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嫔“哎呀”了一声,待要劝阻已经来不及了,便见那棋盘上已经乱成一团,黑白混合。
懋嫔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便道:“宁妃娘娘,嫔妾瞧着……您今儿个心神乱的很。”。
她顿了顿,试探着问她:“娘娘可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
宁妃懒洋洋地道:“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她努嘴对着张贵人的西侧殿示意了一下。
懋嫔顺着她示意的方向看过去,便蹙起眉尖,微微奇道:“那丫头素来是个胆小怕事的,怎会惹你生气?”。
宁妃顺手拈了块糕点在手中,听了这话便冷哼了一声,似笑非笑地道:“胆小是胆小,脑子倒是一点不慢。”。
她停了停,道:“懋嫔你还不知道吧,张丫头最近攀上了吉氏,你没见到那副样子,巴巴地上赶着呢!我瞧着,如此再过一阵子,张丫头哪还会有我这正经的主位娘娘?”。
懋嫔脱口而出道:“吉氏?”。
宁妃道:“可不就是你宫里的吉贵人!”
懋嫔思忖了一下,微笑道:“张丫头和吉贵人年龄相仿,位份也一样,都是贵人,又都是内敛的性子,景阳宫和永和宫靠的又近,便亲近一些也不足为奇。”。
宁妃把那糕点送进口中,狠狠咬了一块下来,掀起眼皮瞥了她一眼,讥讽地道:“呵!好你个懋嫔!从前本宫觉得你是个善心的,如今越发看你这人看不透了——嘴上总是这么一团和气,谁也不得罪,倒衬得本宫是个刻薄的主儿了。”。
懋嫔脸色如常,只是用帕子掩住一笑,向前俯身道:“娘娘哪里的话!景阳宫和永和宫本就靠在一处。嫔妾与娘娘都是主位,相互交好,便不允着下面两个侧位的走近些了?”。
宁妃瞟了她一眼,缓缓道:“本宫就是瞧着张丫头不顺眼!”。
懋嫔笑着道:“娘娘若是当真心里不爽快,等什么时候逮着机会了,小小地惩戒一下她便是了,这明面上又犯得着生什么气呢?”。
宁妃转了转眼珠,没吭声。
……
三更天,数声钟漏。
养心殿。
“什么时辰了?”,胤禛从积攒了一案奏折的御案上抬起头来问道,眼里布满了血丝。
苏培盛瞄了一眼西洋钟,在心里飞快地换算了一下,上前柔声道:“回皇上,马上就丑时初刻了,要不……奴才伺候您安置吧?”。
胤禛没吭声,半晌忽然冷不丁地问道:“苏培盛!朕问你,你瞧着年羹尧,与怡亲王比,如何?”。
苏培盛差点没吓死,立即就跪下了,声音都抖了:“皇上可折煞奴才了!奴才是什么身份?哪能评论怡亲王与大将军呢!”。
胤禛端坐在龙椅上,眼光沉沉地从满案的奏折上扫了过来,落在苏培盛脸上。
诺大的养心殿里一丁点动静都没有了,此时只能听见灯花噼里啪啦燃爆的声音。
胤禛一字一顿地道:“朕问你,你便说。”。
苏培盛以额触地,一瞬间,他想到了四爷登基那年,一系列的铁腕手段,一颗心在胸腔里扑通扑通地跳得发慌。
他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地磕了个头,想了想,这才道:“回皇上,朝堂上的事情,奴才不懂,不过奴才伺候在皇上身边,常常听怡亲王道:为人臣子,可以恃德,却万万不能恃才!”。
胤禛喃喃地道:“可以恃德,却万万不能恃才……不错,这是老十三才能说出的话!”。
便是有人军功再赫赫,倘若目无君臣,处处狂放不敬,那也是帝王断断忍不下去的。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着苏培盛,半晌喝道:“站起来!”。
苏培盛晃着腿,站起来了。
胤禛的目光冷厉地落在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柱上,那上面有他登基时,亲笔写下,并且命人镌刻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一人治天下。
是啊,这至高无上的权柄……岂容他人试探!
第83章 紫禁城端午
转眼到了五月初一,离端午节只有短短几天了,日头越发红烈似火,整个紫禁城中,处处都能闻见艾草、菖蒲的清香。
自雍正元年以来,负责造办处的便是怡亲王,而每年四月时,怡亲王便会下达谕令,让造办处的“杂货作”开始制作端午使用的香包、荷包、扇子、锭子药等。制作完成后,便会及早呈贡给皇上。
胤禛身为皇帝,按照老祖宗的规矩,从五月初一便佩戴了五毒荷包。
这里面放的是藿香、苍术、白芷等等物常用的药物,是御药房每年贡上的,由御医亲自指挥着苏拉制作。
他牢牢记得:清人入关之初,满洲贵族便有“我朝服饰,列祖所定,永遵勿替”的训诫,这也是太宗皇帝对子孙后代的要求:永远遵守老祖宗的衣冠仪制,不许擅自更改。
但满族人有一点和汉人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喜欢佩戴荷包。
入关以后,因为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缘故,满清皇室的荷包逐渐由大变小,式样精致小巧,由绸缎缝制,有元宝形、云子卷形、鸡心形、梅花形、葫芦形等形状,颜色明丽,配色活泼。
而荷包里装的,也不再是干粮了——那是满族人尚在关外的时候的习惯。
从康熙年朝开始,清宫荷包的制作更加繁复奢华,一般只装香料、散银钱和旱烟等,装香料的叫”香荷包”,装烟草的叫“烟荷包”。
--
懋嫔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便道:“宁妃娘娘,嫔妾瞧着……您今儿个心神乱的很。”。
她顿了顿,试探着问她:“娘娘可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
宁妃懒洋洋地道:“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她努嘴对着张贵人的西侧殿示意了一下。
懋嫔顺着她示意的方向看过去,便蹙起眉尖,微微奇道:“那丫头素来是个胆小怕事的,怎会惹你生气?”。
宁妃顺手拈了块糕点在手中,听了这话便冷哼了一声,似笑非笑地道:“胆小是胆小,脑子倒是一点不慢。”。
她停了停,道:“懋嫔你还不知道吧,张丫头最近攀上了吉氏,你没见到那副样子,巴巴地上赶着呢!我瞧着,如此再过一阵子,张丫头哪还会有我这正经的主位娘娘?”。
懋嫔脱口而出道:“吉氏?”。
宁妃道:“可不就是你宫里的吉贵人!”
