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名录,就是过去给四哥帮忙的,什么差事都做,大事小情,不分一二。
他是从上书房结业最早的皇阿哥了,先是去丰台大营呆了两年,后来又去了兵部,去了吏部,但正经的差事没办几件,要么是去当公正的标杆,要么就是去坐闲板凳,不能说没有得到历练,而是历练有限。
不像现在,是被四哥带着实打实的办差事,户部的事情,工部的事情,甚至吏部和刑部的事情。
胤祯一边被指使的团团转,另一边也震惊于皇阿玛这次的改变,当年二哥当太子的时候,皇阿玛可没这么大方,更重要的是皇阿玛没有抬出一个皇子来跟四哥打擂台。
这可就……太不像皇阿玛的风格了。
还好老爷子紧握着手里的兵权不放,还把洪石这些人都从丰台!台大营安排出来了,否则他真要怀疑这是什么阴谋了。
跟在上书房的日子比起来,胤祯现在还真不比之前轻松多少,四哥是实干家,用他的时候又毫不手软,他的休息时间也就只比四哥多那么一点儿,也比十三哥多那么一点儿。
天知道这两个人怎么那么能熬,而且还那么愿意熬。
他就不行了,悠闲日子过惯了,实在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可四哥又不愿意用旁人,准确的说是不敢用旁人。
之前老爷子的那些手段,把大家都给吓破了胆,包括胤祯在内,没人敢去摸老爷子的胡须。
这兄弟三个忙得不得了,康熙如今倒是有几分惬意了,老四跟老二还不一样,前者脾气硬,公心更重,哪怕成了太子,也不会给自己拉拢属下,反倒都是从大局考虑,而且特别的谨慎。
老四几乎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一条线,一条不能逾越的线。
让他瞧着很是愉悦,也很是放松。
前朝太平,就连后宫都跟着和谐了。
惠妃闭宫不出,荣妃修身养性,德妃和宜妃老了老了,交情反倒好起来了,凑在一块儿跟小妃嫔们打叶子牌,贵妃素来都是让他省心的。
良妃那就更不用说了,亏得长了那样一副好容貌,却是个怯懦的性子,老八在的时候,都能被人欺负,老八不在,倒是聪明了几分,知道学着惠妃闭宫。
大半辈子了,康熙觉得从未这么轻松过,闲来无事,不光是找武学师傅学了一套养生拳,还喜欢上了垂钓,甚至是当起了孝子,隔三差五的就去陪太后用膳,弄得小嫔妃们如今也爱往慈宁宫跑。
按照胤祯的话来说,老爷子是已经过起了半退休的生活,只是苦了他们几个,需要分担老爷子原本的工作。
第59章
轻松的生活是会让人上瘾的,康熙也不例外,在掌握大权的情况下,他自然是乐意多让儿子们分担一些,包括朝政,也包括南巡。
江南风光无限好,可每一次南巡,都不是过去游山玩水的,收拢人心是其一,巡查暗访是其二,更重要的还是治河。
大清朝早期,黄河不断的决口,对两岸百姓,甚至是对整个大清带来的灾难都是巨大的。
河务与漕运,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所以哪怕是在国库最缺银子的时候,康熙都要亲自南巡,东挪西借,每一次南巡都差不多要花上百万两的银子,可出巡的人,也不是出去享受了,反倒比在京城的时候更忙更累。
因此,原定在今年的南巡,也是康熙计划当中自己的最后一次南巡,毕竟他年岁大了,再过两年,就真走不动了,今年他原本也是想咬牙鼓劲儿自己去的。
但尝到了新太子的甜头,也就有了别的想法。
老四不爱为自己钻营,而且又是今年刚刚被立为太子,无论是威信,还是手段,都无法跟老二相比,这也是他让老四代天子出巡的最大原因。
太子代天子南巡,这对百官来说又是一个信号,对于江南文人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爷自己接过差事的时候都有几分恍惚,诚然,他对皇阿玛绝对没有忤逆的心思,做事情的时候也处处谨慎,怕走了二哥的老路。
但皇阿玛这般信任,也实在出乎他的意料,毕竟皇阿玛的猜忌之心那可不是一般的重。
新太子的想法都是如此,被圈禁在庄子上的废太子,心里那滋味儿就更别提了,他困守在庄子上,消息早就不如往日灵通了,也不爱打听前朝后宫的那些事儿,并不知道老四这段时间是如何做太子的,只听见了皇阿玛对老四的处处破例。
老话说的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他这个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的人,就是前人了,留下了经验教训,也把皇阿玛熬到了五十六岁。
长寿之人,才能活多少岁,更何况是像皇阿玛这样整日殚精竭虑的。
不得不说,跟他比起来,老四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有这个想法的不光是废太子,被圈在府里了的大阿哥,还有名声已经坏透了的诚郡王,也大都是这么想的。
胤祯跟这几个哥哥的想法可不一样,这段时间他一直跟在四哥手底下做事,而且是被四哥手把手教着做事,感触最深的还是四哥的谨慎。
这是一个宁愿麻烦些,也不愿意留下风险的人,偏偏什么事儿又都不爱糊弄,喜欢较真,因此要比大多数人都累得多。
