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穿越)——三十六陂
之后的日子,叶安与往常无异上学做生意, 结果突然有一天手下的工匠找过来,说东西完成了。
叶安微怔,旋即才反应过来,是自己之前为了捞潘老师献给仁宗的投诚礼。
额先送过来吧。做都做了, 让他看看效果怎么样。工匠毕恭毕敬的递上去, 自打不愁钱财后, 叶安就签下了一大批匠人,不仅如此还把他们家人也一并安置过来,供吃供住,如今这批人基本上都对叶安死心塌地。
我朝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叶安拿起成品,满意的点点头。赏了匠人一大笔银子后写了封信送到宫里,上次与仁宗分别时对方给了自己道腰牌,虽说无法自由出入宫中,但信之类的还是可以直接呈上去。
果然,第二日一早张茂则便来接叶安面圣。路上,叶安有些好奇道:敢问中贵人,晏相范公等人都到了吗?不会就都在等他吧。
不敢不敢,叶小郎君还是叫小的名字就好。张茂则谦逊的摇摇头,他整日伴君左右,旁人不知道这位小郎君是什么身份,他还能不知道吗,这位可是在陛下心里都挂上号的,实不相瞒,这次去的,应该就只要小郎君一人。
之后又有些担心叶安下不来台,还体贴的补充道:官家特意腾出的时间,专门用来见你。
叶安知道他的好意,有些哭笑不得,就他自己有什么用,还指着能与大佬们商讨商讨,这次估计是白来了。
二人边聊边走,很快就到了御书房。
仁宗一见到叶安便笑了,拿起他递给自己的信,温声道:安哥儿说有能生出千万贯钱财主意,身为国子监学子却如此心系百姓,我先在此处谢过你为大宋分忧了。
说的这么好听,你不还是不相信。叶安心中嘟囔,换做一年多前他刚来汴梁的时候,指不定此时已经被对方忽悠瘸了。不过如今自己也算见多识广,拒绝相信这些狡猾的大人!
于是也没怎么接话,让身后的小内侍将怀中的东西呈上来。
仁宗好奇的围观,只见一共四个盒子,前三个打开后里面装着几只玄色小碗。
内侍小心翼翼的将碗拿了出来,在场众人无不被它们的美丽而惊叹。
这是什么?仁宗着迷的望着它们,只见那些碗釉层极厚,釉色绀黑,甚至还能见到釉滴珠的现象。在光照之下,釉斑折射出晕状光斑,并随着光线和角度的变化,焕发出五彩的光芒。
建盏,是建州这两年才研究出来的,我稍微改良了一下。此事还要从上个月说起,那日他与花和尚澄晖谈生意,结果对方也不知抽哪门子风,非要去花茶店谈。但是这里说的花茶店可不是现代的那种,而是由小娘子侍候,半是吃茶半是**那种,做此事的娘子名叫女乐官。许是成亲后被两位梵嫂管的太紧,澄晖点了两位还不够,甚至从对面的楼里唤上门来许多,这种称为过街轿。
叶安对此自然是敬谢不敏,只专心吃茶,而此时无意中注意到盛茶的用具。北宋士大夫们好斗茶,斗茶讲求的就是茶色白,宜黑盏。只有这样,才能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如今黑釉茶盏非常昂贵,于是叶安顺势便想到了建盏。
这东西在他穿越之前一度被炒的火热,直到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把人喝出毛病来,才逐渐冷却下来。针对这种现象,甚至出现了专有词建盏骗局。叶安曾经特意去研究了一下,当时也云里雾里的,直到见到这个时代刚刚萌芽的建盏,许多地方才迎刃而解。
仁宗忍不住将茶盏端起,赞叹道:形态规整,线条婉约,修足利落。行云流水,妙哉妙哉!接着笑眯眯的看向叶安:果然是价值上千万贯的宝贝。
叶安:你咋又驴我。他自己心里十分清楚,建盏这东西,也就是大宋内销,而且还只是一小部分有兴趣赏玩,撑死不过十几万贯,哪里值那些钱。
摇摇头,叶安道:此只是一部分,关键是这个。他举起最后一个盒子,麻烦宫人们重新拿了几个杯子,并提壶开水。
之后还没等仁宗问出口,便解释道:这些是茶。
仁宗一愣,细细看了看,犹豫道:是散茶吗?得到答案后一时语塞,他还没喝过散茶呢。
宋朝主要流行的是团茶,先精选茶叶的茶心处采摘,然后经过浸渍、锅蒸等工序,再将茶叶研磨成粉,加入龙脑等香料,混合香米熬成的粥,一起揉搓,制成茶饼。喝的时候把茶饼研磨成粉末,再用开水冲泡。
