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进,是目前摆在李信面前的最大的敌人,其实这位裴大将军与李信无冤无仇,李信对他也没有什么恶感,但是没有办法,挡路了就是挡路了。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挡官路可比挡财路要严重的多了,古往今来朝堂之上,不知多多少人因为这个原因反目成仇。
不过李信并不着急对付这位裴三郎,应该着急的是那位坐在龙椅上的太康天子,李信只要跟在太康天子身后,摇旗助威就好了,裴进下不下台,与李信关系不大。
换句话说,他并不急着去执掌禁军。
钟声响起之后,百官鱼贯进入未央宫,这座原本是西宫的宫殿,此时已经是大晋的正殿,半年以来,已经彻底取代了原本长乐宫的位置。
未央宫里,文武百官按座次站好。
但是李信却不知道要现在哪里。
他身份很特殊。
受封靖安侯,说明他就成了勋贵,兼领羽林卫,那他就是武将,但是偏偏他身上还有一个兵部侍郎的位置。
兵部侍郎听起来是武官,但是实际上却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按照道理来说,武将和勋贵,一般最多是给个兵部的虚封,不给给实职,但是李信却是正儿八经的做了兵部侍郎的。
所以他站在哪里,就成了问题。
正五品的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笑呵呵的领着李信,走到左侧兵部侍郎的位置上。
正三品的侍郎,六部里总共就只有十二个,按照排位来看,李信已经站在了左侧比较靠前的位置,他本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就大刺刺的站了上去。
直到侯敬德对他招了招手。
“李兄弟,到这边来。”
左文右武,左右两边第一排都是站着五个人,文官这边五个人自然是五个宰相,武官那边就不太一样了,五个人当中有四个是朝廷的大将,但是最右侧的那个,却一定是勋贵。
这是大晋不成文的规矩。
五个人把队伍分成五排,武官最右边那一排,站的全部都是勋贵,这一排不按官职来分站位,而是按照爵位大小来划分,比如说如果有个宗室王爷在朝廷里做事,有资格上朝,他肯定是站在勋贵那一排第一位的。
但是很可惜,大晋的宗室就没有在朝廷里当官的,之前几位皇子在朝廷里任尚书的时候,也是站在御阶下面,不跟官员们站在一起。
李信犹豫了一下,迈步走向侯敬德。
侯敬德对着李信笑了笑,把他拉到勋贵那一排第一位。
“李兄弟,你应该站在这里。”
李信皱了皱眉头,开口道:“侯将军,你也是侯爵,年纪又比我长,应该你站到前面。”
侯敬德呵呵笑道:“李兄弟你封地多少顷?”
李信皱眉想了想,开口道:“好像是十五顷。”
“我家只有十顷地。”
大晋封爵位,虽然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但是同爵位的封地却是不同的,就拿侯爵来说,最上等的侯爵封地在二十顷以上,最典型的就是平南侯府,一顷地就是五十亩,平南侯府因为立了大功,家里最少两三千亩地,也就是超过五十顷。
这是最顶尖的侯爵。
次一等的就是李信这样的,受封十五顷永业田,叶家的叶璘,也是受封了十五顷。
再次一等的就是忠勇侯侯敬德这样的,受封十顷地,这是地位最低的侯爵。
侯敬德呵呵笑道:“如今勋贵在朝做官的不多,除了平南侯之外,勋贵之中就数李兄弟你最为贵重,你就不要推辞了。”
李信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在勋贵第一位。
也就是武官第一排的第五个。
李信的旁边四位,都是大晋军方的顶级大佬,其中禁军大将军裴进,赫然在列。
不一会儿,宦官萧正迈步走了出来,高声唱道:“陛下驾到…”
一身玄黑色龙袍的太康天子,在太监的搀扶下,缓缓走向御阶上的龙椅。
天子落座之后,文武百官很有默契的跪了下来,山呼万岁。
李信也跟着跪了下来。
私下里的时候,他可以不讲究,但是在这种文武百官都到场的大场面,如果再不讲究一点,那么以后就不能怪太康天子做事不讲究了。
天子淡然的挥了挥手:“诸卿平身吧。”
“谢陛下。”
天子坐在龙椅上,往下瞥了一眼,瞥到了站在第一排的李信的时候,他先是错愕了一下,然后才看到李信是站在勋贵那一边,于是淡然一笑。
“诸卿,今日是八月初,暑气渐消,天气也爽利的不少,朕心情也跟着舒畅了不少。”
太康天子微笑道:“前些日子朕去见了一次陈国公,叶老爷子如今仍旧身强体健,真是我大晋之福,陈国公有意收下一个弟子,将他一身兵法传下来,这是我大晋的大事,朕准备办一次秋猎,顺便主持陈国公收徒,诸卿意下如何?”
