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三人觅了一处四周无人的凉亭,陶九思便开口道:“你可猜出来这背后究竟是何人指示?”
祝舜理道:“我…有一个猜测,不过还需要证据。”
陶九思道:“没有证据,不会有证据了。”
祝舜理不解的望着陶九思,后者泰然道:“你以为杜贵妃会留下什么证据等你去查?”
祝舜理和夏开颜一惊。
陶九思:“祝大人方才说的疑点,便是我推测的来源,祝大人你不是心里也这么想的?”
祝舜理苦恼的点点头,道:“嫌犯不过是个有点傻力气的农夫,却能入行宫如入无人之境,还能顺顺利利的找到二皇子行刺,可见这是里应外合。但嫌犯已死,这点再难以证明。”
夏开颜也恍然道:“若正是三皇子动手断然不会找这么一个人。现在想想刺杀、逼皇上动手、搜查、出现证物,今晚的一切都像是一气呵成。”
祝舜理抱着脑袋:“可我没有证据,杨大人也不准我再查,难道就让杜贵妃这么逍遥法外。”
夏开颜轻轻一笑,道:“祝大人,过于执着于真相大白,并不是什么好事。就拿这个案子来说,其实皇上关心的也不是真相,而是要二皇子顺理成章做太子,没准甚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九思看着云里雾里的祝舜理道:“祝大人,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官,也有明察秋毫的本领,想要替人伸冤、逞凶除恶这些都很好,可如今时局不明,我劝大人不如静观其变,莫要在这件事上折了自己。”
夏开颜试探道:“君子死知己,杜贵妃和三皇子中难道有哪个是你的知己?何不让他们相争,咱们乐得看戏?”
祝舜理虽然耿直,但是不傻,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秉性也看的真切,联想到陶九思曾是大皇子的先生,不禁脱口而出:“原来你们也看好大皇子。”
第24章 花魁一
二皇子太庙一行,却让三皇子的禁足令还没结束,就直接被关进了宗人府,这可急坏了静妃和大公主,母女俩日夜去卫无月寝殿前跪着,求陛下能开隆恩。
倒是卫怀礼不知道得了谁的指点,每日既不喊冤,也不叫屈,只说要趁此清闲替父皇诵经抄经祈福。到了中秋节后,竟然还说出自愿出家去侍奉佛祖,好让佛祖老人家开心了,给卫无月延年益寿的话来。
一番做派情真意切,卫无月也对儿子动了恻隐之心,没过多久便将卫怀礼放了出来,重新恢复了从前的待遇。
卫怀礼连遭杜贵妃暗算,不知心里作何感想,从宗人府出来后做人师越发低调。这时候他也明白过来,纵使如何贤明,在父皇心里的分量依旧比不上卫容与一根小拇指,想要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必须要剑走偏锋。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且说眼下刚陶九思和贺溪云刚到安宁,并不知道京洛城里一系列的变故。他们俩正忙着追忆往昔,造访故地。
陶九思足有八年没回过故乡,这座小县城还是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祥和朴素,草木温柔。
其实陶九思一个弃儿,父母不详,自然也不知道安宁到底是不是他的故乡,不过,既然生长于斯,便权当故乡来看。
他曾问过老和尚,自己的家人是否来找过自己,老和尚只顾念经,并不回答。他也曾问过,老和尚你是哪里人,打出生起便是个和尚吗?老和尚放下佛珠,缄默不言。
关于老和尚的谜团还不止这么一处,寺庙香火难以维系,陶九思小时候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师叔每每为了三张嘴吃什么而发愁,老和尚却总是笑眯眯的说:“老和尚我交友甚广,不愁没有朋友接济,什么尚书、将军,都是我的故交。”
每当这个时候,师叔总会阴阳怪气道:“我真是信了师兄的邪,你认识这么多人,咱们还用得着栖身这个破庙。”
老和尚说的确实不对,他们每次饿到不行,连野菜都挖不动的时候,只有贺云溪来送吃的,达官显贵从来没见过踪影。
站在破庙前,陶九思想到历历往事,虽然充满着饥饿和落魄,还是不由勾嘴一笑。
一场大火,破庙已成废墟,老和尚带着他们念经的侧殿没了,供着佛祖人迹罕至的大雄宝殿也没了,后院的厢房烧的只剩下一面墙。
陶九思唯有一份记忆,陪着他穿山过海,风雨夜行。
在破庙的断壁残垣中转了一圈,陶九思让贺溪云先回家看看,他则凭着记忆去往了老和尚的坟前。
老和尚葬身的地方算不得一座墓园,埋得都是些匆匆下葬,无人祭拜的孤魂。
老和尚的坟包算是其中最气派的,而且这些年来贺家人帮着打理,坟头不见什么杂草,逢年过节,碑前还供着水果,点三支清香。
陶九思盘腿坐在老和尚的碑前,望着上面写着的“千江月禅师之墓”,心中默默将上辈子的遭遇一一讲述,又说自己如何重生,此生又发下了怎样的宏愿。
转念间,陶九思想起当时和师叔来葬老和尚,旁边应当还有一座小坟,于是起身拨开旁侧的杂草,果然看见当年那座小小坟包,只不过疏于打理,被顽强的野草逐渐覆盖,变得极不显眼。
陶九思想到了当日师叔那番话,这葬着的好似是一位女子,隐隐约约还觉得与老和尚有什么纠缠。
不过,这坟包前连半块墓碑也没有,一时半会无法知道是谁葬在这里,和老和尚有什么样的过往,和自己…会不会也有些牵连?
