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富贵闲人 作者:东方句芒
第 22 章
乔珍看乔二奎一眼,知道他这时心里不痛快,便说:“爹,你帮我去把今日乔易送来的那几筐子旧货搬到牲口棚里去,吃了晌午饭,我就开始仔细清捡,看能找出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乔二奎一听果然有了些兴致,答应道:“好,我这就去。”
说完,站起来,走到院子里去搬那几大筐子旧货到牲口棚里。乔珍也起身到外头看他搬,一会儿功夫,见他已经出了一额头汗,但那面儿上的黯然之色却消散了许多。
果然,庄稼人实诚,只要干着活出了汗,再不好的事儿也会慢慢不放在心里了。乔珍微微笑着如是想。
作者有话要说: ╭(╯3╰)╮花花朵朵不要大意来一发。
☆、官窑笔洗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除了乔二奎两口子出去干农活时开一下门,乔家每日基本上是关门闭户,村里人都以为他们是害怕无赖乔易上门来讨债,其实是乔珍每日在牲口棚里清理这一回乔易送上门儿的几大筐子旧货,不想让别人进来打扰她。
在这中间,乔易上门儿来讨了好几次账,乔二奎每次都是给他几两银子,弄得乔易十分不耐烦。到十月初的时候,乔珍终于将那几大筐子的旧货清理出来了。统计了下,一共有前朝瓷器二十几件,在这些瓷器中甚至有一个官窑的笔洗,乔珍看到那个雨过天青色的笔洗时很好奇,为什么在这一片大墩山的村庄中竟然会出现这个东西。按理来说,这些村庄上的人大多不识字,更别说写字,而这个雨过天青色的官窑笔洗更不是他们能用的,为何在庄户人家中会有这东西,还被不识货得给当成旧货卖了。
本来她原本推想的是或者这里的庄户人家祖辈有读书人,因此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么珍贵的官窑笔洗就算是子孙凋零了,应该是有交代好生保存吧,但事实却不是这样。那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呢?忽地,乔珍想起自己重生后第一次见到乔黄氏时,她曾说过大墩山中有前朝的大官逃跑时来不及带走的财宝。当时自己并不相信,后来去村头小河边看到那大墩山,分明觉得那是个大的封土堆的墓葬。再后来,从周围村庄的村民手中得到了铸造有铭文“鱼伯”的青铜器,便肯定了那大墩山极有可能是古鱼国某一位国君的墓。
但是这官窑笔洗却和那古鱼国的东西有年代上的差距,很可能是娘口中所说的前朝大官的东西,这么说起来,看来大墩山上有前朝大官藏起来的财宝倒是有些真实性。大墩山,她觉得自己对那里越来越兴趣了。
将清理出来的瓷器登记在册,然后放入自己西屋中的箱子中。乔珍估算了下和那官窑笔洗在内,这二十几件前朝瓷器价值在二百两银子以上。
在这几大筐子旧货中,乔珍还清理出来七八件青铜器,内中有青铜豆,青铜镇席等,在那青铜豆的底座下面同样铸有“鱼伯”两字,估算了下,这些东西价值二三百两银子。所以这一回从乔易手上收来的破烂儿中,乔珍又有了五百两银子的进项。加上以前压箱底的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东西,相当于这下乔家有了近千两银子。
千两银子绝对不是个小数,进城去买个有楼有底的临街带小院儿的房子也不过百多两银子,当然这是指得浚县的县城,或者再大些的洛州城再添上百十两银子也可以买到,如果是在京城的话就买不到了。但是在乔珍的计划里,她并没有想现在就去京城,她觉得还是先去浚县的县城里立足比较明智,而且也会容易些。
不过现在乔二奎两口子并没有决定要离开黄山村,乔珍也没有法子,只有耐心等待。毕竟她现在虽然也被他们看成个小大人,遇到什么事也来向她讨主意,不过,搬家这样的大事还是要他们点头同意才行。不过在等待的过程中,她却想去做点儿别的事。
将这一回清理出来的古董玩器擦拭干净分类包好,装箱后,她把爹娘找来,对他们说这一回从乔易送来的破烂儿中清理出来价值好几百两银子的东西,让他们也高兴一下。果然乔二奎两口子听见这一回又有这么大一笔银子的进项高兴坏了,趁此机会,乔珍又提了下搬家的事。
两口子沉默了下,这一个多月来他们常常也商量这事,最后觉得怕是最终会搬走。因此今天乔珍先说家里有了足够多的银子让他们安心,不用担心搬走后生计无着落,后头又提了搬家的事,两口子并不反对,但他们两个还有疑问想问自己闺女,于是便听得乔二奎问:“闺女,你给我们说一说,我们搬去哪里好,是镇子里,还是城里?”