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反对。
但是偏偏就有人站了出来。
御史台的新任御史大夫杨荣。
这位御史大夫,也是在御史台混了一辈子的狠角色,先前严牯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他是御史中丞,老严牯辞官之后,杨荣就理所当然的进了一步,成了御史大夫。
他今年才五十岁出头,算得上很年轻的御史大夫了。
这位御史大夫出班,对着天子弯身道:“陛下,近来南方有涝,北方有旱,西南一带还有地龙翻身,臣以为此乃不祥之兆,陛下当斋戒沐浴,焚香祷祝上天,以求上天赐福,不应该再到处游乐射猎,以免招来更多的不祥。”
后世每一个人都知道,天灾就是天灾,但是这个时代的人是不会理会这个的,从一本叫做《春秋繁露》的书问世之后,世界上所有的天灾,都会被归咎到人的头上,而这个人,自然就是天下的共主,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了。
不仅读书人信这一套,就连某些皇帝自己也是信的,不过不管信不信,皇帝都必须要认这一套理论,因为这套天人感应的理论,是“天子”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君权天授”的根基。
当初就是某位坏心眼的皇帝为了巩固地位,炮制出来的这套东西,最后却成了所有皇帝的枷锁之一。
太康天子愁眉苦脸的说道:“杨卿,各地有灾祸,朕该赈灾的都赈了,该免税的也免了,总不能把一切都怪到朕的头上吧?”
杨荣直接跪了下来,低头道:“请陛下,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晋的亿万黎民着想!”
李信看不下去了。
有些人做的太过分了。
“陛下,臣以为,杨老大人说的不对。”
李信出班,低头道:“承德年间,我大晋就风调雨顺,到了太康年间,怎么就处处灾殃了?”
杨荣怒声道:“这正是上天示警!”
李信冷笑道:“老大人的意思是,陛下德行不足,惹到了老天爷震怒,所以大晋四处灾殃?”
杨荣闷哼了一声,对着天子低头道:“陛下,老臣只是说请求陛下焚香敬天,别的话,都是这位靖安侯说的。”
在这个时代,除了皇帝本人,没有人敢说皇帝的不是。
即便闹得天怒人怨了,也是圣明天子手底下除了大奸臣,天子被蒙蔽了。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太康天子说道。
“陛下,臣以为其中必有人假报天灾,意图不轨,臣请彻查此事!”
(未完待续)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挡官路可比挡财路要严重的多了,古往今来朝堂之上,不知多多少人因为这个原因反目成仇。
不过李信并不着急对付这位裴三郎,应该着急的是那位坐在龙椅上的太康天子,李信只要跟在太康天子身后,摇旗助威就好了,裴进下不下台,与李信关系不大。
换句话说,他并不急着去执掌禁军。
钟声响起之后,百官鱼贯进入未央宫,这座原本是西宫的宫殿,此时已经是大晋的正殿,半年以来,已经彻底取代了原本长乐宫的位置。
未央宫里,文武百官按座次站好。
但是李信却不知道要现在哪里。
他身份很特殊。
受封靖安侯,说明他就成了勋贵,兼领羽林卫,那他就是武将,但是偏偏他身上还有一个兵部侍郎的位置。
兵部侍郎听起来是武官,但是实际上却是个实打实的文官。
按照道理来说,武将和勋贵,一般最多是给个兵部的虚封,不给给实职,但是李信却是正儿八经的做了兵部侍郎的。
所以他站在哪里,就成了问题。
正五品的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笑呵呵的领着李信,走到左侧兵部侍郎的位置上。
正三品的侍郎,六部里总共就只有十二个,按照排位来看,李信已经站在了左侧比较靠前的位置,他本来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就大刺刺的站了上去。
直到侯敬德对他招了招手。
“李兄弟,到这边来。”
左文右武,左右两边第一排都是站着五个人,文官这边五个人自然是五个宰相,武官那边就不太一样了,五个人当中有四个是朝廷的大将,但是最右侧的那个,却一定是勋贵。
这是大晋不成文的规矩。
五个人把队伍分成五排,武官最右边那一排,站的全部都是勋贵,这一排不按官职来分站位,而是按照爵位大小来划分,比如说如果有个宗室王爷在朝廷里做事,有资格上朝,他肯定是站在勋贵那一排第一位的。
但是很可惜,大晋的宗室就没有在朝廷里当官的,之前几位皇子在朝廷里任尚书的时候,也是站在御阶下面,不跟官员们站在一起。
李信犹豫了一下,迈步走向侯敬德。
侯敬德对着李信笑了笑,把他拉到勋贵那一排第一位。
“李兄弟,你应该站在这里。”
李信皱了皱眉头,开口道:“侯将军,你也是侯爵,年纪又比我长,应该你站到前面。”
侯敬德呵呵笑道:“李兄弟你封地多少顷?”
