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说到这事儿,胤祯还真是挺佩服八哥的,在哪儿都能混得开,能够航海的船,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那是多金贵重要的东西了,八哥竟然也能弄来,而且还组建成了商队。
大清从中获利不小,八哥肯定也赚了不少,如此才越不可能是八哥出了这样的馊!主意。
四爷当上皇帝后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缺银子,国库里的银子完全不够花的,先帝当年是拆了西墙补东墙,催还户部欠银的时候,那已经是到了拆都没得拆的地步了,所以才不顾自己仁慈的名声,也要收缴欠银。
后来虽然欠银是收上来了,但国库的银子这几年一直是入不敷出,也就相当于一直是在消耗那些银子,总有一天是会被消耗完的。
胤祯跟四哥私底下也商量过,贪腐一事,已经到了必须得治的时候了,先帝待臣子宽厚,才会养出那么多的蛀虫,如果不是这么多的蛀虫在,每年的财政收入绝对不止这些。
虽说,三年不改其志,但真要是停个三年不去管这些人,还不知道会多少银两呢,又会花出去多少。
朝廷早一日把这些银子收回来,就能早一日干想干的事儿,兴修水利也好,修路也好,造船也好,出海也好,哪样都是需要大笔银子的。
直郡王的提议到底是没能经过同意,这隐患确实有些大,此时又正值大清新旧更替之时,内部安稳极为重要。
不过这封信,到底是促使四爷下定决心,决心现在就动一动那些国之蛀虫。
先帝在时,甚至有几分奉旨的意思,曹家人几乎垄断了江宁织造一职,明明是朝廷的官职,却几乎成了曹家人可以世袭的爵位,几十年间可谓是捞足了油水。
李家也惶不多让,同样也是织造‘世家’,除此之外,两家还共同负责监管江南的盐务。
老爷子对这两家人,比对自己的兄弟和儿子都好,曹李两家从普普通通的包衣世家,到如今的豪门贵族,修了园子耗资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所仰仗的不还都是老爷子,肥差事弄成‘世袭’的了,江南的盐务管着,从户部借的银两也不过只还了三分之一。
老爷子下江南,基本上都是这两家招待的,在江南的行宫也是这两家建的,甚至老爷子从江南带回来的女子,那也都是这两家孝敬的。
怨不得老爷子投桃报李,如此优待这两家人。
要知道当年还户部欠银的时候,老爷!子最疼爱的两个儿子,都是凑够了全部的银子,一分不少的还上了,儿子们哪有曹李两家贴心。
要宰了先帝的两个宠臣,没有确凿的足够多的证据可不成,关键还在于收集曹李两家的罪证,而且不能打草惊蛇,免得事情难办。
这事儿与十四无关,毕竟他作为九门提督,京城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呢。
四爷直接把这差事交给了九贝勒和怡郡王,两个人秘密出京去江南查访,老九精通账目,十三办事能力强,而且对官场上的事情能够看得很透彻。
此行凶险,曹李两家在江南经营多年,不说是江南的土皇帝,但绝对是强到不能再强的地头蛇了。
九贝勒和怡郡王下江南这事儿,就只有四爷和十四两个人知情,旁人,包括九福晋和十三福晋,都以为这两位被派出去巡视黄河了。
远在江南的蛀虫要动,京城里的自然也不能姑息,这差事也没有交给胤祯,而是私底下交给了隆科多,由隆科多来搜查罪证。
与此同时,佟国维和舜安颜分别上折子,历数舜安颜品行上的污点,一个品行不堪之人配不上温宪公主,所以请求与温宪公主和离。
这事儿她不光是提前知会过四哥和十四弟了,连额娘那儿她都说了,既然要做女子当中的楷模,区区和离怎么成,倒不如直接来个大的——休夫。
休书也不只是男子能写,女子也写得,既然是舜安颜的过错,那和离书就不如休书来的痛快了,而且也更引人注目,在史书上都能留一笔。
那些所谓的读书人说什么不重要,后人如何评说也不重要,她自己明白在做什么才最重要。
这要是皇阿玛在世,她肯定是不敢的,性命和自由相当重要,她舍不得。
但现在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四哥,她就敢给佟家的舜安颜写休书了。
过了今年,她就要三十岁了,即便是跟舜安颜互不往来,把驸马府的大门封得严严实实,可到底还是过得有几分憋屈,京城不能随意出,京城内她也不能随意出去逛,因为是女子,所以要避嫌。
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了,她也想换个活法。
第70章 一更
打算换个活法的温宪,如今才算是彻底走到人前来,一封休书天下知。
驸马府的门匾被拆了下来,彻底被公主府兼并,本来她从和硕公主升为固伦公主后,这公主府的规模就应当扩大,休书送出去后,刚好可以把原本的驸马府名正言顺变成公主府的一部分。
不光是一纸休书,温宪走向人前的途径不止这一种,而是选择了筹备育婴院,京城是第一家。
里面除了管事儿的外,做工的都是孤苦无依的女子,或被休弃,或老无所依,或曾为妾室但被人抛弃。
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胤祯亲自筛选过的,他是九门提督,是禁军统领,想查些人太容易了,五姐要做慈善,他自然是支持的,这要用的人可不能马虎,不能让品行不端的人混进去,反而污了五姐的名声。
