事的人,是不是张国正本人,或者是他的秘书?更或者是什么别的人?
原本是一些不足轻重的事情,可是魏长阳的脑子里,却一直琢磨着这些细碎的事情。
第115章琐事的回忆
魏长阳从小到现在做事,很少这样严谨的,她的那点花生挑了足足一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傍晚了起风了,蹲在屋顶上被北风吹的哆嗦,她恐怕还在那挑花生呢。
没想到半篮子的花生,竟然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可能,引进菜棚这件事以及明天后天要见的人实在是太重要,所以,魏长阳才会这么格外的认真吧。
她看了看天色,已然是不早了,西方的太阳竟然也已经落下山,只留下一片橘色的晚霞。
魏长阳将花生放好之后,就从房间里拿了手电筒,然后便拿了编织袋子下地窖了。
地窖里即便是大白天正中午的时候,也是黑漆漆的,更不用说现在的这个时间了,所以,手电筒是下地窖的必备物品。
至于拿编织袋子,是因为下地窖都要靠手扶着墙壁,而脚是蹬在地窖侧壁上的很多洞穴,那些洞穴是按照人的脚步大小合适了挖出来的洞穴然后再用碎转头砌一下,这个时候是没办法腾出一只手拎着篮子或者其他的东西,只能拿了编织袋子装东西,然后将编织袋子系在腰上,然后带上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