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火锅这两个字的时候,赵晓的眼睛也跟着亮了一下,然后她看着夏喻:“就我们两个去吃吧,不要带上姜宇。”
“不行,两个人吃火锅没有氛围。”夏喻坚决不同意,两个人先去车棚推了自行车,然后拐到姜宇班级的自行车棚,他们班的老师今天拖堂了,整个自行车棚里面自行车排列的整整齐齐的,一辆不少。
十几分钟后,姜宇班级的同学陆陆续续出现,姜宇和几个男生并排走过来,夏喻看到姜宇后对他挥了挥手。
男生们瞬间起哄:“哎呦,两个女生在这边等你放学,艳福不浅啊。”
“其中一个是我哥们。”姜宇指着夏喻。
男生们又挤眉弄眼起来:“那另一个是红颜知己了?”
“去你大爷的。”姜宇回头笑骂了一声,然后找到车棚打开了自行车,推着车往夏喻这边走来:“要去干嘛?”
“吃火锅。”夏喻斩钉截铁,提起美食的时候,脸上不由得浮现出来一抹笑容来。
姜宇翻身上车:“我就知道。”
火锅店中,一盆红到透心的辣油火锅摆在面前,桌子上各色肉类蔬菜,此时外面是寒风刺骨,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夏喻一股脑把半桌子的菜品都扔了进去,然后几个人喝着汽水,在那里闲谈。
学生之间闲谈,就很自然地讨论到了成绩和未来的规划。
姜宇的理科成绩好,他已经想好了,要报一所以理科师资力量闻名的高中。赵晓这个整天爱看小说的,竟然也是理科成绩好,如此一来,她恐怕要和姜宇是同一高中了。
这两个人说完,赵晓就看向夏喻:“夏喻你准备去哪?”
“夏喻说了,我去哪里她去哪。”姜宇大口吸了一口汽水,在下雨之前接话。
赵晓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倒是没再拿这个话题开玩笑。和姜宇认识也有一段时间,她也不至于无聊到每次见面,都打趣这两个人。
“那个学校离家挺远的,估计我们要住校,到时候我们三个人在一个学校里面,有空还能出门约个火锅。”
姜宇举起杯子:“预祝我们三个能在同一所高中念书。”其余的两个人也跟着一起举起杯子,彼此碰杯,玻璃杯清脆的撞击声后,大家把可乐一饮而尽。此时全红汤的锅已经沸腾了有两三分钟,不少翻腾着的食物,已经熟了。
酒足饭饱后,每个人都顶着撑的不行的肚子,摇摇摆摆往外面走。
已经是晚上了,天气更冷了几分,呵出的每一口气都瞬间能变成白色的雾,在某个路口,夏喻率先和他们两人分开,赵晓和姜宇相伴着,在夏喻的视线中远去了。
夏喻忽然就想着,要是被着两个人知道,自己不准备上一所好高中,他们两个一定会反应特别激烈吧。
这个寒假对夏喻来说,过的充实而平淡,她每天写半天小说,看半天小说,作业只写一部分。
像赵晓和姜宇,都开始好好学习了。赵晓今年寒假里,难得地没有和夏喻要小说看,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除了每天上网追一追《开天辟地》的连载,她其余时间都在学习。
赵晓说这话的时候,夏喻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熊熊燃烧着的学霸之魂,看到期末考试名次倒退了五名,对这个小姑娘还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的。
姜宇也学的很认真,受夏喻的影响,他现在觉得一个好学历很重要。再加上他原本聪明,这段时间以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取得好成绩,姜宇内心深处已经爱上了学习。