这还只是简述,实际操作时更加繁复。前几年名臣蔡襄主持制作的建州小团茶逐渐在京中闯出了名堂,仅仅一块,便能买到几十贯。
这般高的价格,老百姓自然是吃不起。比如叶安,也是来的汴梁发达了才头一次喝到团茶。之前在中牟县,所有人家喝的都是散茶。可此时的散茶与叶安心中想的又不同,原本以为就是普通茶叶,但宋朝人却将蒸不碎、拍不烂的茶青和末茶,称为散茶,简单来说,就是制作团茶剩下来的边角料,如此一来口感味道自然不会好。
可即使这样,还是存在造假的现象,大量官茶中掺上其他树叶来蒸造,只计数量不管质量,叶安曾经喝上过一次,味道奇怪到险些吐出来。
百姓们也都不是傻子,宁可不喝也不花这冤枉钱。官府茶叶难以销售出去,只能不断囤积。满朝文武也想了各种办法来买,比如把陈茶和新茶强行捆绑,要买只能一起买,弄得怨声载道。
原本来说茶酒两样应该都是税收大头,结果此时酒税占了全国税收的一半多,茶税每年只有可怜的几百万贯。
叶安想要解决的,也正是这点。
很快,宫人们将东西都准备完,叶安把几种茶叶分别放入杯子,待沏好后给仁宗看。
这茶水怎么还不同颜色的。仁宗惊讶。
工艺不同而已。叶安觉得没什么,现在人们喝的都是绿茶,他记忆中的知识,与匠人反复试验,分别制出黄茶、黑茶、红茶等茶叶。
仁宗犹豫了片刻,依次尝了尝。
怎么样?叶安眼睛亮晶晶的,这些都是他的自信之作。
茶不错,沏的有问题。仁宗脸色微妙,有的茶叶放多有的放少,喝起来要么寡淡要么苦涩。
叶安:行吧,自己就是俗人一个。
所以,你是想用这些来取代团茶?仁宗有些为难,他倒是无所谓,但是此举一出,朝中一些古板的人定会加以诟病,认为叶安玷污了茶艺。
不,叶安摇头,他最早只是因为看到了茶农制茶的辛苦。之前也说过,团茶制作工艺及其复杂,中间有任何步骤改变都会前功尽弃,风花雪月的背后是劳民伤财。如今弄出这么些茶,也只是希望能减轻些负担。
听他这么说,仁宗陷入了沉默,半晌后抬头笑道:你做的茶这么好,我定会不会让他们浪费,不过之后口碑如何,就要看大家的反应了。
叶安点点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宋朝是团茶向散茶转换的重要阶段。就算没有自己,待到南宋末期,散茶也会出现在人们家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官方果然开始贩卖叶安所制的各种散茶,刚开始众人都没在意,但没想到,竟然在民间掀起滔天巨浪。
士大夫们平日喝习惯复杂精致的团茶,自然没觉得散茶多好。可对于老百姓们来说,不用再喝味道古怪的茶叶末子,还能欣赏到鲜亮的茶汤,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不贵!简直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之后叶安又趁热打铁,寻找出入碧螺春等在宋代还没什么名气的茶,将散茶进一步推广。
等百官们拿着第一季度榷茶的利润是时,无不瞠目结舌,光是这几个月,收益已经赶上之前全年的了。
此时仁宗恍惚间想起叶安那句千万贯钱财主意,才不由感叹,安哥儿果然是个聚宝盆,说到做到啊。
第56章
虽说因着散茶生意,国库中银子越来越多,但同时朝廷也产生了新的烦恼。
北宋一直都是对茶叶实行专卖制的,民间可以自由种植茶叶,但要由国家同一收购,然后批发给商人。再选出有信誉有能力的,发放经营许可证,最后商人转手卖给民间。
这一套流程听着很美好,然而其中却存在市场活力不够,茶农弄虚作假等问题。另外最重要的,如今散茶突然兴起,官府没有准备,根本来不及大量收购茶叶,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没办法,朝廷只好开放通商,允许商人直接到收购茶叶,最后向茶农和商人收税。而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叶安自然也捞到不少好处。首先便是茶叶,仁宗大手一挥,将碧螺春以及一些之前不怎么知名的茶划给他一大片,其次还给了他茶叶经营权,并免了三分之一的税,为期二十年。
