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是不给呢?陈润之老先生以防万一,给了校长一个会心一击。
国防科大的校长挟了片猪头肉,道:他要是不给,那就把申请书改个名字,去石油工业部要。我可听说了,你们系的这个苏娇杨同石油工业部的关系相当好,之前她拿那个科学技术进步奖都是石油工业部给提名的。
那要是石油工业部也不给呢?陈润之老先生穷追不舍。
国防科大的校长烦了,石油工业部要是不给,那我们就自己从学科建设经费里掏!组建一个校级的实验室,慢慢扩大规模,不管怎么样,苏娇杨得留住!这才来了国防科大三年,就做出这么多成果来,要是在国防科大十年十五年三十年呢?为了留住这样的额人才,我就算碰几次壁又怎样?大不了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了呗。
得了国防科大校长的保证,陈润之老先生就安心了。
次日,陈润之老先生早早地赶到了数学系,他都没去自己办公室,直奔苏娇杨办公室,同刚到办公室没五分钟的苏娇杨说,你想留那些学生,提前同系里打一声招呼,只要他们能顺利毕业,直接留校就行。
苏娇杨迟疑了一下,咱数学系的名额不是不够了吗?
陈润之老先生大方无比地摆手,这都不是事,只要是真的人才,咱就破格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嘛!咱学校的校长已经填写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表,尽快会提交上去,教育部会提交一份,石油工业部也会提交一份、冶金地矿部也会提交一份,还有就是咱的大靠山国防部,都不会落下。咱广撒网,能捞几条鱼就捞几条,最差都会网住一两条的,国防部就是咱的保底!
苏娇杨放下心来,那我问问学生们的意见。
这年头的大学毕业生吃香的很,国家包分配,不是进入机关单位就是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能从那些跟着她做本科论文的学生中留下多少,苏娇杨自己心里也没底。
会有一半吗?
三分之一也不少了!
苏娇杨忽略了一点,她带本科论文的这些学生都是她昔日的同学,绝大多数人都是拿苏娇杨当参照物来比的,一听苏娇杨有让他们留校做老师的意愿,没一个不同意的。
他们当了老师,就算是苏娇杨的同事了吧!
总算能追上苏娇杨的脚步了,好几个学生激动得一宿都没睡着。
苏娇杨指导这些学生做的毕业论文都是同应用数学相关的,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适用得很。
临近十二月底,这些学生陆陆续续完成了苏娇杨对论文的要求,苏娇杨又来了一个骚操作,她让学生们将学位论文中与数学相关的部分全部精简出来,把一篇三万字有余的文章精简成六七千字的长度,然后译制成英文,全部都投了出去。
苏娇杨这次瞄准的期刊,是位于普林斯顿的《应用数学》。
虽然《应用数学》不如《数学纪年》的排名高,但在应用数学领域却是无人能及的。
而且自己带出来的学生自己心里清楚,这些论文确实不错,要创新点有创新点,要基础有基础,可问题就在于没有将成果升华出来。
要是这些论文的成果都升华出来了,那肯定要投《数学纪年》,可在苏娇杨看来,这些成果的水平还不够,《数学纪年》若是录用了这些文章,怕是会拉低《数学纪年》的整体水平。
至于苏娇杨为什么不让学生接着做下去,不把成果升华出来,一方面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做到这个水准就足够了,另外一方面,苏娇杨想把那些成果留给自己组建的课题组。
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学生来,结果被人挖走了,项目核心也带走了那她该去找谁哭?
作者有话要说: ps:有霸王票和营养液的小伙伴都砸一砸,这本书在参加《科技兴国》,咱是正儿八经的科技兴国文,却被一堆不知道啥类型的文给踩下去了,难受嘤嘤嘤。
第44章 鱼目混杂
陈润之老先生同国防科大校长说的话很快就奏效了,原以为希望渺茫的教育部颇为痛快地批准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并且一次性拨款四百万,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全部简称国重)的建设。
这建设不仅仅包括建设国重大楼,还包括国重内部优势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吸收与招揽等。
中央专项财政资金很快到账,国防科大从兄弟院校济同大学建筑系约了一份建筑设计稿,然后将湘南一建的团队请来,湘南省第一个国重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建设了。
国防科大数学系的办公大楼是新盖的,足够容纳苏娇杨吸收进入课题组的学生,而且国防科大为了尽快给国重挂牌,还将那刚变成教职工食堂的数学系旧址又给改了回来。
教职工餐厅并入原先的学生餐厅中,单独占了一个楼层,开学的时候只为教职工供应三餐,等假期时,会对全校师生开放。
国防科大的校长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在申报国重时,直接将国重负责人的名字填上了苏娇杨,这样苏娇杨之后就没办法单飞了。
--
国防科大的校长挟了片猪头肉,道:他要是不给,那就把申请书改个名字,去石油工业部要。我可听说了,你们系的这个苏娇杨同石油工业部的关系相当好,之前她拿那个科学技术进步奖都是石油工业部给提名的。
那要是石油工业部也不给呢?陈润之老先生穷追不舍。
国防科大的校长烦了,石油工业部要是不给,那我们就自己从学科建设经费里掏!组建一个校级的实验室,慢慢扩大规模,不管怎么样,苏娇杨得留住!这才来了国防科大三年,就做出这么多成果来,要是在国防科大十年十五年三十年呢?为了留住这样的额人才,我就算碰几次壁又怎样?大不了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了呗。
得了国防科大校长的保证,陈润之老先生就安心了。
次日,陈润之老先生早早地赶到了数学系,他都没去自己办公室,直奔苏娇杨办公室,同刚到办公室没五分钟的苏娇杨说,你想留那些学生,提前同系里打一声招呼,只要他们能顺利毕业,直接留校就行。
苏娇杨迟疑了一下,咱数学系的名额不是不够了吗?
