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南动兵,小皇帝无疑是接受不了的,一旦几个宰辅强行要这么做,他就要着手罢相亲政了,不过像汉中增兵,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朝廷不去打西南,西南也不太可能主动出剑门关攻打朝廷,因此朝廷增兵汉中,既可以稳固西南门户,也不太会引起太大的震动。
元昭天子坐在主位上,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向殿中诸位大臣。
“诸卿的意见呢?”
相较于沈宽,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严守拙,态度就没有那么强行,他上前一步,对着天子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派人去西南查明到底有没有旱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管西南有没有旱情,这三十多份奏书,一份也不能批。”
他沉声道:“朝廷不会给西南免赋,再有几个月就是朝廷征收秋粮的时候了,如果到时候西南拒不纳赋,朝廷不管怎么做都是理所应当。”
“臣的意思是,现在可以向汉中增兵,有备无患,如果数月之后,西南拒不纳赋,朝廷当可以从汉中兴起王师,讨伐不臣。”
严守拙的这个方案,相对来说要温和一些,也是把皮球踢还给了西南,到时候如果西南那边要强行罢税,便真的会打起来了。
元昭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环顾殿中诸大臣。
“诸卿可还有别的想法?”
宣政殿里寂静无声。
现在的朝堂,毕竟是几位辅臣在主政,如今三辅臣之中的两个辅臣都说了话,剩下的人自然不敢再多说什么,就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姬林,张了张嘴,也没有说话。
坐在帝座上的天子,微微皱眉。
他挥了挥手。
“既如此,就按照沈相与严司空的法子,交给兵部拟订章程,具体的章程出来之后,送到未央宫来,朕要先看一看。”
说罢,这位天子起身,转头对着萧正说道:“回未央宫。”
大太监萧正立刻低头,带着一群宦官,簇拥着天子离开了宣政殿,留下了一群大臣面面相觑。
让他们愕然的不是天子要过问这件事,而是天子……已经在提前参政了。
官场上,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元昭天子短短的一句话,底下的大臣们心里就会琢磨……皇帝是不是要提前亲政了?
宣政殿里的这些人,最少也是三品官,说他们是人中龙凤一点也不为过,只这一句话,其中有些人已经在暗中打起了算盘。
朝堂里,是有辅臣的啊。
天子提前参政,是不是对着几个辅臣……不满意?
瞬间,他们看向三位辅臣的眼光,就有些不太对劲了。
沈宽微微低着头,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兵部尚书叶璘说到:“叶尚书,陛下要你兵部拿章程出来,明日日落之前,具体的章程要送到尚书台审核。”
叶璘皱了皱眉头,不过还是低头拱手:“下官遵命。”
沈相大袖一挥。
“今日廷议到此为止,诸公各回职司,散了罢。”
他这一句话,宣政殿里的大臣就都开始慢慢离场,没过多久,所有的官员便都散去,宣政殿里,只剩下包括姬林在内的三个辅臣。
他们能做到辅臣的位置上,自然有过人之处,旁人能听出来的意思,他们不会听不出来。
沈宽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了严守拙与姬林。
“二位,陛下已经参政了。”
本来廷议,应该是他这个左相来“主持”,问话之类的也该是他这个左相来做,但是方才,年仅十四岁的元昭天子,基本上算是掌控了全场,完整的主持了这场廷议。
姬林面色平静。
“陛下是天子,陛下如果要执政,我等还政于陛下就是了。”
他看向沈宽,呵呵一笑:“怎么,沈相舍不得?”