李信皱眉想了想,开口道:“好像是十五顷。”
“我家只有十顷地。”
大晋封爵位,虽然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但是同爵位的封地却是不同的,就拿侯爵来说,最上等的侯爵封地在二十顷以上,最典型的就是平南侯府,一顷地就是五十亩,平南侯府因为立了大功,家里最少两三千亩地,也就是超过五十顷。
这是最顶尖的侯爵。
次一等的就是李信这样的,受封十五顷永业田,叶家的叶璘,也是受封了十五顷。
再次一等的就是忠勇侯侯敬德这样的,受封十顷地,这是地位最低的侯爵。
侯敬德呵呵笑道:“如今勋贵在朝做官的不多,除了平南侯之外,勋贵之中就数李兄弟你最为贵重,你就不要推辞了。”
李信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在勋贵第一位。
也就是武官第一排的第五个。
李信的旁边四位,都是大晋军方的顶级大佬,其中禁军大将军裴进,赫然在列。
不一会儿,宦官萧正迈步走了出来,高声唱道:“陛下驾到…”
一身玄黑色龙袍的太康天子,在太监的搀扶下,缓缓走向御阶上的龙椅。
天子落座之后,文武百官很有默契的跪了下来,山呼万岁。
李信也跟着跪了下来。
私下里的时候,他可以不讲究,但是在这种文武百官都到场的大场面,如果再不讲究一点,那么以后就不能怪太康天子做事不讲究了。
天子淡然的挥了挥手:“诸卿平身吧。”
“谢陛下。”
天子坐在龙椅上,往下瞥了一眼,瞥到了站在第一排的李信的时候,他先是错愕了一下,然后才看到李信是站在勋贵那一边,于是淡然一笑。
“诸卿,今日是八月初,暑气渐消,天气也爽利的不少,朕心情也跟着舒畅了不少。”
太康天子微笑道:“前些日子朕去见了一次陈国公,叶老爷子如今仍旧身强体健,真是我大晋之福,陈国公有意收下一个弟子,将他一身兵法传下来,这是我大晋的大事,朕准备办一次秋猎,顺便主持陈国公收徒,诸卿意下如何?”
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反对。
但是偏偏就有人站了出来。
御史台的新任御史大夫杨荣。
这位御史大夫,也是在御史台混了一辈子的狠角色,先前严牯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他是御史中丞,老严牯辞官之后,杨荣就理所当然的进了一步,成了御史大夫。
他今年才五十岁出头,算得上很年轻的御史大夫了。
这位御史大夫出班,对着天子弯身道:“陛下,近来南方有涝,北方有旱,西南一带还有地龙翻身,臣以为此乃不祥之兆,陛下当斋戒沐浴,焚香祷祝上天,以求上天赐福,不应该再到处游乐射猎,以免招来更多的不祥。”
后世每一个人都知道,天灾就是天灾,但是这个时代的人是不会理会这个的,从一本叫做《春秋繁露》的书问世之后,世界上所有的天灾,都会被归咎到人的头上,而这个人,自然就是天下的共主,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了。
不仅读书人信这一套,就连某些皇帝自己也是信的,不过不管信不信,皇帝都必须要认这一套理论,因为这套天人感应的理论,是“天子”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君权天授”的根基。
当初就是某位坏心眼的皇帝为了巩固地位,炮制出来的这套东西,最后却成了所有皇帝的枷锁之一。
太康天子愁眉苦脸的说道:“杨卿,各地有灾祸,朕该赈灾的都赈了,该免税的也免了,总不能把一切都怪到朕的头上吧?”
杨荣直接跪了下来,低头道:“请陛下,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晋的亿万黎民着想!”
李信看不下去了。
有些人做的太过分了。
“陛下,臣以为,杨老大人说的不对。”
李信出班,低头道:“承德年间,我大晋就风调雨顺,到了太康年间,怎么就处处灾殃了?”
杨荣怒声道:“这正是上天示警!”
李信冷笑道:“老大人的意思是,陛下德行不足,惹到了老天爷震怒,所以大晋四处灾殃?”
杨荣闷哼了一声,对着天子低头道:“陛下,老臣只是说请求陛下焚香敬天,别的话,都是这位靖安侯说的。”
在这个时代,除了皇帝本人,没有人敢说皇帝的不是。
即便闹得天怒人怨了,也是圣明天子手底下除了大奸臣,天子被蒙蔽了。
李信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太康天子说道。
“陛下,臣以为其中必有人假报天灾,意图不轨,臣请彻查此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