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57
赵受益笑道:“朕想问你,你到底怕不怕死啊?”
包拯一愣:“这……从何说起?”
赵受益举起袖子道:“竟敢拉扯朕的衣袖,你真是好大的胆子!不要命了!”
包拯起身长揖道:“臣罪该万死,请官家责罚。”
赵受益盘着腿,打量着他低垂的脸,半晌,笑出声来:“行了,起来吧,朕又不会真的要了你的命。”
包拯道:“谢官家。”
赵受益摸着下巴道:“包卿,你如斯悍不畏死,究竟是真的不怕死,还是觉得朕横竖不会对你怎么样呢?”
包拯道:“兼而有之。”
赵受益摇头:“这个答案不好。你如果聪明一些,就应该说,你包拯浑身是胆,根本就不怕死。”
包拯道:“官家仁慈,臣不敢欺君。”
赵受益道:“朕虽仁慈,可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朕这般仁慈的。”
他问道:“包卿,你愿不愿意去做这世上最凶险的事情,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还太平宇内一个朗朗青天?”
包拯坚定地道:“臣愿意。”
第107章
九月初五,天高云淡。一年的暑热尽皆散去,唯余深秋凉爽气韵萦绕在汴梁上空。
寒露已过,马上就是霜降。乡野农夫正在田地里忙着秋收冬藏,汴梁城里的拢袖娇民们可不关心这个。
他们又在乡下没有田地,不用操心农务,秋收不秋收的和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利害关系。
顶多是秋收之后,市面上多了些今年的新米,买些回家好操办年货罢了。
他们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京城郊外的码头边,挤满了爱凑热闹的汴梁人。
“说了是今天回来吗?”
一个穿着皂色短衣的中年男子拿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人:“怎么这时候了还没个影子呢?”
确实,日上三竿,已经快到午时了。汴河上游船来往如织,分外热闹,可就是不见传说中应该在今天从扬州返航的自行船的踪影。
身边人回他:“别急,这不还没到午时吗。那船行得极快,一个时辰就能走出去三四十里。现在还看不见,说不准过一会儿就来了。”
“我看未必。”皂衣中年人嘀咕着:“那么大的一艘船,五天之内能在汴梁和扬州之间往返,回来的时候还要带着一部分淮南道今年的税粮。想也知道,怎么可能?这得比五百里急脚递都快了吧?”
五百里急脚递,是宋与辽夏作战时发展出的一种紧急军邮制度,专为传递至关重要之文书机密,日行五百里,昼夜不停,以鸣铃为号,前方交接处听得鸣铃声,立刻出人马交接,不得有片刻分毫的耽搁。
人马急递,日夜兼程,片刻都不敢耽搁地传递一张轻飘飘的文书,也不过才能达到一日之间四五百里的速度。
“扬州离咱们汴梁怎么也得有一千多里了吧?那船到了扬州,怎么也得停下来,由得地方装粮食上去吧?再与那边的转运使应酬应酬,一天就过去了。听说这船是烧石炭的,时不时还得停下来填补石炭进去。咱们给它往多里算,这船一共在水里跑着的时候也才四天吧?四天往返千里有余,这比急脚递可快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偌大的一艘船,怎么可能呢。我看咱们也不用在这里等了,回家好好歇着才是正理。”
与他同行之人笑着摆摆手:“你要回家去,你就回家。我可是要在这里等着的。”
皂衣男子急道:“你怎得就是这般冥顽不化!”
那人道:“你是没见过这船当时在清北大学那边试航。我家孩子在清北大学念书,试航的那天带着我去了。那船可真正气派,跑在水里迅疾如风,那些千里马跑得都没有它这样快。要说这船能在四天之内往返千里,我看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等到……”
他忽然闭口不言,侧耳倾听,兴高采烈地道:“来了!来了!”
不用他提醒,码头上的人们也都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悠扬的号角声。
那自行船果然是迅疾如风,从隐隐听到号角声到那巨大的船身滑行到码头边上,也不过才过去了两刻钟罢了。
汴河上其他的游船都纷纷靠岸,将水道留给这个庞然大物。
曾在清北大学见过试航的人们在大船靠岸之前都早早地躲在了他人身后,果然,船侧巨轮激起的巨大浪花没有溅到他们身上。
恋耽美
包拯一愣:“这……从何说起?”