反倒是把姜宇带上正途的夏喻,每天不务正业,浪得不行。
初三下学期的日子,对夏喻来说简直就是煎熬,别人每天看着教室前面的中考倒计时,紧张的不行。
就像夏喻的同桌徐燕燕,每抬头看一眼倒计时,本来就学到没有人色的脸庞上,就要更加惨白几分。
只有夏喻,每天撕去一张倒计时的牌子时,她的脸上就要亮几分。
上高中的志愿填写时,夏喻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和姜宇、赵晓一样的学校,然后在第二志愿,填了他们区的一所普通高中。除此以外,夏喻还填了一个第三志愿。
第三志愿她填了本区最垃圾的一所高中,这所高中每年按照文化成绩,一个本科都考不上。走美术和体育的路子,有一部分学生能上大学。
这里面更多的学生,是混三年拿个高中文凭。在校期间抽烟喝酒谈恋爱,什么都不学。
夏喻可谓是多方打听,才打听到了一所如此之适合自己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早自习也没有晚自习,文化课水的不行。学校工作只有两个重心,第一,是保证那些走艺术和体育路线的学生,能朵朵地考上大学。
第二则是,不学艺术和体育,过来混文凭的学生们,一定要平安度过这三年,千万不要出现打架斗殴进局子,怀孕堕胎出人命。
夏喻是悄悄填上这第三个志愿的,没有告诉任何一个同学,但是她却没想着能瞒得过班主任。
志愿表被收上去之后,负责如李老师,是一定会把每个同学的志愿,挨个看一遍。夏喻那份过于特殊的志愿表,他一眼就看出不对来。
李老师虽然有些生气,但顾及着夏喻马上要中考,不能影响夏喻的心情。又想着,夏喻更大的可能性是考入那所名校。
退一万步来说,她考试出现史无前例的滑铁卢,那也是能进本区的普通高中。
志愿表一人一张,上面不得有任何涂改痕迹。李老师简单地和夏喻谈了几句话,就把志愿表给交了上去。
日子一转眼就到了中考前,夏喻满脸洋溢着解放了的笑容,在一群紧张的要死的学生中,显得格格不入。
临考前,夏喻问徐美凤:“妈,我要是没考好的话,你会不会生气?”
徐美凤笑的很是温柔:“当然不会生气,你尽力了就行。”
夏喻垂下了眼帘,但愿自家母后大人,在看到了她的成绩后,还能这么想。
“不行,两个人吃火锅没有氛围。”夏喻坚决不同意,两个人先去车棚推了自行车,然后拐到姜宇班级的自行车棚,他们班的老师今天拖堂了,整个自行车棚里面自行车排列的整整齐齐的,一辆不少。
十几分钟后,姜宇班级的同学陆陆续续出现,姜宇和几个男生并排走过来,夏喻看到姜宇后对他挥了挥手。
男生们瞬间起哄:“哎呦,两个女生在这边等你放学,艳福不浅啊。”
“其中一个是我哥们。”姜宇指着夏喻。
男生们又挤眉弄眼起来:“那另一个是红颜知己了?”
“去你大爷的。”姜宇回头笑骂了一声,然后找到车棚打开了自行车,推着车往夏喻这边走来:“要去干嘛?”
“吃火锅。”夏喻斩钉截铁,提起美食的时候,脸上不由得浮现出来一抹笑容来。
姜宇翻身上车:“我就知道。”
火锅店中,一盆红到透心的辣油火锅摆在面前,桌子上各色肉类蔬菜,此时外面是寒风刺骨,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夏喻一股脑把半桌子的菜品都扔了进去,然后几个人喝着汽水,在那里闲谈。
学生之间闲谈,就很自然地讨论到了成绩和未来的规划。
姜宇的理科成绩好,他已经想好了,要报一所以理科师资力量闻名的高中。赵晓这个整天爱看小说的,竟然也是理科成绩好,如此一来,她恐怕要和姜宇是同一高中了。
这两个人说完,赵晓就看向夏喻:“夏喻你准备去哪?”