这表示叶安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抢先占领市场,甚至树立品牌。面对如此天降馅饼的好事,他自然要把握住机会,于是在京中买了块地,成立了茶庄,取名浮云阁。说是茶庄,其实只是个很小的铺面,里面仅有两张桌子,不招待客人吃茶,仅贩卖散茶。来往多是些茶馆老板,或富贵人家的总管。
因为品种齐全,品质上乘,包装极为精美,所以买的人很多。之后叶安又汲取现代经验,找了几位此时的著名画家,设计许多礼盒,推出价格昂贵的小罐茶。事实证明智商税在哪里都能收,小罐茶发行没多久,便在京中上层掀起一阵追捧狂潮。贵人们惊奇的发现散茶叶也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并且喝习惯了,味道竟然还不错。
叶安如今忙得团团转,期间又去过几次大理寺狱,想要看看老师。无奈上面似乎下了命令,闲杂人等不准靠近,他又不好意思因为这么点事儿再去找仁宗,只能郁闷的回去。好在官家这个人,虽说私德略微有亏,好色温吞,但品性在历代皇帝中还是排的上号的。说饶恕潘元青,就一定会做到,所以叶安也不是很担心。
这日,国子监放假,叶安在浮云阁中点货。顺口对着身边人询问道:所以,最受欢迎的还是红茶绿茶,其他的销量都挺一般是吗?果然啊,top放在什么时代都是top,这两个在现代销量就最多的拿到千年前也是一样。
也不是这么说,红茶绿茶卖的好,那是整个汴梁都卖的好,别人来我们这儿,基本都是决定便宜一些。其他诸如黄茶青茶,才是浮云阁的死忠。店内负责人恭敬回到。此人名叫流烟,是半年前叶安买回来的,当时签了死契,所以大体上还是值得信任。因为脑子活,人又会说话,甚至还自学了几个字,大着胆子来找叶安自荐。
这样的人,叶安自然是欢迎的,但诸如白糖化妆品开放等需要保密的产业却不能让其过去。刚好开了浮云阁,店面小仅需要两三个伙计,便将他调过来管理。果然,流烟在此如鱼得水,浮云阁能有今日的发展,离不开他的尽心尽力。
正当叶安想要开口称赞他几句之时,店内突然进来一男子。
流烟知是客人,连忙上前招待,然而看清来人后却愣住了。只见那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前额突出,眸色很浅,面部轮廊十分明显,竟然是个外族人。
当然了,外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汴梁城里的外族少说也有几万,流烟继续笑脸相迎:客官里面请,可是要茶。
那男子神色倨傲,用蹩脚的汉话缓慢道:都说你们这儿的散茶是大宋最齐全的,我大老远从栗特赶过来,想与你们做笔大生意。
那敢情好,客官您说,想要什么茶。流烟更热切了。
你们店内的绿茶红茶,每样给我来上五百斤。
流烟挑眉,确实是个大主顾,遂恭敬的将其引入座位,拿起算盘道:倘若官人真来这么多,小店倒是可以给些优惠,每满百斤,再送上您一斤。
就这?男子有些不满:你们宋人果然小家子气,竟然只便宜这么点。
流烟拱手:小店本身利薄,还望官人体谅。
男子嘴中骂骂咧咧,神色极为不恭敬。
此时叶安开口道:既然如此,那这笔生意小店不做了,客官,您另寻他处吧。
流烟震惊的看着叶安,要知道自己这位主子向来奉行用人不疑原则,无论是胭脂铺糖厂还是茶庄,既然交给别人就很少插手。之前自己刚当上掌柜的时候经常去找其询问,最后还被训斥了一通,今天是怎么了?但既然东家都说话了,他也就不便开口,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
倒是那外族男子,气得面色通红,但可能因为浮云阁确实是汴梁最便宜的,该买还是要买,遂强忍怒气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们说的价格。
不好意思,叶安皮笑肉不笑:小店库存不足,不卖了。
岂有此理!那人怒极,上前就要出手教训叶安,流烟眼疾手快死死拦住。
滚开,老子要揍死你们这帮混账宋人!
