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德妃的生辰,只能是小范围的办一个宴会,旁人可以不上心,自个儿亲生的儿女哪能不上心。
胤祯给皇阿玛准备的是自己手抄的佛经,既不出头,也表示了自个儿的心意,不会被认为不孝。
给额娘准备的东西就琐碎多了,而且还是跟四哥一块准备的。
汉家女子的衣服、鞋子,样式是现成的,花纹是他和四哥亲自设计的,为此还特意设计了相应风格的一整套饰品。
为这事儿他们还特意找了温宪,让温宪备了一块亲手绣的帕子,风格一致,到时候一块儿献给额娘。
这些都是在出宫以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但既然到了江南,怎么着也得找些江南的稀罕物件送给额娘吧。
不光是额娘,还有温宪。
他和四哥都能出去闲逛,就算是他年纪小,身边必须跟着侍卫,可行动是自由的。
不像额娘和五姐,到了江南便只能住在行宫里头,外边儿的命妇递帖子拜访,她们想要出去可就难了,规矩上是不允许的,能打破这个规矩的人只有皇阿玛。
可打到了江南,皇阿玛要见的人是一批接着一批,他虽然能见着皇阿玛,但很难单独见到皇阿玛。
没办法恳求皇阿玛,让五姐带上面纱跟他一块出去逛。
只能退而求其次,自己把街上的小玩意儿搬到五姐和额娘跟前。
江南有什么京城没有的稀罕东西,胤祯不清楚,他出去逛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瞧什么都觉得稀罕。
吃食美味,饰品精致,玩具精巧,就连人家卖的那帕子,花纹都挺别致的。
也不用等到额娘生辰,打从在行宫住下的头一天起,胤祯就没少往里拿东西。
四贝勒虽然认可弟弟的行为,但并不认可弟弟的审美。
“这些东西就算是拿回京城,额娘跟五妹也是不能用的,你也别什么都送,稍微精简精简。”
绣了绿孔雀的帕子,材料寻常的木簪子,连样子都不太方正的绿豆糕……
十四弟是一番好意不假,但可能是没出宫逛过的缘故,买东西都不知道挑拣。
胤祯倒是不在意这些东西能不能拿回京城去,“让额娘和五姐自己挑,喜欢的就带走,不喜欢的就留下。”
逛街的乐趣体会不到,挑东西的乐趣难道还体会不到吗。
四贝勒皱了皱眉头,到底是没再说什么,就当是额娘和五妹哄着弟弟玩儿吧。
——
“这些都是十四送过来的?”康熙瞧着满桌的糕点,德妃头上的银簪子,还有手腕上的翡翠镯子,一看就知道不是宫里头的。
“孩子的一番心意,皇上别看这些糕点样子比不上宫里的精致,但有些味道还真不错。”德妃含笑道。
其实味道好不好,东西贵重不贵重,这些都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孝心。
皇上那么多儿子,直郡王都已经出宫建府了,也没瞧见哪个给额娘送什么稀罕东西了。
康熙也对满桌的糕点不感兴趣,德妃没出去逛过,就连下江南也是头一次,他可不是头一回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南巡了,头一次来的时候,就白龙鱼服逛了不少地方。
民间的糕点跟宫里的比起来,有些做的也不错,多了些家常的滋味。
不过在行宫住了这么久了,十四没少给德妃和温宪送东西,太后那边也有,可没见他给自己送过什么。
都是做长辈的,没道理旁人都有,他这个做皇阿玛的没有。
厚此薄彼可不行。
他倒是要看看,万寿节这小子准备了什么寿礼。
胤祯可不知道皇阿玛的心眼这么小,明明已经富有四海了,还跟小儿子计较那点寿礼。
他在街市上逛了这么久,淘到了不少觉得有趣的宝贝,有些拿过去送给额娘、温宪了,有些送给了太后,还有一部分自个儿留着,返程的时候带回京去。
至于皇阿玛和众位哥哥们,胤祯打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给这些人挑,都是能出来逛的主儿,何必让他跑这个腿。
所以万寿节这一日,胤祯给自家皇阿玛的寿礼只有自个儿亲手抄写的佛经。
这要是在往年,十一岁的儿子亲手抄佛经给自己做寿礼,康熙就算不感动,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但是今年,十四往太后和德妃那里送了那么多东西,到他这儿就只剩下佛经了,而且一猜就知道是在京城就已经抄写好的佛经。
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儿,康熙自然不能质问十四寿礼的事儿,但是等到万寿节的第二日,德妃的生辰宴上,既没有文武大臣,也没有外面的命妇,连孩子都只有三个。
老四,十四,温宪。
这还有什么不好‘兴师问罪’的。
第11章
“朕还以为十四送德妃的也是佛经呢,不曾想花样这么多。”
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玩的、用的,这哪是送生辰礼,倒像是民间在置办家业。
德妃也是信佛之人,永和宫还专门建了个小佛堂。
要说是这佛经,送给德妃,远比送给康熙来得合适。
“皇阿玛什么都不缺,富有四海,但凡是大清之地,皇阿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儿子就算是想挑些物件送给皇阿玛,也实在无能为力,倒还不如亲自抄一份佛经,更能表达儿子的心意。”胤祯笑嘻嘻的道。