沈宽微微皱眉:“老夫本就是尚书省左仆射,多一个辅臣的头衔,权柄未必多到哪里去,但是责任却多了不少,若能归政天子,老夫也是乐意去做的。”
说着,他看了姬林一眼。
“但是现在,大事未定,陛下年纪幼小,恐会意气用事,感情用事,不以社稷大局为重。”
姬林冷冷一笑。
“沈相的大局,未必就比陛下高到哪里去了。”
他对着两位辅臣拱了拱手,潇洒告辞。
“大都督府的意见很简单,一切听从圣意,两位辅臣如果想要折腾,就尽可能折腾去吧,本督还有军务要办,不奉陪了。”
说罢,姬林扬长而去。
留下来的严司空,也微微叹了口气,对着沈宽拱手道:“沈相,眼见就是秋天了,就算陛下无意参政,我等的辅臣也做不了太久,沈相谋国日久,也要想一想谋身了。”
说罢,他叹了口气,也离开了宣政殿。
与此同时,已经回到未央宫的元昭天子,让人把母族的两个舅舅,都请到了未央宫里密谈。
京城里风云涌动。
…………………………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一个月时间就过去了。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朝廷从禁军左营调派了足足三个折冲府,用来增兵汉中,扼守西南门户。
与此同时,朝廷拒绝西南免赋的文书,也早就从京城送到了西南,文书在赵嘉手里走了一圈之后,就被快马送到了远在两千里之外的永州府。
与这封信一起送到永州的,还有一封来自宁陵的书信。
正在祁阳县李府里,陪老婆孩子的靖安侯爷,手里拿着这两封书信,没有急着拆开朝廷的那一封,而是先拆开了来自宁陵的书信。
这封信,是陈国公叶鸣亲笔所写。
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大意是这位陈国公在宁陵守灵的时候,听说了西南的事情,劝李信不要把这件事闹大,见好就收,西南再起刀兵对谁都不好。
信的末尾,这位陈国公添了最后一句话。
“西南已经自成一国,且给朝廷留些面子。”
李信扫视了几眼这封书信之后,就找了个火折子把它点了,烧成了灰烬。
他现在与朝廷亦敌亦友,不太好跟叶家人有所牵扯,更不能留下书信,牵连到叶鸣。
靖安侯府伏案给叶鸣回了一封问候身体的书信之后,才拆开了第二封赵嘉寄过来的书信。
信里的内容,是朝廷拒绝给西南免赋,已经朝廷要对汉中增兵的事情。
大概扫了一遍之后,靖安侯爷脸上就露出了冷笑,他随手把这封信也扔进了火炬里。
“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尽量两边都不得罪,结果两边都讨不了好。”
“先帝可以这么做,但是你年纪太小了啊…”
(未完待续)
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朝廷不去打西南,西南也不太可能主动出剑门关攻打朝廷,因此朝廷增兵汉中,既可以稳固西南门户,也不太会引起太大的震动。
元昭天子坐在主位上,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向殿中诸位大臣。
“诸卿的意见呢?”
相较于沈宽,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严守拙,态度就没有那么强行,他上前一步,对着天子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派人去西南查明到底有没有旱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管西南有没有旱情,这三十多份奏书,一份也不能批。”
他沉声道:“朝廷不会给西南免赋,再有几个月就是朝廷征收秋粮的时候了,如果到时候西南拒不纳赋,朝廷不管怎么做都是理所应当。”
“臣的意思是,现在可以向汉中增兵,有备无患,如果数月之后,西南拒不纳赋,朝廷当可以从汉中兴起王师,讨伐不臣。”
严守拙的这个方案,相对来说要温和一些,也是把皮球踢还给了西南,到时候如果西南那边要强行罢税,便真的会打起来了。
元昭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环顾殿中诸大臣。
“诸卿可还有别的想法?”
宣政殿里寂静无声。
现在的朝堂,毕竟是几位辅臣在主政,如今三辅臣之中的两个辅臣都说了话,剩下的人自然不敢再多说什么,就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姬林,张了张嘴,也没有说话。
坐在帝座上的天子,微微皱眉。
他挥了挥手。
“既如此,就按照沈相与严司空的法子,交给兵部拟订章程,具体的章程出来之后,送到未央宫来,朕要先看一看。”
说罢,这位天子起身,转头对着萧正说道:“回未央宫。”
大太监萧正立刻低头,带着一群宦官,簇拥着天子离开了宣政殿,留下了一群大臣面面相觑。
让他们愕然的不是天子要过问这件事,而是天子……已经在提前参政了。
官场上,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元昭天子短短的一句话,底下的大臣们心里就会琢磨……皇帝是不是要提前亲政了?