赵受益举起袖子道:“竟敢拉扯朕的衣袖,你真是好大的胆子!不要命了!”
包拯起身长揖道:“臣罪该万死,请官家责罚。”
赵受益盘着腿,打量着他低垂的脸,半晌,笑出声来:“行了,起来吧,朕又不会真的要了你的命。”
包拯道:“谢官家。”
赵受益摸着下巴道:“包卿,你如斯悍不畏死,究竟是真的不怕死,还是觉得朕横竖不会对你怎么样呢?”
包拯道:“兼而有之。”
赵受益摇头:“这个答案不好。你如果聪明一些,就应该说,你包拯浑身是胆,根本就不怕死。”
包拯道:“官家仁慈,臣不敢欺君。”
赵受益道:“朕虽仁慈,可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朕这般仁慈的。”
他问道:“包卿,你愿不愿意去做这世上最凶险的事情,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还太平宇内一个朗朗青天?”
包拯坚定地道:“臣愿意。”
第107章
九月初五,天高云淡。一年的暑热尽皆散去,唯余深秋凉爽气韵萦绕在汴梁上空。
寒露已过,马上就是霜降。乡野农夫正在田地里忙着秋收冬藏,汴梁城里的拢袖娇民们可不关心这个。
他们又在乡下没有田地,不用操心农务,秋收不秋收的和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利害关系。
顶多是秋收之后,市面上多了些今年的新米,买些回家好操办年货罢了。
他们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京城郊外的码头边,挤满了爱凑热闹的汴梁人。
“说了是今天回来吗?”
一个穿着皂色短衣的中年男子拿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人:“怎么这时候了还没个影子呢?”
确实,日上三竿,已经快到午时了。汴河上游船来往如织,分外热闹,可就是不见传说中应该在今天从扬州返航的自行船的踪影。
身边人回他:“别急,这不还没到午时吗。那船行得极快,一个时辰就能走出去三四十里。现在还看不见,说不准过一会儿就来了。”
“我看未必。”皂衣中年人嘀咕着:“那么大的一艘船,五天之内能在汴梁和扬州之间往返,回来的时候还要带着一部分淮南道今年的税粮。想也知道,怎么可能?这得比五百里急脚递都快了吧?”
五百里急脚递,是宋与辽夏作战时发展出的一种紧急军邮制度,专为传递至关重要之文书机密,日行五百里,昼夜不停,以鸣铃为号,前方交接处听得鸣铃声,立刻出人马交接,不得有片刻分毫的耽搁。
人马急递,日夜兼程,片刻都不敢耽搁地传递一张轻飘飘的文书,也不过才能达到一日之间四五百里的速度。
“扬州离咱们汴梁怎么也得有一千多里了吧?那船到了扬州,怎么也得停下来,由得地方装粮食上去吧?再与那边的转运使应酬应酬,一天就过去了。听说这船是烧石炭的,时不时还得停下来填补石炭进去。咱们给它往多里算,这船一共在水里跑着的时候也才四天吧?四天往返千里有余,这比急脚递可快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偌大的一艘船,怎么可能呢。我看咱们也不用在这里等了,回家好好歇着才是正理。”
与他同行之人笑着摆摆手:“你要回家去,你就回家。我可是要在这里等着的。”
皂衣男子急道:“你怎得就是这般冥顽不化!”
那人道:“你是没见过这船当时在清北大学那边试航。我家孩子在清北大学念书,试航的那天带着我去了。那船可真正气派,跑在水里迅疾如风,那些千里马跑得都没有它这样快。要说这船能在四天之内往返千里,我看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等到……”
他忽然闭口不言,侧耳倾听,兴高采烈地道:“来了!来了!”
不用他提醒,码头上的人们也都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悠扬的号角声。
那自行船果然是迅疾如风,从隐隐听到号角声到那巨大的船身滑行到码头边上,也不过才过去了两刻钟罢了。
汴河上其他的游船都纷纷靠岸,将水道留给这个庞然大物。
曾在清北大学见过试航的人们在大船靠岸之前都早早地躲在了他人身后,果然,船侧巨轮激起的巨大浪花没有溅到他们身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