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壮曹鸣两兄弟举着闻青山,张小满李小连周子明韦成贵等少年前呼后拥高兴得举着闻青山游街。
刘湛在林记里坐着不凑这热闹。
云中书院一下子中了八名童生,最小的年仅十三岁,这样的录取率在武源县里是头一份,刘学渊今天光是应酬便笑得脸都僵了。
之后六月上旬县试,云中书院又中三名秀才,一时刘学渊的名声在当地更盛。
武源县因地处偏僻乃齐云山六县最穷的县城,一直以来没有正经的书院,想要求学只能到邻县。
趁着这波热潮云中书院又吸引来了一批学子。
说起云中书院,如今蒙学堂已经人满为患不再收人,蒙学堂大多都是附近乡村的农家子弟成绩良莠不齐,刘学渊正与宋宜均商量给蒙学堂分班的事,计划分成甲乙两班。
把有资质考童生的学生分出来上甲班,把初学和愚钝的学生分在乙班,乙班每半年一次小考,小考成绩合格都能升上甲班,至于老师的问题正好刘学礼平日里无所事事,在乙班教孩子写字认字刘学礼也能胜任。
同时宋宜均建议乙班三年为期,学生学满三年毕业,换而言之如果在三年内无法升上甲班就要从云中书院退学,这也是给云中书院设了一个门槛,有些孩子确实愚钝,学了半年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的大有人在。
在宋宜均的帮助下刘学渊终于定下章程。
即便刘学渊定下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仍然有许多学子慕名而来,读万卷书考科举为的就是功名,哪怕是只有秀才的功名,也能在县城里谋一份体面的工作总比种地强。
很快云中书院的宿舍又满了,如今家里刘学渊三兄弟要教书没空管闲杂事,像盖房这种事情自然由闲人刘湛负责。
刘学渊发了话刘湛可以自己看着办,刘湛便大手一挥又在云中书院后面多盖了三排土房,并砌了围墙回廊把教学区和宿舍区分开两个院子,刘湛瞧着土墙不好看,又让工匠把书院和刘家屋子的里外全都用石灰刷白,顿时云中书院的气象幡然一新。
当时刘湛怂恿刘学渊开学院不过是想着能多点收入,没想到云中书院被刘学渊办得越发红火。
刘湛也曾担心云中书院名声太盛会不会惹来杀身之祸,毕竟刘家并非寻常百姓,直到沛县令差人送来贺礼感激刘学渊教化百姓,刘湛才放宽了心。
教书育人功在千秋,不过是教出几名秀才罢了,左右也当不了官,除了给沛县令添些政绩,旁的又改变不了什么。
第19章 争取
“还差二十四两银子……”
夏至正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候,刘湛无力的仰躺在炕上,屋里两边都开了窗户空气对流凉风习习,就连旺财也舒服得翻肚皮。
许是杀得狠了,最近野猪林子里的野猪数量锐减,从前上山运气好时能猎得四五头,如今一天也难碰见一两头。
宋凤林宽慰他。“万事开头难。”
刘湛无奈。
“大哥。”就在这时李小连抱着一个匣子进来。
刘湛继续摊着,宋凤林给李小连沏茶。
“大哥,这个你先拿去用。”李小连把匣子送到刘湛跟前。
刘湛疑惑的起身接过,一打开匣子里面是五两一锭的白银,一共有五锭,刘湛立即塞回李小连怀里。
“这是你娘留着给你成亲用的银子,怎能随便拿出来。”刘湛严肃道。
李小连把匣子放到刘湛跟前。
“大夫人跟我娘说了不忙给我娶亲,说是……”李小连有些羞赧。“说是过两年家境若有好转给我寻一门好亲事。”
这两年刘家开办云中书院办得红红火火,虽然家境不如县里的富户殷实,但是胜在出身高名声好。
自刘湛满了十五,上门说亲的媒婆都快把刘家的门槛踏坏了,赵氏放了话家中几个孩子的亲事待过了十八再考虑,如此方消停。
李小连又道:“这些银子左右都是放着,大哥有用便先拿去用。”
“你就不怕我把你的银子贪了不还?”刘湛心里感激。
“大哥是有本事的人怎会看上这点银子。”李小连憨厚的笑了。
刘湛拍了拍李小连肩膀。“谢谢你。”
有了李小连的帮忙,刘湛总算是凑齐了百两,如此他根本坐不住,立即去寻刘学渊。
刘湛寻过来时,刘学渊正和宋宜均说起北疆的战事。
燕兵大军压境,连下苍霞平原三座县城,颜氏军不敌节节败退,燕军铁骑令北疆百姓闻风丧胆。
“苍霞平原是北疆大楚门户,颜氏一族在苍霞平原大权独揽却不作为。”宋宜均摇头叹息。
燕军铁骑在苍霞平原几进几出,如入无人之地,苍霞平原民不聊生,靠近燕地的边境更是十室九空。
刘学渊眉头深锁。“燕国这一代燕王雄才大略,收拢草原各部建立王庭,更一手打造燕军铁骑,将草原上的鲜卑人驱逐出千里之外,如今燕国上下万众一心,国力强盛如此,反观颜氏,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刘湛坐在一旁安静的听。
齐云山是天下之北最大的山脉,出了齐云山便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在齐云山东面湟川流域有一处平原名叫苍霞平原,因齐云山脉挡住了北风,苍霞平原气候温和沃野千里。
