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到达灵武后,肃宗闻之大喜。崔光远早先便是太子属官,肃宗极为信任,也不追究崔光远和苏震曾经投降叛军之罪,立即擢拜崔光远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并派他去渭河北岸招集逃散的官吏民众。同时任命苏震为御史中丞。
至此,崔光远已经因为短短几月内连续三任京兆尹而闻名于天下。崔光远身高一米九,眼珠黑白特别分明。史书上记载他“虽无学术,颇有祖风,勇决任气”,就是文化水平不高,颇具游侠的气质。
崔光远虽然一直担任文职官员,但领兵并不逊色,回归唐廷之后还有一些辉煌的战绩。安禄山一股叛军曾经到泾阳一带大肆抢掠,在一座寺庙中杀牛烤肉,乘兴酣饮,当时崔光远军队就在离寺庙40里处的地方驻扎,得知消息后,立刻率士兵两千人突袭敌营。崔光远自己率领百名骑兵扼守在出入寺庙的要道,同时派骁勇之士手持长刀趁黑杀入庙中,杀敌两千有余,缴获战马一千余匹,还俘虏敌酋一名。经此一战,崔光远威名赫赫,渭北一带,凡是崔光远所到之处,叛军纷纷躲避。他的声名与先前投降安禄山的形象判若两人。
崔光远担负着阻击史思明的重任后,率兵赶到魏州,还没来得及喝口茶,探马来报,敌军已经在城北150里。
崔光远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江一尘想到了睢阳之战遇到的困境,建议道:“崔将军,可以先派出一支部队北上接敌,给史思明一个下马威,迟滞其攻势,另一方面乘此机会整顿城防,这样即使败退,也可以凭借城池坚守。”崔光远然之,命令部将李处崟带兵前出,务必要阻止史思明前进的步伐。
李处崟也算是一员勇将,当下领命出城。江一尘陪着崔光远巡视城防,部署守城的诸般事项。这时候崔光远的弱点就显露出来了,本来是个文职官员,学识也一般,虽然后来带兵立了不少战功,但是参加的都是野战,对于守城毫无经验,一切都依靠江一尘。
江一尘无奈,回思昔日李光弼和张巡的守城策略,人员及物资配备,尽量照顾的面面俱到,一天忙下来,还觉得不满意,自忖和张巡李光弼相比差得太远了。
坐下来休息片刻,还是不放心,和崔光远招呼一声,独自出城,借着夜色北上,路上遇到李处崟的队伍在野外扎营,也不去惊动他们,全力往北。
史思明水陆并进,水路走的是洹水,各有骁将带领,人数远超李处崟,兵势极盛,另有几股人马在边上游弋,伺机偷袭魏州。
江一尘初步了解敌情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凭崔光远所部军队,对敌史思明这一路人马,实在够呛,最好的办法是且战且退,慢慢退守魏州,只要牵制住敌军一部分力量,就算达到了目的。
忧心忡忡中返回魏州,途中路过李处崟的营地,江一尘进去直言相告道:“李将军,敌军势大,千万不可硬拼,实在敌不过,就撤回魏州,我会把这一切告知崔将军。”李处崟也知道此战艰难无比,道:“我将尽力一战!”江一尘叮嘱了几句,独自返回魏州。
崔光远听了江一尘的汇报,倒是不怎么在意,大手一挥,道:“这些乌合之众,焉能和我王师对抗?”江一尘见崔光远轻视敌军,只能说道:“我再去城上看看,小心点总是对的。”崔光远道:“你一夜没睡,先去休息吧,城防的事让下面人去照顾吧。”江一尘应了一声,还是不放心,带人上城。
没有留下和李处崟共同战斗,江一尘有自己考虑,现在主力尽皆前出,守城兵力薄弱,而崔光远对守城一窍不通,一旦有敌军偷袭,魏州城难言万无一失,有自己在城中主持,多少有点把握。
史思明用兵老到,乘崔光远初来乍到,率军大举进攻,准备打他一个立足未稳。李处崟首当其冲,几场苦战下来,叛军势盛,王师连战失利,伤亡惨重,只能退回魏州城内。
崔光远这才知道史思明的厉害,忙召集众将开会,大伙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办法。
江一尘说道:“当今之计,除了坚守待变,别无他法。”崔光远也无计可施,下令死守。
第二天叛军追到城下,也不攻城,故意在城门外徘徊,士兵假装私语说:“不是跟李将军约好了,他佯败回城为我们开城门的吗?怎么还不来?”这声音大小恰到好处,看上去还真是私下议论,又能给守城士兵听到。
马上就有人把这消息报告给了崔光远,崔光远因为李处崟丧师失地,眼下又被敌军包围在城内,正郁闷中,闻听此消息,不由得勃然大怒,下令亲兵去把李处崟带到帅府。
李处崟正在西面的城头上指挥士兵守城,见到崔光远的亲兵到来,问道:“敌军马上要攻城了,节度使现在叫我过去,可有什么事?”亲兵答道:“听说有紧急军情请将军商议!”李处崟看看城下耀武扬威的叛军,皱皱眉,也不疑有他,跟着亲兵来到帅府。
刚进帅府,崔光远就下令把李处崟绑起来,李处崟大惊,忙问:“为何要绑我?”崔光远沉着脸,喝道:“李处崟,你私通叛军,妄图做内应打开城门,可知罪?”李处崟一听,大呼冤枉,旁边人上前给他求情,力证没有通敌之事,也有机灵的人,见崔光远怒火冲天,李处崟怕是脑蛋不保,连忙偷偷溜走,去找江一尘来说情。
崔光远大怒,道:“叛军在城下偷偷议论,埋怨你没有按照约定打开城门,这么多人都听到了,难道本帅还会冤枉你?”李处崟这才明白事情的由来,长叹一声,道:“这么简单的反间计,节度使难道看不出?”