宣政殿里的这些人,最少也是三品官,说他们是人中龙凤一点也不为过,只这一句话,其中有些人已经在暗中打起了算盘。
朝堂里,是有辅臣的啊。
天子提前参政,是不是对着几个辅臣……不满意?
瞬间,他们看向三位辅臣的眼光,就有些不太对劲了。
沈宽微微低着头,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兵部尚书叶璘说到:“叶尚书,陛下要你兵部拿章程出来,明日日落之前,具体的章程要送到尚书台审核。”
叶璘皱了皱眉头,不过还是低头拱手:“下官遵命。”
沈相大袖一挥。
“今日廷议到此为止,诸公各回职司,散了罢。”
他这一句话,宣政殿里的大臣就都开始慢慢离场,没过多久,所有的官员便都散去,宣政殿里,只剩下包括姬林在内的三个辅臣。
他们能做到辅臣的位置上,自然有过人之处,旁人能听出来的意思,他们不会听不出来。
沈宽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了严守拙与姬林。
“二位,陛下已经参政了。”
本来廷议,应该是他这个左相来“主持”,问话之类的也该是他这个左相来做,但是方才,年仅十四岁的元昭天子,基本上算是掌控了全场,完整的主持了这场廷议。
姬林面色平静。
“陛下是天子,陛下如果要执政,我等还政于陛下就是了。”
他看向沈宽,呵呵一笑:“怎么,沈相舍不得?”
沈宽微微皱眉:“老夫本就是尚书省左仆射,多一个辅臣的头衔,权柄未必多到哪里去,但是责任却多了不少,若能归政天子,老夫也是乐意去做的。”
说着,他看了姬林一眼。
“但是现在,大事未定,陛下年纪幼小,恐会意气用事,感情用事,不以社稷大局为重。”
姬林冷冷一笑。
“沈相的大局,未必就比陛下高到哪里去了。”
他对着两位辅臣拱了拱手,潇洒告辞。
“大都督府的意见很简单,一切听从圣意,两位辅臣如果想要折腾,就尽可能折腾去吧,本督还有军务要办,不奉陪了。”
说罢,姬林扬长而去。
留下来的严司空,也微微叹了口气,对着沈宽拱手道:“沈相,眼见就是秋天了,就算陛下无意参政,我等的辅臣也做不了太久,沈相谋国日久,也要想一想谋身了。”
说罢,他叹了口气,也离开了宣政殿。
与此同时,已经回到未央宫的元昭天子,让人把母族的两个舅舅,都请到了未央宫里密谈。
京城里风云涌动。
…………………………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一个月时间就过去了。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朝廷从禁军左营调派了足足三个折冲府,用来增兵汉中,扼守西南门户。
与此同时,朝廷拒绝西南免赋的文书,也早就从京城送到了西南,文书在赵嘉手里走了一圈之后,就被快马送到了远在两千里之外的永州府。
与这封信一起送到永州的,还有一封来自宁陵的书信。
正在祁阳县李府里,陪老婆孩子的靖安侯爷,手里拿着这两封书信,没有急着拆开朝廷的那一封,而是先拆开了来自宁陵的书信。
这封信,是陈国公叶鸣亲笔所写。
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大意是这位陈国公在宁陵守灵的时候,听说了西南的事情,劝李信不要把这件事闹大,见好就收,西南再起刀兵对谁都不好。
信的末尾,这位陈国公添了最后一句话。
“西南已经自成一国,且给朝廷留些面子。”
李信扫视了几眼这封书信之后,就找了个火折子把它点了,烧成了灰烬。
他现在与朝廷亦敌亦友,不太好跟叶家人有所牵扯,更不能留下书信,牵连到叶鸣。
靖安侯府伏案给叶鸣回了一封问候身体的书信之后,才拆开了第二封赵嘉寄过来的书信。
信里的内容,是朝廷拒绝给西南免赋,已经朝廷要对汉中增兵的事情。
大概扫了一遍之后,靖安侯爷脸上就露出了冷笑,他随手把这封信也扔进了火炬里。
“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尽量两边都不得罪,结果两边都讨不了好。”
“先帝可以这么做,但是你年纪太小了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