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的大冒险》在国内反响很好,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高中生都很喜欢,甚至一些家庭的父母也感兴趣,读者年龄层的范围很大。
《文艺少年》杂志因此销量大增,他们主动调整了林子轩的稿费,加大了宣传力度。
有家儿童出版社预备明年出版《小雪的大冒险》,林子轩和出版社签订了合同,拿到了百分之十的版税。
这和国内儿童读物市场的匮乏有关,孩子们很难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山田真史听了翻译的话,以为是那种幼稚的童话故事,就没有了兴趣。
他邀请林子轩为《活着》的日文版写一个序言,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林子轩表示同意,离开日本前会交给东方书店。
双方就这么告别离开。
走在书店街上,看着周围各式不同的书店,慕姗姗有点不高兴。
“那个山田看不上《小雪的大冒险》,以后有他后悔的时候。”林子轩想想就明白了,劝说道,“等这个故事在全世界畅销之后,他就会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个多么好的机会。”
“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还全世界畅销,给你自己脸上贴金吧。”慕姗姗埋汰道,“能在国内受欢迎就不错了,我看了那些信,提了不少意见,你还要继续努力啊。”
《文艺少年》杂志社转给他们很多读者来信,大多出自小朋友的手笔。
慕姗姗喜欢看那些信,碰到夸奖小雪的信件就留下,有提出意见的就记下来。
小朋友也有许多的奇思妙想,他们提出不少稀奇古怪的情节,整人的点子一个比一个厉害,估计平时没少在其他孩子身上做实践。
让林子轩看的惊讶不已,慕姗姗觉得不错,可以用在以后的故事里。
就算是用不到,也可以保存起来,每一封信都是一个孩子的童真。
“别再朝里面加情节了,我怕后面圆不回来就麻烦了。”林子轩反对道。
林子轩发现改编是个很费力的活,如果再加上各种古怪的情节,想要把故事讲通顺基本上很难,好在是童话故事,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都推到魔法世界身上。
在魔法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你不是很天才嘛,这点小事就被难住了。”慕姗姗调侃道。
林子轩只好认输,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周围没有人认识他们,这种感觉很放松。
这不是说在京城生活就要端着,而是在京城他们有着各自的身份,这种身份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不能逾越。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可以放下原本的身份,在街上追逐打闹,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这或许就是旅游的目的,放下一切,做回真正的自己。
第三百四十章 幕后推手
《我们俩》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林子轩和慕姗姗去看了,主要是给林晓玲鼓劲。
这帮学生心里颇为忐忑,不知道片子会不会受到欢迎,毕竟这只是用三十万拍的低成本影片,和那些动辄上千万的片子没办法相比。
他们自己清楚拍的有些粗糙,在电影学院放映的时候就被批评过。
现在拿到这么大的电影节上,难免局促,怕没人来看,怕失败,怕被国外的媒体嘲笑,有人因此紧张的晚上都睡不好觉。
第一次都这样,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习惯了,年轻,不可看轻。
林晓玲同样紧张,但她性子开朗,状态还不错。
他们站在放映厅的门口,东张西望,期盼着观众的到来。
电影节的组委会制作了一份宣传手册,上面印了所有参加电影节展映的影片,并对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做了重点介绍。
观众拿着这份宣传手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
《我们俩》作为获得三项提名的电影,吸引了不少的观众,还有媒体记者。
到了时间,放映厅内至少有了七成的上座率,形势不错。
影片开始放映,现场有些喧闹,不过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渐渐的安静下来,到了后来,还能听到抽泣的声音。
这是一部安静的影片,需要安静的观看,仔细的品味。
放映结束,观众热情的鼓掌,反响非常热烈,让林晓玲等人备受鼓舞。
林子轩没想到这部片子在日本这么受欢迎,等第二天看到影评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些年日本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对于如何处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热点,也是日本民众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俩》恰恰讲述了一位孤独的老人和一位年轻女孩之间相处的故事。
平淡琐碎的剧情极为生活化,老人和女孩情感的互动引起了日本观众的共鸣。
有媒体称赞金亚琴和徐静蕾是质朴自然的表演,没有掺杂一丝的杂质。
这种说法略显夸张,不过日本观众喜欢这部电影是不争的事实,在接下来的放映中,《我们俩》几乎场场爆满,在电影节上人气高涨。
面对这种情况,电影学院的学生自然兴高采烈,作为导演的林晓玲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日本记者惊讶于导演和主创团队的年轻,这些人还在电影学院上学,这是他们的毕业作品,这个发现让《我们俩》更受关注。