--
大清从中获利不小,八哥肯定也赚了不少,如此才越不可能是八哥出了这样的馊!主意。
四爷当上皇帝后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缺银子,国库里的银子完全不够花的,先帝当年是拆了西墙补东墙,催还户部欠银的时候,那已经是到了拆都没得拆的地步了,所以才不顾自己仁慈的名声,也要收缴欠银。
后来虽然欠银是收上来了,但国库的银子这几年一直是入不敷出,也就相当于一直是在消耗那些银子,总有一天是会被消耗完的。
胤祯跟四哥私底下也商量过,贪腐一事,已经到了必须得治的时候了,先帝待臣子宽厚,才会养出那么多的蛀虫,如果不是这么多的蛀虫在,每年的财政收入绝对不止这些。
虽说,三年不改其志,但真要是停个三年不去管这些人,还不知道会多少银两呢,又会花出去多少。
朝廷早一日把这些银子收回来,就能早一日干想干的事儿,兴修水利也好,修路也好,造船也好,出海也好,哪样都是需要大笔银子的。
直郡王的提议到底是没能经过同意,这隐患确实有些大,此时又正值大清新旧更替之时,内部安稳极为重要。
不过这封信,到底是促使四爷下定决心,决心现在就动一动那些国之蛀虫。
先帝在时,甚至有几分奉旨的意思,曹家人几乎垄断了江宁织造一职,明明是朝廷的官职,却几乎成了曹家人可以世袭的爵位,几十年间可谓是捞足了油水。
李家也惶不多让,同样也是织造‘世家’,除此之外,两家还共同负责监管江南的盐务。
老爷子对这两家人,比对自己的兄弟和儿子都好,曹李两家从普普通通的包衣世家,到如今的豪门贵族,修了园子耗资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所仰仗的不还都是老爷子,肥差事弄成‘世袭’的了,江南的盐务管着,从户部借的银两也不过只还了三分之一。
老爷子下江南,基本上都是这两家招待的,在江南的行宫也是这两家建的,甚至老爷子从江南带回来的女子,那也都是这两家孝敬的。
怨不得老爷子投桃报李,如此优待这两家人。
要知道当年还户部欠银的时候,老爷!子最疼爱的两个儿子,都是凑够了全部的银子,一分不少的还上了,儿子们哪有曹李两家贴心。
要宰了先帝的两个宠臣,没有确凿的足够多的证据可不成,关键还在于收集曹李两家的罪证,而且不能打草惊蛇,免得事情难办。
这事儿与十四无关,毕竟他作为九门提督,京城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呢。
四爷直接把这差事交给了九贝勒和怡郡王,两个人秘密出京去江南查访,老九精通账目,十三办事能力强,而且对官场上的事情能够看得很透彻。
此行凶险,曹李两家在江南经营多年,不说是江南的土皇帝,但绝对是强到不能再强的地头蛇了。
九贝勒和怡郡王下江南这事儿,就只有四爷和十四两个人知情,旁人,包括九福晋和十三福晋,都以为这两位被派出去巡视黄河了。
远在江南的蛀虫要动,京城里的自然也不能姑息,这差事也没有交给胤祯,而是私底下交给了隆科多,由隆科多来搜查罪证。
与此同时,佟国维和舜安颜分别上折子,历数舜安颜品行上的污点,一个品行不堪之人配不上温宪公主,所以请求与温宪公主和离。
这事儿她不光是提前知会过四哥和十四弟了,连额娘那儿她都说了,既然要做女子当中的楷模,区区和离怎么成,倒不如直接来个大的——休夫。
休书也不只是男子能写,女子也写得,既然是舜安颜的过错,那和离书就不如休书来的痛快了,而且也更引人注目,在史书上都能留一笔。
那些所谓的读书人说什么不重要,后人如何评说也不重要,她自己明白在做什么才最重要。
这要是皇阿玛在世,她肯定是不敢的,性命和自由相当重要,她舍不得。
但现在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四哥,她就敢给佟家的舜安颜写休书了。
过了今年,她就要三十岁了,即便是跟舜安颜互不往来,把驸马府的大门封得严严实实,可到底还是过得有几分憋屈,京城不能随意出,京城内她也不能随意出去逛,因为是女子,所以要避嫌。
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了,她也想换个活法。
第70章 一更
打算换个活法的温宪,如今才算是彻底走到人前来,一封休书天下知。
驸马府的门匾被拆了下来,彻底被公主府兼并,本来她从和硕公主升为固伦公主后,这公主府的规模就应当扩大,休书送出去后,刚好可以把原本的驸马府名正言顺变成公主府的一部分。
不光是一纸休书,温宪走向人前的途径不止这一种,而是选择了筹备育婴院,京城是第一家。
里面除了管事儿的外,做工的都是孤苦无依的女子,或被休弃,或老无所依,或曾为妾室但被人抛弃。
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胤祯亲自筛选过的,他是九门提督,是禁军统领,想查些人太容易了,五姐要做慈善,他自然是支持的,这要用的人可不能马虎,不能让品行不端的人混进去,反而污了五姐的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