你最好冷静一点。叶安不慌不忙,甚至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放你娘的屁!男子一把挣脱流烟,张牙舞爪的奔了过来。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寒光闪过,众人眼前一花。接着男子只觉左耳微凉,接着便见什么东西掉落在地,定眼一看,竟是自己的耳朵!他后知后觉,方才感到一阵剧痛,捂着喷血的地方哀嚎起来。
片刻后,茶庄后面的帘布掀开,从里走出位年轻的俏郎君,玉面金冠,风流倜傥,不是白玉堂是谁。他不屑的扫了一眼栗特商人,语气中带着白氏讽刺道:大喊大叫的,吵死了,你说谁是混账宋人?
都说了让你了冷静一点,咋就这么不听劝呢,叶安无语,示意流烟将放在外面的茶叶收好,莫要沾染上血腥气。
那男子估计也是个练家子,还带着金疮药,涂上后血逐渐制住。他有些畏惧的看着满身煞气的白玉堂,我是栗特商人,难道你都不给我国面子的吗?
白玉堂掏掏耳朵,吊儿郎当道:你先做我儿子,我再给你面子。
你!男子怒发冲冠,但又不敢动手,只能撂下句狠话后带着耳朵狼狈逃窜。
叶安看着一地狼藉,无奈的让周围人赶紧收拾,转身对白玉堂道:都挑好了?韩二哥喜欢什么茶你知道吗?不错,对方此次来,正是为已经苏醒的韩彰选些茶叶。韩彰此时虽说表面上并无大碍,但还是颇为虚弱,大夫说饮些茶水对他的身体有好处,于是白玉堂便到叶安这儿来了。
恋耽美
叶安微怔,旋即才反应过来,是自己之前为了捞潘老师献给仁宗的投诚礼。
额先送过来吧。做都做了, 让他看看效果怎么样。工匠毕恭毕敬的递上去, 自打不愁钱财后, 叶安就签下了一大批匠人,不仅如此还把他们家人也一并安置过来,供吃供住,如今这批人基本上都对叶安死心塌地。
我朝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叶安拿起成品,满意的点点头。赏了匠人一大笔银子后写了封信送到宫里,上次与仁宗分别时对方给了自己道腰牌,虽说无法自由出入宫中,但信之类的还是可以直接呈上去。
果然,第二日一早张茂则便来接叶安面圣。路上,叶安有些好奇道:敢问中贵人,晏相范公等人都到了吗?不会就都在等他吧。
不敢不敢,叶小郎君还是叫小的名字就好。张茂则谦逊的摇摇头,他整日伴君左右,旁人不知道这位小郎君是什么身份,他还能不知道吗,这位可是在陛下心里都挂上号的,实不相瞒,这次去的,应该就只要小郎君一人。
之后又有些担心叶安下不来台,还体贴的补充道:官家特意腾出的时间,专门用来见你。
叶安知道他的好意,有些哭笑不得,就他自己有什么用,还指着能与大佬们商讨商讨,这次估计是白来了。
二人边聊边走,很快就到了御书房。
仁宗一见到叶安便笑了,拿起他递给自己的信,温声道:安哥儿说有能生出千万贯钱财主意,身为国子监学子却如此心系百姓,我先在此处谢过你为大宋分忧了。
说的这么好听,你不还是不相信。叶安心中嘟囔,换做一年多前他刚来汴梁的时候,指不定此时已经被对方忽悠瘸了。不过如今自己也算见多识广,拒绝相信这些狡猾的大人!