乔珍道:“自然是搬去浚县的县城里,若还是在镇子里,我怕那乔易还会来找咱家麻烦。而到了县城里,他就没那么长的手可以够得着了,而且黄一霸要想算计我们也不容易。”
停了停又说:“到了县城里后,忠儿还能去学堂里上学,他这年纪也该进学了。要是书读好了,将来考上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就不会有人敢轻易欺负咱们了。若是留在这庄子里,忠儿就没好前程了,难道你们还想让他种地么?”
乔二奎两口子听她这么一说,互看一眼,眼中都有了激动之色,是啊,关于儿子的前途他们从未考虑过,以前是没有那能力可以考虑,如今家里有了银子,这事就该考虑了。乔忠今年六岁了,是该进学堂里去念书的年纪。进了城,乔忠就能进学堂去,别得不说,光是这个就让两口子动心了。
“那珍儿,咱家进了城,你也可以和忠儿去学堂里念书。”乔黄氏笑望着乔珍道,在她心中其实后头有一句话没说,女子认识几个字读一些书,会写会算,将来找婆家的时候,也可以据此找个门第高些的人家。
乔珍闻言却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自己这跛脚的娘想得什么她很清楚,还有一个多月自己就满九岁了,按这里的风俗算虚岁的话,就是十岁了。再过两三年,要是来了葵水,那不是就得正经说婆家了么。但是,自己前头两世书念得实在不少啊,穿越来之前,读到大学毕业,念了十六年的书,穿越过来之后,十一年的时间把这大武朝的书看得也不少,这会儿让她跟乔忠一起去发蒙的学堂里念书,她觉得实在是个笑话。
乔黄氏见乔珍这么笑,立即会意过来,如今自己这闺女有了一双神眼,从黄家让乔易送上门儿的破烂儿中都能挑出几百两银子的值钱的宝贝来,想来那书上的字定然也是认识的,让她去学堂里根本就没必要,怪不得她会笑成这样。
瞪了眼自己闺女,乔黄氏也笑出声道:“瞧我这头脑,都忘了我闺女有双神眼了,那些书上的字儿想必也是都能认识了,还上学堂去做什么……”
停了停乔黄氏忽然想起什么,又说:“既然珍儿你不去上学堂,那到时候进了城,娘去给你请个绣娘来教你绣技,学一手好绣技,一世都用得上。”
哎,好罢,自己这娘如今说得话三句有两句都指着为自己将来说婆家去的,学好针指女红也是为了将来说婆家。有一手好针指,以后为自己男人,婆婆,公公,小姑等做鞋,做衣裳,做荷包,做这做那,一年做到底,得一个巧手媳妇的称赞,可是大武朝一般人家的女人十分看重的。再有在说亲事的时候媒人也必是要拿这个出来说的,一定程度上甚至比说这女子会认字算账还要让婆家看重。
前世穿越过来后,在出嫁前的那一年,自己延平候那爹可是为她请了京里有名的绣娘来教她绣技,最后经过一年的苦练,她到出嫁的时候终于也会做鞋,做里衣,绣裙子襕边,绣荷包什么的。虽然说不上手艺有多精湛,可是拿出去和一般妇人相比,也不丢人。况且那时候她的身份是卫国公少夫人,府中有专门针线上人,她哪里又能做什么针线活。只不过,那时候她象征性地逢年过节会给公婆和小姑做双鞋什么的,剩下的就是自己丈夫,卫国公世子爷吴义权的里衣和亵裤,这些里头穿的贴身的东西她会自己做,毕竟这些东西是不能给针线上的人做的。
因此这会儿乔黄氏提这个去请个绣娘来教自己女红,她也觉得完全没必要,自然是一口回绝,“娘,我还小,过两年再说这个好不好?”