--
祝舜理道:“我…有一个猜测,不过还需要证据。”
陶九思道:“没有证据,不会有证据了。”
祝舜理不解的望着陶九思,后者泰然道:“你以为杜贵妃会留下什么证据等你去查?”
祝舜理和夏开颜一惊。
陶九思:“祝大人方才说的疑点,便是我推测的来源,祝大人你不是心里也这么想的?”
祝舜理苦恼的点点头,道:“嫌犯不过是个有点傻力气的农夫,却能入行宫如入无人之境,还能顺顺利利的找到二皇子行刺,可见这是里应外合。但嫌犯已死,这点再难以证明。”
夏开颜也恍然道:“若正是三皇子动手断然不会找这么一个人。现在想想刺杀、逼皇上动手、搜查、出现证物,今晚的一切都像是一气呵成。”
祝舜理抱着脑袋:“可我没有证据,杨大人也不准我再查,难道就让杜贵妃这么逍遥法外。”
夏开颜轻轻一笑,道:“祝大人,过于执着于真相大白,并不是什么好事。就拿这个案子来说,其实皇上关心的也不是真相,而是要二皇子顺理成章做太子,没准甚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九思看着云里雾里的祝舜理道:“祝大人,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官,也有明察秋毫的本领,想要替人伸冤、逞凶除恶这些都很好,可如今时局不明,我劝大人不如静观其变,莫要在这件事上折了自己。”
夏开颜试探道:“君子死知己,杜贵妃和三皇子中难道有哪个是你的知己?何不让他们相争,咱们乐得看戏?”
祝舜理虽然耿直,但是不傻,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秉性也看的真切,联想到陶九思曾是大皇子的先生,不禁脱口而出:“原来你们也看好大皇子。”
第24章 花魁一
二皇子太庙一行,却让三皇子的禁足令还没结束,就直接被关进了宗人府,这可急坏了静妃和大公主,母女俩日夜去卫无月寝殿前跪着,求陛下能开隆恩。
倒是卫怀礼不知道得了谁的指点,每日既不喊冤,也不叫屈,只说要趁此清闲替父皇诵经抄经祈福。到了中秋节后,竟然还说出自愿出家去侍奉佛祖,好让佛祖老人家开心了,给卫无月延年益寿的话来。
一番做派情真意切,卫无月也对儿子动了恻隐之心,没过多久便将卫怀礼放了出来,重新恢复了从前的待遇。
卫怀礼连遭杜贵妃暗算,不知心里作何感想,从宗人府出来后做人师越发低调。这时候他也明白过来,纵使如何贤明,在父皇心里的分量依旧比不上卫容与一根小拇指,想要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必须要剑走偏锋。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且说眼下刚陶九思和贺溪云刚到安宁,并不知道京洛城里一系列的变故。他们俩正忙着追忆往昔,造访故地。
陶九思足有八年没回过故乡,这座小县城还是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祥和朴素,草木温柔。
其实陶九思一个弃儿,父母不详,自然也不知道安宁到底是不是他的故乡,不过,既然生长于斯,便权当故乡来看。
他曾问过老和尚,自己的家人是否来找过自己,老和尚只顾念经,并不回答。他也曾问过,老和尚你是哪里人,打出生起便是个和尚吗?老和尚放下佛珠,缄默不言。
关于老和尚的谜团还不止这么一处,寺庙香火难以维系,陶九思小时候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师叔每每为了三张嘴吃什么而发愁,老和尚却总是笑眯眯的说:“老和尚我交友甚广,不愁没有朋友接济,什么尚书、将军,都是我的故交。”
每当这个时候,师叔总会阴阳怪气道:“我真是信了师兄的邪,你认识这么多人,咱们还用得着栖身这个破庙。”
老和尚说的确实不对,他们每次饿到不行,连野菜都挖不动的时候,只有贺云溪来送吃的,达官显贵从来没见过踪影。
站在破庙前,陶九思想到历历往事,虽然充满着饥饿和落魄,还是不由勾嘴一笑。
一场大火,破庙已成废墟,老和尚带着他们念经的侧殿没了,供着佛祖人迹罕至的大雄宝殿也没了,后院的厢房烧的只剩下一面墙。
陶九思唯有一份记忆,陪着他穿山过海,风雨夜行。
在破庙的断壁残垣中转了一圈,陶九思让贺溪云先回家看看,他则凭着记忆去往了老和尚的坟前。
老和尚葬身的地方算不得一座墓园,埋得都是些匆匆下葬,无人祭拜的孤魂。
老和尚的坟包算是其中最气派的,而且这些年来贺家人帮着打理,坟头不见什么杂草,逢年过节,碑前还供着水果,点三支清香。
陶九思盘腿坐在老和尚的碑前,望着上面写着的“千江月禅师之墓”,心中默默将上辈子的遭遇一一讲述,又说自己如何重生,此生又发下了怎样的宏愿。
转念间,陶九思想起当时和师叔来葬老和尚,旁边应当还有一座小坟,于是起身拨开旁侧的杂草,果然看见当年那座小小坟包,只不过疏于打理,被顽强的野草逐渐覆盖,变得极不显眼。
陶九思想到了当日师叔那番话,这葬着的好似是一位女子,隐隐约约还觉得与老和尚有什么纠缠。
不过,这坟包前连半块墓碑也没有,一时半会无法知道是谁葬在这里,和老和尚有什么样的过往,和自己…会不会也有些牵连?
--