燕国在明主的带领下强盛起来了,自然对苍霞平原动了心思。
--
刘湛在林记里坐着不凑这热闹。
云中书院一下子中了八名童生,最小的年仅十三岁,这样的录取率在武源县里是头一份,刘学渊今天光是应酬便笑得脸都僵了。
之后六月上旬县试,云中书院又中三名秀才,一时刘学渊的名声在当地更盛。
武源县因地处偏僻乃齐云山六县最穷的县城,一直以来没有正经的书院,想要求学只能到邻县。
趁着这波热潮云中书院又吸引来了一批学子。
说起云中书院,如今蒙学堂已经人满为患不再收人,蒙学堂大多都是附近乡村的农家子弟成绩良莠不齐,刘学渊正与宋宜均商量给蒙学堂分班的事,计划分成甲乙两班。
把有资质考童生的学生分出来上甲班,把初学和愚钝的学生分在乙班,乙班每半年一次小考,小考成绩合格都能升上甲班,至于老师的问题正好刘学礼平日里无所事事,在乙班教孩子写字认字刘学礼也能胜任。
同时宋宜均建议乙班三年为期,学生学满三年毕业,换而言之如果在三年内无法升上甲班就要从云中书院退学,这也是给云中书院设了一个门槛,有些孩子确实愚钝,学了半年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的大有人在。
在宋宜均的帮助下刘学渊终于定下章程。
即便刘学渊定下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仍然有许多学子慕名而来,读万卷书考科举为的就是功名,哪怕是只有秀才的功名,也能在县城里谋一份体面的工作总比种地强。
很快云中书院的宿舍又满了,如今家里刘学渊三兄弟要教书没空管闲杂事,像盖房这种事情自然由闲人刘湛负责。
刘学渊发了话刘湛可以自己看着办,刘湛便大手一挥又在云中书院后面多盖了三排土房,并砌了围墙回廊把教学区和宿舍区分开两个院子,刘湛瞧着土墙不好看,又让工匠把书院和刘家屋子的里外全都用石灰刷白,顿时云中书院的气象幡然一新。
当时刘湛怂恿刘学渊开学院不过是想着能多点收入,没想到云中书院被刘学渊办得越发红火。
刘湛也曾担心云中书院名声太盛会不会惹来杀身之祸,毕竟刘家并非寻常百姓,直到沛县令差人送来贺礼感激刘学渊教化百姓,刘湛才放宽了心。
教书育人功在千秋,不过是教出几名秀才罢了,左右也当不了官,除了给沛县令添些政绩,旁的又改变不了什么。
第19章 争取
“还差二十四两银子……”
夏至正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候,刘湛无力的仰躺在炕上,屋里两边都开了窗户空气对流凉风习习,就连旺财也舒服得翻肚皮。
许是杀得狠了,最近野猪林子里的野猪数量锐减,从前上山运气好时能猎得四五头,如今一天也难碰见一两头。
宋凤林宽慰他。“万事开头难。”
刘湛无奈。
“大哥。”就在这时李小连抱着一个匣子进来。
刘湛继续摊着,宋凤林给李小连沏茶。
“大哥,这个你先拿去用。”李小连把匣子送到刘湛跟前。
刘湛疑惑的起身接过,一打开匣子里面是五两一锭的白银,一共有五锭,刘湛立即塞回李小连怀里。
“这是你娘留着给你成亲用的银子,怎能随便拿出来。”刘湛严肃道。
李小连把匣子放到刘湛跟前。
“大夫人跟我娘说了不忙给我娶亲,说是……”李小连有些羞赧。“说是过两年家境若有好转给我寻一门好亲事。”
这两年刘家开办云中书院办得红红火火,虽然家境不如县里的富户殷实,但是胜在出身高名声好。
自刘湛满了十五,上门说亲的媒婆都快把刘家的门槛踏坏了,赵氏放了话家中几个孩子的亲事待过了十八再考虑,如此方消停。
李小连又道:“这些银子左右都是放着,大哥有用便先拿去用。”
“你就不怕我把你的银子贪了不还?”刘湛心里感激。
“大哥是有本事的人怎会看上这点银子。”李小连憨厚的笑了。
刘湛拍了拍李小连肩膀。“谢谢你。”
有了李小连的帮忙,刘湛总算是凑齐了百两,如此他根本坐不住,立即去寻刘学渊。
刘湛寻过来时,刘学渊正和宋宜均说起北疆的战事。
燕兵大军压境,连下苍霞平原三座县城,颜氏军不敌节节败退,燕军铁骑令北疆百姓闻风丧胆。
“苍霞平原是北疆大楚门户,颜氏一族在苍霞平原大权独揽却不作为。”宋宜均摇头叹息。
燕军铁骑在苍霞平原几进几出,如入无人之地,苍霞平原民不聊生,靠近燕地的边境更是十室九空。
刘学渊眉头深锁。“燕国这一代燕王雄才大略,收拢草原各部建立王庭,更一手打造燕军铁骑,将草原上的鲜卑人驱逐出千里之外,如今燕国上下万众一心,国力强盛如此,反观颜氏,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刘湛坐在一旁安静的听。
齐云山是天下之北最大的山脉,出了齐云山便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在齐云山东面湟川流域有一处平原名叫苍霞平原,因齐云山脉挡住了北风,苍霞平原气候温和沃野千里。
燕国在明主的带领下强盛起来了,自然对苍霞平原动了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