这会儿她也不能说自己连针指女红也会,有了双神眼已经够吓人了,还无师自通地会做针线活,到时候该让乔二奎两口子觉得自己不是他们的闺女了。
“你还小?再有一个多月就满九岁,虚岁算十岁了。这如今不学,啥时候学?难道……”乔黄氏这话没说完,打住了,她想说“难道等你说婆家的时候再学,那时候晚了”,考虑到自己闺女这年纪面儿薄,说出这个来她会不好意思,于是乔黄氏没有再说下去。
乔珍自然是知道自己这跛脚的娘想说什么和她为什么打住的原因,勾唇一笑,她低下了头。
乔二奎见状,忙拉一拉乔黄氏道:“既然闺女说过两年就过两年。”
转脸看向乔珍问:“那珍儿,你想好咱家到时候进城里去做什么事儿讨生活没,坐吃山空,我怕金山银山也有尽的一天。”
乔珍答:“想过啊,可现在爹娘可决定了什么时候搬进城里去?”
乔二奎想了想说:“等来年地里的这一茬麦子收了,咱们就收拾好家当搬走。”
乔黄氏赞成,“好,那就这么着,如今咱们也把欠那乔易的银子都给清了,剩下就是等来年收了麦子咱们就进城去。”
乔珍想了想,若是按这个时间的话,离开黄山村还有半年多时间,在这段日子中,自己倒是可以开始另一个计划了。
“对了,娘,你以前跟我说那大墩山上有前朝大官藏起来的金银财宝,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会不会觉得越来越有趣了?
哈……
求收藏,求花花!
☆、前朝藏宝
乔黄氏微惊,“以前娘不是跟你说过么?怎么这会儿还问?”
乔珍讪讪笑着解释,“自从昏倒醒了后,这头脑里多了些东西,自然就少了些东西,所以我现在想听一听。”
乔二奎听到她母女两个说起什么大墩山的宝藏,面儿上便有些不自然,看乔珍一眼,自顾自的站了起来对两人说:“这天气一日一日冷了,我去劈些柴出来过冬时候用。”
说完,便径直走出堂屋门,到院子里堆放柴草的地方,抱了几根木头桩子出来,拿起一把大斧头吭哧吭哧地劈起柴来。
乔黄氏坐在堂屋里的大黑漆圆桌旁,看丈夫在院子里劈柴,便开始一边回忆一边断断续续地说起以前的事来,“那时候我还只有十三四岁,你姥爷和姥姥还在,我也没有嫁给你爹……”
乔珍知道乔黄氏今年二十六岁,现今是大武元平十二年,她口中所说十三四岁时,正好是大武朝的赵姓皇帝黄袍加身兵变那一两年。
“我记得那一年春天,有在浚县县城里帮工的村民回来对庄子上的人说,县城里涌进来许多从京城逃跑的前朝高官和这些人的老婆孩子奴仆,他们拖家带口,随行有装了许多贵重东西的马车。因为后边儿有大武的兵士们追赶,他们为了逃命,路过大墩山时,看中了大墩山那一带山高林密,就把那些贵重的不好带的东西藏在了山里,轻车简从继续往西边儿逃……”
乔珍听到这里,便觉得这事情还是有一半的真实性,并不是个传说或者夸夸奇谈。十二三年前的事,到现在时间也算不上长,不像有些传说因为流传的时间太长而被添油加醋地加进去许多不实在和夸张的成分。况且自己这跛脚的娘世代居住在黄山村,黄山村离大墩山不过十来里地,距离如此的近,从她嘴中说出来的这事便又平添了几分真实性。但她还有疑问,就是这前朝高官藏匿贵重东西的事怎么会传开来,让大墩山附近的村民人人皆知的。因为任何人藏匿贵重的东西时,都希望没有人知道,方便自己以后来取。于是她便将这疑问对乔黄氏说了。
乔黄氏解释道:“那时候兵荒马乱的,那些前朝大官藏东西时,山里有附近的村民在山上打柴,不知怎么的,这事情就传开了。后来,就有不少村民进山去寻宝,也有些人在山路上捡到了些零散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回来,不过,后来有村民因为进山去寻宝失踪了,庄子上的人都说是那大墩山上有古怪,渐渐地便没有人敢去了。”
第 22 章
恋耽美
第 22 章
乔珍看乔二奎一眼,知道他这时心里不痛快,便说:“爹,你帮我去把今日乔易送来的那几筐子旧货搬到牲口棚里去,吃了晌午饭,我就开始仔细清捡,看能找出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乔二奎一听果然有了些兴致,答应道:“好,我这就去。”