这时候,一位叫做市山尚三的日本电影人找了过来。
--
《文艺少年》杂志因此销量大增,他们主动调整了林子轩的稿费,加大了宣传力度。
有家儿童出版社预备明年出版《小雪的大冒险》,林子轩和出版社签订了合同,拿到了百分之十的版税。
这和国内儿童读物市场的匮乏有关,孩子们很难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山田真史听了翻译的话,以为是那种幼稚的童话故事,就没有了兴趣。
他邀请林子轩为《活着》的日文版写一个序言,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林子轩表示同意,离开日本前会交给东方书店。
双方就这么告别离开。
走在书店街上,看着周围各式不同的书店,慕姗姗有点不高兴。
“那个山田看不上《小雪的大冒险》,以后有他后悔的时候。”林子轩想想就明白了,劝说道,“等这个故事在全世界畅销之后,他就会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个多么好的机会。”
“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还全世界畅销,给你自己脸上贴金吧。”慕姗姗埋汰道,“能在国内受欢迎就不错了,我看了那些信,提了不少意见,你还要继续努力啊。”
《文艺少年》杂志社转给他们很多读者来信,大多出自小朋友的手笔。
慕姗姗喜欢看那些信,碰到夸奖小雪的信件就留下,有提出意见的就记下来。
小朋友也有许多的奇思妙想,他们提出不少稀奇古怪的情节,整人的点子一个比一个厉害,估计平时没少在其他孩子身上做实践。
让林子轩看的惊讶不已,慕姗姗觉得不错,可以用在以后的故事里。
就算是用不到,也可以保存起来,每一封信都是一个孩子的童真。
“别再朝里面加情节了,我怕后面圆不回来就麻烦了。”林子轩反对道。
林子轩发现改编是个很费力的活,如果再加上各种古怪的情节,想要把故事讲通顺基本上很难,好在是童话故事,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都推到魔法世界身上。
在魔法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你不是很天才嘛,这点小事就被难住了。”慕姗姗调侃道。
林子轩只好认输,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周围没有人认识他们,这种感觉很放松。
这不是说在京城生活就要端着,而是在京城他们有着各自的身份,这种身份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不能逾越。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可以放下原本的身份,在街上追逐打闹,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这或许就是旅游的目的,放下一切,做回真正的自己。
第三百四十章 幕后推手
《我们俩》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林子轩和慕姗姗去看了,主要是给林晓玲鼓劲。
这帮学生心里颇为忐忑,不知道片子会不会受到欢迎,毕竟这只是用三十万拍的低成本影片,和那些动辄上千万的片子没办法相比。
他们自己清楚拍的有些粗糙,在电影学院放映的时候就被批评过。
现在拿到这么大的电影节上,难免局促,怕没人来看,怕失败,怕被国外的媒体嘲笑,有人因此紧张的晚上都睡不好觉。
第一次都这样,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习惯了,年轻,不可看轻。
林晓玲同样紧张,但她性子开朗,状态还不错。
他们站在放映厅的门口,东张西望,期盼着观众的到来。
电影节的组委会制作了一份宣传手册,上面印了所有参加电影节展映的影片,并对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做了重点介绍。
观众拿着这份宣传手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
《我们俩》作为获得三项提名的电影,吸引了不少的观众,还有媒体记者。
到了时间,放映厅内至少有了七成的上座率,形势不错。
影片开始放映,现场有些喧闹,不过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渐渐的安静下来,到了后来,还能听到抽泣的声音。
这是一部安静的影片,需要安静的观看,仔细的品味。
放映结束,观众热情的鼓掌,反响非常热烈,让林晓玲等人备受鼓舞。
林子轩没想到这部片子在日本这么受欢迎,等第二天看到影评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些年日本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对于如何处理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热点,也是日本民众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俩》恰恰讲述了一位孤独的老人和一位年轻女孩之间相处的故事。
平淡琐碎的剧情极为生活化,老人和女孩情感的互动引起了日本观众的共鸣。
有媒体称赞金亚琴和徐静蕾是质朴自然的表演,没有掺杂一丝的杂质。
这种说法略显夸张,不过日本观众喜欢这部电影是不争的事实,在接下来的放映中,《我们俩》几乎场场爆满,在电影节上人气高涨。
面对这种情况,电影学院的学生自然兴高采烈,作为导演的林晓玲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日本记者惊讶于导演和主创团队的年轻,这些人还在电影学院上学,这是他们的毕业作品,这个发现让《我们俩》更受关注。
这时候,一位叫做市山尚三的日本电影人找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