--
胤祯给皇阿玛准备的是自己手抄的佛经,既不出头,也表示了自个儿的心意,不会被认为不孝。
给额娘准备的东西就琐碎多了,而且还是跟四哥一块准备的。
汉家女子的衣服、鞋子,样式是现成的,花纹是他和四哥亲自设计的,为此还特意设计了相应风格的一整套饰品。
为这事儿他们还特意找了温宪,让温宪备了一块亲手绣的帕子,风格一致,到时候一块儿献给额娘。
这些都是在出宫以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但既然到了江南,怎么着也得找些江南的稀罕物件送给额娘吧。
不光是额娘,还有温宪。
他和四哥都能出去闲逛,就算是他年纪小,身边必须跟着侍卫,可行动是自由的。
不像额娘和五姐,到了江南便只能住在行宫里头,外边儿的命妇递帖子拜访,她们想要出去可就难了,规矩上是不允许的,能打破这个规矩的人只有皇阿玛。
可打到了江南,皇阿玛要见的人是一批接着一批,他虽然能见着皇阿玛,但很难单独见到皇阿玛。
没办法恳求皇阿玛,让五姐带上面纱跟他一块出去逛。
只能退而求其次,自己把街上的小玩意儿搬到五姐和额娘跟前。
江南有什么京城没有的稀罕东西,胤祯不清楚,他出去逛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瞧什么都觉得稀罕。
吃食美味,饰品精致,玩具精巧,就连人家卖的那帕子,花纹都挺别致的。
也不用等到额娘生辰,打从在行宫住下的头一天起,胤祯就没少往里拿东西。
四贝勒虽然认可弟弟的行为,但并不认可弟弟的审美。
“这些东西就算是拿回京城,额娘跟五妹也是不能用的,你也别什么都送,稍微精简精简。”
绣了绿孔雀的帕子,材料寻常的木簪子,连样子都不太方正的绿豆糕……
十四弟是一番好意不假,但可能是没出宫逛过的缘故,买东西都不知道挑拣。
胤祯倒是不在意这些东西能不能拿回京城去,“让额娘和五姐自己挑,喜欢的就带走,不喜欢的就留下。”
逛街的乐趣体会不到,挑东西的乐趣难道还体会不到吗。
四贝勒皱了皱眉头,到底是没再说什么,就当是额娘和五妹哄着弟弟玩儿吧。
——
“这些都是十四送过来的?”康熙瞧着满桌的糕点,德妃头上的银簪子,还有手腕上的翡翠镯子,一看就知道不是宫里头的。
“孩子的一番心意,皇上别看这些糕点样子比不上宫里的精致,但有些味道还真不错。”德妃含笑道。
其实味道好不好,东西贵重不贵重,这些都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孝心。
皇上那么多儿子,直郡王都已经出宫建府了,也没瞧见哪个给额娘送什么稀罕东西了。
康熙也对满桌的糕点不感兴趣,德妃没出去逛过,就连下江南也是头一次,他可不是头一回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南巡了,头一次来的时候,就白龙鱼服逛了不少地方。
民间的糕点跟宫里的比起来,有些做的也不错,多了些家常的滋味。
不过在行宫住了这么久了,十四没少给德妃和温宪送东西,太后那边也有,可没见他给自己送过什么。
都是做长辈的,没道理旁人都有,他这个做皇阿玛的没有。
厚此薄彼可不行。
他倒是要看看,万寿节这小子准备了什么寿礼。
胤祯可不知道皇阿玛的心眼这么小,明明已经富有四海了,还跟小儿子计较那点寿礼。
他在街市上逛了这么久,淘到了不少觉得有趣的宝贝,有些拿过去送给额娘、温宪了,有些送给了太后,还有一部分自个儿留着,返程的时候带回京去。
至于皇阿玛和众位哥哥们,胤祯打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给这些人挑,都是能出来逛的主儿,何必让他跑这个腿。
所以万寿节这一日,胤祯给自家皇阿玛的寿礼只有自个儿亲手抄写的佛经。
这要是在往年,十一岁的儿子亲手抄佛经给自己做寿礼,康熙就算不感动,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但是今年,十四往太后和德妃那里送了那么多东西,到他这儿就只剩下佛经了,而且一猜就知道是在京城就已经抄写好的佛经。
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儿,康熙自然不能质问十四寿礼的事儿,但是等到万寿节的第二日,德妃的生辰宴上,既没有文武大臣,也没有外面的命妇,连孩子都只有三个。
老四,十四,温宪。
这还有什么不好‘兴师问罪’的。
第11章
“朕还以为十四送德妃的也是佛经呢,不曾想花样这么多。”
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玩的、用的,这哪是送生辰礼,倒像是民间在置办家业。
德妃也是信佛之人,永和宫还专门建了个小佛堂。
要说是这佛经,送给德妃,远比送给康熙来得合适。
“皇阿玛什么都不缺,富有四海,但凡是大清之地,皇阿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儿子就算是想挑些物件送给皇阿玛,也实在无能为力,倒还不如亲自抄一份佛经,更能表达儿子的心意。”胤祯笑嘻嘻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