说完,站起来,走到院子里去搬那几大筐子旧货到牲口棚里。乔珍也起身到外头看他搬,一会儿功夫,见他已经出了一额头汗,但那面儿上的黯然之色却消散了许多。
果然,庄稼人实诚,只要干着活出了汗,再不好的事儿也会慢慢不放在心里了。乔珍微微笑着如是想。
作者有话要说: ╭(╯3╰)╮花花朵朵不要大意来一发。
☆、官窑笔洗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除了乔二奎两口子出去干农活时开一下门,乔家每日基本上是关门闭户,村里人都以为他们是害怕无赖乔易上门来讨债,其实是乔珍每日在牲口棚里清理这一回乔易送上门儿的几大筐子旧货,不想让别人进来打扰她。
在这中间,乔易上门儿来讨了好几次账,乔二奎每次都是给他几两银子,弄得乔易十分不耐烦。到十月初的时候,乔珍终于将那几大筐子的旧货清理出来了。统计了下,一共有前朝瓷器二十几件,在这些瓷器中甚至有一个官窑的笔洗,乔珍看到那个雨过天青色的笔洗时很好奇,为什么在这一片大墩山的村庄中竟然会出现这个东西。按理来说,这些村庄上的人大多不识字,更别说写字,而这个雨过天青色的官窑笔洗更不是他们能用的,为何在庄户人家中会有这东西,还被不识货得给当成旧货卖了。
本来她原本推想的是或者这里的庄户人家祖辈有读书人,因此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么珍贵的官窑笔洗就算是子孙凋零了,应该是有交代好生保存吧,但事实却不是这样。那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呢?忽地,乔珍想起自己重生后第一次见到乔黄氏时,她曾说过大墩山中有前朝的大官逃跑时来不及带走的财宝。当时自己并不相信,后来去村头小河边看到那大墩山,分明觉得那是个大的封土堆的墓葬。再后来,从周围村庄的村民手中得到了铸造有铭文“鱼伯”的青铜器,便肯定了那大墩山极有可能是古鱼国某一位国君的墓。
但是这官窑笔洗却和那古鱼国的东西有年代上的差距,很可能是娘口中所说的前朝大官的东西,这么说起来,看来大墩山上有前朝大官藏起来的财宝倒是有些真实性。大墩山,她觉得自己对那里越来越兴趣了。
将清理出来的瓷器登记在册,然后放入自己西屋中的箱子中。乔珍估算了下和那官窑笔洗在内,这二十几件前朝瓷器价值在二百两银子以上。
在这几大筐子旧货中,乔珍还清理出来七八件青铜器,内中有青铜豆,青铜镇席等,在那青铜豆的底座下面同样铸有“鱼伯”两字,估算了下,这些东西价值二三百两银子。所以这一回从乔易手上收来的破烂儿中,乔珍又有了五百两银子的进项。加上以前压箱底的价值四五百两银子的东西,相当于这下乔家有了近千两银子。
千两银子绝对不是个小数,进城去买个有楼有底的临街带小院儿的房子也不过百多两银子,当然这是指得浚县的县城,或者再大些的洛州城再添上百十两银子也可以买到,如果是在京城的话就买不到了。但是在乔珍的计划里,她并没有想现在就去京城,她觉得还是先去浚县的县城里立足比较明智,而且也会容易些。
不过现在乔二奎两口子并没有决定要离开黄山村,乔珍也没有法子,只有耐心等待。毕竟她现在虽然也被他们看成个小大人,遇到什么事也来向她讨主意,不过,搬家这样的大事还是要他们点头同意才行。不过在等待的过程中,她却想去做点儿别的事。
将这一回清理出来的古董玩器擦拭干净分类包好,装箱后,她把爹娘找来,对他们说这一回从乔易送来的破烂儿中清理出来价值好几百两银子的东西,让他们也高兴一下。果然乔二奎两口子听见这一回又有这么大一笔银子的进项高兴坏了,趁此机会,乔珍又提了下搬家的事。
两口子沉默了下,这一个多月来他们常常也商量这事,最后觉得怕是最终会搬走。因此今天乔珍先说家里有了足够多的银子让他们安心,不用担心搬走后生计无着落,后头又提了搬家的事,两口子并不反对,但他们两个还有疑问想问自己闺女,于是便听得乔二奎问:“闺女,你给我们说一说,我们搬去哪里好,是镇子里,还是城里?”