于是也没怎么接话,让身后的小内侍将怀中的东西呈上来。
仁宗好奇的围观,只见一共四个盒子,前三个打开后里面装着几只玄色小碗。
内侍小心翼翼的将碗拿了出来,在场众人无不被它们的美丽而惊叹。
这是什么?仁宗着迷的望着它们,只见那些碗釉层极厚,釉色绀黑,甚至还能见到釉滴珠的现象。在光照之下,釉斑折射出晕状光斑,并随着光线和角度的变化,焕发出五彩的光芒。
建盏,是建州这两年才研究出来的,我稍微改良了一下。此事还要从上个月说起,那日他与花和尚澄晖谈生意,结果对方也不知抽哪门子风,非要去花茶店谈。但是这里说的花茶店可不是现代的那种,而是由小娘子侍候,半是吃茶半是**那种,做此事的娘子名叫女乐官。许是成亲后被两位梵嫂管的太紧,澄晖点了两位还不够,甚至从对面的楼里唤上门来许多,这种称为过街轿。
叶安对此自然是敬谢不敏,只专心吃茶,而此时无意中注意到盛茶的用具。北宋士大夫们好斗茶,斗茶讲求的就是茶色白,宜黑盏。只有这样,才能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如今黑釉茶盏非常昂贵,于是叶安顺势便想到了建盏。
这东西在他穿越之前一度被炒的火热,直到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把人喝出毛病来,才逐渐冷却下来。针对这种现象,甚至出现了专有词建盏骗局。叶安曾经特意去研究了一下,当时也云里雾里的,直到见到这个时代刚刚萌芽的建盏,许多地方才迎刃而解。
仁宗忍不住将茶盏端起,赞叹道:形态规整,线条婉约,修足利落。行云流水,妙哉妙哉!接着笑眯眯的看向叶安:果然是价值上千万贯的宝贝。
叶安:你咋又驴我。他自己心里十分清楚,建盏这东西,也就是大宋内销,而且还只是一小部分有兴趣赏玩,撑死不过十几万贯,哪里值那些钱。
摇摇头,叶安道:此只是一部分,关键是这个。他举起最后一个盒子,麻烦宫人们重新拿了几个杯子,并提壶开水。
之后还没等仁宗问出口,便解释道:这些是茶。
仁宗一愣,细细看了看,犹豫道:是散茶吗?得到答案后一时语塞,他还没喝过散茶呢。
宋朝主要流行的是团茶,先精选茶叶的茶心处采摘,然后经过浸渍、锅蒸等工序,再将茶叶研磨成粉,加入龙脑等香料,混合香米熬成的粥,一起揉搓,制成茶饼。喝的时候把茶饼研磨成粉末,再用开水冲泡。
这还只是简述,实际操作时更加繁复。前几年名臣蔡襄主持制作的建州小团茶逐渐在京中闯出了名堂,仅仅一块,便能买到几十贯。
这般高的价格,老百姓自然是吃不起。比如叶安,也是来的汴梁发达了才头一次喝到团茶。之前在中牟县,所有人家喝的都是散茶。可此时的散茶与叶安心中想的又不同,原本以为就是普通茶叶,但宋朝人却将蒸不碎、拍不烂的茶青和末茶,称为散茶,简单来说,就是制作团茶剩下来的边角料,如此一来口感味道自然不会好。
可即使这样,还是存在造假的现象,大量官茶中掺上其他树叶来蒸造,只计数量不管质量,叶安曾经喝上过一次,味道奇怪到险些吐出来。
百姓们也都不是傻子,宁可不喝也不花这冤枉钱。官府茶叶难以销售出去,只能不断囤积。满朝文武也想了各种办法来买,比如把陈茶和新茶强行捆绑,要买只能一起买,弄得怨声载道。
原本来说茶酒两样应该都是税收大头,结果此时酒税占了全国税收的一半多,茶税每年只有可怜的几百万贯。
叶安想要解决的,也正是这点。
很快,宫人们将东西都准备完,叶安把几种茶叶分别放入杯子,待沏好后给仁宗看。
这茶水怎么还不同颜色的。仁宗惊讶。
工艺不同而已。叶安觉得没什么,现在人们喝的都是绿茶,他记忆中的知识,与匠人反复试验,分别制出黄茶、黑茶、红茶等茶叶。
仁宗犹豫了片刻,依次尝了尝。
怎么样?叶安眼睛亮晶晶的,这些都是他的自信之作。
茶不错,沏的有问题。仁宗脸色微妙,有的茶叶放多有的放少,喝起来要么寡淡要么苦涩。
叶安:行吧,自己就是俗人一个。
所以,你是想用这些来取代团茶?仁宗有些为难,他倒是无所谓,但是此举一出,朝中一些古板的人定会加以诟病,认为叶安玷污了茶艺。
