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一整个多月取暖做饭用下来, 这些煤饼也不剩多少了,陶湘打定主意等过了年,趁着大雪封路前再去那个小村子多买些下来。
外头的雪簌簌落着,而老式锅炉上烟雾袅袅, 裹着厚棉袄缩坐在火边的陶湘被烘烤得昏昏欲睡,却只听得那边几位婆婆婶子提起了赵家当家卖房子的话茬,当即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不得不说各种流言消息在旮沓屯嘴碎的妇女口中流传得极快,赵家当家昨天才回来,今天就传出了他准备卖房保释孩子的动静。
这都确有其事,其他人只当是个乐子随便听听,没什么人放在心上,可倚在灶膛边上的陶湘却一下子坐正了身子竖起耳朵认真听着,试图收集某些零碎有用的讯息。
六十年代末,农村打地主分下来的房子都是直接落户给贫民的,经由贫民再转手的实例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只要手续到位,房屋契书换个户主也就双方谈好,大队里、镇上街道办签过字就能办成的事。
陶湘有些想要赵家的那套正屋,哪怕是被人住过的,她也不嫌弃,到时候雇人里外细细修缮装潢下,再养一只大狗看家护院,齐活,异地他乡也算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这时,只听那些婆婶又在说道:“赵家的这房子好是好,不过价钱也是价钱,听说开价要这么多!”
说话的那妇人伸出四根粗壮手指比划了下,示意四百块钱往上。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旮沓屯穷乡僻壤的地方大多数人家家底都没这么多,至于外头的人就更不会来这边买房子了。
“还不如重新讨个婆娘,再生几个娃算了……”不知是谁打趣的玩笑话轻声一出,所有人都笑得东倒西歪。
世态炎凉,倒没什么人可怜赵家婶子被公判死刑的事,可见平日里作恶事太多,弄得人心都凉了,不怪招人冷漠。
而面对赵家婶子和大队长的下场,时代局限刑法如此,多行不义必自毙,陶湘虽有些感叹罪不致此,但并不会背负上心理负担,这一切她只是推动者,冥冥之中都有定数。
后头的闲谈都没甚营养,陶湘没耐心再听,嘱咐果果看着火,自己则忙不迭回小隔间去了,她得去数数自己的钱匣里还剩下多少钱票。
陶湘下乡的时候曾带了原身攒下的四百九十五块钱,并若干毛角票,来到旮沓屯后,用钱的地方除了一开始让屯里木匠打家具柜子,还有就是每次赶集去镇上与县城里花的钱。
那些同各种票证一起花出去的,对于陶湘来说都是小钱,零散的毛角票就能应付,即使后来还为陈阿婆垫付了医药费,也不过是动用了二三十块钱而已,眼下卷着大钱的帕子中还剩下四百四十块安安静静躺着。
再加上变更领烈属津贴地点后的这几个月,陶湘又在镇上办事处领了三次四十元的工资发放,行忙郎当加起来,她目前能找出来的足足有五百六十元整,显然足够买下赵家的房子了。
然而房子却不是那么好买的,其他不说,卖主赵家当家对称得上害了自己一家的黄自如心怀怨恨,更是迁怒到屯里别的知青,包括□□之主陶湘。
因此陶湘想要出钱买房的意愿还不曾透露出来,就在同对方日常中打消了念头。
赵家当家决心卖房子救孩子,却绝不属意卖给知青,甚至还抱着一种仇视的敌对态度。
盘算好积蓄的陶湘怕透露了自己的念头后,遭到对方逆反拒绝,只得暂时偃旗息鼓,很是头疼了一阵。
但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还全要靠体贴心热的陈阿婆。
因着陶湘这些时日对赵家的房子极为关注,老人家自然也会意到了什么,见陶知青为了买房子的事踌躇不已,陈阿婆索性主动提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借她之名买下赵家的房子,虽然感觉有些奇妙古怪,但老人家的品行陶湘还是深信不疑的。
再说对于赵家当家,尽管隐瞒对方不太道德,不过卖房钱却确确实实是能拿到手的,且陶湘自觉占了便宜,房子的价格也不准备还了,对方开口多少,她就给多少,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都尽量满足。
这总比赵家当家卖给别人要划算得多,也算是陶湘的一种补偿。
于是年初五新煮的饽饽还没开吃,被陶湘授意的陈阿婆就与没起怀疑的赵家当家说定了买房子的事。
一个是绝对要卖,一个是真心要买,价钱成了最先谈拢的部分,一整栋正屋的房契连同土地都被赵家当家以四百三十块钱的价格交易给了陈阿婆。
由于过年期间各处放假,去镇上的街道办事处过户的事得后推到年十五才行,因此双方先签了房契交易书,还在屯里让支书代表大队做了见证人签名,陈阿婆代陶湘付与了三十元零头的定金。
大队长出事后,旮沓屯里难免要重新众选一个新大队长出来,在所有人选中,老支书算是赢面比较大的。
这回赵家与陈家的房契交易又选了他“做主”,老支书不免觉得自己受到了屯里人的敬重,一时也更重视这场房屋买卖来,决意要将这件事主持办好,好积下些口碑。
陈阿婆买房子的事就没想着能瞒过别人,在这旮旯小地方,东家放个屁,西家都能听到,屯里人都震惊陈家老少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看着像是挣扎在贫困线上,这时竟能拿出不少买房钱来。
--
外头的雪簌簌落着,而老式锅炉上烟雾袅袅, 裹着厚棉袄缩坐在火边的陶湘被烘烤得昏昏欲睡,却只听得那边几位婆婆婶子提起了赵家当家卖房子的话茬,当即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不得不说各种流言消息在旮沓屯嘴碎的妇女口中流传得极快,赵家当家昨天才回来,今天就传出了他准备卖房保释孩子的动静。
这都确有其事,其他人只当是个乐子随便听听,没什么人放在心上,可倚在灶膛边上的陶湘却一下子坐正了身子竖起耳朵认真听着,试图收集某些零碎有用的讯息。
六十年代末,农村打地主分下来的房子都是直接落户给贫民的,经由贫民再转手的实例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只要手续到位,房屋契书换个户主也就双方谈好,大队里、镇上街道办签过字就能办成的事。
陶湘有些想要赵家的那套正屋,哪怕是被人住过的,她也不嫌弃,到时候雇人里外细细修缮装潢下,再养一只大狗看家护院,齐活,异地他乡也算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这时,只听那些婆婶又在说道:“赵家的这房子好是好,不过价钱也是价钱,听说开价要这么多!”