乔珍道:“自然是搬去浚县的县城里,若还是在镇子里,我怕那乔易还会来找咱家麻烦。而到了县城里,他就没那么长的手可以够得着了,而且黄一霸要想算计我们也不容易。”
停了停又说:“到了县城里后,忠儿还能去学堂里上学,他这年纪也该进学了。要是书读好了,将来考上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就不会有人敢轻易欺负咱们了。若是留在这庄子里,忠儿就没好前程了,难道你们还想让他种地么?”
乔二奎两口子听她这么一说,互看一眼,眼中都有了激动之色,是啊,关于儿子的前途他们从未考虑过,以前是没有那能力可以考虑,如今家里有了银子,这事就该考虑了。乔忠今年六岁了,是该进学堂里去念书的年纪。进了城,乔忠就能进学堂去,别得不说,光是这个就让两口子动心了。
“那珍儿,咱家进了城,你也可以和忠儿去学堂里念书。”乔黄氏笑望着乔珍道,在她心中其实后头有一句话没说,女子认识几个字读一些书,会写会算,将来找婆家的时候,也可以据此找个门第高些的人家。
乔珍闻言却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自己这跛脚的娘想得什么她很清楚,还有一个多月自己就满九岁了,按这里的风俗算虚岁的话,就是十岁了。再过两三年,要是来了葵水,那不是就得正经说婆家了么。但是,自己前头两世书念得实在不少啊,穿越来之前,读到大学毕业,念了十六年的书,穿越过来之后,十一年的时间把这大武朝的书看得也不少,这会儿让她跟乔忠一起去发蒙的学堂里念书,她觉得实在是个笑话。
乔黄氏见乔珍这么笑,立即会意过来,如今自己这闺女有了一双神眼,从黄家让乔易送上门儿的破烂儿中都能挑出几百两银子的值钱的宝贝来,想来那书上的字定然也是认识的,让她去学堂里根本就没必要,怪不得她会笑成这样。
瞪了眼自己闺女,乔黄氏也笑出声道:“瞧我这头脑,都忘了我闺女有双神眼了,那些书上的字儿想必也是都能认识了,还上学堂去做什么……”
停了停乔黄氏忽然想起什么,又说:“既然珍儿你不去上学堂,那到时候进了城,娘去给你请个绣娘来教你绣技,学一手好绣技,一世都用得上。”
哎,好罢,自己这娘如今说得话三句有两句都指着为自己将来说婆家去的,学好针指女红也是为了将来说婆家。有一手好针指,以后为自己男人,婆婆,公公,小姑等做鞋,做衣裳,做荷包,做这做那,一年做到底,得一个巧手媳妇的称赞,可是大武朝一般人家的女人十分看重的。再有在说亲事的时候媒人也必是要拿这个出来说的,一定程度上甚至比说这女子会认字算账还要让婆家看重。
前世穿越过来后,在出嫁前的那一年,自己延平候那爹可是为她请了京里有名的绣娘来教她绣技,最后经过一年的苦练,她到出嫁的时候终于也会做鞋,做里衣,绣裙子襕边,绣荷包什么的。虽然说不上手艺有多精湛,可是拿出去和一般妇人相比,也不丢人。况且那时候她的身份是卫国公少夫人,府中有专门针线上人,她哪里又能做什么针线活。只不过,那时候她象征性地逢年过节会给公婆和小姑做双鞋什么的,剩下的就是自己丈夫,卫国公世子爷吴义权的里衣和亵裤,这些里头穿的贴身的东西她会自己做,毕竟这些东西是不能给针线上的人做的。
因此这会儿乔黄氏提这个去请个绣娘来教自己女红,她也觉得完全没必要,自然是一口回绝,“娘,我还小,过两年再说这个好不好?”