不,叶安摇头,他最早只是因为看到了茶农制茶的辛苦。之前也说过,团茶制作工艺及其复杂,中间有任何步骤改变都会前功尽弃,风花雪月的背后是劳民伤财。如今弄出这么些茶,也只是希望能减轻些负担。
听他这么说,仁宗陷入了沉默,半晌后抬头笑道:你做的茶这么好,我定会不会让他们浪费,不过之后口碑如何,就要看大家的反应了。
叶安点点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宋朝是团茶向散茶转换的重要阶段。就算没有自己,待到南宋末期,散茶也会出现在人们家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官方果然开始贩卖叶安所制的各种散茶,刚开始众人都没在意,但没想到,竟然在民间掀起滔天巨浪。
士大夫们平日喝习惯复杂精致的团茶,自然没觉得散茶多好。可对于老百姓们来说,不用再喝味道古怪的茶叶末子,还能欣赏到鲜亮的茶汤,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不贵!简直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之后叶安又趁热打铁,寻找出入碧螺春等在宋代还没什么名气的茶,将散茶进一步推广。
等百官们拿着第一季度榷茶的利润是时,无不瞠目结舌,光是这几个月,收益已经赶上之前全年的了。
此时仁宗恍惚间想起叶安那句千万贯钱财主意,才不由感叹,安哥儿果然是个聚宝盆,说到做到啊。
第56章
虽说因着散茶生意,国库中银子越来越多,但同时朝廷也产生了新的烦恼。
北宋一直都是对茶叶实行专卖制的,民间可以自由种植茶叶,但要由国家同一收购,然后批发给商人。再选出有信誉有能力的,发放经营许可证,最后商人转手卖给民间。
这一套流程听着很美好,然而其中却存在市场活力不够,茶农弄虚作假等问题。另外最重要的,如今散茶突然兴起,官府没有准备,根本来不及大量收购茶叶,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没办法,朝廷只好开放通商,允许商人直接到收购茶叶,最后向茶农和商人收税。而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叶安自然也捞到不少好处。首先便是茶叶,仁宗大手一挥,将碧螺春以及一些之前不怎么知名的茶划给他一大片,其次还给了他茶叶经营权,并免了三分之一的税,为期二十年。
这表示叶安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抢先占领市场,甚至树立品牌。面对如此天降馅饼的好事,他自然要把握住机会,于是在京中买了块地,成立了茶庄,取名浮云阁。说是茶庄,其实只是个很小的铺面,里面仅有两张桌子,不招待客人吃茶,仅贩卖散茶。来往多是些茶馆老板,或富贵人家的总管。
因为品种齐全,品质上乘,包装极为精美,所以买的人很多。之后叶安又汲取现代经验,找了几位此时的著名画家,设计许多礼盒,推出价格昂贵的小罐茶。事实证明智商税在哪里都能收,小罐茶发行没多久,便在京中上层掀起一阵追捧狂潮。贵人们惊奇的发现散茶叶也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并且喝习惯了,味道竟然还不错。
叶安如今忙得团团转,期间又去过几次大理寺狱,想要看看老师。无奈上面似乎下了命令,闲杂人等不准靠近,他又不好意思因为这么点事儿再去找仁宗,只能郁闷的回去。好在官家这个人,虽说私德略微有亏,好色温吞,但品性在历代皇帝中还是排的上号的。说饶恕潘元青,就一定会做到,所以叶安也不是很担心。
这日,国子监放假,叶安在浮云阁中点货。顺口对着身边人询问道:所以,最受欢迎的还是红茶绿茶,其他的销量都挺一般是吗?果然啊,top放在什么时代都是top,这两个在现代销量就最多的拿到千年前也是一样。
