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以卿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权欲野心,但她会走到如今这一步,甚至是推动着卫家军走到如今这一步,从一开始为的便只是自保而已。她不愿在权势下无力挣扎, 自然就要争取自保的资本。
当然,这件事换个角度来看,她所说的那些话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就像是此刻,听完了路以卿一番话的卫景荣并没有意识到她的私心,反而顺着她的话仔细一想,觉得她确确实实是为自己父亲考虑。
卫景荣不是个没脑子的人,需要思考决断的时候他也从来不会表现得愚蠢。可与此同时他身上却还残留着少年人独有的意气与热血,所以他会心心念念着搞事,他会在看到襄王败北后感到扬眉吐气,更会在至高之位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生出激动乃至于冲动。
可是到了最后,卫景荣也不得不认清现实,他沉沉的吐出口气:“小路,你说得不错,现在说这个确实是太早了。十万卫家军可以攻入长安,却还不足以镇压天下。”
路以卿看他如此,也是松了口气,拍拍他肩膀安慰道:“没关系,不急于这一时的。”
卫景荣点了点头,但情绪眼看着也是低落下来了,更没看闹哄哄的众人一眼。
路以卿还想再劝些什么,但卫景荣很快自己就想通了,重又抬起头来看向路以卿:“其实事情也没那么难为对不对?之前先帝与襄王在朝中争斗得厉害,这几年朝堂上乌烟瘴气就不提了,两边的人马也尽是损公肥私之辈,地方军处境如卫家军者,应该早不知凡几了。”
这些人被朝廷抛弃了,一日两日三日,一年两年三年,再多的忠诚之心也都能消磨个干净。就跟曾经几乎面临绝境的卫家军一样,支撑着他们守住边疆的已不是朝廷,而是身后的百姓。
抛弃固有的忠诚,奉立新主似乎也不是多么不可能的事。
路以卿点点头肯定了他的说法,又补充道:“不止是军队,还有地方与百姓。去岁关中遭遇旱灾,之后又有蝗灾,几乎颗粒无收。朝廷原本有从江南调拨粮食赈灾的,结果又被贪墨了,那时候便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据说好几处都有乱民起义。后来是镇压下来了,可民心这东西还真难说了。”
这些卫景荣却是不知道的,之前他的目光一直被局限在了西北之地,想得多些也还是军队范围。倒是路以卿,这些年供应着卫家军粮草,每年都要从江南等地购粮,消息也更广。
如今听了这番话,卫景荣心中也是彻底稳了:“如此,我稍后便去劝说父亲。”
路以卿闻言看向仍旧热血上头的众人,本想说些什么,结果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见了坐在主位上的卫大将军——他似乎很久没说话了。虽然一开始言语间挑拨着众人往这方面想,但在之后他就再没什么表示了,如此与其说是他亟不可待,还不如说他在试探与点醒众人。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去看卫大将军神色,果然也是淡淡的,并没有因为众人的推崇而生出半分激动来,也根本没有路以卿所担心的急功近利。
这样看来,卫景荣说的稍后劝说,也就完全没有问题了,甚至或许都不需要他劝。
****************************************************************************
事情的发展果然跟路以卿的设想没什么出入。
这一场会议众人兴致勃勃,被点醒之后几乎就差拿件黄袍给卫大将军披上了。可这到底不是卫大将军的目的,所以他没有准备黄袍,他真正的心腹也没有。
闹哄哄吵嚷了一番,最后卫大将军也只是安抚了众人情绪,却没有应承下这件事。之后一段时间整个卫家军都有些心思浮动,但随着将军们私底下的聚会沟通,这般浮躁的情绪也渐渐消散了下去。甚至再后来,卫大将军在朝中提议扶持新君登基,这些人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这样的聚会路以卿大多数没有参加,有数的几次聚会中,也不过是觥筹交错一番。热闹是热闹了,可她与那些战场上交付后背的同袍相比,在军中的位置总是有些微妙的。
好在军中的圈子并没有排斥她,卫景荣这个少将军对她也格外优待,友人的关系坚定不变。
一直等到宗室开始择选新帝人选了,路以卿私底下才与卫景荣抱怨:“我知道这些日子军中聚会为的是什么,可他们总不带我,感觉像是被排斥在外一般。”
卫景荣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想要身后去勾路以卿肩膀,又被她避开了:“真是小气。”抱怨完这句才又说道:“近来军中聚会都是为了安抚人心的,你既然什么都清楚,还想这个做什么?军中刺头那么多,忙着安抚他们都来不及了,谁还有空管你啊。”
这话说得好似不客气,但从卫景荣嘴里说出来,却仿佛自带着一种亲近。那是将人划分到了自己这一边,因此不必客气的态度,反倒比处处周全更让人熨帖。
路以卿听罢果然没再说什么,只又问:“新君的人选选定了吗?”
卫景荣闻言摆摆手,不耐烦似得说道:“这且有的争呢。谁都知道这时候的皇帝不好当,可皇位多难得,谁又没有觊觎?而且有前首辅的前车之鉴,他们大抵也没多想。”
路以卿点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卫景荣见了不禁问道:“怎么,你又有什么主意?”