说话的那妇人伸出四根粗壮手指比划了下,示意四百块钱往上。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旮沓屯穷乡僻壤的地方大多数人家家底都没这么多,至于外头的人就更不会来这边买房子了。
“还不如重新讨个婆娘,再生几个娃算了……”不知是谁打趣的玩笑话轻声一出,所有人都笑得东倒西歪。
世态炎凉,倒没什么人可怜赵家婶子被公判死刑的事,可见平日里作恶事太多,弄得人心都凉了,不怪招人冷漠。
而面对赵家婶子和大队长的下场,时代局限刑法如此,多行不义必自毙,陶湘虽有些感叹罪不致此,但并不会背负上心理负担,这一切她只是推动者,冥冥之中都有定数。
后头的闲谈都没甚营养,陶湘没耐心再听,嘱咐果果看着火,自己则忙不迭回小隔间去了,她得去数数自己的钱匣里还剩下多少钱票。
陶湘下乡的时候曾带了原身攒下的四百九十五块钱,并若干毛角票,来到旮沓屯后,用钱的地方除了一开始让屯里木匠打家具柜子,还有就是每次赶集去镇上与县城里花的钱。
那些同各种票证一起花出去的,对于陶湘来说都是小钱,零散的毛角票就能应付,即使后来还为陈阿婆垫付了医药费,也不过是动用了二三十块钱而已,眼下卷着大钱的帕子中还剩下四百四十块安安静静躺着。
再加上变更领烈属津贴地点后的这几个月,陶湘又在镇上办事处领了三次四十元的工资发放,行忙郎当加起来,她目前能找出来的足足有五百六十元整,显然足够买下赵家的房子了。
然而房子却不是那么好买的,其他不说,卖主赵家当家对称得上害了自己一家的黄自如心怀怨恨,更是迁怒到屯里别的知青,包括□□之主陶湘。
因此陶湘想要出钱买房的意愿还不曾透露出来,就在同对方日常中打消了念头。
赵家当家决心卖房子救孩子,却绝不属意卖给知青,甚至还抱着一种仇视的敌对态度。
盘算好积蓄的陶湘怕透露了自己的念头后,遭到对方逆反拒绝,只得暂时偃旗息鼓,很是头疼了一阵。
但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还全要靠体贴心热的陈阿婆。
因着陶湘这些时日对赵家的房子极为关注,老人家自然也会意到了什么,见陶知青为了买房子的事踌躇不已,陈阿婆索性主动提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借她之名买下赵家的房子,虽然感觉有些奇妙古怪,但老人家的品行陶湘还是深信不疑的。
再说对于赵家当家,尽管隐瞒对方不太道德,不过卖房钱却确确实实是能拿到手的,且陶湘自觉占了便宜,房子的价格也不准备还了,对方开口多少,她就给多少,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都尽量满足。
这总比赵家当家卖给别人要划算得多,也算是陶湘的一种补偿。
于是年初五新煮的饽饽还没开吃,被陶湘授意的陈阿婆就与没起怀疑的赵家当家说定了买房子的事。
一个是绝对要卖,一个是真心要买,价钱成了最先谈拢的部分,一整栋正屋的房契连同土地都被赵家当家以四百三十块钱的价格交易给了陈阿婆。
由于过年期间各处放假,去镇上的街道办事处过户的事得后推到年十五才行,因此双方先签了房契交易书,还在屯里让支书代表大队做了见证人签名,陈阿婆代陶湘付与了三十元零头的定金。
大队长出事后,旮沓屯里难免要重新众选一个新大队长出来,在所有人选中,老支书算是赢面比较大的。
这回赵家与陈家的房契交易又选了他“做主”,老支书不免觉得自己受到了屯里人的敬重,一时也更重视这场房屋买卖来,决意要将这件事主持办好,好积下些口碑。
陈阿婆买房子的事就没想着能瞒过别人,在这旮旯小地方,东家放个屁,西家都能听到,屯里人都震惊陈家老少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看着像是挣扎在贫困线上,这时竟能拿出不少买房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