至此,崔光远已经因为短短几月内连续三任京兆尹而闻名于天下。崔光远身高一米九,眼珠黑白特别分明。史书上记载他“虽无学术,颇有祖风,勇决任气”,就是文化水平不高,颇具游侠的气质。
崔光远虽然一直担任文职官员,但领兵并不逊色,回归唐廷之后还有一些辉煌的战绩。安禄山一股叛军曾经到泾阳一带大肆抢掠,在一座寺庙中杀牛烤肉,乘兴酣饮,当时崔光远军队就在离寺庙40里处的地方驻扎,得知消息后,立刻率士兵两千人突袭敌营。崔光远自己率领百名骑兵扼守在出入寺庙的要道,同时派骁勇之士手持长刀趁黑杀入庙中,杀敌两千有余,缴获战马一千余匹,还俘虏敌酋一名。经此一战,崔光远威名赫赫,渭北一带,凡是崔光远所到之处,叛军纷纷躲避。他的声名与先前投降安禄山的形象判若两人。
崔光远担负着阻击史思明的重任后,率兵赶到魏州,还没来得及喝口茶,探马来报,敌军已经在城北150里。
崔光远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江一尘想到了睢阳之战遇到的困境,建议道:“崔将军,可以先派出一支部队北上接敌,给史思明一个下马威,迟滞其攻势,另一方面乘此机会整顿城防,这样即使败退,也可以凭借城池坚守。”崔光远然之,命令部将李处崟带兵前出,务必要阻止史思明前进的步伐。
李处崟也算是一员勇将,当下领命出城。江一尘陪着崔光远巡视城防,部署守城的诸般事项。这时候崔光远的弱点就显露出来了,本来是个文职官员,学识也一般,虽然后来带兵立了不少战功,但是参加的都是野战,对于守城毫无经验,一切都依靠江一尘。
江一尘无奈,回思昔日李光弼和张巡的守城策略,人员及物资配备,尽量照顾的面面俱到,一天忙下来,还觉得不满意,自忖和张巡李光弼相比差得太远了。
坐下来休息片刻,还是不放心,和崔光远招呼一声,独自出城,借着夜色北上,路上遇到李处崟的队伍在野外扎营,也不去惊动他们,全力往北。
史思明水陆并进,水路走的是洹水,各有骁将带领,人数远超李处崟,兵势极盛,另有几股人马在边上游弋,伺机偷袭魏州。
江一尘初步了解敌情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凭崔光远所部军队,对敌史思明这一路人马,实在够呛,最好的办法是且战且退,慢慢退守魏州,只要牵制住敌军一部分力量,就算达到了目的。
忧心忡忡中返回魏州,途中路过李处崟的营地,江一尘进去直言相告道:“李将军,敌军势大,千万不可硬拼,实在敌不过,就撤回魏州,我会把这一切告知崔将军。”李处崟也知道此战艰难无比,道:“我将尽力一战!”江一尘叮嘱了几句,独自返回魏州。
崔光远听了江一尘的汇报,倒是不怎么在意,大手一挥,道:“这些乌合之众,焉能和我王师对抗?”江一尘见崔光远轻视敌军,只能说道:“我再去城上看看,小心点总是对的。”崔光远道:“你一夜没睡,先去休息吧,城防的事让下面人去照顾吧。”江一尘应了一声,还是不放心,带人上城。
没有留下和李处崟共同战斗,江一尘有自己考虑,现在主力尽皆前出,守城兵力薄弱,而崔光远对守城一窍不通,一旦有敌军偷袭,魏州城难言万无一失,有自己在城中主持,多少有点把握。
史思明用兵老到,乘崔光远初来乍到,率军大举进攻,准备打他一个立足未稳。李处崟首当其冲,几场苦战下来,叛军势盛,王师连战失利,伤亡惨重,只能退回魏州城内。
崔光远这才知道史思明的厉害,忙召集众将开会,大伙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办法。
江一尘说道:“当今之计,除了坚守待变,别无他法。”崔光远也无计可施,下令死守。
第二天叛军追到城下,也不攻城,故意在城门外徘徊,士兵假装私语说:“不是跟李将军约好了,他佯败回城为我们开城门的吗?怎么还不来?”这声音大小恰到好处,看上去还真是私下议论,又能给守城士兵听到。
马上就有人把这消息报告给了崔光远,崔光远因为李处崟丧师失地,眼下又被敌军包围在城内,正郁闷中,闻听此消息,不由得勃然大怒,下令亲兵去把李处崟带到帅府。
李处崟正在西面的城头上指挥士兵守城,见到崔光远的亲兵到来,问道:“敌军马上要攻城了,节度使现在叫我过去,可有什么事?”亲兵答道:“听说有紧急军情请将军商议!”李处崟看看城下耀武扬威的叛军,皱皱眉,也不疑有他,跟着亲兵来到帅府。
刚进帅府,崔光远就下令把李处崟绑起来,李处崟大惊,忙问:“为何要绑我?”崔光远沉着脸,喝道:“李处崟,你私通叛军,妄图做内应打开城门,可知罪?”李处崟一听,大呼冤枉,旁边人上前给他求情,力证没有通敌之事,也有机灵的人,见崔光远怒火冲天,李处崟怕是脑蛋不保,连忙偷偷溜走,去找江一尘来说情。
崔光远大怒,道:“叛军在城下偷偷议论,埋怨你没有按照约定打开城门,这么多人都听到了,难道本帅还会冤枉你?”李处崟这才明白事情的由来,长叹一声,道:“这么简单的反间计,节度使难道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