不怪卫景荣这么问,实在是谈论的话题到了这里,而且路以卿给他出谋划策也不是头一回了。两人间甚至有种默契,卫景荣都快拿路以卿当半个谋士看了。
--
当然,这件事换个角度来看,她所说的那些话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就像是此刻,听完了路以卿一番话的卫景荣并没有意识到她的私心,反而顺着她的话仔细一想,觉得她确确实实是为自己父亲考虑。
卫景荣不是个没脑子的人,需要思考决断的时候他也从来不会表现得愚蠢。可与此同时他身上却还残留着少年人独有的意气与热血,所以他会心心念念着搞事,他会在看到襄王败北后感到扬眉吐气,更会在至高之位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生出激动乃至于冲动。
可是到了最后,卫景荣也不得不认清现实,他沉沉的吐出口气:“小路,你说得不错,现在说这个确实是太早了。十万卫家军可以攻入长安,却还不足以镇压天下。”
路以卿看他如此,也是松了口气,拍拍他肩膀安慰道:“没关系,不急于这一时的。”
卫景荣点了点头,但情绪眼看着也是低落下来了,更没看闹哄哄的众人一眼。
路以卿还想再劝些什么,但卫景荣很快自己就想通了,重又抬起头来看向路以卿:“其实事情也没那么难为对不对?之前先帝与襄王在朝中争斗得厉害,这几年朝堂上乌烟瘴气就不提了,两边的人马也尽是损公肥私之辈,地方军处境如卫家军者,应该早不知凡几了。”
这些人被朝廷抛弃了,一日两日三日,一年两年三年,再多的忠诚之心也都能消磨个干净。就跟曾经几乎面临绝境的卫家军一样,支撑着他们守住边疆的已不是朝廷,而是身后的百姓。
抛弃固有的忠诚,奉立新主似乎也不是多么不可能的事。
路以卿点点头肯定了他的说法,又补充道:“不止是军队,还有地方与百姓。去岁关中遭遇旱灾,之后又有蝗灾,几乎颗粒无收。朝廷原本有从江南调拨粮食赈灾的,结果又被贪墨了,那时候便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据说好几处都有乱民起义。后来是镇压下来了,可民心这东西还真难说了。”
这些卫景荣却是不知道的,之前他的目光一直被局限在了西北之地,想得多些也还是军队范围。倒是路以卿,这些年供应着卫家军粮草,每年都要从江南等地购粮,消息也更广。
如今听了这番话,卫景荣心中也是彻底稳了:“如此,我稍后便去劝说父亲。”
路以卿闻言看向仍旧热血上头的众人,本想说些什么,结果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见了坐在主位上的卫大将军——他似乎很久没说话了。虽然一开始言语间挑拨着众人往这方面想,但在之后他就再没什么表示了,如此与其说是他亟不可待,还不如说他在试探与点醒众人。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去看卫大将军神色,果然也是淡淡的,并没有因为众人的推崇而生出半分激动来,也根本没有路以卿所担心的急功近利。
这样看来,卫景荣说的稍后劝说,也就完全没有问题了,甚至或许都不需要他劝。
****************************************************************************
事情的发展果然跟路以卿的设想没什么出入。
这一场会议众人兴致勃勃,被点醒之后几乎就差拿件黄袍给卫大将军披上了。可这到底不是卫大将军的目的,所以他没有准备黄袍,他真正的心腹也没有。
闹哄哄吵嚷了一番,最后卫大将军也只是安抚了众人情绪,却没有应承下这件事。之后一段时间整个卫家军都有些心思浮动,但随着将军们私底下的聚会沟通,这般浮躁的情绪也渐渐消散了下去。甚至再后来,卫大将军在朝中提议扶持新君登基,这些人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这样的聚会路以卿大多数没有参加,有数的几次聚会中,也不过是觥筹交错一番。热闹是热闹了,可她与那些战场上交付后背的同袍相比,在军中的位置总是有些微妙的。
好在军中的圈子并没有排斥她,卫景荣这个少将军对她也格外优待,友人的关系坚定不变。
一直等到宗室开始择选新帝人选了,路以卿私底下才与卫景荣抱怨:“我知道这些日子军中聚会为的是什么,可他们总不带我,感觉像是被排斥在外一般。”
卫景荣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想要身后去勾路以卿肩膀,又被她避开了:“真是小气。”抱怨完这句才又说道:“近来军中聚会都是为了安抚人心的,你既然什么都清楚,还想这个做什么?军中刺头那么多,忙着安抚他们都来不及了,谁还有空管你啊。”
这话说得好似不客气,但从卫景荣嘴里说出来,却仿佛自带着一种亲近。那是将人划分到了自己这一边,因此不必客气的态度,反倒比处处周全更让人熨帖。
路以卿听罢果然没再说什么,只又问:“新君的人选选定了吗?”
卫景荣闻言摆摆手,不耐烦似得说道:“这且有的争呢。谁都知道这时候的皇帝不好当,可皇位多难得,谁又没有觊觎?而且有前首辅的前车之鉴,他们大抵也没多想。”
路以卿点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卫景荣见了不禁问道:“怎么,你又有什么主意?”
不怪卫景荣这么问,实在是谈论的话题到了这里,而且路以卿给他出谋划策也不是头一回了。两人间甚至有种默契,卫景荣都快拿路以卿当半个谋士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