陈润之老先生大方无比地摆手,这都不是事,只要是真的人才,咱就破格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嘛!咱学校的校长已经填写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表,尽快会提交上去,教育部会提交一份,石油工业部也会提交一份、冶金地矿部也会提交一份,还有就是咱的大靠山国防部,都不会落下。咱广撒网,能捞几条鱼就捞几条,最差都会网住一两条的,国防部就是咱的保底!
苏娇杨放下心来,那我问问学生们的意见。
这年头的大学毕业生吃香的很,国家包分配,不是进入机关单位就是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能从那些跟着她做本科论文的学生中留下多少,苏娇杨自己心里也没底。
会有一半吗?
三分之一也不少了!
苏娇杨忽略了一点,她带本科论文的这些学生都是她昔日的同学,绝大多数人都是拿苏娇杨当参照物来比的,一听苏娇杨有让他们留校做老师的意愿,没一个不同意的。
他们当了老师,就算是苏娇杨的同事了吧!
总算能追上苏娇杨的脚步了,好几个学生激动得一宿都没睡着。
苏娇杨指导这些学生做的毕业论文都是同应用数学相关的,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适用得很。
临近十二月底,这些学生陆陆续续完成了苏娇杨对论文的要求,苏娇杨又来了一个骚操作,她让学生们将学位论文中与数学相关的部分全部精简出来,把一篇三万字有余的文章精简成六七千字的长度,然后译制成英文,全部都投了出去。
苏娇杨这次瞄准的期刊,是位于普林斯顿的《应用数学》。
虽然《应用数学》不如《数学纪年》的排名高,但在应用数学领域却是无人能及的。
而且自己带出来的学生自己心里清楚,这些论文确实不错,要创新点有创新点,要基础有基础,可问题就在于没有将成果升华出来。
要是这些论文的成果都升华出来了,那肯定要投《数学纪年》,可在苏娇杨看来,这些成果的水平还不够,《数学纪年》若是录用了这些文章,怕是会拉低《数学纪年》的整体水平。
至于苏娇杨为什么不让学生接着做下去,不把成果升华出来,一方面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做到这个水准就足够了,另外一方面,苏娇杨想把那些成果留给自己组建的课题组。
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学生来,结果被人挖走了,项目核心也带走了那她该去找谁哭?
作者有话要说: ps:有霸王票和营养液的小伙伴都砸一砸,这本书在参加《科技兴国》,咱是正儿八经的科技兴国文,却被一堆不知道啥类型的文给踩下去了,难受嘤嘤嘤。
第44章 鱼目混杂
陈润之老先生同国防科大校长说的话很快就奏效了,原以为希望渺茫的教育部颇为痛快地批准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并且一次性拨款四百万,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全部简称国重)的建设。
这建设不仅仅包括建设国重大楼,还包括国重内部优势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吸收与招揽等。
中央专项财政资金很快到账,国防科大从兄弟院校济同大学建筑系约了一份建筑设计稿,然后将湘南一建的团队请来,湘南省第一个国重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建设了。
国防科大数学系的办公大楼是新盖的,足够容纳苏娇杨吸收进入课题组的学生,而且国防科大为了尽快给国重挂牌,还将那刚变成教职工食堂的数学系旧址又给改了回来。
教职工餐厅并入原先的学生餐厅中,单独占了一个楼层,开学的时候只为教职工供应三餐,等假期时,会对全校师生开放。
国防科大的校长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在申报国重时,直接将国重负责人的名字填上了苏娇杨,这样苏娇杨之后就没办法单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