在四哥手底下做事,也绝对比在皇阿玛手底下做事累。
--
他是从上书房结业最早的皇阿哥了,先是去丰台大营呆了两年,后来又去了兵部,去了吏部,但正经的差事没办几件,要么是去当公正的标杆,要么就是去坐闲板凳,不能说没有得到历练,而是历练有限。
不像现在,是被四哥带着实打实的办差事,户部的事情,工部的事情,甚至吏部和刑部的事情。
胤祯一边被指使的团团转,另一边也震惊于皇阿玛这次的改变,当年二哥当太子的时候,皇阿玛可没这么大方,更重要的是皇阿玛没有抬出一个皇子来跟四哥打擂台。
这可就……太不像皇阿玛的风格了。
还好老爷子紧握着手里的兵权不放,还把洪石这些人都从丰台!台大营安排出来了,否则他真要怀疑这是什么阴谋了。
跟在上书房的日子比起来,胤祯现在还真不比之前轻松多少,四哥是实干家,用他的时候又毫不手软,他的休息时间也就只比四哥多那么一点儿,也比十三哥多那么一点儿。
天知道这两个人怎么那么能熬,而且还那么愿意熬。
他就不行了,悠闲日子过惯了,实在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可四哥又不愿意用旁人,准确的说是不敢用旁人。
之前老爷子的那些手段,把大家都给吓破了胆,包括胤祯在内,没人敢去摸老爷子的胡须。
这兄弟三个忙得不得了,康熙如今倒是有几分惬意了,老四跟老二还不一样,前者脾气硬,公心更重,哪怕成了太子,也不会给自己拉拢属下,反倒都是从大局考虑,而且特别的谨慎。
老四几乎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一条线,一条不能逾越的线。
让他瞧着很是愉悦,也很是放松。
前朝太平,就连后宫都跟着和谐了。
惠妃闭宫不出,荣妃修身养性,德妃和宜妃老了老了,交情反倒好起来了,凑在一块儿跟小妃嫔们打叶子牌,贵妃素来都是让他省心的。
良妃那就更不用说了,亏得长了那样一副好容貌,却是个怯懦的性子,老八在的时候,都能被人欺负,老八不在,倒是聪明了几分,知道学着惠妃闭宫。
大半辈子了,康熙觉得从未这么轻松过,闲来无事,不光是找武学师傅学了一套养生拳,还喜欢上了垂钓,甚至是当起了孝子,隔三差五的就去陪太后用膳,弄得小嫔妃们如今也爱往慈宁宫跑。
按照胤祯的话来说,老爷子是已经过起了半退休的生活,只是苦了他们几个,需要分担老爷子原本的工作。
第59章
轻松的生活是会让人上瘾的,康熙也不例外,在掌握大权的情况下,他自然是乐意多让儿子们分担一些,包括朝政,也包括南巡。
江南风光无限好,可每一次南巡,都不是过去游山玩水的,收拢人心是其一,巡查暗访是其二,更重要的还是治河。
大清朝早期,黄河不断的决口,对两岸百姓,甚至是对整个大清带来的灾难都是巨大的。
河务与漕运,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所以哪怕是在国库最缺银子的时候,康熙都要亲自南巡,东挪西借,每一次南巡都差不多要花上百万两的银子,可出巡的人,也不是出去享受了,反倒比在京城的时候更忙更累。
因此,原定在今年的南巡,也是康熙计划当中自己的最后一次南巡,毕竟他年岁大了,再过两年,就真走不动了,今年他原本也是想咬牙鼓劲儿自己去的。
但尝到了新太子的甜头,也就有了别的想法。
老四不爱为自己钻营,而且又是今年刚刚被立为太子,无论是威信,还是手段,都无法跟老二相比,这也是他让老四代天子出巡的最大原因。
太子代天子南巡,这对百官来说又是一个信号,对于江南文人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爷自己接过差事的时候都有几分恍惚,诚然,他对皇阿玛绝对没有忤逆的心思,做事情的时候也处处谨慎,怕走了二哥的老路。
但皇阿玛这般信任,也实在出乎他的意料,毕竟皇阿玛的猜忌之心那可不是一般的重。
新太子的想法都是如此,被圈禁在庄子上的废太子,心里那滋味儿就更别提了,他困守在庄子上,消息早就不如往日灵通了,也不爱打听前朝后宫的那些事儿,并不知道老四这段时间是如何做太子的,只听见了皇阿玛对老四的处处破例。
老话说的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他这个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的人,就是前人了,留下了经验教训,也把皇阿玛熬到了五十六岁。
长寿之人,才能活多少岁,更何况是像皇阿玛这样整日殚精竭虑的。
不得不说,跟他比起来,老四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有这个想法的不光是废太子,被圈在府里了的大阿哥,还有名声已经坏透了的诚郡王,也大都是这么想的。
胤祯跟这几个哥哥的想法可不一样,这段时间他一直跟在四哥手底下做事,而且是被四哥手把手教着做事,感触最深的还是四哥的谨慎。
这是一个宁愿麻烦些,也不愿意留下风险的人,偏偏什么事儿又都不爱糊弄,喜欢较真,因此要比大多数人都累得多。
在四哥手底下做事,也绝对比在皇阿玛手底下做事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