懋嫔思忖了一下,微笑道:“张丫头和吉贵人年龄相仿,位份也一样,都是贵人,又都是内敛的性子,景阳宫和永和宫靠的又近,便亲近一些也不足为奇。”。
宁妃把那糕点送进口中,狠狠咬了一块下来,掀起眼皮瞥了她一眼,讥讽地道:“呵!好你个懋嫔!从前本宫觉得你是个善心的,如今越发看你这人看不透了——嘴上总是这么一团和气,谁也不得罪,倒衬得本宫是个刻薄的主儿了。”。
懋嫔脸色如常,只是用帕子掩住一笑,向前俯身道:“娘娘哪里的话!景阳宫和永和宫本就靠在一处。嫔妾与娘娘都是主位,相互交好,便不允着下面两个侧位的走近些了?”。
宁妃瞟了她一眼,缓缓道:“本宫就是瞧着张丫头不顺眼!”。
懋嫔笑着道:“娘娘若是当真心里不爽快,等什么时候逮着机会了,小小地惩戒一下她便是了,这明面上又犯得着生什么气呢?”。
宁妃转了转眼珠,没吭声。
……
三更天,数声钟漏。
养心殿。
“什么时辰了?”,胤禛从积攒了一案奏折的御案上抬起头来问道,眼里布满了血丝。
苏培盛瞄了一眼西洋钟,在心里飞快地换算了一下,上前柔声道:“回皇上,马上就丑时初刻了,要不……奴才伺候您安置吧?”。
胤禛没吭声,半晌忽然冷不丁地问道:“苏培盛!朕问你,你瞧着年羹尧,与怡亲王比,如何?”。
苏培盛差点没吓死,立即就跪下了,声音都抖了:“皇上可折煞奴才了!奴才是什么身份?哪能评论怡亲王与大将军呢!”。
胤禛端坐在龙椅上,眼光沉沉地从满案的奏折上扫了过来,落在苏培盛脸上。
诺大的养心殿里一丁点动静都没有了,此时只能听见灯花噼里啪啦燃爆的声音。
胤禛一字一顿地道:“朕问你,你便说。”。
苏培盛以额触地,一瞬间,他想到了四爷登基那年,一系列的铁腕手段,一颗心在胸腔里扑通扑通地跳得发慌。
他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地磕了个头,想了想,这才道:“回皇上,朝堂上的事情,奴才不懂,不过奴才伺候在皇上身边,常常听怡亲王道:为人臣子,可以恃德,却万万不能恃才!”。
胤禛喃喃地道:“可以恃德,却万万不能恃才……不错,这是老十三才能说出的话!”。
便是有人军功再赫赫,倘若目无君臣,处处狂放不敬,那也是帝王断断忍不下去的。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着苏培盛,半晌喝道:“站起来!”。
苏培盛晃着腿,站起来了。
胤禛的目光冷厉地落在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柱上,那上面有他登基时,亲笔写下,并且命人镌刻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一人治天下。
是啊,这至高无上的权柄……岂容他人试探!
第83章 紫禁城端午
转眼到了五月初一,离端午节只有短短几天了,日头越发红烈似火,整个紫禁城中,处处都能闻见艾草、菖蒲的清香。
自雍正元年以来,负责造办处的便是怡亲王,而每年四月时,怡亲王便会下达谕令,让造办处的“杂货作”开始制作端午使用的香包、荷包、扇子、锭子药等。制作完成后,便会及早呈贡给皇上。
胤禛身为皇帝,按照老祖宗的规矩,从五月初一便佩戴了五毒荷包。
这里面放的是藿香、苍术、白芷等等物常用的药物,是御药房每年贡上的,由御医亲自指挥着苏拉制作。
他牢牢记得:清人入关之初,满洲贵族便有“我朝服饰,列祖所定,永遵勿替”的训诫,这也是太宗皇帝对子孙后代的要求:永远遵守老祖宗的衣冠仪制,不许擅自更改。
但满族人有一点和汉人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喜欢佩戴荷包。
入关以后,因为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缘故,满清皇室的荷包逐渐由大变小,式样精致小巧,由绸缎缝制,有元宝形、云子卷形、鸡心形、梅花形、葫芦形等形状,颜色明丽,配色活泼。
而荷包里装的,也不再是干粮了——那是满族人尚在关外的时候的习惯。
从康熙年朝开始,清宫荷包的制作更加繁复奢华,一般只装香料、散银钱和旱烟等,装香料的叫”香荷包”,装烟草的叫“烟荷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