“夏喻说了,我去哪里她去哪。”姜宇大口吸了一口汽水,在下雨之前接话。
赵晓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倒是没再拿这个话题开玩笑。和姜宇认识也有一段时间,她也不至于无聊到每次见面,都打趣这两个人。
“那个学校离家挺远的,估计我们要住校,到时候我们三个人在一个学校里面,有空还能出门约个火锅。”
姜宇举起杯子:“预祝我们三个能在同一所高中念书。”其余的两个人也跟着一起举起杯子,彼此碰杯,玻璃杯清脆的撞击声后,大家把可乐一饮而尽。此时全红汤的锅已经沸腾了有两三分钟,不少翻腾着的食物,已经熟了。
酒足饭饱后,每个人都顶着撑的不行的肚子,摇摇摆摆往外面走。
已经是晚上了,天气更冷了几分,呵出的每一口气都瞬间能变成白色的雾,在某个路口,夏喻率先和他们两人分开,赵晓和姜宇相伴着,在夏喻的视线中远去了。
夏喻忽然就想着,要是被着两个人知道,自己不准备上一所好高中,他们两个一定会反应特别激烈吧。
这个寒假对夏喻来说,过的充实而平淡,她每天写半天小说,看半天小说,作业只写一部分。
像赵晓和姜宇,都开始好好学习了。赵晓今年寒假里,难得地没有和夏喻要小说看,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除了每天上网追一追《开天辟地》的连载,她其余时间都在学习。
赵晓说这话的时候,夏喻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熊熊燃烧着的学霸之魂,看到期末考试名次倒退了五名,对这个小姑娘还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的。
姜宇也学的很认真,受夏喻的影响,他现在觉得一个好学历很重要。再加上他原本聪明,这段时间以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取得好成绩,姜宇内心深处已经爱上了学习。
反倒是把姜宇带上正途的夏喻,每天不务正业,浪得不行。
初三下学期的日子,对夏喻来说简直就是煎熬,别人每天看着教室前面的中考倒计时,紧张的不行。
就像夏喻的同桌徐燕燕,每抬头看一眼倒计时,本来就学到没有人色的脸庞上,就要更加惨白几分。
只有夏喻,每天撕去一张倒计时的牌子时,她的脸上就要亮几分。
上高中的志愿填写时,夏喻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和姜宇、赵晓一样的学校,然后在第二志愿,填了他们区的一所普通高中。除此以外,夏喻还填了一个第三志愿。
第三志愿她填了本区最垃圾的一所高中,这所高中每年按照文化成绩,一个本科都考不上。走美术和体育的路子,有一部分学生能上大学。
这里面更多的学生,是混三年拿个高中文凭。在校期间抽烟喝酒谈恋爱,什么都不学。
夏喻可谓是多方打听,才打听到了一所如此之适合自己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早自习也没有晚自习,文化课水的不行。学校工作只有两个重心,第一,是保证那些走艺术和体育路线的学生,能朵朵地考上大学。
第二则是,不学艺术和体育,过来混文凭的学生们,一定要平安度过这三年,千万不要出现打架斗殴进局子,怀孕堕胎出人命。
夏喻是悄悄填上这第三个志愿的,没有告诉任何一个同学,但是她却没想着能瞒得过班主任。
志愿表被收上去之后,负责如李老师,是一定会把每个同学的志愿,挨个看一遍。夏喻那份过于特殊的志愿表,他一眼就看出不对来。
李老师虽然有些生气,但顾及着夏喻马上要中考,不能影响夏喻的心情。又想着,夏喻更大的可能性是考入那所名校。
退一万步来说,她考试出现史无前例的滑铁卢,那也是能进本区的普通高中。
志愿表一人一张,上面不得有任何涂改痕迹。李老师简单地和夏喻谈了几句话,就把志愿表给交了上去。
日子一转眼就到了中考前,夏喻满脸洋溢着解放了的笑容,在一群紧张的要死的学生中,显得格格不入。
临考前,夏喻问徐美凤:“妈,我要是没考好的话,你会不会生气?”
徐美凤笑的很是温柔:“当然不会生气,你尽力了就行。”
夏喻垂下了眼帘,但愿自家母后大人,在看到了她的成绩后,还能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