这会儿她也不能说自己连针指女红也会,有了双神眼已经够吓人了,还无师自通地会做针线活,到时候该让乔二奎两口子觉得自己不是他们的闺女了。
“你还小?再有一个多月就满九岁,虚岁算十岁了。这如今不学,啥时候学?难道……”乔黄氏这话没说完,打住了,她想说“难道等你说婆家的时候再学,那时候晚了”,考虑到自己闺女这年纪面儿薄,说出这个来她会不好意思,于是乔黄氏没有再说下去。
乔珍自然是知道自己这跛脚的娘想说什么和她为什么打住的原因,勾唇一笑,她低下了头。
乔二奎见状,忙拉一拉乔黄氏道:“既然闺女说过两年就过两年。”
转脸看向乔珍问:“那珍儿,你想好咱家到时候进城里去做什么事儿讨生活没,坐吃山空,我怕金山银山也有尽的一天。”
乔珍答:“想过啊,可现在爹娘可决定了什么时候搬进城里去?”
乔二奎想了想说:“等来年地里的这一茬麦子收了,咱们就收拾好家当搬走。”
乔黄氏赞成,“好,那就这么着,如今咱们也把欠那乔易的银子都给清了,剩下就是等来年收了麦子咱们就进城去。”
乔珍想了想,若是按这个时间的话,离开黄山村还有半年多时间,在这段日子中,自己倒是可以开始另一个计划了。
“对了,娘,你以前跟我说那大墩山上有前朝大官藏起来的金银财宝,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会不会觉得越来越有趣了?
哈……
求收藏,求花花!
☆、前朝藏宝
乔黄氏微惊,“以前娘不是跟你说过么?怎么这会儿还问?”
乔珍讪讪笑着解释,“自从昏倒醒了后,这头脑里多了些东西,自然就少了些东西,所以我现在想听一听。”
乔二奎听到她母女两个说起什么大墩山的宝藏,面儿上便有些不自然,看乔珍一眼,自顾自的站了起来对两人说:“这天气一日一日冷了,我去劈些柴出来过冬时候用。”
说完,便径直走出堂屋门,到院子里堆放柴草的地方,抱了几根木头桩子出来,拿起一把大斧头吭哧吭哧地劈起柴来。
乔黄氏坐在堂屋里的大黑漆圆桌旁,看丈夫在院子里劈柴,便开始一边回忆一边断断续续地说起以前的事来,“那时候我还只有十三四岁,你姥爷和姥姥还在,我也没有嫁给你爹……”
乔珍知道乔黄氏今年二十六岁,现今是大武元平十二年,她口中所说十三四岁时,正好是大武朝的赵姓皇帝黄袍加身兵变那一两年。
“我记得那一年春天,有在浚县县城里帮工的村民回来对庄子上的人说,县城里涌进来许多从京城逃跑的前朝高官和这些人的老婆孩子奴仆,他们拖家带口,随行有装了许多贵重东西的马车。因为后边儿有大武的兵士们追赶,他们为了逃命,路过大墩山时,看中了大墩山那一带山高林密,就把那些贵重的不好带的东西藏在了山里,轻车简从继续往西边儿逃……”
乔珍听到这里,便觉得这事情还是有一半的真实性,并不是个传说或者夸夸奇谈。十二三年前的事,到现在时间也算不上长,不像有些传说因为流传的时间太长而被添油加醋地加进去许多不实在和夸张的成分。况且自己这跛脚的娘世代居住在黄山村,黄山村离大墩山不过十来里地,距离如此的近,从她嘴中说出来的这事便又平添了几分真实性。但她还有疑问,就是这前朝高官藏匿贵重东西的事怎么会传开来,让大墩山附近的村民人人皆知的。因为任何人藏匿贵重的东西时,都希望没有人知道,方便自己以后来取。于是她便将这疑问对乔黄氏说了。
乔黄氏解释道:“那时候兵荒马乱的,那些前朝大官藏东西时,山里有附近的村民在山上打柴,不知怎么的,这事情就传开了。后来,就有不少村民进山去寻宝,也有些人在山路上捡到了些零散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回来,不过,后来有村民因为进山去寻宝失踪了,庄子上的人都说是那大墩山上有古怪,渐渐地便没有人敢去了。”
第 2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