也不是这么说,红茶绿茶卖的好,那是整个汴梁都卖的好,别人来我们这儿,基本都是决定便宜一些。其他诸如黄茶青茶,才是浮云阁的死忠。店内负责人恭敬回到。此人名叫流烟,是半年前叶安买回来的,当时签了死契,所以大体上还是值得信任。因为脑子活,人又会说话,甚至还自学了几个字,大着胆子来找叶安自荐。
这样的人,叶安自然是欢迎的,但诸如白糖化妆品开放等需要保密的产业却不能让其过去。刚好开了浮云阁,店面小仅需要两三个伙计,便将他调过来管理。果然,流烟在此如鱼得水,浮云阁能有今日的发展,离不开他的尽心尽力。
正当叶安想要开口称赞他几句之时,店内突然进来一男子。
流烟知是客人,连忙上前招待,然而看清来人后却愣住了。只见那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前额突出,眸色很浅,面部轮廊十分明显,竟然是个外族人。
当然了,外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汴梁城里的外族少说也有几万,流烟继续笑脸相迎:客官里面请,可是要茶。
那男子神色倨傲,用蹩脚的汉话缓慢道:都说你们这儿的散茶是大宋最齐全的,我大老远从栗特赶过来,想与你们做笔大生意。
那敢情好,客官您说,想要什么茶。流烟更热切了。
你们店内的绿茶红茶,每样给我来上五百斤。
流烟挑眉,确实是个大主顾,遂恭敬的将其引入座位,拿起算盘道:倘若官人真来这么多,小店倒是可以给些优惠,每满百斤,再送上您一斤。
就这?男子有些不满:你们宋人果然小家子气,竟然只便宜这么点。
流烟拱手:小店本身利薄,还望官人体谅。
男子嘴中骂骂咧咧,神色极为不恭敬。
此时叶安开口道:既然如此,那这笔生意小店不做了,客官,您另寻他处吧。
流烟震惊的看着叶安,要知道自己这位主子向来奉行用人不疑原则,无论是胭脂铺糖厂还是茶庄,既然交给别人就很少插手。之前自己刚当上掌柜的时候经常去找其询问,最后还被训斥了一通,今天是怎么了?但既然东家都说话了,他也就不便开口,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
倒是那外族男子,气得面色通红,但可能因为浮云阁确实是汴梁最便宜的,该买还是要买,遂强忍怒气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们说的价格。
不好意思,叶安皮笑肉不笑:小店库存不足,不卖了。
岂有此理!那人怒极,上前就要出手教训叶安,流烟眼疾手快死死拦住。
滚开,老子要揍死你们这帮混账宋人!
你最好冷静一点。叶安不慌不忙,甚至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放你娘的屁!男子一把挣脱流烟,张牙舞爪的奔了过来。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寒光闪过,众人眼前一花。接着男子只觉左耳微凉,接着便见什么东西掉落在地,定眼一看,竟是自己的耳朵!他后知后觉,方才感到一阵剧痛,捂着喷血的地方哀嚎起来。
片刻后,茶庄后面的帘布掀开,从里走出位年轻的俏郎君,玉面金冠,风流倜傥,不是白玉堂是谁。他不屑的扫了一眼栗特商人,语气中带着白氏讽刺道:大喊大叫的,吵死了,你说谁是混账宋人?
都说了让你了冷静一点,咋就这么不听劝呢,叶安无语,示意流烟将放在外面的茶叶收好,莫要沾染上血腥气。
那男子估计也是个练家子,还带着金疮药,涂上后血逐渐制住。他有些畏惧的看着满身煞气的白玉堂,我是栗特商人,难道你都不给我国面子的吗?
白玉堂掏掏耳朵,吊儿郎当道:你先做我儿子,我再给你面子。
你!男子怒发冲冠,但又不敢动手,只能撂下句狠话后带着耳朵狼狈逃窜。
叶安看着一地狼藉,无奈的让周围人赶紧收拾,转身对白玉堂道:都挑好了?韩二哥喜欢什么茶你知道吗?不错,对方此次来,正是为已经苏醒的韩彰选些茶叶。韩彰此时虽说表面上并无大碍,但还是颇为虚弱,大夫说饮些茶水对他的身体有好处,于是白玉堂便到叶安这儿来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